?

九山生姜(貢姜)種植現狀與發展調查報告

2021-03-27 07:12洪滔毛慧佳卡吾賽爾買買提江王可馨羅小玉劉龍華劉依玲董林杰李姍姍謝彬鐘毅鐘凱瓊劉志勇江西中醫藥大學南昌330004
江西中醫藥 2021年8期
關鍵詞:山村生姜

★ 洪滔 毛慧佳 卡吾賽爾·買買提江 王可馨 羅小玉 劉龍華 劉依玲 董林杰 李姍姍 謝彬 鐘毅 鐘凱瓊 劉志勇(江西中醫藥大學 南昌 330004)

《新唐書》和《元和郡縣志》記載,唐朝時虔州向朝廷進貢的貢品主要是來自寧都的纻布(苧麻布)和興國九山的生姜(貢姜)。唐憲宗李純元和(806—820)年間從開始栽種,然后選定為貢品到現在有著1 200年以上歷史。九山生姜是江西名特蔬菜之一,為興國縣留龍鄉(現社富鄉)九山村古老農家品種,株高一般70~90 cm,分枝較多,莖稈基部帶紫色有特殊香味,葉披針形、綠色,根莖肥大,姜球呈雙行排列,皮淺黃色,肉黃白色,嫩芽淡紫紅色,粗壯無筋,纖維少,肉質肥嫩,辛辣味中等,品質優質,入菜不餿,耐貯耐運,有“甜香辛辣九山姜,賽過遠近十八鄉,嫩如冬筍甜如藕,一家炒菜滿村香”之美傳[1-2]。

但是近期以來,九山生姜由于出產于偏遠的山區、栽培技術相對落后和當地商品經濟不發達,面臨諸多困難。九山村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十三五”規劃扶持貧困村工作的通知中的重點幫扶村鎮[3],在黨的扶貧政策的支持下,經過鄉政府和蹲點領導的持續努力,九山生姜產業得到一定的發展,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九山村也在2019年底達到脫貧的標準,但是,如何更好的發展九山生姜的產業,帶領九山姜農走向小康不返貧,尚需要在生姜現代種植和生姜應用范圍拓展和加工利用產業上持續發力。2018年我?!敖A夏”項目組把九山生姜發展做為大學生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內容開展相關活動[4],為了更好地幫扶九山進行生姜開發和發展,對九山生姜狀況和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興國九山地理位置和當地狀況

興國屬亞熱帶東南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9 ℃,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為29 ℃,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7.2 ℃,極端最高氣溫為39.9 ℃,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6.3 ℃。平均無霜期284 d,最長年份335 d,最短年份為242 d。年平均日照為1 861.4 h,日照率為4.2 %,年平均蒸發量為1 635.8 mm,平均相對濕度為78 %,興國常年主導風為西北風,夏季為西南偏南風,年平均風速為1.8 m/s,極大風速達22 m/s。年平均降水量為1 522.3 mm,降水天數為155 d,降水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的48.5 %。九山村位于革命老區興國縣東部800多米海拔的山區,距離縣城有48公里,轄有45個村民小組,925 戶,3 608 人,國土面積 27 平方公里[5]。地理環境偏僻,坡陡路窄,再加上常年失修,路坑洼不平,當地大部分農民以種植生姜作為重要經濟來源,由于交通不便造成了生姜的運不走,收購商的車也進不去。因此,九山村特色經濟發展長期滯后,2019年前是典型的貧困農業村。

2 九山生姜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種植品種形式單一,生姜產量低、土地利用價值不高,增產措施少 九山村由于處于北緯27°附近的高海拔山區, 年平均氣溫18.9 ℃,年平均降水量為1 522.3 mm,比較適合小黃姜的種植[6]。所以所種生姜作為貢品也因其品質優良,但到了現代,因缺乏現代種植專業技術的幫助,生姜的種植產量不大,種植土地特點又需要輪作,當地以“水稻-生姜”形式輪作,套種芋頭花生[7]。這種形式傳承了幾十年,有其合理性,但其生姜經濟潛力無法得到挖掘。目前九山生姜的畝產為2 500~3 000斤,當地農民收入水平不高,亟待通過提高種植技術、改善種植結構,提高生姜畝產量。

2.2 生姜的價格波動大 家家戶戶雖然對生姜都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季節不同,姜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生姜每年采收在11月左右,當月的價格由于全國大量的生姜上市,價格很低,一般在2~5元,越往后價格逐漸提高。但九、十月價格在十多元一斤,即使是未成熟的子姜也可達到20元一斤,甚至出現“姜你軍”的價格,可見生姜價格隨市場會發生比較大的波動[8-9]。

