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市街,一條生命不息的街市

2021-04-06 08:12周國軍
青年文學家 2021年7期
關鍵詞:商販蓮蓬蓮子

周國軍

趕場,在離開家鄉前,就一直是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趕場的地方叫蔣市街,因三國名將蔣琬出生于此而得名。

據說,蔣琬老年還鄉,在伊家灣栽桑種麻,養魚種菜,與鄉鄰們同甘共苦。將一生積蓄在涓水河右岸興建了一條小街,并讓當地一百多戶沒有房子住的窮人集中在那里居住,做點小本生意,使他們安居樂業。蔣氏家族和鄉鄰集居在這里,亦農亦商,儼然街市。于是這里便被人們稱作是“蔣市街”。

20世紀90年代,因為一場暴雨,涓水河漲水給蔣市街造成了巨大的損毀。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蔣市街人民自發組織,在廢墟上建起了一個“井”字形的新鎮,叫井字鎮。按當地口音,井、蔣同音,均讀jiang,于是,“蔣市街”又被稱為“井字街”。

每逢趕場,十里八鄉的鄉親,遠山近水的商販都聚集到這里來,街頭商鋪更是鱗次櫛比,地價早已高過縣城某些地方,街上千萬身家的土豪據說已上兩位數,在幾千人的一隅小鎮街上,這數據足以讓這小鎮榮光了。

蔣市街也是井字鎮的政治文化中心,鎮政府、學校(全鎮唯一的初中、高中)、醫院均在這條銜。用家鄉話講,蔣市街的人,就是北京城的人。

全鎮每戶人家所需要的各種用品,不管是生產生活,還是油鹽菜蔬,其他地方沒有的,到這里來都能買齊。盡管現在各村各路都有小商店,但很多家庭都寧愿跑遠路到這里來購置,而不愿就近到附近購買。大概是因為這里市場大,物美價廉,公平透明吧!如果鄉親們對某件商品的質量存疑,只要說出“我在蔣市街買的”,一般都會起到定紛止爭的作用,相當于對所買的貨物有權威認證,質量是靠得住的??梢哉f,沒有這條街,便難以養活這一方水土的人。每次回家,只要碰上趕集,有事沒事,我一定會走上一趟,去看看這都市的繁華,去看看街頭的熱鬧。平常買菜,我也會到這里來。

今天主要是當車夫。中元節快到了,家里接老客,老媽要去街上買紙錢、鞭炮、香燭,這是我們老家的傳統,代代相傳。身處城市,這個傳統會遭遇到失傳的危機。老媽是最愛趕場的,應該是每場必趕,也許并不是真要買些什么東西回,而是喜歡那個氣氛吧!記得十多年前我還在鎮上高中教書時,每逢趕場日,即便是上午我有課,我都不敢關門的,怕她趕場來進不了屋。

小時候趕場,到家里拿點黃豆等土產到街上換點錢,最渴望能吃上一個油砣、一支綠豆冰棒,至于其余的就不敢奢望了。前段時間網上盛傳的北大學生《賣米》的文章,感同身受。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無法體會到那種感受。

今天街上仍然很多人,很熱鬧,滿街都是各家各戶各地商販運來的待售貨物。也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本村很多人在山中摘的野生獼猴桃,一麻袋又一麻袋,滿街都是。

由于對獼猴桃不感興趣,我家后面的山上也有,沒去詢價,后來聽坐我便車回家的老鄉說兩塊錢一斤,即便這么便宜都沒人要,因為太多了??可匠陨?,在農村,沒有手藝,沒有其他賺錢的技能,就只能以山里和土里的產品來換錢維持家庭開支了。

我買了棗子、橘子、西瓜、蓮子、豬肉,老媽買了祭祀用品。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不管是超市還是集市,商人逐利是一致的。買蓮子時,我詢價,攤主說八塊一斤,這時來了一個與攤主熟絡的大媽,七塊一斤她買了十塊錢。于是,我也買了十塊錢。這是嫩蓮,直接剝著吃。

回家吃蓮子,發現沒有甜味,有一種被水泡過的寡淡無味的感覺。我一直對家鄉的產品持高度贊許態度,但這蓮子口味確實不佳,可能是商販從遠處運過來的吧。我們家鄉的荷葉塘,號稱千畝荷塘,前段時間我買了五十元的蓮蓬,八毛錢一個,味道非常好。

所以,不要輕信,不要盲信,很多東西你以為不會變的,環境一變都會變的。當然,這個時候,蓮蓬也快下季,也許是時令到了吧!

猜你喜歡
商販蓮蓬蓮子
蓮子去心還是不去心?
小蓮蓬
出淤泥而不染——蓮蓬與蓮藕
臥剝蓮蓬聽秋聲
采摘蓮蓬
蓮子飛上天
蓮子超市
清而不俗 妍而不媚 馮彩霞制蓮子壺
商販出售罌粟殼欲當火鍋調料獲刑8年半
推 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