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腔(短篇小說)

2021-04-07 14:33左屠
作品 2021年2期
關鍵詞:橫濱威爾遜安德烈

推薦語:張怡微(復旦大學)

屠俊韜(左屠)的短篇小說《翻譯腔》,寫了200年后,一位語言天才、翻譯家趙橫濱一生的故事。小說敘事流暢,亦有很強的未來感,對文學問題諸如語言問題的探討引人入勝。小說結構以“信、達、雅”的標準作為行文區隔,將“翻譯家”寂寂無名卻又堅定的藝術生涯刻畫的較為生動。小說留有不少懸念,例如,《瘟疫時代》之后為何會出現統一的流通語言以太語取代了英語?趙橫濱的翻譯時間并不長,但修改時間卻極其漫長,究竟是為什么?以及,200年后,我們將如何看待新冠,趙橫濱在艱苦的翻譯過程中似乎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暗示。小說中的文學友誼寫得較好,似乎將這一項翻譯工作帶入了精神交互的領域,其中有傳承、有信任、也有某種近乎信仰的奉獻精神。做夢的隱喻也處理得比較細心,“雅”一節中呈現了趙橫濱精神成長和反思的路徑?!胺g腔”在當代是一個被“污名”的貶義詞,但它曾經代表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中國杰出知識分子的努力。屠俊韜的小說將這一嚴肅的文學工作,經由小說重新展現出語言與人類生活的心靈聯結。

入門

據世界百科記載,以太語時代最偉大的翻譯家趙橫濱出生于中國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北京當地人,母親來自日本橫濱。由于家庭環境的熏陶,除通用的以太語外,趙橫濱還能熟練運用漢語和日語,用過去的話來說,在大學以前,他這三種語言的運用能力已與過去時代的母語使用者無異。

趙橫濱的高中經歷已無法詳細考證,他的高中檔案和所有人一樣,只記載了每學期的期末成績和獲獎情況,平淡無奇。值得一提的是,趙橫濱在高中曾與授課老師發生沖突,因此受到的處分至今仍被緊緊地鎖在檔案上,慕名前來的人看到此處,或許會莞爾一笑:這名以超脫淡然的心態聞名于世的翻譯家,原來也有過年少的滾燙青春。

趙橫濱年少時個性尖銳這一點,研究趙橫濱的學者們已經達成了共識。十年前,趙橫濱壽終正寢,此后,他保存在世界檔案館里巨細無遺的個人資料正式向世人開放,像大浪淘洗出璀璨的星河,學術界慢慢意識到了新譯本《瘟疫年代》的重大價值,掀起了一陣趙橫濱研究熱。借助現代科技的精準記錄和相應還原,輔以趙橫濱的好友威爾遜對空缺處的補充,翻譯家協會于兩年前出版了《趙橫濱傳》,成為文化界的一場盛世,許多教授難以想象,在紙質書式微的今天,還能夠出現這樣的銷量奇跡。威爾遜得知后,熱淚盈眶,他向記者說起當年趙橫濱拜托自己找人出版《瘟疫年代》的故事:什么最偉大的翻譯家,全都是他死后才得來的名聲。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出版社,但最后就印了一版,現在估計找不到了。唉,他人老了,翻譯完《瘟疫年代》,他身體一天天虛弱下去,那天我到他家里把書交給他,他看了看,之后跟我說想睡一會兒,就這樣走了……說到此處,豆大的淚珠從威爾遜眼中滾落,擊打在兩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誼之湖上,泛起綿延不絕的漣漪。采訪完的第二天,威爾遜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2203年的夏天,當同班同學起早貪黑地準備考大學統一入學考試時,學校里連趙橫濱的影子都見不到。上個學期,北京中學的校長推薦趙橫濱為除兮大學的外語保送生,趙橫濱將在大學本科學習英語。任課老師背地里是否對這一決定有微詞,我們不得而知。高三下學期,趙橫濱預習了英語,上大學后,他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進一步野蠻生長,他記憶力超群,單詞一個個流進他的腦中,再從嘴里燦爛盛開,老師教授過的語法,他不會犯錯,甚至還能舉一反三,像極了每個人在學生時代最害怕的那類人:不僅有天分,還比你要努力。你勤奮學習像上刑,他卻能反芻出糖的甜蜜。

