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詩歌中的洛陽情結

2021-04-12 09:54呂貝貝
對聯 2021年12期

□呂貝貝

自古以來,河洛地區因『河山拱戴,形勝甲于天下』深受歷代統治者青睞。早在夏商周時期,洛陽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京都遴選佳地。洛陽逐漸由地域概念被賦予感情色彩,成為文人名士追逐權力的舞臺、名利的淵藪。而永嘉之亂爆發后,洛陽遭到異族鐵騎的踐踏,終東晉也未能收復。直至南朝,人們對洛陽的感情并未因時代久遠消散,反而愈加深厚,人們對這座繁華都市所產生的種種聯想形成了南朝詩歌中普遍存在的『洛陽情結』。

一、南朝詩歌中的洛陽書寫

(一)洛水

早在魏晉時期,洛水兩岸就成為文人名士聚會的重要場所。西晉時期上巳佳節也在洛水邊舉辦,『泛彼龍舟,溯游洪源』『龍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都是對該節日的描寫,平民也積極參與此活動,『洛中王公以下,莫不方軌連軫,并至南浮橋邊禊』。直至南朝,詩人們無論是否到過洛水邊,其在前人文學作品的描繪下,早已對洛水產生了特殊感情,并將情感寄托于詩歌中。

何遜《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夜夢還洛汭,洛汭何悠悠?!粍⑿⒕b《報王永興觀田》:『睠彼忘言客,閑居伊洛濱?!货U照《擬古詩八首》:『日夕登城隅,周回視洛川?!挥纱丝梢?,在南朝詩人心中,洛水是夜晚夢回之處,是心靈的棲息地,是宴游聚會的佳地。

自永嘉南渡之后,文人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洛陽,回到那個象征繁華與強盛的時代,每每思之,南朝詩人對洛水的感情便愈發強烈,『洛神』『宓妃』『洛笙』等一系列象征美好的意象頻繁出現在南朝詩歌中。

謝惠連《秋胡行》:『漢女攸忽,洛神飄蕩?!皇捑V《贈麗人詩》:『判自無相比,還來有洛神?!皇捬堋稇蜃髟姟罚骸哄靛迤?,游女出漢陽?!粍⑿⒕b《酬陸長史倕詩》:『風傳凰臺琯,云渡洛賓笙?!挥纱丝梢?,南朝詩人雖身處江南,但心卻在京洛,『洛神』『宓妃』『洛笙』等象征美好卻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是詩人主觀想象的產物,融入了南朝詩人對洛陽的無限情思,這正是南朝詩人『洛陽情結』的體現。

(二)洛人

除洛水外,南朝詩歌中還有很多關于洛陽少年、美女、能工巧匠的描寫。

袁叔《效曹子建白馬篇》:『荊魏多壯士,宛洛富少年?!簧蚣s《相逢狹路間》:『大子萬戶侯,中子飛而食。小子始從官,朝夕溫省直。三子俱入門,赫奕多羽翼。若若青組紆,煙煙金珰色?!粡堈姟遁p薄篇》:『洛陽美少年,朝日正開霞?!辉谠娙说墓P下,洛陽少年富有、俊朗、有權勢且朝氣蓬勃,這無疑是京都賦予他們的獨特氣質,當然也是南朝詩人對京洛少年在形象上的美化,使其呈現出符合京都氣韻的一面。

與洛陽男子形象相似,洛陽女子則端莊、聰慧、美麗。鮑照《代北風涼行》:『京洛女兒多莊嚴,遙艷幃中自悲傷?!皇捑V《采菊篇》:『月精麗草散秋株,洛陽少婦絕妍姝?!皇捬堋堵逯兄琛罚骸汉又兄驏|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恢档靡惶岬氖?,南朝詩人還賦予了洛陽女子膽大開放的形象。眾多詩中表現出女子主動追求心儀男子,如庾肩吾《洛陽道》:『潘生時未返,遙心徒眷然?!恍炝辍堵尻柕馈罚骸郝勭嬷R蹀,傍幰見甍開。相看不得語,密意眼中來?!辉诜饨ǘY教下,女子的開放作風無疑會遭到批判,而在南朝詩人心中,洛陽少女不僅是莊嚴、美麗且聰慧的,更是靈動、鮮活且多彩的,而這些被抨擊的女子形象或許恰好是南朝詩人給予洛陽女子的想象空間。

