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比較中走進科幻文學世界

2021-04-08 06:41江雪松曹勇軍
關鍵詞:科幻電影

江雪松 曹勇軍

摘要:《生命之歌》的教學,以科幻小說改編成科幻電影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抓住小說與劇本之間的區別,緊緊圍繞“科幻”這一文體,在不斷比較中鑒賞,在不停想象中推斷,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受,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通過對不同文本的閱讀比較與審美鑒賞,學生興味盎然地行走于科幻文學世界。

關鍵詞:科幻文學;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生命之歌》

雖然中國當代科幻文學作為文學樣式正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但科幻文學的教學無論在高校還是中學,都是一項比較新鮮的事物。在 “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會”上,執教教師以王晉康的成名小說《生命之歌》和由他改編的同名電影文學劇本為執教文本,試圖通過不同文本的閱讀比較與審美鑒賞,引領學生興味盎然地行走于科幻文學世界。

一、教學實錄

師如果老師問一個問題:中國當代科幻事業如何?同學們肯定很難回答。但是,如果把這個問題分成兩個小問題,我相信會很好回答。第一個問題:中國科幻電影發展如何?

生(七嘴八舌)不行。

師《流浪地球》熱播之時,很多人歡欣鼓舞。老師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段評論,共兩句話:第一句是“與自身相比,有巨大進步”;第二句是“與歐美相比,有巨大落差”。兩個“巨大”,折射出的是中國科幻電影不發達的現狀。但是,老師有第二個問題:中國當代科幻文學如何?

生(悄悄作答)還行啊。

師對,你肯定不能說不發達。

(學生笑。)

師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的發展目前處于一個欣欣向榮的可喜局面,而與之相比,中國當代科幻電影卻有較大的落差。中國當代科幻文學領軍人物王晉康老師認為,從科幻寫作到科幻電影,“這中間有一條鴻溝”。同學們,“鴻溝”體現在哪里?

生改編。

生拍攝。

生技術。

師“鴻溝”有很多,幾乎體現在每一個方面,對于科幻電影來說,還體現在技術方面。今天是語文課,老師不是導演,因此拍攝、剪輯、特效等暫時與我們無關。我們現在只談與我們有關的“鴻溝”,是哪一條?

生(異口同聲)改編。

師對,從小說到電影文學劇本需要改編,這又是怎樣的“鴻溝”?首先,我們要清楚,小說有怎樣的特征,電影又有怎樣的特征?日常生活中,這兩種文學藝術形式,我們都不陌生。

生(插嘴)這是兩種不同的體裁。

師對,藝術家族中,文學的誕生遠遠早于電影。相對來說,電影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小說常常成為電影素材的重要來源。從改編的角度而言,作家自己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生命之歌》跨越這條“鴻溝”了嗎?在改編之時,作家肯定做了“外科手術”,這種常見的“外科手術”可以分為哪幾種?

生劇本比小說多出了一些人物。

師概括一下,那是什么方式?

生擴充了,增加了。

生還增強了矛盾沖突。

師這又是什么手段?

生改動了。

師還有什么“手術”可以做呢?

生還刪減了一些細節。

師電影要把小說中一些想象的東西變成可見的,有些沒法變的只好刪減。同學們,有增加,有改動,有刪減,還應該有什么?

生還有保留?

師太對了。保留不是基本的手段嗎?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改編常見的方式無非這樣幾種:保留一些,改動一些;增加一部分,刪減一部分。

師小說是短篇,要改編成電影,由于時長關系,作家更多考慮保留、改動和增加,不會考慮或者很少考慮刪減,因此,我們重點討論前三種情形。首先思考,保留什么?

生保留故事的基本內容、基本框架。

師很好,依然是這個故事。還保留什么?

生保留主要人物。

師嗯,保留以主人公為中心的幾個核心人物。很好,保留兩個了,有沒有第三個要保留的?

生保留一些細節。

師細節依然是故事啊。我們今天討論的這篇文學作品是什么類型?

生科幻文學。

師那還保留什么?

生保留這篇小說的科幻特點。

師非常好!保留這篇小說的科幻特質,或者說小說得以成立、得以自洽的科學設定??苹锰刭|、科學設定如果不保留,將會出現什么情形?

生和常規文學作品一樣。

生就是一篇普通的小說。

師科學設定在科幻作品中非常重要。阿拉伯神話故事中有神毯,中國神話故事中有祥云,給神毯、祥云安上定位系統、導航系統,這就是科幻。西方文學中,誰騎著掃帚滿天飛?