大二下學期,趙橫濱的英語水平和本科畢業生大致持平。老師為了鍛煉他,允許他不來聽課,但每周要完成額外的筆譯作業,選取的作品全來自“新跨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這些作家經歷了以太語覆蓋母語的大一統進程,體會到了科技觸碰到天花板,逐漸陷入停滯的絕望,他們的作品常透露出頹廢,語言沉郁,情節與當時的時代一樣,荒誕如找不到原因的錯誤。到了二十三世紀,老一輩的人們吞下住有酒味的記憶,一睡不起,活著的人們養成了對抗波瀾不驚的韌性,或者說習慣了止步不前,許多人也許一生沒有熱血沸騰過,只是平淡地度過了蒼白的一生,對那時濃郁的不解與感傷,沒法感同身受。老師要求趙橫濱一字不差地翻譯過來,就算有翻譯腔也沒事,但他偏不聽,為了讓句子讀起來連貫,他一番刪減增添,原文成了趙橫濱體。老師每周審閱完趙橫濱的作業,會告誡他下次多加注意,后來也能看出趙橫濱在有意壓抑主觀加工的沖動,可距離搭設好的輪廓,總是多出了幾處尖角。畢竟老師不只管趙橫濱一個學生,況且他在超前學習,見趙橫濱有努力的樣子,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了。很快,趙橫濱以優異的成績本科畢業,選擇了翻譯方向。

擔任趙橫濱翻譯導師的安德烈教授第一次與趙橫濱見面前,略微瀏覽了趙橫濱的履歷。

你為什么會想要從事翻譯呢?

沒什么特別的理由吧,覺得自己這方面比較有能力,其他的我好像沒啥擅長的,反正先試試嘛。

現在已經是以太語的年代了,翻譯可不好干,錢就不談了,名聲都不一定掙得到,翻譯跟打工已經沒什么差別了,得虧翻譯軟件至今沒有取得突破。不過你別高興太早,哪一天技術成熟了,翻譯都得失業。

教授啊,我還沒想那么遠。

你沒有什么夢想嗎?不是總有人說來學這種東西的人都是懷揣著夢想的嗎?

我沒啥夢想,可能我是個例外。

那你不做夢嗎?

我這輩子沒做過夢。

安德烈教授怔住了,頓出一個空拍。

我看看啊,你本科學的是英語,沒錯吧?

沒錯,成績應該也都寫在上面了。

嗯……你還寫了你會漢語和日語,這兩個是哪里學來的,怎么連考試都沒去參加過?

我爸是中國人,我媽是日本人,他們教我的。

噢……那先這樣吧,你可以先回去了,等會兒我發你份文章,你把它從以太語翻譯成你會的那三種,我了解一下你的情況。

趙橫濱回去后一看作家名,剛吃的午飯在胃里攪成一團。怎么又是這家伙?舊時掙扎的片段被喚醒,趙橫濱用惡意的目光看完了全文,躺到床上睡了四十分鐘,他沒做夢,醒來后,他開始翻譯。

文章被趙橫濱搗鼓成漢語和日語幾乎沒花什么腦力,英語倒還耗了點時間。但少了過去老師每周的提醒,趙橫濱的個性放歸山林,像脫鉤的帆船乘鯨波扶搖而上,欲與天公試比高,帆吃飽了風,鼓出一道飽滿的弧線。翻譯完后,趙橫濱酣暢淋漓,過分的自由讓他誤以為自己已能“從心所欲,不逾矩”,翻譯水平登堂入室。安德烈看了趙橫濱極富譯者個性的作業,評價道:此子狂騷。

