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炳南、朱仁康皮膚科流派用方經驗知識圖譜構建

2021-04-02 10:11張雨琪李宗友王映輝李敬華于琦朱玲姜威楊佳楠宋源于彤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方劑隱性知識知識圖譜

張雨琪 李宗友 王映輝 李敬華 于琦 朱玲 姜威 楊佳楠 宋源 于彤

摘要:目的? 構建用方經驗知識圖譜,輔助北京皮膚科趙炳南、朱仁康流派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傳承。方法? 以書籍、論文為數據來源,制定包含疾病、證候、癥狀、病程階段、治則、方劑、中藥、用法、醫家及其間關系的知識框架?;诳蚣芫帉懼R抽取表,獲取包含多類實體、關系的知識,將每條知識的唯一編碼設置為所涉實體、關系的知識來源屬性。參考術語標準,計算術語相似度,使用Protégé為證候術語構建本體。將本體對關系的匿名類表述修改為三元組,與知識圖譜融合,選擇圖數據庫Neo4j,導入知識并發布于在線平臺。結果? 構建了包含5 999個實體、20 312條關系的趙炳南、朱仁康皮膚科流派用方經驗知識圖譜。約束涉及醫家間有師承關系,可獲取流派知識;約束知識來源屬性相同,可區分涉及多類實體的已有知識與因知識融合而顯現的隱性知識;也可通過實體、關聯深度的篩選進行快速檢索。結論? 通過知識圖譜可便捷地獲取、對比流派知識,能夠輔助名老中醫知識的傳承、創新。

關鍵詞:學術流派;知識圖譜;方劑;中醫皮膚科;隱性知識

中圖分類號:G353.1;R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1)02-0001-05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2.00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Map on Experience in TCM Prescriptions of Dermatology Schools of Zhao Bingnan and Zhu Renkang

ZHANG Yu-qi, LI Zong-you, WANG Ying-hui, LI Jing-hua, YU Qi, ZHU Ling, JIANG Wei, YANG Jia-nan, SONG Yuan, YU To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knowledge map of TCM prescriptions to assist the inheritance of the academic thought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Beijing dermatology schools of Zhao Bingnan and Zhu Renkang. Methods Books and papers of the academic schools were selected as the data source. A knowledge schema including disease, syndrome, symptom, disease stage, treatment, prescription, usage, doctor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as constructed. A template based on the schema was developed to extract knowledge containing multiple types of entities and relationships. A unique code of each piece of knowledge was set as the attribute of the knowledge source of the entity and relationship involved. Referring to terminology standards, term similarity was calculate, and Protégé was uses to construct ontology for syndrome terms. The anonymous class expression of the ontology pair relationship was modified into triples, merged with the knowledge map. Map database

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是中醫藥傳承的重要內容,這離不開中醫學術流派的研究[1]。學術思想的傳承和創新會對流派內方劑配伍理論產生深遠影響,體現出流派個性知識[2-3]。因此,中醫藥傳承需要特別關注用方經驗。

針對名醫傳承文獻量大、知識密集而瑣碎的情況,目前對名醫用方經驗的信息化研究普遍采用數據挖掘獲取核心配伍的方式。雖然可提煉出核心學術思想,但難以反映傳承脈絡中知識的發展創新,且舍棄了醫家體現于完整方劑中的靈活組合與變通。

知識圖譜能從大量數據中提取、表達知識,不需進一步抽象,已應用于醫案[4]、脂肪性肝病[5]等名醫經驗的傳承。該方法還能展示知識點間的關聯,有助于系統梳理傳承關系。因此,為輔助具有趙炳南、朱仁康兩大流派的北京地區中醫皮膚科[6-7]經驗傳承,本文構建趙炳南、朱仁康皮膚科流派用方經驗知識圖譜。