生(異口同聲)哈利·波特。

師對,這是魔法,但是如果給掃帚安上動力系統和導航系統,它是不是就是科幻了?科幻與魔法是不是有了區別?我們學習的是科幻文學,因此,一定要有科學設定。因為有了這一點,我們才能說這是科幻。作家談到這篇小說時,提及了一個科幻構思。

(出示資料:生物的“生存欲望”,這種屬于意識范疇的東西其實產生于物質的復雜締合,它存在于DNA的次序列中,就其本質而言是數字化的。)

師這句話有很強的科學性,是小說中故事的一個起點。只是這一科學設定,在小說中沒有由孔教授說出來,而是由一個外行交代,為什么?

生由作為音樂家的孔教授妻子來交代,外行解說容易讓這個科學原理接地氣,科幻就有讀者了。如果讓孔教授來說,可能都是術語,有很大可能會把讀者關在門外。

師這也就是某些科幻小說小眾喜歡、大眾不喜歡的一個重要原因??茖W原理怎么說,由誰來說,很有技術性。大家商討的結果是,需要保留三樣東西:保留主要人物,保留基本故事框架,保留科幻特質。第二點,改動了什么?保留是原有的依然有,改動自然是原有的作出了某些變化。

生最明顯的是,小說結局改動了。7E529C55-1736-46C6-B833-FD90115C963E

師怎么改的?為什么要這樣改動呢?

生人類和機器人和解了。

生這樣改動更適應電影這一表現形式,更為大眾所接受。

師也就是說,這個改動是站在觀眾角度的。能不能具體解釋一下,是基于什么心理呢?

生觀眾希望是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

師和小說相比,你喜歡哪一個結局?

生兩個結局都符合它們相應的藝術體裁,但我更喜歡小說的結局。

師為什么?

生小說的結局更加深刻,而且引發了我的思考。

師“深刻”二字似乎有點空洞,老師也可以說改動后的結局也很深刻。

生小說結尾有留白意味。

師很好!解說一下,讓大家明白。

生留白是作家沒有把結局說出來,給讀者一種聯想與想象的空間。

師要知道,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有留白藝術,但這和科幻有什么關聯呢?

生這種結尾的留白給小說帶來了一種神秘感。

師這個同學答得真好,她把留白和科幻的關聯一下子說清了。閱讀科幻文學作品時我們會發現,作品時時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有一種不確定性。小說《生命之歌》結尾的留白,正是因為帶來一種神秘感與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深深震撼,久久回味。那么,電影改動后的結局呢?

生皆大歡喜的結局,回味性不夠,雋永性欠缺,它迎合了大眾的審美需求。

師中華民族有一種歷史悠久的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題材傾向,比如“私定終身后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這些小說與戲劇就是追求圓滿結局的審美習慣的縮影。

生小說家向世俗投降了。

師好,這是一種改變。還有哪里改變了?

生小說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寫,在劇本中都被改成了語言描寫,用對話方式表現。

師由心理描寫轉變為可視可聽,它產生了什么藝術效果?

生使原來需要讀者想象的,都畫面化了。

師全部場景化,全部視覺化。

生更為直觀,但好像缺了點回味。

師嗯,很好,還有什么改變了?大家考慮了故事情節,考慮了細節因素,還有什么呢?

生人物好像有點變了。

師電影一定會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有了怎樣的改變?

生小說主人公孔教授是冷靜的,劇本中孔教授變得非常熱情,態度轉變非常大。

師孔教授的性格有沒有變化?小說中的孔教授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冷靜、克制,在女兒孔憲云眼中是個不通情理的人。

生在女婿眼中是個失敗的科學家。

師在世人眼中是個怎樣的人?

生科學怪胎,性格古怪。

師在小說中孔教授為什么是個乖僻、古怪的人物?

生他心里藏著一個秘密。

師對,天大的秘密——一個偉大的科學發現,卻不能告訴世人。

生心理產生巨大扭曲,心里非常痛苦。

師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乖僻的老人家。痛苦與乖僻的根源在哪里?

生這是個偉大的、可敬的科學家,他對人類有大愛,怕這個發現有害人類。因此,他寧愿隱藏秘密,以一個失敗的科學家的面貌示人,也不愿揭示科學成就。

師而在劇本里,老人變成了可敬、可愛、可接受的,接地氣的,在世人眼中,至少他的古怪性格如何了?

生削弱了。

師對,大大削弱了。小說中孔教授處于一種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心靈的囚徒。性格改變了,這還是原來的孔教授嗎?

生人物的神秘性、感染力與震撼性打了折扣。

師同學們課后還可以思考,孔昭仁的女兒孔憲云到了劇本中有了怎樣的改變。

師從故事情節看、從人物塑造看,劇本都有了改變。同學們再想想,劇本還增加了什么呢?

