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會對非遺保護的意義及提升建議

2021-04-08 04:44韋布花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博覽會文化

韋布花

(中國傳媒大學 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北京100024)

一、非遺展會建設歷程概況

根據《2019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舉辦與非遺有關的展覽達19584場,比上年增長了3.6%。①以非遺項目和制成品為主要展示陳列內容的專題展會作為開展非遺保護、宣傳、傳播的重要手段,源自我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遺的概念越加清晰后日益受到關注興起的。國內具體涉及非遺相關文化展會,可以追溯到2004年11月在深圳舉辦的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這一屆文博會上,專設有非遺展廳,開啟了非遺展會的序幕。②2006年,中國政府正式批準在四川成都舉辦“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拉開了我國非遺專題展會的大幕,已舉辦了七屆。2010年,中國非遺博覽會在濟南啟動,已成功舉辦六屆,兩個非遺展會都是每兩年舉辦一屆,由此,我國形成了“東部一會西部一節”的非遺品牌節會活動格局,③成為我國非遺專題展會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全國各地如以多省聯動發展的絲路記憶·西北五省非遺展,依托地域優勢的北京非遺博覽會、浙江非遺博覽會、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山西非遺博覽會等展會不斷涌現,為非遺保護傳承的縱深發展提供新的實踐經驗。

二、現階段我國非遺專題展會的特點

(一)政府主導形成的非遺公共性平臺

在促進非遺傳承保護上,政府部門不僅是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也是遺產生存環境的維護者和改善者,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我國非遺保護工作長期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針,非遺專題展會作為對非遺進行闡釋、推廣與轉化的公益性平臺,單靠非遺保護工作者或傳承人都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④從目前非遺展會的發展現實看,我國政府在非遺保護和利用中的地位只增不減,有政府參與主辦的非遺展會成為參展人員衡量展會是否具有權威性的一大標桿。

(二)以手工藝類項目展示為主,注重場景營造

在我國已公布的四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傳統工藝類項目占比達30%。由于非遺展會臨時性展覽的特點,有代表性的傳統技藝類等非遺項目及傳承人群現場展示成了各非遺展會的首選,輔之以表演類項目吸納人群,形成集非遺展示、展演、展銷、體驗多功能為一體的平臺。近年來,非遺展會也逐步從初期的“類博物館”展陳方式到注重場景營造式的文化互動空間轉變,包括展陳非遺產品的主題、主線和場景式營造。如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主展館將276項非遺項目分為八大主題進行展示,在增強互動體驗感中植入生活場景,營造濃厚的生活氣息,讓參觀群體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就有來自全球1100項非遺技藝同臺展示。⑤

(三)非遺展會與文化旅游融合日益密切

非遺專題展會作為文化旅游推進成果的重要實踐平臺,隨著文化和旅游系統的組建,日益成為我國探索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的新途徑。植入與旅游相關聯的非遺產品、宣傳片等內容,有效為非遺專題展會添磚加瓦,像第七屆國際非遺節上就發布了10條“非遺之旅”線路。這些年來,各省份也在探索非遺展會與旅游的實踐,像2018年山西首屆非遺博覽會就將展會設在雁門關、司徒小鎮和壺口瀑布三大旅游板塊的代表性景區上,第十一屆浙江杭州工藝周設在橋西歷史街區,在展覽期間,還開展親子家庭與非遺互動體驗。⑥2018年,在嶺南天地舉辦的廣東(佛山)非遺周暨秋色巡游非遺活態展,將參展項目置于景區各個角落引導參觀者完成非遺地圖打卡。

三、舉辦非遺專題展會對非遺保護的意義

(一)我國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實踐展示平臺

展會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同時也是政府宣傳形象的重要手段?!秶H展覽會公約》第一章第一條指出:世界博覽會是一種展示活動,無論名稱如何,其宗旨在于教育大眾。它展現人類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經過奮斗所取得的進步,或展望未來的前景。⑦這強調舉辦展會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使一定時期或者階段的成果得到呈現。從近年來舉辦的各類非遺展會看,都著重突出政策指導下的非遺保護成果,使非遺專題展會被賦予了更大的含義。像成都國際非遺節第二屆就專設“5·12大地震重災區非遺搶救保護成果展”、第六屆專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保護在中國十年成就展。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更匯集了全國各地46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這些都彰顯現階段我國在非遺工作上的成效。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專設“非遺暨中華老字號”文化展示項目,以進一步顯露我國在現階段的非遺推進新成果。各地也專設如非遺研培計劃成果展、“一帶一路”沿線成果展、非遺品牌智造、“非遺+扶貧”研培成果等展區,注重把每一個展覽作為一次工作推進的視覺成果轉化向業界傳達。

(二)提升舉辦地城市影響力,塑造區域形象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作為創意經濟和城市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會展業,其在推進城市文化軟實力上是相互幫襯的,我國的博鰲、義烏、昆明、南寧等中小型城市和地區,大多都是通過承辦國際展會活動而一舉聲名遠揚。非遺專題展會的舉辦,能提升城市周邊產業集聚效應、經濟效應和品牌效應。像山東獲得承辦中國非遺博覽會資格,不僅填補了濟南市無國家級文化展會的空白,還提升了濟南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⑧而成都市通過“國際非遺節”的舉辦,成功打造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都”的城市品牌,絲綢之路(敦煌)文博會在塑造區域國際形象,展示別具一格的甘肅文化也尤為關鍵。目前,眾多的非遺專題展會還增設一館多場、進景區、進社區的活動,吸引廣大人群集聚,延展展會的帶動效應。

