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荒野里的牧羊人》中環境描寫的象征意義

2021-04-06 04:30邱麗菲
青年文學家 2021年5期

摘? 要:《荒野里的牧羊人》是西班牙作家赫蘇斯·卡拉斯科的處女作,2013年一經問世,就斬獲諸多獎項。該作品講述了一個無名小男孩在他的逃離家鄉路途中的一段自我救贖的人生旅程,對于這樣一部敘事小說而言,環境和人物是它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在這部作品中,環境描寫不再僅僅是一個背景敘事,已然成為與人物命運息息相關的部分。不同的環境描寫在一部小說中能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討環境描寫在《荒野里的牧羊人》中的象征意義。

關鍵詞:《荒野里的牧羊人》;環境描寫;象征意義

作者簡介:邱麗菲(1996.5-),女,漢族,四川省廣安市人,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歐洲學院2019級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5--02

引言:

環境描寫在小說,有著重要作用。文學中的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是指如四季交替、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而社會環境則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在敘事中,環境能起到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暗示線索等作用,小說中環境的變化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一條線索。此外,環境描寫還具有象征性,無形中與人物融為了一體,跟小說的主題也密不可分。通過環境描寫的象征性,作者將自己無形的體驗、感受幻化成意象,使之既有具體、生動、鮮明的形象特征, 又具有豐富的內涵, 深隱著作者許多內在的、深邃的和難以言述的意念。在《荒野里的牧羊人》中,赫蘇斯·卡拉斯科運用了豐富的環境描寫,通過其象征意義,一步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運和全書的主旨。

一、故事梗概

炎炎夏日,在一個僻遠鄉村,那里極度缺水,有著施暴的父親以及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治安官,瘦弱的小男孩無法忍受這一切,最終選擇在深夜逃離自己的村莊。逃亡途中,小男孩遇見了一位年老的牧羊人和他的一頭驢、一條狗、九只羊。兩人從此相依為命,而彼時的治安官卻沒有放棄追捕小男孩的行動。在那一片貧瘠而嚴酷的荒野上,一老一少便踏上了向北尋求生機的征途。

《荒野里的牧羊人》這部作品在國內受眾度較低,但在歐美國家稱得上是一部暢銷小說。赫蘇斯·卡拉斯科以非尋常的手法完成了他的處女作,書中的故事發生在未知的年代,故事中沒有提及任何地名,連書中的所有人物都沒有名字,讀者所能知曉的主要內容就是在一片荒野,出現了一個普通到無名無姓的小男孩、一個年老的牧羊人和一個尋人的治安官。通過這樣的寫作方法,赫蘇斯塑造出一個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用典型環境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塑造了典型人物。

二、《荒野里的牧羊人》中的環境描寫

人與其周圍環境是普遍聯系的,環境必然折射著人物的特點,環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在為人物設置環境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成功的環境刻畫,不僅為人物提供合理的活動場景,更能將人物襯托得愈加生動鮮活,并且極具象征意義的環境描寫還暗示了主人公的命運走向。小說中運用了多種環境描寫,如對小男孩生長的村莊的社會環境描寫,又如荒原、陰暗交替的光、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等等自然環境描寫的不斷變化也象征著主人公命運的起伏。

(一)荒原——悲慘人生的大舞臺

《荒野里的牧羊人》西語原名為Intemperie, 該詞源于拉丁語,本義指惡劣的氣候、糟糕的天氣,也可引申為“野外”的意思。該部作品僅僅用intemperie一詞就作為了書名,其中的寓意可見一斑。前文筆者已經對故事內容做了簡述。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一片荒原上,小男孩孤身流落荒原,除了要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外,要如何躲避治安官一行人的追捕也是一個問題。以“荒原”開場就已經暗示了整個生存環境。Intemperie已經不只是一個書名了,它也成為了小男孩生存的舞臺,一個默默無聞的見證者、旁觀者,目睹了生活在那片荒原上的人們簡單而悲慘的一生,和小男孩的艱難征途。