1? 資料與方法

1.1? 知識框架構建

穩定的傳承體系、鮮明的學術思想是當代中醫學術流派確立的基本和必要條件[8];各流派醫家對病、證的認知,在病程不同階段根據患者癥狀靈活調整治則與具體用藥的準則各具特色;皮膚科尤為重視內服、外用療法的各自優勢。因此,趙炳南、朱仁康皮膚科流派用方經驗知識圖譜使用疾病、證候、癥狀、病程階段、治則、方劑、中藥、用法、醫家9類實體及其間關系表述這些用方經驗,構建如圖1所示的知識框架,保留從病因病機等角度的抽象總結,設置為醫家運用方劑這一關系的屬性。各類實體的定義、示例如表1所示。

1.2? 原始文獻采集

選擇以北京皮膚科名醫趙炳南、朱仁康為核心醫家的2個學術流派,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和當當購書平臺(http://book.dangdang.com/)中檢索包含醫家用方經驗或師承關系知識的期刊論文、會議文獻、報刊、學位論文及圖書文獻,檢索時間范圍截至2015年12月31日。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人工篩選,最終納入156篇論文和2本書籍,并獲取全文。

1.3? 知識抽取

當涉及多類實體時,連通的知識圖譜表達的不一定是已知成立的知識。例如,當存在如圖2所示的關系時,可知醫家“朱仁康”運用過“養血潤燥、清熱解毒”治則、分析過“血虛風燥”證候;“養血潤燥、清熱解毒”治則可治療“血虛風燥”證候。但無法得知醫家“朱仁康”是否使用“養血潤燥、清熱解毒”治則治療過“血虛風燥”證候。

為此,在進行知識抽取時,將根據知識模板進行抽取。模板的每行代表涉及多類實體、關系的一條知識,該條知識內任意三元組組合表達的知識均成立。定義模板示例見表2、表3。

表2模板用于從文獻中抽取明確表述的師承關系,如示例所示,醫家1、2依次對應師、徒。表3模板用于抽取用方經驗,包括知識框架中的9類實體,如示例所示,在一條知識中可有實體缺失。為便于溯源,記錄每條知識的文獻來源;為用方經驗的每條知識進行唯一編碼,設置為該知識中所有實體、關系的“知識來源”屬性,以便后續查詢。人工對知識進行抽取,保證知識質量,并進一步將癥狀、中藥知識拆分為單個實體。

1.4? 數據規范化處理

相較于知識框架中其他概念而言,證候術語的表達更加多變。其字序可顛倒,如“腎虛肝郁證”與“肝郁腎虛證”;“期”“證”“病”可混用,如“熱毒壅盛期”“熱毒壅盛證”“熱毒病證”;可復合使用,如“心火熾盛,脾濕內蘊”;或表述較隨意,如“痰瘀型證屬痰瘀交結”。因此,若直接使用真實數據中的證候術語構建知識圖譜,根據證候名稱查詢其相關知識將難以命中。為此,需規范化處理證候術語,進而構建證候本體,加強其語義信息,通過更普遍使用的正名、來自真實數據的異名、不同證候術語間的語義關聯提升查詢效果。

由于上述術語特點,證候標準化時需將其名稱拆分、重排、更改證候結尾字的“期”“病”等,在術語表中進行反復查詢,十分繁瑣。因此,根據證候保留古文單字表達語義的特點,將證候視為以字為詞的短句,以《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修訂版)》[9]及《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10]中共3 207個證候術語為原始語料,使用Jieba分詞將證候術語分隔為字,將word2vec參數設置為windows=2,sg=1,hs=0,size=110,訓練得到字向量,進一步拼接為證候術語的向量。計算向量間的余弦距離,即可在查找真實數據所對應的標準證候術語時,不需嚴格保證字序與結尾字。取相似度排名前20位的證候術語作為備選進行進一步人工判別,以獲取到的標準術語為正名,借鑒《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修訂版)》的分類體系,使用Protégé工具構建證候本體。

中藥術語使用古今醫案云平臺的標準化功能,選擇默認規則庫,進行標準化處理;而后進行人工審校,修正不當的結果。將標準化結果作為中藥的正名,原名作為異名,獲得中藥的規范化術語。

