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民間藝術資源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與傳承

2021-04-08 01:17夏菡藝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常德皮影民間藝術

夏菡藝

(西安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一、前言

常德是民間藝術資源豐富的地區,常德市的鼎城區草坪鎮、周家店鎮等被文旅部評為民間藝術之鄉。在常德民間藝術中絲弦、武陵戲、桃源繡等都聞名于世,其中,常德皮影更是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據《常德縣志》記載,常德皮影在民國時期傳入常德,在近百年傳承中得以發揚光大,成為常德的地方文化特色。顯然,將常德民間藝術融入學前教育,能夠豐富學前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民間文化傳承意識等,實現民間藝術教育從娃娃抓起的教育目標。

二、常德民間藝術資源對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

常德一詞源于《老子》中的“天下為溪,常德不離”,在北宋正式被命名為常德府,在悠久的歷史傳承中,常德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文化,如常德絲弦、常德皮影、武陵戲等都是常德市的歷史文化名片,能夠彰顯常德市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和悠久的傳統文化積淀。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在現代文化和城市文明沖擊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審美取向、文化需求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而導致唱的民間藝術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不復存在,許多民間藝術漸漸走向沒落,甚至面臨后繼無人、無法傳承的尷尬境域。比如許多青少年對常德皮影、常德絲弦等知之甚少,也不屑于欣賞這些民間傳統藝術,甚至認為民間傳統藝術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推動常德民間藝術走入學前教育,有助于推動常德民間藝術文化傳播,增加人們對常德民間藝術的了解度和認同度;有助于培養小朋友熱愛家鄉、熱愛常德的思想情感,提高小朋友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等。

此外,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兒童智力、創造力、審美力和心理素質的關鍵時期。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下,學前教育小學化、應試化等問題比較嚴重,如許多教師片面重視識字、算數等教學,忽視兒童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等培養;有些教師對小朋友要求過于嚴格,動不動就以斥責、體罰等方式教育小朋友,這些都給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常德民間藝術是趣味性、審美性和藝術性等較強的藝術形式,顯然,常德民間藝術走進學前教育,有助于改變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的學前教育理念,將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等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如常德皮影就是有趣味性、動手性較強的民間藝術,將常德皮影融入學前教育能夠較好地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等。[1]

三、常德民間藝術資源在學前教育中融合傳承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常德民間藝術資源擁有文化傳承、審美教育、創造能力培養等多重功能,將常德民間資源融入學前教育能推動學前教育改革,提高學前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但從現實情況看,承德民間藝術資源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狀況并不樂觀,面臨教學設備缺失、課時安排不足、重視程度不夠、教育模式單一等多重問題。

(一)教學設施缺失,課時安排不足

常德皮影、常德絲弦、武陵戲、桃源繡等民間藝術教學,往往離不開特定的教學設施、道具、服飾、樂器等,但由于經費緊張、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影響,許多幼兒園的民間藝術教育資源投入不足,比如許多幼兒園并沒有傳統樂器、傳統服飾、傳統美術工具等。同時,許多幼兒園將數數、識字等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更傾向于購置多媒體教具、現代教學設備等,對民間美術教育不夠重視,也不愿在傳統美術教育上投入過多財力和物力,這些直接影響了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中的傳承融合。

此外,在學前教育階段,學生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的識字情況、知識學習等,或孩子的鋼琴考級、繪畫學習等,對孩子的民間藝術學習情況重視不夠,許多家長認為,民間藝術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兒童學習或不學習民間藝術的意義不大。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幼兒園不遠在民間藝術教育上投入過多時間和精力,對民間藝術教育的課時安排較少,這影響了民間藝術資源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

(二)民間藝術教育方式落后,教育效果不佳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多數幼兒園以游戲、美術、音樂等方式開展常德民間藝術教育,但是由于民間藝術教育對教師的藝術素養、專業能力等要求比較高,許多幼兒園教師不愿在民間藝術教育上投入過多精力,往往以敷衍了事的態度對待常德民間藝術教育。同時,由于民間藝術教材的缺失,開展常德民間藝術教育時,教師要采用自編教材,或制作校本教材,這些增加了常德民間藝術教育難度,所以許多幼兒園并沒有扎實開展常德民間藝術教育。

此外,即便開展常德民間藝術教育,教師往往隨意化教學生唱幾句武陵戲,或制作常德皮影等,這些多流于形式,并不能很好地傳承常德民間藝術的精髓,也不利于培養小朋友的民間藝術學習興趣。[2]

