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踐行榮格人格理論加強小學生人格教育

2021-04-02 03:47孫鵬飛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1年3期
關鍵詞:人格理論藝術活動班本課程

孫鵬飛

[摘 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集學校、家庭之合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可以采取借助校園文化營造氛圍,開設班本課程完善人格教育體系;定期制作成長檔案,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不足;利用期待效應的激勵作用,讓學生在目標的引領下不斷成長;組織各種校園藝術活動,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完善人格等措施。

[關鍵詞] 人格理論;班本課程;成長檔案;期待效應;藝術活動

榮格人格理論從人格的結構組成和內部聯系入手探究人格的架構,分析人格發展的動力。榮格認為,人格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心理系統,包括意識、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在童年階段,人們沒有形成自我認同感,其精神世界受到了本能的支配,進入了小學之后,人格得到了快速發展,所以在這個階段開展人格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人格發展,認識到家庭、學校、社會對人格的作用,促使小學生全面提升人格。

一、開設班本課程,形成體系

由于學校是物質、精神和制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文化共同體,所以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對于學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開展人格教育的時候要利用學校的文化氛圍,設計各種班本課程,形成完整的教學系統,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提升自己的人格。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良好的環境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要積極開設系列校本課程,幫助學生系統地提升人格。

教師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設定和人格教育有關的班本課程,從道德素質、審美素質、生活素質等多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提升人格。以道德素質為例,教師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碰到的問題,引導他們進行分辨。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角色扮演,思考如果遇到了比自己弱小的人,要如何表示對其的關愛;在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之后,要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尋求公平;在待人接物的時候如何讓他人感受到可信賴;作為一個公民,要如何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等。學生在具體案例的引導下進入特定情境中,其認識會越來越深刻。又如在審美素養方面,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真善美,如有條件可組織他們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參加展覽會等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美的情境中,并給學生搭建平臺,引導他們自主表達對美的認識。在生活素養方面,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家校結合的活動,思考一下是否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認識到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父母。這樣就很好地構筑了班本課程,有助于系統化地展開學生人格教育。

榮格人格理論認為,學校教育活動能很好地刺激學生人格的發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求知欲,讓他們留下珍貴的記憶。所以,教師在塑造學生人格的時候要利用好校園這個基地,積極開展各種活動,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

二、建立成長檔案,自我審視

榮格人格理論認為,教師要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就要重視孩子的不足之處,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進行有效引導。此時教師可以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及時記錄下學生成長發展中出現的變化,反饋出他們的人格變化,然后定期引導學生進行審視和反思,促使他們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同時,教師還要積極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對其進行激勵評價,結合成長檔案反思自己的行為。

教師嘗試建立成長檔案,在檔案中記錄下學生和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并詳細記錄每一個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優點和缺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促使他們逐步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如有的學生存在愛慕虛榮的問題,常常向父母要錢購買一些昂貴的物品,并在同學面前炫耀。針對此問題,教師和該學生進行談心,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引導其思考該如何改正。該學生首先認識到:“父母工作十分辛苦,賺錢很不容易,不應該為了個人的享樂而隨意花父母的錢?!贝送?,教師還給學生展示了班級中的優秀學生,讓他意識到一個人在班級中得到同學的喜愛,和他的財富無關,而和其個人魅力有關,學習成績、待人接物等方面都影響個人魅力。在學生認識到問題后,教師引導其定期記錄下自己的成長變化,將其納入成長檔案中。在一段時間后該學生就能看到自己的變化,并能分辨美丑善惡,他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也表現出更為質樸的一面,得到了同學的認可。

教師要更好地建立成長檔案,不能僅僅依靠校園中對學生的觀察,還要引導學生家長也參與其中,在家庭生活中監督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建立成長檔案。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圍繞成長檔案進行反思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少一點說教,做到平等地溝通,這樣能更好地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在反思中不斷取得進步。

三、發揮期待效應,給予目標

根據皮格馬利翁效應原理,教師良好的期望會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教師在設置成長檔案的基礎上要注意這一點,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期待,促使他們獲得自信進而得到提高。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定的奮斗目標,然后引導他們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此目標,并鼓勵學生制定計劃書并按時完成計劃,日積月累下不斷取得進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在靠近最近發展區的范圍內不斷挑戰自我,逐步邁向成功的彼岸。

有的學生學習態度較差,缺乏刻苦學習和奮斗精神。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先了解這些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分析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用鼓勵的方式促使他們樹立目標。如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總是缺乏自信,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人格,教師對其表示了期待,提出他有一定寫作能力,但是由于生活面過于狹窄,所以缺乏寫作素材。教師建議其多和同學進行交流,這樣能更好地搜集寫作素材,有助于提升寫作能力。該同學在得到了教師的鼓勵后,激發了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又引導其思考如何設定學習目標,該同學從每周參加班級閱讀交流會開始,嘗試和同學溝通,和同學一起分析如何在閱讀中總結寫作方法,然后將其運用到創作中。在一段時間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反思這段時間的活動情況,是否做到了計劃中的安排,是否完成了學習目標。由于有了奮斗目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學習態度有所改善。

教師在發揮期待效應的時候,可以將學科教學和育人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教師在傳遞期待值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提高了學習成績,還要將正確的價值觀等融入其中,可以適當地運用學生模仿、樹立典型形象的方法,促使學生向同伴學習,進而更好地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

四、開展藝術活動,潛移默化

榮格人格理論認為,人格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力比多”,這是一種普遍的生命力,包括生長和其他活動的生命力量,是心理能量的流動、轉移和轉化。教師要積極喚醒學生的生命力量,構筑學生完善的人格。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到各種藝術活動中,促使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生命力量。

部分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性格也變得內向,缺乏自信心,不敢和他人交流。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優點,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中,鼓勵他們展現出各自的才能。學生在自我展示的過程中自信心也隨之增強。在此基礎上,教師嘗試將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學生的藝術活動中,如組織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參與到京劇、昆曲、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動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此外教師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書法、國畫、古詩詞創作等活動中,這樣學生能近距離接觸傳統文化,并體會到隱藏在傳統文化中的愛國等思想情感,能在潛移默化中觸動學生的思想情感。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學生的人格得到了提高。

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各種校園藝術活動中,在愉悅的情感中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凈化心靈,促進其人格的發展。

人的發展應該是趨于人格完整健全的人,榮格的人格理論指引了人格教育的道路。教師在開展小學人格教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多個不同的維度,認識到意識和行為的統一,認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健全人格的教育,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態,為他們的未來人格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孔德美.培養學生責任感,促進健全人格發展[J].江西教育,2020(3).

[2]單國文.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運用人格教育的探索[J].天津教育,2019(6).

(責任編輯:姜波)

猜你喜歡
人格理論藝術活動班本課程
從心理層面思考家庭環境如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
基于兒童語言表達力培育的班本課程實踐
對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的解讀
人格理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綜述
淺談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
淺析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