在這片熾熱的平原上,沙塵漫天,水資源缺乏,鮮有生機。淡紅的陽光下彌漫著飛舞的灰塵,小男孩眼前的平原抖落了烈陽在白天留下的痕跡,散出地表烤焦的味道和干草的氣味。他就這樣孤孤單單頂著太陽,整片土地朝著四面八方輕輕地起伏,平坦的地面因為熱氣作用而變形。通過這些對荒原的描寫,使讀者仿佛親臨荒原,看到了荒原生活的無奈和沉重。小男孩不僅要在灰塵滿天的火辣辣的荒原上生存下去,還要躲避治安官的追捕,讀者在故事開頭就已經窺見了這段旅程的艱辛。也正因為生在這樣的典型環境中,小男孩才有了出逃的勇氣以及生存的信念,不同于生活在荒原里的其他村民們一般順從,這是一個倔強的,有堅定意志的獨立人格。在這樣的環境中,唯有出逃,方可擁有一線生機?;脑褪悄瞧迩f的人的居住場所,在這樣干旱、熾熱和灰塵滿天的環境下生存,村里的人的命運早已是注定好的,他們一生的起起伏伏不過是荒原這個大舞臺上上演的一個又一個悲劇罷了。

(二)光——人性溫暖的延續

文中對“光”的描寫貫穿了整部作品。光線的不斷變化暗示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文中先是描寫了在小男孩第一次躲過搜捕后獨自趕路時的光線:太陽已經消失在遠處的地平線上,但是日落處發出的黃色光芒暈染正片平原,拉長了休耕地上的影子。獨自一人的小男孩與復雜寬闊的平原形成了對比,小男孩獨自一人踏上逃亡之路,再也無法嗅到母親身上的味道,無法擁有母親身上的溫暖,而出逃的具體原因卻遲遲沒有交代,或許是小男孩內心不敢說出口,這更顯示了出逃的主人公的渺小和無助。緊接著后文寫到: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一道淡淡的光芒,仿佛炭火,勾勒出籠罩在暗夜里的樹木的輪廓”。從前文中的“太陽已經消失在遠處的地平線上”到“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一道淡淡的光芒”,說明黑夜中有了零星的光,這個光正是遠處的牧羊人在夜里生起來的火發出來的,暗示這牧羊人就如同這道淡淡的光芒,傳遞給小男孩溫暖和希望。但是年老力衰的牧羊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他所代表的微弱火光閃爍的背后,是黑色的陰影,象征著以治安官為代表的惡勢力。

光線照不到的地方,終將被黑暗吞噬。在陰暗的角落里,埋伏著小男孩無從想象的危險。治安官所代表的群體是光明的反面——黑暗,在“光”不可及處,陰冷和黑暗隱藏的是人性的無情,人性的光輝也隨之黯淡。而“光”之所及,希望就至。

(三)動物世界——人類世界的縮影

小說中除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不乏對動物的描寫。追捕小男孩的獵狗的身體兩側有著火焰般的紅色條紋,恍若主人抽打后留下的傷疤。而荒原上的人類世界正如動物世界一樣,在這片干旱的土地在孩童、女人以及狗的身上都烙下同樣的痕跡。小男孩被獵狗追捕,像螻蟻一樣藏在泥洞里。通過對動物世界的描寫,已經大致給讀者勾勒出了一個人類世界,讀者也能想到小男孩所處的社會環境。作者在描述社會環境時,用到了“女人、孩童”和“狗”,他們的身上都有著一樣的紅色條紋,由“狗”身上的被主人毆打留下的痕跡映射出小鎮上的女人和孩童被人毆打的悲慘的現實命運。這樣的社會環境早已隱射了人物命運,小男孩正是這些弱勢者其中的一員,他就像一只卑微的蚯蚓一樣藏在可以暫時保護自己的洞穴里,躲避追捕,此時此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是一個被人追捕、戰戰兢兢的獵物。開宗明義的環境介紹為小男孩出逃簡單織出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社會環境:女人和孩童的命運如狗一樣低賤。