好在趙橫濱趕緊懸崖勒馬,前兩年不僅學習了法語和德語,翻譯水平也明顯進步,個人風格削減了許多,文字趨于原文的模樣,這讓安德烈有所改觀,師生二人關系漸漸融洽。否則照之前那樣進展下去,難以相信安德烈教授之后會把翻譯《瘟疫年代》的重任交給這個沒有職業修養、不知天高地厚的趙橫濱。

研究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復古的師徒制度,對此調整,社會議論不休。有人認為因為教授掌握了學生畢業與否的權力,使得原本研究生的畢業問題愈發惡化。但也有人認為,相比于研究生存在的年代,科技的進步還是肉眼可見的,雖說如今陷入泥淖,但保證普通人正常的生活條件不成問題,得益于信息的透明化,教授自然也不愿意去為難學生,有失師格的教授,難逃被剝脫資格的惡果。這樣一來,反而能讓誠心誠意愿意為學術付出的人進入培養體系,促進學術界正向循環。畢業兩年,趙橫濱步入二十五歲,一日,他詢問安德烈教授后續安排。

教授,我目前已經學了幾門語言了,雖然不太精通,但查詢一下,可以解決大多數問題。你看我接下來學什么,要不要學一下俄語?

俄語不用學了,用不著。

用不著?

你有沒有想過我為什么要讓你學這么多語言?以前翻譯能熟練運用一種語言就夠了。

這比得了嗎?以前全球沒有統一的語言,現在一切盡歸以太語,翻譯要做的工作可不就是把過去那么多語言翻譯成以太語嗎?

那為什么不專門處理一種語言呢?“翻譯的人雖少,但還不至于少到這種地步吧?

呃……趙橫濱被問住了,那是為什么?

你回去后上網查一下一本叫《瘟疫年代》的書,一百多年前的了。

這是什么?一百多年前,趙橫濱想了想,那以太語最多剛剛出現吧?

還沒出現,是二十一世紀前期,你先去了解起來。對了,還有一件正事,之后你去學一下西班牙語,準備翻譯一本小說,我通過后就能畢業了。

這么快?才兩年啊。

你對你的翻譯水平很滿意了?翻譯出來又不是一定通過,你弄出來的東西翻譯腔還太重,不過比之前那種再創作要好多了。

好吧,那我先去準備起來。

嗯,過幾天帶你認識一下你的師兄,他畢業后去翻譯軟件公司工作了。

他怎么沒繼續當翻譯?

這你就別問了。

下周四,在一家校外的咖啡館里,趙橫濱見到了他一生的朋友——威爾遜。威爾遜有著一頭金黃的卷發,穿著筆挺的西裝,踢著锃亮的皮鞋,儼然一副商業人士的模樣,與周圍兩人格格不入。數十年后,倘若提問趙橫濱當時的情景,他大概一句話都答不上來。那時他坐在椅子上嘬著咖啡,滿腦子想著西班牙語的動詞變位以及未來到底要翻譯哪本小說,根本沒空關心這個突然出現的美國師兄。

他看著窗外,保持沉默,老師也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就我一直講個沒完。臉上皺紋橫生的威爾遜對記者說道。

有了幾門語言的基礎,趙橫濱學西班牙語進步神速,過了一年,他著手翻譯馬爾克斯的《枯枝敗葉》。趙橫濱把自己關在宿舍里,一日三餐靠外賣解決,埋頭翻譯。第三天,他洗了一次澡,吹干頭發后,他回到文本當中。古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剩余的夜晚,趙橫濱再沒翻譯出一個字。在上床睡覺,意識衰弱之時,他迷迷糊糊地聽到了朗誦詩歌的聲音。難道這就是做夢的感覺?他半夜醒過來,努力在腦中光怪陸離的碎片中翻找,然而沒有夢的痕跡,他摸了摸后背,衣服棉花般干燥,身上也沒有出過汗的感覺。是幻覺,他想。