生牛牛、丁丁。

生托馬斯和陳院長。

師為什么增加牛牛和丁???

生為了表達人和機器人的和平共處。

師這等于沒有說。劇本不增加這兩個人,難道不是為了表達人與機器人和平共處嗎?為什么偏偏要增加這兩個人呢?答案與問題需形成邏輯對應。牛牛與丁丁多大年齡?

生與元元一般大,都是孩子。

師劇本沒有交代具體年齡,但一直交代和元元是玩伴,差不多大小。作家為什么要增加兩個這樣大的孩子呢?他們和元元之間構成什么關系?

生朋友,每天相處的朋友。

生元元的所思所想,也可能就是牛牛和丁丁的所思所想,牛牛和丁丁的所思所想,很可能也就是元元的所思所想,兩者之間是共處共生的關系。

師對,就人物塑造而言,兩者互相映襯,中國古典小說稱之為“背面傅粉”,寫張三就是寫李四,寫李四就是寫張三。只是要注意,我們在學習科幻文學,牛牛和丁丁的出場,在科幻文學上有什么價值和作用呢?

生增加科幻性。

師他們兩個是機器人?

(學生笑。)

師牛牛和丁丁的成長經歷了多長的時間?

生五年,十年,十五年……

師至少是較為漫長的時光,比如同學們依然處于成長之中,心智還不夠成熟。元元的成長呢?

生元元在五六歲時心智被鎖定、凍結,但是《生命之歌》一輸入,元元的心智瞬間成熟。

師小說中有一句話,請找出來。

生(朗讀)人類經過300萬年的繁衍才占據了地球,機器人卻能在幾秒鐘內完成這個過程。

師牛牛、丁丁和元元在心智成長速度方面,又構成對比關系,也許這就是作家的思考。如果站在孔憲云的角度,這兩人的加入有怎樣的影響?有無孩子是不是有不同?

生孔憲云心理會出現落差。

生在小說中元元是孔教授的兒子。7E529C55-1736-46C6-B833-FD90115C963E

生元元是孔憲云的弟弟。

師元元是全家的太陽。但是牛牛和丁丁出現了呢?

生全家的情感重心或許會發生轉移。

生尤其是隔代親,老人會更疼愛孫輩。

生元元在家中的地位會發生改變。

師看樣子牽一發而動全身啊。元元本來就是故事的中樞人物、線索人物、主導人物,在劇本中還會不會是小說中的形象呢?顯然是有疑問的。因此,增加人物有喜有憂,一言難盡。

師還有沒有增加的情節呢?

生(異口同聲)有。

生增加了逃跑,增加了打斗。

師對,增加了孔昭仁與元元的打斗情節。增加這個情節有什么好處?

生增加了矛盾沖突,引發了觀眾觀看的興趣。

生增加了故事劇情的可看性、觀賞性。

師影視劇如果不打斗一番,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故事不夠帶勁兒???增加是基于此嗎?思考一下,打斗和文學有多大的關聯?與科幻文學又有什么關系?

生有落差。

師什么落差?

生文學性不強,和科幻基本無關。

生好像還有點假。

生好像又迎合世人了。

師嗯,小說家再一次向社會大眾投降了。但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改編失敗了呢?

生很難說。

師為什么?

生我們沒有看到電影。

師這個同學說得太好了,改編成功與否應該有一個基本標準,那就是實踐——電影拍攝。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拍成電影,對不對?可惜老師沒有看到電影,同學們也沒看到,我們不能隨意下結論。但老師還是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你喜歡小說還是劇本?喜歡劇本的同學舉手。

師好像沒有人啊,大家都喜歡小說?說句實話,老師也喜歡小說,小說中有許許多多的元素值得回味,值得思考,值得遐想,劇本把很多東西舍棄了。但是,這還不足以證明劇本就是一個壞劇本。

(出示資料:小說和劇本雖然都用語言文字來呈現,優秀小說家和優秀編劇都可以是優秀作家,但小說和劇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學體裁,其間之“鴻溝”并不是哪個小說家或編劇可以隨便跨越的。)

師換句話說,優秀的小說家并不一定就是優秀的編劇。

(出示尹曉麗《世俗妥協與精神對立的糾纏——試論當代小說和電影文化關系的流變》中的一段資料:電影的特殊要求和藝術之外的現實因素使得小說家很難在鏡像藝術中實現小說的文學精神,再加上有些電影的改編效果并不理想,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小說家對電影的藝術期待,所以當代很多小說家,特別是有電影改編經歷的知名作家,都明確表達自己的作家身份和電影之間的不妥協的立場。)

