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瓷的誕生

2021-04-09 07:06王星
讀書 2021年4期
關鍵詞:紀年白瓷器物

王星

白瓷的出現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打破了以往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古代瓷器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天地??梢哉f, 沒有潔白如紙的白瓷,就沒有元明清以來美輪美奐的青花、彩繪瓷器。白瓷猶如給瓷器工匠一張白紙,他們在上面天才地創造出無數新的品類。因此,早期白瓷成為中國古代陶瓷考古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圍繞著早期白瓷出現的時間、原因、典型特征、基本內涵,以及它與青瓷器、釉陶器的確切關系等相關議題的研究,成為陶瓷考古研究的難點與熱點。時至今日,中外學界對于早期白瓷的認識仍然不夠清晰,諸如關于其起源的具體時間、地點、起因,以及基本面貌如何等問題仍存在不少爭議。

隨著新的考古材料的增多,為相關研究的漸趨深入創造了條件。在此背景下,對過去關于早期白瓷的若干觀點進行重審和再討論,非常必要。二0一八年十二月,日本常盤山文庫中國陶瓷研究會出版了《初期白瓷》一書。二0一九年一月二日,同名的小型特展于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該書的出版以及配合展覽的文物,均是該研究會關于中國陶瓷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近年來日本陶瓷考古學界對于早期白瓷這一問題的關注。

《初期白瓷》一書圖文并茂,資料與研究并重。東京國立博物館小型特展中早期白瓷作品的彩色圖版資料構成了第一部分,通過開篇圖版照片,讓讀者對中國出土早期白瓷有了直接的視覺印象。第三部分是對小型特展中主要作品的文字解說。此次展覽的展品,它們多是常盤山文庫收藏的、現存于日本的早期白瓷作品,為探討中國早期白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觀察視角與補充性新材料。第二部分是關于初期白瓷誕生與發展的學術論述。第四、第五部分是早期白瓷的出土資料集,分別是已刊布的北齊至隋唐紀年墓中早期白瓷出土資料集和典型窯址出土資料集,主要是出土于中國的考古材料。

白瓷天雞壺,隋代

該書收集了截止于二0一八年四月,《考古學報》《 考古》《文物》《考古與文物》《華夏考古》《中原文物》等刊物中,出土有“瓷器”“白瓷”“白釉”等器物的北齊至唐代紀年墓材料。經過整理研究,作者將早期白瓷的發展劃分為五個時期,并據此討論了早期白瓷的基本面貌、產生原因等相關問題,該書主要的觀點歸納如下:

第一, 該文將早期白瓷劃分為五期,分別是:第一期,自五七八至五九七年;第二期,自六一0至六一八年;第三期,自六五六至六六九年;第四期,自六七0至七0九年;第五期,自七一0至七四五年。作者分析指出,目前可以確認的最早的高溫白瓷器是安陽張盛墓(五九五年)出土的四環足盤和幾件大型瓷俑;此外,作者還指出,在本期范圍內的紀年墓材料中,存在著兩類面貌略有不同,但都被定名為白瓷的器物:其一是可以被承認的高溫白瓷器,其二是雖然被報告和展覽定名為“ 白瓷”, 但實際釉色偏青的器物,應是過渡時期的白瓷器。作者認為,第二期白瓷的出土地點,除了個別幾件之外,主要集中于西安地區。另外,本期紀年墓所出白瓷的器類顯著增多。而在六一八年之后,紀年墓中出土的白瓷器有將近四十年的空白期,其后是第三期、第四期,本期紀年墓中白瓷的出土地點,主要以河南省為中心,該省以外出土有白瓷器的,僅見陜西省李鳳墓、湖北省李徽墓和陜西省康文通墓。另外,本期紀年墓中有出土金屬器的情況(姚無陂墓和閻識徽夫婦合葬墓)。這些金屬器,主要是指銀器、銅器和鉛釉器。作者觀察發現上述三者之中,有銀器和銅器共出的情況,而未見它們與鉛釉器共出的情況。由此,進一步提出需要考慮鉛釉器作為銀器、銅器的替代品,而出現在墓中的可能性。第五期,是早期白瓷的尾聲,該期器物呈現出的最大特征,是出現了白瓷仿金屬器形的變化。在此之后,即八世紀后期至九世紀,白瓷的出土地點廣泛,各種實用性器類增加,其使用階層也發生了變化。

第二,該書認為早期白瓷的分期之中體現了地域性的特征,這一特征和當時的政治格局有關。具體來說,在分期過程中,作者發現陜西地區和寧夏地區出土的白瓷器在某些時期內存在共通點,并且區別于河南地區。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寧夏固原地區,即古代原州地區,是隋朝重要的戰略要地。在此之后,唐代初期,朝廷也注意經營原州地區,這使得隋至唐初,該地區的經濟、文化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并向當時的中央所在地西安地區靠攏。此外,六七0年以后洛陽地區集中出土白瓷器的原因,應與武周政權在這一時期以此為政治中心有關。

