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有教育模式下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研究

2021-04-07 09:41李雨豪肖建國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障礙者色盲高校學生

■李雨豪,肖建國

(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0)

我們將患有色盲或色弱癥狀的人群稱之為色覺障礙人群,這類人群廣泛存在于各類社會場所和工作環境中,他們因為視覺能力的缺陷而受到來自多方面的限制。高校學生中同樣存在大批色覺障礙人群,他們因為特殊的視覺特征在人際交往、學習研究以及其他社會活動中受到諸多限制,他們的身心發展呈現出不同于正常人群的特點和需求。為了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理應考察和分析高校學生中色覺障礙人群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

一、色覺障礙以及色覺障礙人群

(一)色覺障礙

色覺障礙一般分為先天性色覺障礙和后天獲得性色覺障礙。自英國科學家約翰·道爾頓 (John Dalton)于1798年出版專著《關于色彩視覺的離奇事實》后,世界才開始真正了解這種缺陷,并稱之為道爾頓病。先天性色覺障礙通常被稱為色盲,患病者因為遺傳而導致視網膜上含有感光色素的視錐細胞發育不良或缺失,從而不能分辨自然光譜中的各種顏色或某種顏色。對于辨認顏色能力遲緩或很差的癥狀,一般稱之為色弱,這種癥狀與色盲的界限不明顯且比色盲現象更普遍。而后天導致的色覺障礙,一般來自于外部損傷和心理疾病,這種后天因素導致的色盲和色弱比較少見,但同樣屬于色覺障礙。色覺障礙在目前的醫學條件下無法治愈,且屬于遺傳性疾病范疇,配偶中一方具有色覺障礙或攜帶遺傳基因就有可能導致子女先天性色覺障礙。

(二)色覺障礙人群

色覺障礙人群屬于視覺障礙人群中的一部分,此人群中非致盲者一般患有色覺障礙且以男性為主。對于色盲和色弱的檢測,我國采用俞自萍繪制的色盲檢測圖進行檢測,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科學性且易于操作。但單一的檢測模式很難覆蓋所有類型的患者,并且在彩色印刷和電子傳媒普及之前很難實現對于色覺障礙的自我檢測,加之色盲檢測需要被測試者的自我描述,因此對于色覺障礙人群的普查和登記很難展開。但根據遺傳學分析和社會抽樣統計,我國男性紅綠色弱、色盲的患病率接近5%,盡管比例小,但在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下依然存在大量色覺障礙者[1]。

盡管色覺障礙者的數量龐大,但真正認識到或表明其色覺障礙者身份的人卻是這部分人群中的極少數。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大部分人群缺少進行色覺測試的機會,大部分色覺障礙者獲取其缺陷信息具有滯后性;另一方面是因為暴露色覺障礙者身份會導致社會歧視并在社會生活中喪失很多權利和機會。這種結果是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社會主流意識欠包容的共同結果。

(三)現實問題的提出

《世界人權宣言》倡導:人人有權工作,人人有權自由選擇職業、享受公正和合適的工作條件并享受免于失業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權利,不受任何歧視。色盲者作為公民,除非其發生違法犯罪行為被依法剝奪相關權利,其當然應當享有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作為公民可以行使的那些權利[2]。然而高校學生群體中的色覺障礙者處于校園和社會的交接處,相關教育模式和生活環境正對其發展造成不同性質的影響。高校學生群體及其教育者是否具有對色覺障礙者的充分認知,是否具有足夠的包容度以及高校教育模式是否匹配色覺障礙者的發展需求等問題值得相關教育者做出具體思考。

二、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推導模型建構

目前國內對于高校學生群體色覺障礙者生活現狀的研究成果較少,出于對色覺障礙者的保護和尊重,本文通過個人訪談形式去了解高校學生中色覺障礙者的現狀,了解其真實心理狀態以及在高校環境中面臨的實際困難。本次結構化的訪談,通過線上線下尋找正在高校就讀且就讀一年以上的色覺障礙者進行,訪談對象根據缺陷程度和性別進行區分,以保證訪談內容的豐富性和結果的飽滿度。受訪者共11名,平均訪談時間25分鐘左右,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受訪者基本資料一覽表(標#號為女性)