翌日,趙橫濱從頭讀了一遍前三天翻譯的文稿,斟酌多時,覺得這就是一坨垃圾,但他沒有刪除的勇氣。在房間里踱了幾個來回,趙橫濱吃好早飯,把文稿發給了安德烈教授。

怎么了?我覺得還算過得去,與原文的風格出入不大,翻譯的幾處不太恰當的地方我標出來了,你再考慮一下。

可我感覺到處都是問題。

很正常,你過去翻譯的是一些小文章,一下子轉到長篇小說,肯定有不適應的地方,翻譯的人都是這么過來的,你再啃幾天看看。你們中國人提倡翻譯要信達雅,你啊,只要做到信就夠了,后面的兩重境界,對你來說為時尚早。

趙橫濱將信將疑,改完安德烈圈畫的部分,他疑慮更深。呈現在屏幕上的句子散成星塵般的語素,元輔音交織成密不可分的網,牽扯住趙橫濱的步伐。趙橫濱向上攀登,山崖陡峭,他感到褲腳被一只只脫皮的手拉住。近義詞的替換,某些地方是否會產生歧義,或是更簡單的語序問題,面對黑云壓城似的威壓,趙橫濱的個性丟了膽一樣,再也沒有出現過。趙橫濱想起年輕時的放肆,泛起陣陣羞赧。

過了四個月,氣候入冬,趙橫濱翻譯出了《枯枝敗葉》的第一稿。再次從頭看起,他發現他與四個月前的自己的觀點有所抵牾。翻譯過程漫長,讀上一遍卻不過一個下午。這天晚上月色清朗,無云遮蓋,趙橫濱迎著黑黢黢的樹影在校園里慢跑,血流加速,他呼出片片白霧墜落,潔凈能源播撒出光芒,引起皮膚緊張起針狀的觳觫。跑完三圈,趙橫濱雙手壓住膝蓋,大口呼吸月光生銹的味道,父母的臉躍過趙橫濱眼前,本科四年里,他不做夢也不想家,此刻,水分從他的體內蒸騰而出,透過殘疾的句子群,他見到了幽藍色的鄉愁。

磕磕絆絆,又是一年春好時。清晨五點,趙橫濱睜開眼,右腿一蹬,差點從床上掉下來。換了個睡姿,趙橫濱繼續睡覺,直到鬧鐘喚醒他。在全息模擬技術被應用到溝通交流的今天,或許只有某些抱殘守缺的迂腐教授才會采取面對面的模式。發出《枯枝敗葉》以太語版本的時間停留在了三天前。

老師,你覺得怎么樣?

我看了三遍,先別問我了,你自己覺得怎么樣?

盡力了,有些地方暫時改不好,沒啥辦法。

嗯……我覺得還行,就先這樣吧,你回去收拾收拾東西,可以畢業了。

真的?我可以畢業了?

也沒法快速提高了嘛,去年我讓你去查一下《瘟疫年代》這本書,你了解過了嗎?

網上沒啥資料啊,我只查到了這是2022年全球文學家共同撰寫的一部紀實作品,全景式地展現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人民的生存狀況,別的就搜索不到了。

原文找到了嗎?

原文怎么找不到,網上就有啊。

別用網上的,拿我的去,上面有我寫的注釋,對你多少有些幫助。安德烈從旁邊書架靠邊處抽出一本書,遞給了趙橫濱。

這是……

這是我自己膠的,做工比較簡陋,你將就著看吧。這本書以后就歸你了,我希望你能把它翻譯出來,如果實在不愿意,也沒事。

趙橫濱翻開書,書名用英文寫成,下面沒有作者的名字,目錄上列有的每篇文章也隱去了姓名。趙橫濱匆匆翻了一遍,沒想好接下來要說什么。

好走了,交代完了,畢業證書馬上會來。

好,謝謝老師。趙橫濱說完,揣著一顆劇烈蹦跳的心臟走出了辦公室。

兩天后,趙橫濱在宿舍里收到了畢業證書,再過兩天,威爾遜告訴他老師在家中去世了。

怎么會這么快?

你老了也會這樣,覺得自己做完了應做的事,交出接力棒后,生命的最后時光不過是一瞬間的事。

可怎么會交給我這種人?老師信得過我?