1.5? 知識圖譜數據轉換與導入

將證候本體owl文件以匿名類表述關系的方式修改為三元組格式,進而獲取實體及其屬性、關系知識,聯合知識抽取得到的師承關系、用方經驗知識,由專業人士進行實體消歧與知識融合。其中,與不同疾病相關的證候判定為同名的不同證候,反之亦然,相當于疾病或證候的進一步分類;同名且組成相同的方劑判定為同一方劑。為實體和關系賦予唯一ID。選擇Neo4j圖形數據庫,導入用方經驗知識,并將其發布于在線平臺中醫藥知識圖譜中。

2? 結果

趙炳南、朱仁康皮膚科流派用方經驗知識圖譜包含5 999個實體、20 312條關系,完整保留了醫家所用方劑的藥物組成、臨床應用知識,存儲了相應的醫家經驗,并將知識關聯至傳承脈絡中。約束知識與具有師承關系的不同醫家相關,可查詢流派的學術傳承情況;約束屬性“知識來源”的多個值中至少有一個相同,可獲取涉及多類實體和關系的復雜知識;也可以通過系統提供的篩選、過濾功能指定實體與關聯深度,進行簡單的快速查詢。例如,朱仁康、趙炳南均善從衛氣營血理論辨證治療皮膚病[7,11],以血熱證治療為例,可以利用知識圖譜輔助對其用方經驗傳承和差異的認知。

2.1? 流派用方經驗傳承示例

如圖3所示,在知識圖譜中使用證候本體與用方經驗數據相配合,查得在血熱證類下,朱老治療過藥物性皮炎之血熱證、慢性濕疹之血熱證等不同血熱證分型;所用方劑皮炎湯、皮癬湯加減中都使用了地黃、赤芍、牡丹皮三藥配伍。其弟子許銑傳承了這一配伍經驗,將其化裁入四物消風飲。查閱相關文獻可知,該配伍是朱老治療血熱證常用的角藥,取熱入血分時“恐耗血動血,直需涼血散血”之意[12];許銑教授用其治療由素體血燥、外感風熱引起的脂溢性皮炎[13],在調榮、滋血、消風的四物消風飲之外,加用了該涼血散血的配伍。

如圖4所示,在知識圖譜的用方經驗數據中,查得趙老及其弟子陳彤云、再傳弟子陳勇在治療銀屑病或進行期銀屑病之血熱證時,均使用了白茅根、生槐花、丹參、地黃、紫草和赤芍。查閱相關文獻可知,趙老認為血分有熱是銀屑病發病的關鍵因素[14],針對銀屑病血熱證創制了經驗方涼血活血湯,上述藥物為其主要組成[15]。陳彤云的用方經驗、陳勇的常用藥物即為對此方的傳承創新。

2.2? 流派用方經驗異同對比示例

如圖5所示,朱老與趙老在銀屑病辨證經驗中均指出血熱類證候的存在,但用方經驗有所不同。朱老的克銀一方以清熱解毒為治則,從藥物組成可知其不重活血;趙老則以涼血活血為主。查閱相關文獻可知,雖同為從血熱論治銀屑病的代表[16],朱仁康流派與趙炳南流派在病機病位認識上仍有差異。趙老認為熱郁于血分[14-15],朱老則認為熱在氣營,波及血分[17-18],因而表現出用方經驗的差異。然而,對比圖4、圖5,可見趙炳南再傳弟子陳勇在涼血活血基礎上加用了清熱解毒藥;朱老于后期克銀一方化裁中也加用了涼血活血角藥地黃、赤芍和牡丹皮。

3? 討論

趙炳南、朱仁康皮膚科流派用方經驗知識圖譜將“知識來源相同”的范圍限定為在文獻中完全寫明、無需任何推論的內容,需解讀文本后才能獲取。在使用命名實體抽取模型對規模更大的自然語言文本進行知識抽取時,可將“知識來源相同”限定為同一句、同一段、同一診次等,依據需求放寬至不同層次。