四、常德民間藝術資源在學前教育中融合傳承的路徑

針對常德民間藝術資源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和傳承問題,應當創新學前教育理念和民間藝術傳承理念,加強常德民間藝術的校本教材開發,以游戲、舞蹈、音樂、展覽等方式推動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和傳承。

(一)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中融合傳承的切入點

民間藝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將常德民間藝術融入學前教育有助于推動傳統文化傳承發揚。所以,在學前教育工作中,應當堅持傳承民間藝術、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等基本原則,推動常德民間藝術與學前教育的深度融合。

首先,應當立足常德文化、突出常德特色,體現學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將民間傳統文化融入學前教育是教育部的一貫要求和主張,在學前教育大綱中也有明確要求。如延安就將安塞腰鼓融入學前教育,也將陜北民歌融入學前教育。所以應借鑒其他省市的學前教育經驗,推動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推動常德皮影、武陵戲、常德絲弦等進幼兒園、進課堂。

其次,應當以小朋友的心理特點、審美偏好等為出發點,推動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學前兒童的認識、理解能力較差,自控力不足,好奇心強,更傾向于接受新事物。

所以,常德民間藝術資源與學前教育融合時,應當充分考慮小朋友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接受能力等,以游戲、舞蹈、音樂、手工等方式開展常德民間藝術教育。[3]

(二)常德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學前教育的具體方法

首先,應當建立民間藝術資源收集機制,發掘適合兒童學習的民間藝術。比如教師應當與文化部門進行聯系,獲取常德民間藝術的各種資料;應當深入草坪鎮、周家店鎮等民間藝術之鄉進行現場考察,整理常德民間藝術的具體資料。也可以深入學習澧州皮影戲、武陵戲等民間藝術,掌握民間藝術的基礎知識和表演方法。

其次,教師應對常德民間藝術進行篩選,選擇適合小朋友的民間藝術,推動常德民間藝術進入課堂。以常德皮影為例,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小朋友對常德皮影的喜好程度,還可以播放常德皮影的影像資料,根據小朋友的學習需要、喜好程度等開展常德皮影教學活動;然后教師應當制作常德皮影教學的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案,考慮到小朋友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都非常有限,所以教師應當采用簡單可行的方法,讓小朋友學習一些基礎性的皮影制作知識、皮影戲表演方法等。

此外,常德民間藝術進入學前教育的主要渠道。從調查情況看,常德民間藝術有民歌、戲劇、手工、舞蹈等多種形式,不同的民間藝術形式適合不同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應當創新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方式,以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舞蹈表演等方式民間藝術教學。

以常德皮影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傳承為例,常德皮影多以荊河戲為主要形式,如《八仙祝壽》《三星下凡賜?!返?,這些皮影戲多是歷史故事改編的,人物造型多在二尺左右,制作材料多為牛皮。在學前教育中教師可以帶領小朋友一起制作皮影,在制作過程中可以用玻璃紙代替牛皮,讓小朋友將玻璃紙剪下來,然后貼在紙樣背面,把紙樣拼合起來,用膠水和鐵絲把各個地方固定,最終形成了皮影的樣子,民間藝術的融入過程在材料和形式上進行變化,貼切幼兒的生活,也就能潛移默化讓學前兒童理解民間藝術。[4]

(三)推動常德民間藝術與學前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

許多幼兒園教師并未很好地普及常德民間藝術知識,導致小朋友對常德絲弦、常德皮影、武陵戲等不甚了解。許多幼兒園并未開設民間藝術校本教材,并未將常德皮影、常德絲弦等融入幼兒園的游戲、音樂、表演等活動中,不能很好地推動常德民間藝術的活態傳承。比如通過調查問卷可知,僅有11%左右的教師嘗試讓小朋友用常德民間美術制作工藝品,有15%左右的教師向小朋友講解常德的民間戲曲、民間美術等。這些都充分說明,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中的傳承和融合仍不夠好。所以,應當以多元化的方式推動常德民間藝術與學前教育的融合方式,如參觀民間藝術博物館、開展民間藝術展覽會、播放民間藝術宣傳片、開展民間藝術游戲活動等,提高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中融合的針對性。

常德民間藝術融入學前教育是傳承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動學前教育內容改革的有效途徑。但是常德民間藝術在學前教育的融合與傳承中仍面臨許多問題和不足。為此,應當創新學前教育理念,推動常德民間藝術資源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合,以學前教育傳承常德民間藝術。

猜你喜歡
常德皮影民間藝術
《扶琴》
鋼琴組曲印象常德
月光皮影
《清溪雅集》
我愛皮影
美麗常德
不老的皮影
首屆湛江市民間藝術大師頒證
皮影的來歷
畬族民間藝術述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