師文學史上的許多傳世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之時,編劇常常不是作家本人。有意思的是,作家本人改編的常常是不怎么成功的劇本。

師同學們完成一個小練習,列出小標題。

(出示練習:如果完成一篇以“《生命之歌》從小說到電影”為副標題的文藝短評,請結合課堂研討情況,列出一個主標題。主標題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但必須體現兩部作品的關聯性;可以是觀點,也可以是論題,但必須體現評論的切入口。)

生從神秘到確定。

生需要跨越的“鴻溝”。

生差異、變化、矛盾。

生一個囚徒兩樣情。

生我更喜歡小說中的孔昭仁。

……

師同學們答得很好,課后繼續思考,還可以取什么樣的標題呢?老師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朋友發來一個短信告知,這部電影作品獲獎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作品成功,即便沒有經過市場考驗,獲獎起碼是個重要標志。這是不是有點尷尬了?(學生笑)但老師依然說不能確定。為什么?

生劇本到電影還有許多條“鴻溝”。

生需要跨越腳本、選角、籌備、拍攝、剪輯、后期制作等環節。

生作曲家寫這首《生命之歌》的曲子就有很大難度。

生電影拍攝使用的藍本好像不是這個劇本。

……

師今天討論《生命之歌》從小說到電影,不在于這條“鴻溝”有沒有跨越,也不在于得出一個終極的真理性結論——是小說好還是劇本好,是改編成功還是改編失敗,而是借助小說的改編,通過兩種不同文本的比較、鑒賞,明白一部科幻電影的誕生有多少難題需要攻克,明白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和方法走進科幻文學世界。

師(總結)科幻文學已經進入中學語文課本,科幻文學也已經進入高考命題者的視野,此時,我們應該睜開眼睛,用心靈好好讀讀這一跟隨我們這個偉大時代一起進步的文學樣式。

(出示劉慈欣的一句話:我們現在像螢火蟲般弱小而不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野草一般蔓延。)

師我相信,我們所有同學都相信這一點。好,這堂課到此,下課。

二、教學評析

《生命之歌》是王晉康老師的代表作,1995年發表于《科幻世界》,同年獲銀河獎特等獎。小說富有哲理,思想超前。選擇如此有哲理深度的小說展開教學,有很大的難度。我非常欽佩江老師的眼光和教學自信。課前我還在思考,江老師會怎么駕馭呢?從整個教學情況來看,江老師引領學生做了比較深入的探討,圓滿完成了整個教學任務,研討中可謂智慧涌動,火花四濺。

這節課,是以科幻小說改編成科幻電影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比較科幻小說和科幻劇本的不同之處,指出這兩種文本轉換的時候要跨越的鴻溝,接著,和學生一起全程討論。和小說相比,劇本有保留,有改動,也有增加。江老師從保留、改動、增加這三個方面,逐一加以討論、分析、辯駁、鑒賞:保留了什么,為什么保留,有什么效果……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參與度很高,氣氛活躍,討論熱烈,課堂緊湊;就現場反饋來看,江老師的課堂把控游刃有余,課堂設問引導切中肯綮。臨近結束,江老師還當堂布置一道小作業,在副標題已經給定的情形下,為一篇文藝短篇擬訂一個主標題。課堂最后總結,我特別欣賞這句話,本課的學習不在于“得出一個終極的真理性結論”。確實,我們只是參與了一次文本的研讀討論,通過小說和劇本的對比閱讀,理解科幻文學的特點,試著走入科幻世界。最后總結,既點明了教學主旨、教學目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啟示。7E529C55-1736-46C6-B833-FD90115C963E

科幻作品進入課堂,怎么處理?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語文課上的科幻??苹檬怯⒄Zscience fiction的中文譯法。science的意思是科學,fiction的意思是虛構的小說、虛構的作品??苹梦膶W就是有科學原理、符合科學設定的虛構的作品,驚心動魄的故事。因此,首先應該看“科”,抓住“科學”二字。

江老師怎么抓住這個“科”的?他在討論“保留”這個環節之時,指出劇本不僅保留故事基本梗概、基本人物,而且保留小說的科幻特質,保留小說的科學設定。又進一步舉例說明什么是科幻,什么是魔法,科幻與之有什么區別。他又引用了王晉康老師自己對于《生命之歌》“科學設定”的夫子之道:“核心科幻與其他科幻之不同是,它特別依賴于一個好的科幻構思……如拙著《生命之歌》就建基于這樣一個科幻構思:生物的‘生存欲望這種屬于意識范疇的東西其實產生于物質的復雜締合,它存在于DNA的次序列中,就其本質而言是數字化的?!边@個數字化可以變成一首歌的旋律。王老師說,他這句話來源于曾經看過的一本科學論著。之后他猶如過電般,一下獲得了創作靈感,于是孕育出這篇小說。教學中,江老師反復強調科學構思、科學設想在小說中的核心和基礎地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抓得實在,抓得到位,抓住了“科”字,否則科幻小說無異于一般小說。