2.3 生姜貯存形式導致一定的腐損率 為了避開生姜采收季節低的收購價以及低的零售價,能以更高的價格進行出售,九山姜農借助九山的天然地勢,在山邊挖洞將生姜儲存起來到來年進行售賣,但原始粗放的儲存方式,生姜出現一定的腐爛變質現象,給九山姜農帶來了一定的損失。九山村現有生姜種植面積700多畝,年產生姜250萬公斤,其中腐損率每年可以達20 %。

2.4 姜瘟發生是減產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約姜農種姜積極性的重要原因 姜瘟病,又名腐爛病,軟腐病,是由黃極毛桿菌屬侵染所致,菌體短桿狀,兩頭鈍圓,在一端生有1~2根鞭毛。病菌發育的酸堿度范圍為4.5~9.3,最適宜酸堿度為6.5~7.3;溫度范圍為5 ℃~40 ℃,最適宜溫度是28 ℃左右,調查發現生姜一旦感染姜瘟病,平均減產幅度達30 %[10]。打擊了姜農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制約著生姜產業的健康發展。

3 九山生姜的成份特點與應用潛在價值

采用水蒸汽蒸餾法得到九山生姜中的揮發油,通過GC-MS 法研究了興國九山生姜揮發油的化學成分,共鑒定出108個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檸檬醛(12.34 %),桉油精(11.06 %),順式-檸檬醛(10.17 %),莰烯(6.85 %),α-反式香檸檬油(4.98 %),(1R)-α-蒎烯(3.3 %),β-倍半水芹烯(2.75 %),龍腦 (2.66 %),α-姜黃烯(2.27 %)[13]。許舒雯等[5]采用 GC-MS 法分析了銅陵產生姜揮發油,共鑒定出姜烯(16.73)、乙酸香葉酯(4.732)、α-姜黃烯(7.584)、4-(3-羥基-2-甲氧基苯基)-丁烷-2-酮等12種成分,其中四氫-3-羥基-2-(4-甲氧基苯基)-5-氧代-3-呋喃羧酸甲酯、9-乙氧基-10-氧雜三環[7.2.1.0(1,6)]十二烷-11-酮、2,5-環己二烯-1,4-二酮,2-環己基-1,4-肟、雙(2-甲基苯硫基)甲烷為生姜中首次發現; 譚建寧等[14]測定了廣西境內10個不同地區產生姜揮發油的化學成分,結果表明不同產地的生姜揮發油中,同一成分相對百分含量差異較大,其中橙花醇的相對百分含量相差近10倍,而含量最高的共有化學成分是莰烯,但不同產地莰烯成份相差也很大(20.77 %~6.84 %);回瑞華等[15]采用兩種方法提取生姜中揮發性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生姜揮發油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萜類化合物β-水芹烯、茨烯、冰片、檸檬醛、姜烯等。由此可見,產地的不同導致了生姜的成份的不同,同樣的分析方法檢測分析九山生姜的揮發油成份,與已有的報道比較可以看出,不同來源的生姜雖然成份大致相同,但主要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我省興國出產的生姜揮發油中的優勢成份為檸檬醛、桉油精、香葉醇、芳樟醇,這種成分含量的差異表明九山生姜是有進一步開發利用的價值。

4 九山生姜(貢姜)的發展對策建議

基于項目團隊在現場走訪調研獲得的九山生姜發展的需求、實驗室的研究和文獻調研的結果,我們對興國九山生姜的發展提出幾點對策建議,具體為三步走的發展模式。

4.1 三位一體的幫扶模式,積極探索增產高產的措施

4.1.1 提高姜農認識,調整種植結構,強化病蟲害的防治,鼓勵姜農多種 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團隊采取積極有效的多種措施,除了定期開展中醫藥健康講座外,還邀請中藥種植和藥理研究專業人員到九山村培訓姜農,普及生姜的藥用價值以及相關的醫藥應用知識,提高姜農對于生姜價值的認識;結合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產教融合、新農科建設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深入田間地頭了解和指導種植,并推廣套種的新技術,逐步在套種芋頭、花生的基礎上優選更有價值的中藥材進行套種,改善生姜的種植結構;在傳統的農家肥當家的生姜種植模式下,推行利用中藥渣和畜禽糞便發酵制作生物菌肥,進一步提高生姜的產量,而且通過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結構、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姜農擴大種植規模。