中醫注重醫家經驗,強調個性化治療,這使得不同醫家的知識不一定完全兼容。因此,趙炳南、朱仁康皮膚科流派用方經驗知識圖譜一方面選用同一地區、相同時代的流派知識,避免知識融合時的嚴重爭議;另一方面通過填充知識模板,抽取與醫家關聯的、涉及多類實體和關系的知識,輔以“知識來源”匹配的搜索方法,將知識圖譜中已有知識與可能成立的隱性知識區別。前者用于可靠地指導臨床,是中醫傳承的主體;后者使不同來源知識相互印證、詮釋,有助于解讀中醫知識。通過便捷、直觀的流派內用方經驗傳承的梳理、流派間用方經驗的對比,能夠輔助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柏琳,任玉蘭,陳姣,等.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傳承研究的現狀[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6):1446-1448.

[2] 周雨慧,李曉寧,武博文,等.從方劑配伍理論看河間學派傳承脈絡[J].河北中醫,2018,40(12):1900-1902.

[3] 黃吉賡.中醫流派的共性和個性的探討[J].中醫文獻雜志,2016, 34(2):29-32.

[4] 鄧宇,周衛強,張振銘,等.基于名老中醫醫案的知識圖譜構建[J].湖南中醫雜志,2019,35(7):186-187.

[5] 朱丹.名老中醫治療脂肪性肝病的證治規律研究及知識圖譜構建探索[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9.

[6] 王天怡,王振萍,龐博,等.燕京皮外科學術流派發展初探[J].北京中醫藥,2012,31(11):877-880.

[7] 王天怡,龐博,宋坪.當代中醫皮外科名家學術特色與流派探討[J].北京中醫藥,2012,31(10):746-750.

[8] 宋詠梅,王振國,劉更生.關于當代中醫學術流派評價的幾點認識[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7):1349-1350.

[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修訂版)[EB/OL].(2020-11-16)[2020-12-02].http://www.satcm.gov.cn/ d/file/p/2020/11-23/8870d215fa07506f3c1b0bd50570116d.docx.

[10]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中文版[EB/OL].(2018-12-21)[2020-12-02].http://www.nhc.gov.cn/ew ebeditor/uploadfile/2018/12/20181221160228191.xlsx.

[11] 宋乃光.趙炳南皮膚科學術淵源研究[J].北京中醫藥,2009,28(6): 422-424.

[12] 樓友根,童健媛.名老中醫運用“角藥”的經驗[J].河南中醫,2007, 27(1):24-25.

[13] 吳小紅,丁旭,許銑.許銑治療面部幾種常見頑固性皮膚病經驗[J].新中醫,2015,47(1):30-32.

[14] 曲劍華,陳彤云.趙炳南學術特色與用藥特點分析[J].北京中醫藥, 2019,38(8):750-754.

[15] 姜春燕,張廣中,孫麗蘊,等.趙炳南白疕三方應用闡微[J].北京中醫藥,2019,38(9):863-865.

[16] 孫占學,王京軍,張豐川,等.當代名醫治療銀屑病臨床用藥經驗分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1,18(1):27-30.

[17] 宋坪,李博鑒.從血論治 諸法合用——朱仁康研究員治療銀屑病經驗(一)[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1):1-2.

[18] 周淑維,宋坪,劉瓦利.莊國康教授治療銀屑病經驗[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1):37-38.

(收稿日期:2020-12-29)

(修回日期:2021-02-01;編輯:鄭宏)

猜你喜歡
方劑隱性知識知識圖譜
何謂中醫“七方”
中醫有“七方”
探討疣體注射法聯合中藥馬齒莧方劑治療跖疣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中醫治療Meige綜合征的臨床研究綜述
從《ET&S》與《電化教育研究》對比分析中管窺教育技術發展
館員隱性知識在團隊管理中的應用
新產品開發中的隱性知識轉移障礙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