其次,抓住了“幻”字??苹眯≌f是一個故事,是一個有科學原理的故事。這個故事有懸念,一波三折,驚心動魄?!渡琛酚泻芏嗉毠?,有很多鋪墊,非常細膩。說老實話,小說只看一遍,常??床欢?,不知在講些什么,必須看到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才能弄明白。問題在哪里?第一遍會有很多遺漏,很多細節你還沒回過神來,它就過去了。故事發生的時間是23世紀,孔昭仁教授創造了一個機器人孔憲元,即小說中的“元元”,從取名上可以看出它是作為孔憲云的弟弟存在的,孔昭仁對其視如己出。在它成長過程中,孔教授發現它有生存欲望,這或許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于是孔教授在元元五歲時,果斷鎖死凍結它的心智發展,從此元元始終停留在天真與單純的孩子狀態??捉淌趯ν庑Q實驗失敗,他的性格變得陰沉、乖戾。生物學天才、教授的女婿樸重哲是個韓國人,他年輕氣盛,繼承岳父事業,二十年后發現了元元的秘密,重新輸入程序改造元元,卻引爆了孔教授預先安裝在元元身上的自毀裝置,自己因傷重去世。元元則利用大家的寵愛迅速壯大。它錄下詮釋生命欲望的那首《生命之歌》,并在網絡上傳給了全世界的機器人??捉淌诎l現這一情形后試圖槍殺元元??讘椩圃葻o法理解父親,真相大白之時,內心五味雜陳,心潮起伏中也拿起槍準備槍殺弟弟。故事結局是一個留白。在課堂教學中,江老師沒有專門梳理這個情節,但故事已經基本糅合在了文本的比較中,仔細聆聽后,基本能夠完整領略或者拼合整個故事。江老師抓住了這個“幻”字,即故事,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發,即科幻文學課堂應該抓住故事。

課堂上,我們還多次聽到江老師這么問:“我們上的可是科幻文學啊,這一點和科幻文學又有什么關聯呢?”說明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江老師的文體意識特別強,也顯示了一個優秀語文教師的目標意識?!翱啤迸c“幻”在江老師的課堂上得到了完美、完整或者說水乳交融的體現。

再次,落在了“語文課”。如何把科幻作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我聽過一些語文教師開設的科幻課程,有的一味拓展,有的淺嘗輒止;有的是科幻知識講座,有的則是天馬行空,反正都不怎么像語文課,讓人疑惑,也讓人擔心。江老師這節課,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始終是語文課。有比較,有質疑,有反駁,有討論,充滿了教學的機智。尤其最后一個環節,當場讓學生擬就一個文藝短篇的主標題。初看題目一般,一琢磨真精彩,有“一石三鳥”之效。其一,它整合了這節課討論的過程、學習的內容,這是溫習、總結。其二,寫文藝短評,必須找到寫作內容,要會鑒賞,要把那些有鑒賞價值的東西提取出來。學生擬訂的一些標題確實是課上的討論,都是有價值的點,深入下去,鑒賞方面會有很大收獲。其三,這是對這一節課學生個體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質量的評價,如果答得完美,自然反映這堂課質量之高,即便不夠完美,也沒有關系,語文學習就是一步一個腳印、長期努力、水滴石穿的過程。重視評價,設計有意義、有質量的評價,是優秀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尺度。因此,這是個精彩的結尾。

總體來說,關于科幻文學教學,我想能否抓住“語文課上的科幻”這七個字比較能說明問題,江老師這節課給我們很多啟示。我相信,加上我們的創造,中學科幻文學作品閱讀的教學工作一定能發展壯大,蔥蘢葳蕤。7E529C55-1736-46C6-B833-FD90115C963E

猜你喜歡
科幻電影
本期主題: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大冒險
在科技浪潮中講好中國故事
意聊
科幻電影五問
科幻電影五問之二 科幻電影是“科幻+”還是“+科幻”?
郭帆坦陳中國科幻與好萊塢差距明顯
玩轉科幻
淺析二戰后美國科幻題材電影(sci—fi film)發展脈絡
觀看天文科幻電影有什么益處?如何欣賞天文科幻電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