4.1.2 拓展應用與銷售渠道,解決姜農銷售瓶頸問題 在擴大了種植量,提高產量的同時,團隊進一步聯系江西古漢精制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江西景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對九山貢姜進一步做加工炮制研發,目前已簽署相關代加工協議。團隊成員根據生姜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推出創新型產品養生姜泥、姜片和養生姜粉(茶),并注冊了“將小九”商標,申請了2項發明專利、1項外觀設計專利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團隊對有需要進行鋪灸隔灸療法的人群提供養生姜泥、養生姜片,力爭打開銷路,讓姜農的生姜能早日以好價錢賣出去,杜絕生姜爛在窖里帶來的損失。

4.1.3 綜合開發利用,提高九山生姜的經濟價值 中國是世界生姜生產及出口的第一大國,近幾年的生姜生產及出口量仍在持續增加。但我國出口的主要是以普通的鮮生姜為主,有機生姜及深加工生姜占比較少,造成生姜附加值低,利用率低,也難以符合國外需求,與國內日益發展的大眾健康產品的需求有一定距離。從而導致生姜單價較低,姜農收益始終得不到提高,急需對九山生姜進行綜合開發利用。一方面除了對生姜本身,需要開發多種形式的生姜保健產品,另外一方面對于生姜的地上部分,可以研發秸稈綜合加工利用,形成秸稈的飲料或飼料添加劑,提高種植生姜的經濟價值。

4.2 從品種選擇和脫毒苗的制備著手,解決減產問題,使姜農種植后顧無憂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生姜的進口國達150多個[16]。我國是生姜的主要種植國之一,我國生姜種植區域廣、生產規模大、增長速度較快,近十年間增長了70 %,截止到2018年生姜種植總面積就已達到29.3萬公頃,產量約為95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5 %以上,高居世界首位,并且單產水平首屈一指,也為世界第一[17]。但是生姜種植過程中受氣溫、降雨量等環境影響因素較大,當日均氣溫達到23.5 ℃以上姜,生姜易發生姜瘟病,并且隨降雨量的增多病害蔓延加速。隨土壤連作年限的延長和化肥施入量的增加,姜瘟病發病率也顯著提高。姜瘟對生姜危害極大,即使是少量帶菌姜種,也可引起大面積生姜感染,最后導致生姜減產絕收,嚴重影響姜農大面積種植積極性。要解決九山貢姜大面積種植戶的后顧之憂,推廣使用工廠化脫毒姜苗成為關鍵,該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姜瘟病的發生,從而減少因姜瘟病對姜農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從根本上解決規模種植九山貢姜的問題。

4.3 開發九山貢姜康養產品,積極推向國內外市場 九山村姜農保留的農家種植技術模式,雖然產量低,但是也很好地保留了九山生姜的品質,沒有大面積化肥的施用,一定意義上保留了九山生姜的特點。項目團隊將幫助興國縣政府為九山生姜申請中國地理標志,建立九山生姜品種的核心保護區,確立九山生姜的質量執行標準和九山生姜藥用標準,開發以九山貢姜為原料的康養產品。通過學校提供的套種新模式的種植技術的幫助,團隊與興國縣政府攜手建立九山生姜的產品追溯系統,切實推動九山生姜產業發展,吸引有實力的企業或個人前來投資,不斷擴大開拓國內外市場。

5 討論

在充分把握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在繼承產業合理內核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扎實努力,九山貢姜這個千年品牌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社富鄉政府的幫助下,積極利用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扶助以及在九山村村民的共同配合下,團隊力爭堅持和不斷完善“姜暖華夏”扶貧模式,并對該模式進行推廣(比如在興國相同海拔地理環境推廣種植九山生姜),積極聯系擴展生姜的應用并根據生姜在中醫藥領域的價值進行創新。以“產-學-研-用”的方式,保證精準扶貧的持續性,未來三年,團隊致力于使農民脫貧后不再返貧,同時項目將九山生姜品種在江西其他生姜種植產區推廣,在中國打造九山貢姜產業“九山金字招牌”,并積極發掘九山貢姜的藥用價值。

猜你喜歡
山村生姜
夏吃生姜益健康
山村日出
生姜對亞硝胺合成及體內代謝活化的抑制作用
山村美
山村一天一個樣
地龍生姜平喘
山村晚歸
生姜拌醋治腿關節疼
沉寂山村崛起時
偏僻山村有個“五老”幫扶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