這么多年過去,沒有比你更好的選擇了,他大概等不下去了吧。

我根本翻譯不出來這種東西,我連里面用的語言都還沒學完,翻譯出來的東西還是詞不達意,有翻譯腔。

威爾遜凝重地拍拍趙橫濱的肩,說:別著急,你還有很多時間。

難道老師過去沒有很多時間嗎?

別著急,別著急……威爾遜一味地重復,這句話鉆進趙橫濱的耳朵,撓動好像就在昨天的情誼。安德烈于辦公桌前伏案工作的側影從此棲息在了那本寫滿注釋的《瘟疫年代》上,趙橫濱看著字跡俊秀的注釋,仿佛安德烈還坐在他的對面。

的確,翻譯是需要大量時間堆積的職業,用汗水澆灌是必備條件,很多時候,你甚至不知道埋在地下的種子是否還在呼吸。正式進入翻譯領域后,趙橫濱忘卻了自己曾有過一段眾星捧月的輝煌時光。由于是著名翻譯家安德烈的學生,趙橫濱得到了許多鍛煉的機會,好幾年間,他沒有再次翻開《瘟疫年代》。工作之余,他學習《瘟疫年代》中還未掌握的語言,日期的更替太過頻繁,他輾轉于各個城市,向前輩尋求經驗。趙橫濱走在闃無一人的大街上,昔日的天賦漸漸消弭,在微塵中發酵,釀出催人放棄的微醺之意。

趙橫濱住回北京,租的房子離爸媽很近。一天晚上,他寫完手頭上的活,抬頭一看屏幕,發現一位高中同學向他發來了參加婚禮的邀請函。趙橫濱盯著那個名字許久,才從高中的虛幻三年中撈出了名字代表的人,他感到雷鳴般的悵惘,原來我都三十多歲了。而立之年已過,畢業后的這些年,趙橫濱不記得自己的生日,要靠父母提醒。生日的儀式也不做,工作一來,年齡的增長又被拋到了腦后。悵惘退潮,下一波漲來的是恐懼與無力。趙橫濱下肢顫抖,他伸手拿出了《瘟疫年代》,凝視著封面,幾秒后,又放了回去。

在虛擬空間的婚禮現場上,所有高中同學齊聚一堂,還有曾經的任課老師,能來的都來了。一張張模糊的臉閃過,趙橫濱試圖回憶,浮現出來的卻是干凈的英文語段,五官漫漶,成為底板,襯托出字母的純粹。趙橫濱自動地背誦下去,漠視了一位老同學的招呼,那是《瘟疫年代》的第一篇——全書的攔山虎。

同學們共敘舊日時光,眉宇間有溫情緩緩流淌,趙橫濱站在他們之中,像是一個局外人,逼真的光線射在臉上,鼻翼下蓋上一層陰影,光影斑駁舒張,仿佛細蛇扭動。

結束后,趙橫濱宛若脫力,躺上床,立馬“睡下”了。和過去一樣,他沒做夢。人們總說,夜晚的夢境是白天欲望的回歸,但趙橫濱活到這個歲數,愣是一次夢都沒有做過。也許自己根本沒有欲望可言,既然如此,那么翻譯《瘟疫年代》究竟是為了什么?為了完成安德烈教授此生未竟的夢,還是……?

頹喪數日,終究還得繼續翻譯下去,這樣的拉扯不知出現了多少回。到了三十五歲的關頭,趙橫濱偶爾能聽到輕微如蚊鳴的嗡嗡聲,沙漏的上半部分穩定地下墜,他翻譯完一篇文章,會有失重的感覺。三十五歲了,無論如何,得開始了。

開端總是痛苦的,用英語寫成的第一篇,趙橫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再三對照安德烈教授留下的注釋,他在下周把譯文打磨了一番,并發給師兄威爾遜,請他一閱。這時候,威爾遜四十一歲了。

挺好的,繼續保持下去,肯定沒啥問題。

你覺得跟原文作者的寫作風格有沒有太大出入?