(三)為參展機構及個人搭建展示技藝及學習經驗的平臺

非遺展會作為公眾參與性極強的活動,是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一種載體,也是搭建信息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⑨在推動非遺保護過程中,幫助傳承人群增強傳承實踐能力,是確保其非遺生命力延續的基礎性措施。近年來,我國的非遺專題展會逐步打破以往按照省份劃分的布展思路,著重從同類型非遺項目入手,對參展機構和個人而言,這樣的展覽方也利于他們交流借鑒。非遺展會的空間是有限的、時間是固定的,但其所包含的潛在價值卻是無限的,蘊含無限的隱形價值。在根本意義上講,非遺展會是為人而設,因人而設的,而不是為物而設的,非遺展會對展品進行展覽的目的,是著眼于展品未來的潛在市場,而非當下的銷售。如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6天就有500余家參展單位現場銷售5000余萬元,簽約金額超1億元;⑩第三屆中國非遺博覽會10個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與企業現場簽約金額2.3億元,參展攤位銷售總額越1007萬元,參展項目交易、簽約額總額計達409億元。11

四、非遺專題展會的提升路徑思考

(一)政府搭臺,行業發力,形成連帶效應

政府主導型展會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各級政府以展會項目為載體實施公共服務的重要方式。12在整合業界資源、打響展會品牌、維護展會產業發展環境中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將社會效益放置第一位的非遺展會,維持其健康穩定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在財力、物力、引領力等方面的助力,但行業人員的自力更生、協同發力也是驅使非遺專題展會向更加穩健方向運行的重要力量,使非遺專題展會創新成果向更寬廣的領域集聚與傳播,形成連帶效應。像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不僅聯結著參展商、采購商為核心的雙邊群體,還對接大量互補服務提供者等多邊群體。我國眾多的非遺專題展會也可適當借鑒其辦展模式,以期實現非遺展會的最大化效益。

(二)推進雙線辦展模式發展,開拓展陳空間新場景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居民消費結構也逐步由生存發展型向享受型轉變,對消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進一步催生線上虛擬展會業態的崛起?!蛾P于創新展會服務模式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的通知》內容明確提出要促進線上線下辦展融合發展、推動傳統展會項目數字化轉型,13為我國展覽行業開拓線上辦展新場景提供了新的契機。

2020年6月,被譽為“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從線下到線上成功辦展經驗,向外界傳遞出展會形式變革的信號。142020年蘇州創博會重點開啟的“云上創博會”建設,對未來的非遺展會發展模式具有指導借鑒意義。

(三)擴充參展項目,形成特色化展會

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是互動體驗極強的項目,外加自身具有文化資源與經濟資源的雙重優勢的產業優勢,成為推進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融合的重要示范門類,一直深受非遺專題展會的青睞。國家啟動傳承人群培訓計劃以來,吸納了眾多領域富有創意、時尚設計感強和愛好手藝人的群體非遺傳承的隊伍中,他們創作的非遺產品越來越能與民眾的現代生活相融合,可以適當的將這部分人群納入參展隊伍中。傳統舞蹈等表演類項目、傳統醫藥類等與民眾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非遺項目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結語

互聯網不斷升級時代,非遺正邁向更加全面、立體、持續的保護傳承發展之路。非遺專題展會作為銜接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市場的重要途徑,它所建構起來的資源價值是無窮的,它不僅成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成為有效解決非遺產品銷路和出路的關鍵,為非遺融入新生活拓寬了途徑。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Z].2020-06-20.

②唐月民.文化會展:“非遺”保護和利用的公共性平臺運作[J].人文天下,2016(23):47-50.

③陰秀文.非遺盛會緣何情定濟南?[J].走向世界,2018(34):14-17.

④劉顯世,唐月民.從廟會到會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公共性運作[J].東岳論叢,2016(05):40-48.

⑤李倩薇.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 全球1100項非遺技藝同臺“競技”[N].新華社,2019-10-12.

⑥徐雪純,曾楊希.“非遺”融入生活 浙江·中國非遺博覽會9月開幕[Z].浙江在線,2019-09-05.

⑦國際展覽會公約[Z].中國展覽信息網,2009-07-14.

⑧方鴻.中國非遺博覽會 濟南的機遇和行動[J].走向世界,2018(34):22-25.

⑨薛益泉.從非遺的轉化與推廣談公共文化服務[J].美術觀察,2018(03):16-17.

⑩王嘉.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圓滿閉幕[N].成都日報,2019-10-23(04).

11王慶梅.中國非遺博覽會 亮點紛呈[J].走向世界,2018(34):18-21.

12彭科.政府主導型展會宣傳推廣策略探析[J].中國經貿,2017(02).

13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創新展會服務模式 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的通知[R].北京:商務部,2020-04-13.

14蔡春林,楚楊.關于辦好“網上廣交會”的基本思路和建議[J].中國發展,2020(03):24-28.

猜你喜歡
博覽會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第六屆中俄博覽會引領中俄經貿合作新趨勢
“2.14搶先購”萬款情侶對戒博覽會盛大開幕
誰遠誰近?
歡迎參加第14 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歡迎參加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CAEXPO’s Huge Influences on Folks of China and ASEA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