第三,作者還認為早期白瓷的器形在各個分期之中有所變化,大致可以分為模仿金屬器的器形、與北朝相關聯的器形、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器形和新出現的器形等。早期白瓷是在模仿金屬器、玉器和玻璃器的基礎上出現的,這一點區別于八世紀后期之后以實用日用器為主流的貿易白瓷。

此外,該文作者還發現,早期白瓷屬于高級瓷器品類,使用它的對象具有較高的社會等級性。八世紀后期之后各個階層都開始使用作為日常實用器類的白瓷,而早期白瓷大都發現于統治階層的紀年墓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白瓷是表現社會等級性的特殊器物。

關于早期白瓷起源于何時,學術界曾有過不同的觀點,大致包括北魏說、北齊說、隋代說等。想要解決白瓷起源問題,年代明確墓葬中出土的白瓷器就成為學術研究中重要的線索,也成為建立白瓷器起源、發展、成熟年代學標尺不可或缺的資料。通過尋找目前已知的紀年墓材料中最早的白瓷器,可以大致確定白瓷起源的下限范圍。出現早期白瓷起源時間不同觀點的原因在于,學術界對于早期白瓷的基本面貌尚不清晰;由于不同學者對于早期白瓷的判斷與定義不同,他們所認定的出土白瓷的紀年墓也就不同,對于時間下限便出現了不同的觀點?!冻跗诎状伞芬粫J為最早的白瓷出現于安陽隋代張盛墓,其重要依據是器物上的釉。釉分為高溫燒成和低溫燒成兩種情況,作者認為高溫釉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瓷。前輩學者因過去科學技術手段的限制,多通過目測手段,比如觀察器物的釉色、瑩潤度等,結合個人經驗對器物時代做出判斷。該書作者注意到了器物背后所反映的技術因素,這為學界研究白瓷起源提供了另一種研究視角。

日本學界對于早期白瓷問題的關注,淵源已久。一九七二年一月,《河南安陽北齊范粹墓發掘簡報》于《文物》發表,簡報指出該墓發現有瓷器十三件,包括若干件白瓷器。同年, 中國著名陶瓷考古學者李知宴發表《談范粹墓出土的瓷器》(《考古》一九七二年第五期) 一文, 指出范粹墓出土的若干瓷器應被認定為白瓷。中國硅酸鹽學會編輯出版的《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也采納了這一觀點,書中明確指出,北方白瓷產生于河南安陽范粹墓。此后,該觀點被學界廣為接受。一九九一年,日本平凡社翻譯并出版了岡內三真翻譯的此書。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學者都接受這一認識。較早表示質疑的學者主要集中于日本學界,代表者有佐藤雅彥等。一九七二年,佐藤已發表文章指出應該考慮到范粹墓出土的白釉綠彩四耳壺等器物是鉛釉器的可能性(《オリエント·中國における三彩陶の系譜》,《東洋陶磁》第一號)。此后,長谷部樂爾也在一九七六年發表的《中國陶瓷史淺見》一文中指出,范粹墓中出土的施有無色透明鉛釉的白釉壺與瓶等器物,是低溫燒成。新世紀以來,日本學者小林仁、森達也、龜井明德等人也分別發表相關文章,指出在以范粹墓為代表的一批北朝墓葬考古報告中,存在著對于部分鉛釉器辨別不明,并將其視作高溫燒成瓷器的情況。低溫燒成的鉛釉器和高溫燒成的瓷器,二者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從這一角度觀察,可見以往學界對于早期白瓷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偏差。因此,區別低溫燒成與高溫燒成的白釉器物,是討論早期白瓷時亟須面對的問題之一?!冻跗诎状伞氛侨毡咎沾煽脊艑W界基于前述學術背景之上的新近研究成果,反映了部分日本學者對于這一問題的相關認識,是值得關注的學術新動態。

該書也有一些遺憾和未盡之處。比如,具體研究中,作者并未使用書中第五部分匯集的窯址材料展開討論,也未涉及非紀年墓材料?;诰珳实募o年材料,分析所得的結論,即使隨著后期材料的增多也不會出現從斷代根基上被完全推翻的情況。但是它的問題是囿于考古工作的限制,紀年墓材料的發現相對較少。這一點也明確地體現在該文中,即作者基于紀年墓材料所進行的早期白瓷分期由于存在著將近六十年的紀年墓空白期,使得作者的分期結果并不連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分期研究的準確性。

綜上,《初期白瓷》一書,是近年來日本學界對于早期白瓷這一重要問題的新近研究成果。該書所收集的資料較為全面,對于早期白瓷的產生動因與階段特征等均做了整理與探討,是我們研究早期白瓷和深刻理解白瓷在陶瓷發展史中的作用的一本好書。

猜你喜歡
紀年白瓷器物
燕云十六州地區遼代紀年墓研究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德化白瓷創作的傳承與藝術創新
那年夏天
漫話國寶·陜西歷史博物館
器物之心
“年”的別稱
對時間的再認識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