這個啊……說實話,我畢業那么多年,很久沒正經接觸過文學了,只能說我讀的時候感覺還算流暢。

老師那么多年,難道沒有嘗試翻譯過?就只是等著?

我在學校里的那幾年,老師好像有在翻譯,似乎翻譯完過一次,但我畢業時問起他,他說那份被他徹底刪除了。

準備了那么久,說刪除就刪除了?與安德烈相比,趙橫濱至今仍保存著他的《枯枝敗葉》,這是他第一次翻譯小說的產物,如今讀來,滿目盡是瘡痍,但即便是這樣的失敗品,趙橫濱都寧愿留著,難以鼓起刪除它的勇氣。

別想老師在想什么了,到了現在,只管自己就行,你說了算。翻譯這塊我幫不了你,有什么別的事,我要能幫上忙,盡管跟我說。

好的,謝謝師兄。說出這句話時,趙橫濱嘴里洇出一片酸。

趙橫濱休息了一個禮拜,周末和父母外出吃了頓飯,父母的皺紋像是長在他的心上,他成了語言轉化的樞紐,整日浸泡在各類文字之中,惶惶不可終日。趙橫濱與父母對視,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幾分擔憂和愧疚。失眠的深夜,趙橫濱會對父母感到抱歉,他不知道父母會不會后悔在兒時把他引上了這條不歸路,他在無光的單行路上越走越遠,硬著頭皮向前,按捺住回頭窺視一眼的念頭。路邊似有林木嗚咽,趙橫濱哽住一腔哀思,沿著腳踩出的唏噓聲走向更深處。

同學們組建了各自的家庭,他們的名字隨之變得空洞,從中心向外化為齏粉,用手指摩挲,會感到苦澀。太陽升起又落下,這一過程像是在加速。趙橫濱幾乎不出門,與世隔絕,他有時覺得不該這樣閉門造車,出門一趟,卻又感到自己已遠遠落后于時代,狼狽地逃回了家。

四十歲那年,趙橫濱翻出了初稿。

四十二歲那年,趙橫濱母親去世,化作一幅象征永恒的浮世繪。在她垂危的時間里,趙橫濱陪在她身旁,聽到她用紊亂的日語念出“人間五十年,如夢又似幻”,他泫然欲淚。

四十五歲那年,趙橫濱父親去世,死亡為他寫下人生最后一處注腳,命中最后一口氣,被他用來吟誦“雖九死其猶未悔”。有人說屈原壓根不存在,是為了彰顯文化淵源而產生的虛構人物,所謂家國情懷和數千年前的浪漫,僅僅是一面自欺之鏡。

四十六歲的初雪之日,趙橫濱不撐傘,伸出舌頭,舔舐落下的雪花。全城因雪的融化而溫潤,白茫茫的一片,多干凈。趙橫濱收回舌頭,抵住上顎,卻呼喚不出任何一個親人,他在世上煢煢獨立,已然是一個孤苦的畸零人。初稿被修改過多次,剩余的問題集中在書中詩歌部分的翻譯。詩歌,一定是雅的。趙橫濱忘了是誰教給自己這句話,不同民族的詩歌特性,不同語言本身的韻律特點,是最后的壁壘,但想翻越這座巍峨的高山,無疑是艱難的。

只差這么一步了。

四十七歲某一天,趙橫濱當面和威爾遜提起,說想要找個貼近自然的地方好好整頓一段時間。

放心!這種小事肯定幫你安排好。趙橫濱聞到了威爾遜身上藏不住的老人味,那個侃侃而談的金發年輕人,躲到哪里去了?

過了幾小時,全息模擬的威爾遜出現在趙橫濱眼前,說安排好了。

師兄啊……這會不會很貴?我剩下的錢不太多。

威爾遜帶笑的臉一下子變得錯愕,觸電一般。

師弟啊,人們早就不外出旅游了,想去哪兒,全息模擬一下就行,這種地方基本沒人住,便宜得很。你不會活成那個年代的人了吧?