在南朝詩人心中,洛陽匯聚著俊男靚女,也有名工巧匠。如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斷復萬縷?!粎蔷缎新冯y五首》:『洛陽名工見咨嗟,一剪一刻作琵琶?!?/p>

(三)洛陽城

自晉室南渡,士大夫被迫離開象征著中原文化正統的京都洛陽,雖已在江南經過兩百多年的基礎建設,但他們依舊對曾經輝煌的洛陽城充滿向往。

蕭繹《洛陽道》:『洛陽開大道,城北達城西?!粍⒕蹲越葸€入石頭詩》:『洛城何郁郁,杳與云霄半?!煌跎濉顿涱檪}曹詩》:『洛陽十二門,樓闕似西昆?!凰麄儗β尻柕挠∠蟠蠖鄟碜晕墨I典籍,如《古詩十九首》中『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余尺』,因此南朝詩歌中的洛陽表現出大、多且宏偉等特點,如『大道』『十二門』等描寫,這種『大』不僅是指洛陽的面積大,還蘊藏著洛陽宏偉的氣勢。

從以上三方面來看,無論是洛水、洛人還是洛陽城,南朝文人都賦予其最美好的詞匯。洛水是關于『洛神』和『宓妃』的美麗傳說;洛陽城少年英俊多才,少女美麗勤勞,工匠技藝高超;洛陽城市街道寬敞,宮殿宏偉。在南朝文人心中,京都洛陽的繁華是永恒的,他們期待渴望前往洛陽一睹神都風采,詩歌中對洛陽盡是稱贊,這是他們『洛陽情結』的主要體現。

二、南朝詩歌中洛陽情結產生的原因

南朝詩歌中之所以涌現如此多的洛陽描寫,主要與洛陽曾經的地位具有密切關系。東周時期洛陽成為王朝都城,因周王朝以德治國,而具有周王朝象征的洛陽成為德治的集中表現之一。東漢王朝建立后,繼承了周王朝的治國理念,文人在大賦撰寫中充分肯定周文化,從而構建仁義之都的形象。洛陽以仁義之名感化四夷,一時間『四夷間奏,德廣所及』。曹魏和西晉定都洛陽之后,洛陽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東晉南遷失去的不僅是中原這片沃土,也失去了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所象征的文化和政治地位。除此之外,南朝詩歌中的洛陽書寫是政治家爭奪權力資源的一種手段,該政治手段在東晉時期就已出現,比如庾亮庾翼兄弟、桓溫等人利用北伐獲得聲望,劉裕篡位成功也和他北伐取得暫時性勝利有密切關系,南朝政治家和文人繼承了該手段,他們通過對洛陽的描寫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并以此獲得名望。

三、南朝詩歌中洛陽情結的意義

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時期,洛陽是王朝的象征,直至南朝,王朝日益衰微,洛陽這座曾經繁華的都市帶給文人另一種情感體驗:『繁華綺麗的都市風情是文人對大漢朝雄偉的心理投射,是對中原故地難以忘情的證據?!皇ブ性撬麄冃闹杏肋h的痛,南朝詩歌中的『洛陽情結』是他們對京都洛陽淪陷空虛感的表達。

文人對京都洛陽的描寫也是強調南方政權正統身份的體現,如周一良先生所言:『南朝士大夫對于皇室禪代無動于衷,而對南方政權據守江南,與北方胡族政權相對峙,即保存漢族之正朔一事,則極為重視?!灰虼?,直至南朝時期,雖距離晉室南遷已有一百多年,但其詩歌中依舊不斷出現『京洛』二字,如『束甲辭京洛,負戈事烏孫』『誰知京洛念,仿佛昆侖側』『三川窮名利,京洛富妖研』等。

洛陽形象在南朝前多表現為王者氣度、德治典范,而南朝詩人在詩歌中對洛陽經過審美加工,為洛陽注入生活氣息,如『花障蕩舟笑,日映下山逢』『臺上經相識,城下屢逢迎。踟躕還借問,只重未知名』,東周、東漢所塑造的莊嚴肅穆的京都形象被活潑和鮮活取代。后世文人在描寫洛陽時,以再現京都洛陽城市熱鬧的氛圍為主,豐富了城市意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