通過對色覺障礙者的獨立訪談,積累相關原始資料,最終對相關文字和語言信息進行轉碼記錄,以形成訪談資料的匯總。本研究運用扎根理論對最終的資料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以及選擇性編碼,以此構建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推導模型。

(一)開放式編碼

本研究的開放式編碼展現為在對原始訪談資料進行編碼、標本統計以及登記的基礎上,產生初始概念并發現模型中的概念范疇。開放式編碼中的標本使用被訪談者完整表達語言,以此展示初始概念,每個范疇中選取二到三條不同來源的原話,具體如附表1所示。

(二)主軸編碼

本研究主軸編碼將開放式編碼范疇進行統計歸類,挖掘其內在聯系從而形成主軸編碼內的主范疇。附表2所示為主軸編碼中的主范疇,共4種,對應范疇共8種。

附表2 基于主軸編碼的主范疇

(三)選擇性編碼

本研究的選擇性編碼選擇主軸編碼的主范疇為核心,在確定研究內容為“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的基礎上,以推導形式構建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推導模型。以主范疇“個人心理、社會環境、發展前景”為主要推導因素,主范疇“現實處境”為結果。個人心理作為社會環境和發展前景的主觀反映,直接體現出色覺障礙者的個人心境,以此指導下的行為和反應共同形成了色覺障礙者以高校學生角色所面臨的現實狀態。外環境內化為主觀感受,所觸發的個人和群體效果在現實活動中就立體展現了其現狀,符合心理學中態度到情感,再由情感到行為的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推導模型

三、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推導模型的闡述

(一)高校群體環境下存在對色覺障礙者的認識偏見和欠包容性

色覺障礙者在高校中屬于少數特殊人群,區別于傳統的身體機能缺陷者,沒有明顯的外在特征。由于色覺障礙屬于遺傳缺陷,患有者幾乎不會主動暴露自己色覺障礙者的身份。然而大部分學生缺乏對有關色覺障礙知識的了解,片面的認識結構下又受到社會普遍態度的影響,并不會認識到其言行對于高校中色覺障礙人群的侵害。相對于面對其他身體缺陷人群的關注和同情,他們對于色覺障礙者更多的是非有意的人身攻擊。

中國高校和社會中普遍存在對于色覺障礙和色覺障礙者的認識偏見。正如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中所闡述的:“當我們面對普遍一致,反復發生的行為和反應模式時,我們就是在與其打交道,無論它是否與自覺的動機聯系在一起?!盵3]同時,如果我們跳出行為主義的框架,來追究這些集體性默會知識的獲取過程及其在主體中的內在認知狀態時,問題就更為突出[4]。源于學校教育、社會交往和媒體輿論的對于色盲、色弱的錯誤引導,對廣大高校學生營造了對于色覺障礙的錯誤認知,表現為高校中存在的對色覺障礙者的錯誤對待和消極態度。一旦社會認知固化,就很難做出改變。例如在高校中,教育者承擔著引導獲得正確認知的義務,而當色覺障礙者在失語環境下時,教師的言行不得當可能會加劇錯誤認知的蔓延,甚至造成對于色覺障礙者的二次傷害。

高校是一個包含大量人群的社交場所,學生中的色覺障礙者在社交活動中融入性差,甚至存在排外現象。高校學生的社交活動形成的社群一般為梅約定義下的非正式群體,社群中的學生以自發的形式尋找攜帶共性者滿足其社交需求并試圖達成社交目的。在無外力強制因素的社交活動中,色覺障礙者可能因功能弱勢或外在差異而缺乏社交價值,而被無意識地忽視或有意識地排除,被迫形成小范圍內的社會孤立狀態。因此,高校學生群體所顯現的欠包容性在客觀層面造成了對色覺障礙者的社交孤立,形成邊緣群體。

(二)高校學生發展架構限制色覺障礙者發展空間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相對于上述高校群體環境下,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已經不能得到充分滿足,然而對于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也受到了高校教育模式的限制。這主要表現為生理缺陷導致的教育選擇受限,選拔和考核模式沒有合理化的照顧傾向。