噢……是是是,我不記得了。

唉,你真的要緩緩了,別把身體搞垮,還來得及。

“是?!壁w橫濱說。

四十七歲某一天的明天,趙橫濱啟程了。

鳥聲啁啾,撩動柔和的風,嫩綠的樹葉上的爬蟲鉚足勁尋找藏身處,妄圖逃脫天敵的追捕。粗壯的樹干高聳入云,趙橫濱漫步林間,耳聞溪水潺潺,激湍擊打在頑石上,碎裂,燙出七彩的光斑。那個年代有人說,想要從內發現自我,需要徹底放空心靈,話雖簡單,但實行起來難免事與愿違。趙橫濱極力想排空心中的雜念,雜念卻兀自分裂成災。

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趙橫濱用這條熟悉的路徑瀝干整個上午,再把蜿蜒的路線正反顛倒,以此為矛,將下午在群山背上滑落的殘陽挑落。這個月,趙橫濱只在晚上稍微尋找一些思路,他設想自己正靜靜地坐在瓦爾登湖旁,期盼神靈會給予他靈犀一指,助他領悟語言的真諦,然而最終徒勞無果。后面的兩三個月,趙橫濱每天就是睡,醒來,餓了便吃,渴了便喝,依舊毫無收獲。

也許這就是自己的終點,這就是自己的穹頂。這天,趙橫濱被胡思亂想折磨到皮膚松弛,全身酸痛。又是一次醒來,趙橫濱喟嘆幾口氣,打開門,跑了出去。

趙橫濱踩過明媚的澗中水,晨光熹微亮堂,他在逆風,風在咆哮,春寒乍現,默許萬物蘇醒,清冷的綠意滴入眼中。趙橫濱大口呼吸,汗濡濕了后背,蒸發加劇戰栗?;爻?,風也換了方向,偏要和趙橫濱作對,趙橫濱聆聽自己喘氣的聲音,隱隱作癢。喘息聲,是自然界賦予我們的原初語言。趙橫濱闖進屋中,倒在床上,失去了意識。

該死的新兵蛋子,別打瞌睡!再這樣我們都得送死!上校破口大罵,胡子抖動,槍口冒出一陣黑煙。趙橫濱驚魂未定,仿佛迷了路,他檢索語言庫,翻譯出上校的話,不可避免的延遲,他平躺在地,探出頭——

臥倒!上校大喊道。

一個頭顱被子彈貫穿出一線猩紅,滾落在地,被剝蝕成髑髏。上校在馬背上遠去,揚起恢宏的塵土。緊接著是一個吉人賽人,她不作聲,只微笑,玉臂一揮,手掌上魔術般地變出一塊冰,趙橫濱指尖輕觸,冰發出一聲輕響,破裂如泡沫。

趙橫濱置身于燃燒的原野上,唇干舌燥。往前走上一陣,火勢正旺的金閣寺映入眼簾,火蛇吐信,電光火石間,毒牙刺進趙橫濱的大腿。毒性發作,層層疊疊的幻覺后,趙橫濱見到一個龐大的幽靈盤桓在整個大陸上空,輕如羽,下方高舉的旗幟熾熱如虹。

一個學生回到家中,脫下鞋,摘下口罩,坐到電腦屏幕前。地球的另一邊,醫院病床上的底層老人氣息奄奄,危在旦夕。趙橫濱亮出手背,測溫槍“嘀”的一聲,像鳳凰一般清越??梢赃M去了,戴著口罩的保安面色凝重地說道。

夢是什么樣的?趙橫濱問高中同桌。

你干嗎?夢都沒做過?

