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域下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德育研究

2021-03-27 12:15戴元琴
中文信息 2021年12期
關鍵詞:三全育人計算機育人

戴元琴

(盤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貴州 盤州 553537)

一、研究背景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8年教育部在《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出了“三全育人”,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其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學科德育”,每個教師在學科課程教學中進行育人,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實現德育。

二、核心概念

1.“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強調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1]?!叭珕T育人”,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參與“育人”,體現人人育人;“全程育人”,要求在小學、中學、大學等均按照不同年齡階段特點進行育人,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影響學生成長過程,體現時時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或是綜合評價等,都將育人融入其中,體現處處育人。

2.德育

最開始學生的思想教育重任主要落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上。隨著教育改革,提出“德育”,即在每門課程中巧妙地、恰當地添加育人元素,教師在各學科教學中尋找德育的切入點,并將德育貫穿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課程本身專業知識技能是核心,在傳道受業解惑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的氛圍,充分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每個專業所學課程種類繁多,每門課程有自己的特點,不同課程承載著獨特的育人內容?!皩W科德育”和思想、道德相關主體課程同向形成合力,豐富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效果。

3.中職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基礎,一直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但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叛逆期,缺失明確的目標,缺乏信心,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挖掘德育元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三、研究現狀

1.“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研究現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2]。本課程的任務是: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能夠應用計算機來解決工作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具有應用計算機學習的能力,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的基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引導學生知道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準則,培養信息社會責任感。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性較強,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上課直接進行實操的講解與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然后教師進行個別輔導。教師在信息道德、法律法規等方面傳遞較少。教師課堂教學任務基本采用教材中的案例,和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后發現學生希望實操任務能與就業崗位結合,能夠結合當下時政,了解前沿等。

2.德育研究現狀

以萬方為檢索平臺,截止日期為2021年11月30日,利用高級檢索,以“德育”和“中職”為主題進行精準檢索,共檢索10342篇。從文獻發布年度來看,中等職業學校從2001年才開始研究德育。中職德育研究發表論文數量最多是李巖老師,共發表14篇,他從“德育方法”“德育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德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德育創新改革思路”等方面研究,提高德育效果。中職德育教學要想提升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必須實施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教育原則,堅持課堂教學和學生個體的思想教育、課外活動、校外實踐的有效結合的教學模式[3]。

目前中職各學科都在研究德育,比如音樂、遺傳學、數學、語文、網絡營銷、建筑等,但檢索范圍縮小到“計算機應用基礎”,僅11篇,說明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德育研究具有研究的空間和價值,研究過程和實踐結論可以供同行參考,也可以給教育改革提供一定思路。

四、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德育研究

1.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德育教學設計理念

德育開展不僅要結合課程內容,還結合專業特點,讓德育在課程教學做到融洽且潤物細無聲,“德”和“技”并行,相輔相成。其實德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意識傾向,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中,不要為了德育而德育,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有育人意識,將德育理念根植于心中,也許在教師的某句話或某個行為中自然而然就流露出育人情懷。

2.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德育教學設計方案

2.1 深挖教材內容。教材內容是學校培養人才的根基,是育人的載體。教師在備課進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時,深入研究,挖掘德育元素。比如,講解計算機發展史,可以提及“一個芯片扼住了華為的‘喉嚨’”,唯有實現國產化,擁有強大的“中國芯”,從而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2.2 創設有效情境。創設有效情境可以引起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以及技能用武之地,從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比如,Word文字排版,創設一個情境:幼兒園組織一次秋季運動會,請設計一份活動方案。這樣不是機械式地設置文字、段落設置,而給實操內容賦予情感與靈魂,教師引導學生設計中注重“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2.3 改變教學方法。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過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德育具有多種開端。傳統教學大多數是教師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其實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自我感悟。比如,講解網絡,分析網絡有哪些利弊,與其通過說教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還不如開展花幾分鐘時間進行辯論,讓學生自己感悟。

2.4 構建評價體系。評價伴隨著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全過程,體現在課中和課余,體現在教師對學生課中表現的言語點評中,體現在學生作品評價指標體系表中……教學評價具有鑒定、導向和激勵作用。教師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評價中體現德育。目前已經有部分學校專家、學者研究“育人效果評價表”。

2.5 教師自身示范?!暗掠痹谀睦??其實德育也在教師言談舉止中。教師具有榜樣作用,教師的品德、行為、態度等無形中影響著學生。比如,課中教師要求學生對作品不斷修改,精益求精,那么教師備課中是否做到反復推敲教案了呢?比如,學前教育學生,教師引導她們熱愛幼兒,尊重幼兒……那么教師在課中是否關注每個學生,耐心指導學生實操?

3.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德育實施

3.1 教學案例一(Word表格制作)。Word表格制作教學選用“個人簡歷”作為教學任務,分析個人簡歷包括的基本信息時,引導學生觀察個人簡歷,鼓勵學生努力學習,豐富個人簡歷中“獎狀”“擅長”等。個人簡歷是學生入職的敲門磚,不能為了求職成功,而對簡歷進行包裝、注水、夸大、弄虛作假。在作品展示環節,教師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填寫簡歷。

3.2 教學案例二(Word圖文混排)。Word圖文混排教學時,恰逢系里組織技能展演,教學任務確定為制作節目單。平時部分學生存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現象,沒有對作品進行斟酌。借技能展演契機,鼓勵學生創新,精益求精,設計精美的節目單,最后從中選取一個作品作為本次活動的節目單。不僅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工匠精神,同時增加成就感。

3.3 教學案例三(PPT工作匯報)。學生個人技能過硬非常重要,但團隊合作能夠使每個人發揮出更高水平。在綜合實訓項目時,讓學生自己組隊,以團隊形式完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在工作崗位中經常會有教學工作匯報,于是PPT綜合實訓項目選擇“教學工作匯報”,學生學會提煉總結核心內容,并用PPT呈現,最后進行匯報。每個學生根據自己擅長的,各司其職,通力配合。通過實踐,不僅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同時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3.4 教學案例四(Excel數據統計)。每個學生知識儲備和能力不同,教師設置分層任務,學生根據自己掌握情況選擇任務,關注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發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會成為一名幼兒教師,那么教師這種教學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中也會考慮不同幼兒的發展能力,這樣間接地進行教育理念的傳遞。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1.研究結論

根據德育的知、情、意、行,提煉出德育有效的標志:道德認識、情感認同、價值取向、行為傾向。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德育研究后發現,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計算機學習成績;學生對其他科目學習態度和習慣也有所改變。

2.研究不足

在德育融入過程中,學生的某些思想不可能直接量化,某些思想所引起的行為變化具有滯后性,這樣會導致教師看不到德育的成效。但是希望各位教師一定堅持德育,靜待花開。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堅持德育,主要讓學生在做中體會、做中感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想“三全育人”落到實處,首先,學校層面重視,利用教研活動或集體備課,共同探討德育教育的細節。其次,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加強學習,擴展知識面,為深度挖掘德育元素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計算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計算機操作系統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Fresnel衍射的計算機模擬演示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