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芭蕾舞劇《白毛女》談起

2021-04-08 04:44熊佳琦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芭蕾舞劇白毛女芭蕾

熊佳琦

(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100000)

一、前言

提到俄羅斯的經典芭蕾舞劇,我們會想起《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三部經典的俄羅斯舞劇代表了俄國芭蕾的風格與特點。同樣,一提到中國,我們亦會想起兩大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與《白毛女》,一紅一白兩部芭蕾舞劇幾乎撐起了中國芭蕾舞劇的半邊天。以至于近半個世紀后的今天,我們在提起中國芭蕾代表之作時,我們還常常會提及這兩部經典作品?!栋酌纷鳛榫包c之一,不僅在當時與人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在現在的語境下仍有許多可分析借鑒之處。

二、中國特色的《白毛女》

芭蕾的民族化可謂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其可追溯至新中國成立初期。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各項事業百廢待興,舞蹈也概莫能外。建立系統、全面的舞蹈學科成為當時的迫切需要。時值中蘇關系友好,于是蘇聯“老大哥”擅長的舞種——芭蕾,自然成為了中國舞蹈的建設首要學習對象。我們在向蘇聯學習芭蕾的過程中,首先重排了幾部外國民間的經典芭蕾舞劇作品。之后,如何建立自己的舞蹈學科,如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學派便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白毛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回歸到當時的語境。芭蕾舞劇《白毛女》,在內容上講述了貧農與地主階級之間的斗爭。在劇情設置方面,以封建帝制為背景,講述了廣大人民群眾努力反帝反封建的故事,在當時的情況下極大的鼓舞了觀眾反帝反封建的積極性。在推廣度方面,舞劇《白毛女》誕生之前已有成熟的歌劇劇本作為基礎,劇情故事廣為群眾熟知,為其后的多場演出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在形式上,喜兒的人物造型一改當時蘇聯芭蕾舞劇中王子公主的華麗外形,以其樸素、純真、善良的人物形象出場,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在舞蹈語匯方面,其作品不僅融合了中國古典舞,戲曲舞蹈的舞姿造型,還有歌劇唱段輔佐舞蹈展開故事敘述。使得該劇兼具可舞性和情節性,既“好看”又能“看懂”。從當時來看,《白毛女》無論是普及程度還是民族化程度都可以稱得上優秀佳作。

近年來,“中國芭蕾學派”作為熱點詞匯也頻頻現身于各大舞蹈場合。近年來亦有些舞劇以講中國故事的方式企圖建立中國芭蕾學派,但其效果不盡人意。對比今日俄羅斯三大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睡美人》《天鵝湖》沒有一部是講述的俄羅斯故事。因此筆者認為,建立中國芭蕾學派并不一定要從內容入手講述中國故事。2012年,上海芭蕾舞團與上海大劇院聯合創作了芭蕾舞劇《簡·愛》,其以英國女作家勃朗特的名著《簡·愛》為文本進行創作,不僅在國內的演出廣受歡迎,而且在海外巡演中受到國際友人的喜愛。

在劇情設置方面,以外國經典故事為藍本,使得外國觀眾消除文化差異,輕易讀懂故事概要。在形式上,符合當下審美需要,并非一味追求“中國特色”舞美與服裝。

在舞蹈語匯方面,符合國際上對于芭蕾舞的規范與要求。用中國的舞人言說外國的經典,以熟悉的文本為前提,首先,讓中國舞團走出去,讓中國舞者為國際所知。其次,在有了相對熟悉的觀眾群體的基礎上,加強中國特色,言說中國故事。此條路徑亦不啻為芭蕾走出中國,打出風格的實踐方法之一。

三、歌舞融合

作為中國芭蕾舞劇兩大“標桿”,《白毛女》不同于《紅色娘子軍》,甚至不同于以后所有芭蕾的重要特點是:歌舞并進。舞劇自身根據歌劇改編,并且在改編過程中,并沒有完全的拋棄音樂唱段的部分,而改為了邊唱邊舞的模式。這就引發了一個新的思考:舞劇可以開口嗎?如果可以開口唱歌,是否也能夠開口說話?那么如果舞劇開口說話,與話劇或音樂劇又有什么區別?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仍應放進當時的語境與現在語境兩種情況下進行討論。