我沒做過夢。

真的?你別唬我啊,怎么說呢,夢就是沒啥邏輯的東西,呃,像一個個片段被隨便拼接在一起。

趙橫濱若有所思。

快點,你沒有思考的時間。一記重拳打向趙橫濱面部,趙橫濱連忙躲過,站穩身形,他揮拳打向田野上的風車。

風車停了,風停了,語義的延續停了。

趙橫濱從床上彈起,打了自己一巴掌,確信這不是夢境。淡綠的月輝擠進房間,趙橫濱翻開和安德烈一樣膠住的翻譯稿,拿好筆,把所有詩歌涂抹上夢的顏色。放下筆時,仍是黑夜,只是月亮缺席了。

修改還在繼續,這一階段的修改注重于細節處的修修補補,總的來說,難度不大,換成別人也未嘗不可。只是為了對照當時的確切時代背景和相關的專業知識,趙橫濱請教了許多領域的專家。那些專家都沒聽說過有趙橫濱這么一號人物,感到詫異,但聽聞他許多年來為《瘟疫年代》付出的心血,他們都為之動容,并盡力解答趙橫濱在終點線前的疑惑。

五十五歲那年,趙橫濱把定稿交給了威爾遜。

師弟,決定了,不再改了?

不再改了。世上那么多人,只有威爾遜能聽出這句話的鏗鏘,盡管它出自一個垂垂老矣、被語言啃食殆盡的老人。

然而出版的道路也歷經坎坷,出版一事,又花去了七年時間。威爾遜多次受挫,他舉目望向翻譯界,發現他認識的前輩無一例外地逝去,他常想放棄,但一想到一個人在家中粗茶淡飯的趙橫濱,他就不得不咬牙堅持下去:最后一下,可別壞在我的手上啊。

七年后,在威爾遜和趙橫濱的請求下,多名教授聯合請愿,終于得到了一家出版社的同意。出版可以,但先出一版,現在出紙質書太貴了,你們又掏不出錢,體諒一下,我們干這行真不容易。威爾遜連連點頭,表示理解。他沒把這段插曲告訴趙橫濱。

最終,威爾遜把《瘟疫年代》交給趙橫濱,趙橫濱雙手接過,翻動書頁,瞳孔并沒有對焦,但威爾遜相信書上的任何一處早已明明白白地印刻在了他的心里。

師兄,你看……這多好。

是啊,真好。威爾遜忍住了,沒在趙橫濱面前哭出來。

麻煩師兄你親自跑一趟了,其實可以讓無人機送來的。

無人機我怎么放心得了?

嗯……師兄,我有點累了,先去休息會兒,你隨便坐。

趙橫濱漫步走到床邊,安心地把皺縮的身體安置在床上。他睡了過去,無聲無息,像一場淅瀝的春雨。

撥開雨簾,趙橫濱看到安德烈坐在遠方的篝火旁,手上拿著散發新鮮墨香的《瘟疫年代》,他快步走進,沒找到合適的機會開口,就站在安德烈左右。

安德烈看完一篇,閉目養神。趙橫濱膽怯地開口問道,老師,怎么樣?還有沒有翻譯腔?

安德烈睜開眼,不回答,繼續讀下一篇。他頷首含笑,手指撫過印在微黃書頁上的以太語。收斂起神色,安德烈遞給趙橫濱一張發黃的紙:你看看吧,這是你第一次交上來的作業。趙橫濱接過來,只看了幾句話,便啞然失笑。

有啊,當然有翻譯腔。安德烈坦然自若地接回了話茬,除去趙橫濱,不會有人比他更了解《瘟疫年代》,這本書里讀不出你的影子,所有作者借你的以太語完成了現世的重生。

那么——

真好……這是最棒的翻譯腔。趙橫濱和安德烈在溫暖的篝火邊停住,眉間有脈脈柔情波動?;秀遍g,趙橫濱穿越時空洞見了那一位位隱去姓名、枯坐家中寫出《瘟疫年代》的作家,素雅而真摯的文字從他們靈魂的筆尖上瀉出,數小時的勞累過后,他們會伸個懶腰,放空大腦,堅信涓涓細流終會涌入無垠的江海。

責編:周朝軍

猜你喜歡
橫濱威爾遜安德烈
命途多舛的數學家:安德烈·韋依
刺角蜥的智慧
萌翻全城
第六次中日財長對話在日本橫濱舉行
誰是真正的贏家
絕世奇術
爬樹的男孩
威爾遜的演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