除此之外,生與死的碰撞,鮮活與腐爛的交織,圍墻下的一角的動物的命運也投射出了荒原和社會的殘酷。蠻橫冷血的治安官找到了牧羊人,殺死了他的六只羊,將年老的牧羊人毆打得慘不忍睹。斷頭的羊的傷口上布滿蠅蟲,就如同小鎮上腐敗貪婪勢力的群體,比如治安官的爪牙,他們將自己的一己之私建立在貧苦百姓的痛點上,像蒼蠅一樣在被人的痛苦上勾勒出凌冽的笑容;存活下來的三只羊專注地吃著草,仿佛一切都未曾發生過,又象征著小鎮的普通百姓,事不關己就已是皆大歡喜了。用動物世界象征人類世界,諷刺像治安官一樣的當權者的獸性與冷酷。

(四)水——釋放與救贖

“水”這一個元素貫穿了全文。尋找水源這一行為也成為了故事發展的線索。小男孩所在的村莊長期不下雨,他的母親則負責拿著約十二公斤重的水罐到廣場上的水管汲水,完成他父親下達的命令。在夏季時,村里原本就稀少的水量會變得更少,甚至變成一條細流,令人難過和失望。在一個未知的年代,烈日的暴曬下,隨著“生命之源”的短缺,希望也在一點點地殆盡。小男孩的心中一直有個信念,找到有充足水源的村莊,然后好好生活下去。在他看來,水源就是生命,無論如何,他最終鼓起了勇氣,邁出了前途未卜的艱難的一步。

找不到水時,以稀少的羊奶解渴,小男孩始終對未知的遠方懷揣著希望,因為他堅信遠方的村莊有一座清泉?;脑线t遲不降雨,整片土地上毫無生機,處處是甘草和沙土。而這就是當時的常態。在小男孩經歷了被治安官性侵犯,眼看母親被父親毆打,牧羊人死去等絕望后,他早已傷痕累累,卻不敢忘卻牧羊人教給他的生存哲理。故事結尾,他站在被蟲蛀壞的門楣下,親眼見證此刻正在這片土地上演的不尋常景象。早上過了大半,天空布滿灰蒙蒙的烏云,透明的光線勾勒出物體的輪廓,添上一種他早已遺忘的清晰。豆大的雨滴打在覆蓋塵土的地面,但無法穿透……然后他回到門邊,在雨持續下的同時,凝望著上帝終于稍微扭開了暴雨的開關。

雨水終于降臨在這干涸的土地上,如圣水般,沖刷掉從前的骯臟、痛苦和失望,隨之而來的是生機與希望。這場雨讓少年的內心明朗了起來,他此時此刻應該明了自己的想法,不會回頭,也不會停留。因為再大的雨水也無法穿透地面,少年明白,只有繼續向北,才能生存下去。

結語:

《荒野里的牧羊人》這部文學作品還有許多值得讀者去細細品讀,正如扉頁上所寫:當代西語小說的耀眼成就,必將成為經典。而環境描寫這一部分只是這本文學作品中出色部分的冰山一角。上文所提及的環境描寫都具有象征性的特點,在文中,環境描寫利于營造一個典型的、干旱的、惡劣的氛圍,凸顯人物特點和性格,不斷推動情節的發展,吸引讀者探索未知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康南. 探析環境描寫在小說中的深層意蘊——讀北島的《波動》[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 (03): .

[2]黎楊. 淺析哈代《德伯家的苔絲》中環境描寫的象征意義[J]. 戲劇之家, 2015, (23): .

[3]溫駿. 談《信號員》典型環境描寫的特色[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9, (09): .

[4]金業焱.論《西游記》的環境描寫[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3(04).

[5]趙宇.論自然環境描寫在《返鄉》中的角色地位[A].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6]熊敏瑩.論《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環境描寫與人物命運的關系[J].電影評介,2011(10):108-110.

[7]赫蘇斯·卡拉斯科[西],《荒野里的牧羊人》.葉淑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