回歸到當時的語境。從客觀方面來看,當時中國處于建國初期,文藝演出極其匱乏,群眾文化水平及欣賞水平遠不及今日。因此《白毛女》首要的任務是要讓大家“看懂”,如果全盤拋棄歌劇唱詞很有可能《白毛女》就因為廣大群眾“看不懂”而沉之大海,付之一炬。加入語言和唱詞能夠極大程度的講清故事,言明主題,使得觀眾能先能看懂,,方能欣賞。從主觀方面來看,《白毛女》編創之時,中國舞蹈編創水平遠不如今日,如何運用舞蹈這種肢體語言傳情達意,還處于萌芽、探索階段。那么此時的唱詞加入就能夠填補舞蹈這種肢體語言在表達上的不足。

轉換到今日的語境,評價標準亦應隨之轉變。從客觀方面來看,今日觀眾欣賞水平大大提高,甚至有了一批“圈外人”①觀看大量的舞蹈演出。人們對于舞劇不再刻板要求一定要有起承轉合的故事情節,舞劇如何講故事開始有了多樣化的發展路徑。從《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科幻字幕再到《花木蘭》中側目條字幕提示的場次轉換,現如今舞劇已無需開口,便能講清故事。從主觀方面來看,由于更多科技、更多技術的介入,編導雖然有了多種手段可以嘗試選擇,但常常陷入“講故事”的困境之中。字幕、舞美常常會起到喧賓奪主的作用。筆者認為,舞劇首先是舞,其次才是劇。舞劇應當有故事情節,但編導不應一味的執著于如何讓故事更加離奇精彩,而應將肢體語言放在首位。無論運用何種手段,過多故事情節的表達一定會影響舞蹈的發揮,從而使得人們陷入看故事而忽略肢體動作的陷阱。

四、中外交流

藝術,尤其是舞蹈藝術,在中外交流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紅色娘子軍》作為中央芭蕾舞團的經典劇目,巡演半個世紀以來,走遍了全球多個國家,使得各個國家突破語言的藩籬,了解到中國舞蹈,進而了解到中國的舞蹈與文化。

與《紅色娘子軍》巡演全球半個世紀不同,《白毛女》與日本獨結良緣。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三度改編該劇,使得該劇成為中日關系的友好聯結。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美國在日本駐扎軍隊。日本百姓感到自己的民族獨立性受到威脅,而《白毛女》故事情節剛好講的是老百姓打跑地主階級翻身做主人的故事,十分符合當時日本的國情需要。其次是因為在中日兩國國際關系交流中,舞蹈作為非語言溝通的藝術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日兩國民眾語言不同的情況下,借助相似的社會背景,中日民眾開始了溝通與了解。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來華演出中國劇目,自然使得中國人民對其多了一分好感。當其回到日本國內進行演出時則讓日本人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國,所以其作為關系連接的紐帶意義十分重大。

回歸到當下語境,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白毛女》的成功改編與演出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范式與經驗。在地球逐漸變成“地球村”的當下,舞蹈交流的優勢首先在于跨越了語言的藩籬。舞蹈作為肢體語言不僅不需翻譯就可人人都懂,而且作為通用的肢體動作表達能夠極大的避免語言的誤解與誤讀。其次在于舞蹈的表達通常帶有地方的文化特色內涵,對于民族文化的相互認同理解有著重要意義。當兩個文化不同的民族相遇,舞蹈表現與儀式性動作的展示能夠讓對方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了解、認識本民族的文化內涵。

五、結語

《白毛女》作為中國芭蕾的經典劇目,首演半個世紀長盛不衰。首先是因為其誕生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符合當時的時代要求和人民的需要。其次是因為該劇優秀的表達方式,在敘事性極強的基礎之上,利用大眾熟悉的肢體語言講述了獨特的中國故事。最后是因為該劇被日本松山芭蕾舞團首先進行改編和重排,使得中國芭蕾“走出去”,承擔了一定的外交使命?!栋酌纷鳛楫敃r的主要流行芭蕾舞劇,符合著當時的時代要求和人民需要。在半個世紀以后,其盛行不衰,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綜上所述,芭蕾舞劇《白毛女》雖然距首演已經過去將近半個世紀,但其在中國特色,歌舞融合以及中外交流方面仍有許多特點值得今日去分析和學習。借古以開今,才能夠站在前人的經驗上,讓中國芭蕾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

注釋:

①這里的圈外人指非舞蹈專業卻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熱愛觀看舞蹈演出的觀眾群體。

猜你喜歡
芭蕾舞劇白毛女芭蕾
因為你的表演,我愛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白毛女”姐姐
我愛芭蕾
中國原創芭蕾舞劇《花木蘭》劇照
冰上芭蕾
在延安,初見《白毛女》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曰常性·傳奇性·陌生化——電影《白毛女》的受眾研究
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