2020年教育部下達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將色覺障礙劃分為三個層級,即輕度色覺異常、色覺異常Ⅱ度以及不能準確識別紅、黃、綠、蘭、紫各種顏色中任何一種顏色。相對于這三種層級的色覺障礙,學校依次不予錄取約44種、62種、69種專業。這無疑是對高校學生色覺障礙者受教育權力和發展選擇權力的約束,相對于具有強烈學習意愿和較好學習效果的色覺障礙學生,他們因此缺失了學習的機會?,F有高校教育標準下,高校在面對色覺障礙群體時缺失了應有的人性化選擇。同時在高校的選拔和考核制度下,色覺障礙者和色覺正常者處于統一標準下的競爭,在一定層面上色覺障礙學生喪失了競爭的公平性。例如以視覺媒體作品為學習成果的科目或以顏色區分題目選項的考試題目設計,就無意地加大了色覺障礙者的完成難度。

同時高校作為廣大就業人群的最后學校教育階段,其還承載直接輸出社會人才的職責。但在相同競爭標準下,擁有色覺障礙缺陷的畢業生在崗位競爭中卻處于劣勢,表現為崗位選擇少、單位錄用難?,F實中的用人單位卻對色覺障礙者呈現出消極態度,認為色覺障礙會影響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但色覺障礙對于大多數工作的影響程度很小,而產生這樣的錯誤社會認知,現有的高校教育模式難辭其咎。一方面是專業錄取時對色覺障礙者的限制,對社會產生了色覺障礙者學習能力欠缺的誤導;另一方面是高校缺少對色覺障礙者的特殊教育以彌補其生理缺陷導致的相對劣勢。同時高校缺乏對于色覺障礙者的就業指導,當前高校里的就業指導力量普遍比較薄弱,就業指導中心通常只有幾位老師,所負責的實際工作也只停留在發布一些招聘信息,協辦人才交流會,為畢業生辦理相關手續或者提供一些簡單的咨詢服務[5]。

(三)高校學生中色覺障礙者長期處于被動的失語狀態

高校學生中的色覺障礙者因為生理上的缺陷,其情感上會呈現較強的敏感度,容易產生孤僻感和自卑心理,從而減少與他人的接觸和個人意愿的表達。大學生弱勢群體一方面作為自我意識逐漸成熟的個體,有強烈的自尊要求,有融入集體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他們為了不在眾人面前暴露弱點,不愿坦誠與他人交往,常把自己游離于集體之外,自我封閉,顧影自憐[6]。然而現有高校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對于學生的需求的接受呈現出被動的現狀。高校教育者與學生的聯系因為教育模式的自由性而相對不緊密,其對于學生的了解并不全面,需要學生的主動溝通。出于對個人自尊和隱私的保護,很少有學生會暴露自己的色覺障礙者身份,因此放棄訴求溝通已成為常態。但這并不是導致其在高校中處于被動失語狀態的全部原因,還包括當下教育模式中對于色覺障礙者人文關懷的缺乏,這表現在高校中缺少對具有生理缺陷學生的主動溝通和合理的溝通途徑。

實際上現代高校教育模式下對于學生的訴求是十分重視的,但由于資源和能力的限制對訴求的滿足是經過篩選的,基本上是對大多數學生反映的明顯問題做出反饋。然而色覺障礙者作為少數群體,其訴求很難得到重視。同時,色覺障礙者的需求可能與正常人群的需求或生活習慣相悖,例如對于一些具有視覺指示效果的圖文信息進行特殊的色覺處理,會增加制作成本并且很難達到預期效果?,F有高校教育模式下,高校很難對色覺障礙者的訴求做出有效回應,其被迫呈現出失語的狀態。因此,高校對于色覺障礙者特殊需求的漠視,是導致其沉默的重要原因。

在闡明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推導模型后,本文已經對高校學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現狀做出了分析?;诟咝W生群體中色覺障礙者的現狀,本文認為高校在面臨具有生理缺陷的弱勢群體學生時需要向學生和教師傳遞對于生理缺陷人群的正確認知,引導其形成包容的態度;為處于社會競爭弱勢的特殊人群進行科學培養,打造適合其發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并放開相關專業的準入門檻;要求教育者加強對于學生的關注度,加強校方對于學生中弱勢群體的主動溝通并保護其自尊和隱私。

猜你喜歡
障礙者色盲高校學生
兒時讀寫難,現今已博士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你我皆色盲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應用探索
色盲是怎么回事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心智障礙者長期照料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以廣州市為例
基于通用設計的廚房產品及環境整合設計研究
小黃真的是色盲嗎?
誰來幫助身心障礙者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