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食品茶園管理技術

2021-04-12 12:35楊世達何聲燦段雙梅夏景華寸代妮任國敏
茶葉 2021年1期
關鍵詞:樹冠綠色食品茶樹

楊世達 何聲燦 段雙梅* 夏景華 寸代妮 任國敏

(1.德宏州茶葉技術推廣站,云南 芒市 678400; 2.德宏州芒市茶葉技術推廣站,云南 芒市 678400;3.德宏州隴川縣茶葉技術推廣站,云南 隴川 678700)

綠色食品[1-2]是指生產地的生態環境良好,嚴禁使用禁用化學肥料、農藥,執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范,全程進行質量監控,并取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單位進行生產的相關食用農產品和營養食品,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對傳統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安全等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天然、安全、保健、衛生、無污染等特點的綠色食品深受大眾消費者和市場的喜愛。

茶是當今世界除水以外消費最多的飲料,是世上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3],飲茶者遍及全球。近年來,茶葉生產質量安全問題已是廣大消費者關心的熱點問題,因此,如何建設綠色食品茶園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綠色食品茶園[4]是指在原材料生產流程中遵循生態學基本原理和自然法則,采用綠色茶樹栽培的技術措施,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管理,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并經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茶園。建設綠色食品茶園意義深遠,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園病害、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藥的用量,使茶葉中的農藥殘留得到管控,即保證了茶葉質量安全和消費者的健康,又增加了茶農收入[4-5]。

中國是產茶大國,國內茶區豐富而各具特點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孕育著豐富的茶樹資源。從茶園-茶杯-消費者,為保證生產優質、安全茶葉產品,茶園管理是作為產品原料生產管理源頭,是最重要環節,只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科學的施肥,合理的使用農藥,才能保證茶葉加工原料鮮葉優良而安全的品質。從事茶葉生產者應該以茶葉鮮葉生產的質量安全為重點抓起。因此,本文從茶園生態環境、茶樹土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樹冠修剪、鮮葉采摘等方面闡述了綠色食品認證對茶園生產管理技術的要求,為我國茶產品的綠色食品認證提供參考依據。

1 綠色食品茶園對產地環境標準要求

1.1 產地環境條件要求

綠色食品茶園應選在植被覆蓋率高和自然生態環境優良的地帶,茶園周邊地區500米以內無工業生產、城市污染源、公路、鐵路干線。綠色食品茶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生產:NY/T 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6]、NY/T 394-2013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8]、NY/T 393-201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7]、GB14881-2013食品衛生通用規范[9]及相關產品操作規程;產品和包裝應符合綠色食品對應產品標準、NY/T 658-2015[10]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

1.2 綠色食品茶園技術條件要求

茶園周邊設立緩沖帶和棲息區。緩沖帶:綠色食品茶園區與常規農業區之間的緩沖帶或物理屏障的寬度距離應在 50-100米以上,可以青山、河流、水庫等作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種植經濟林、果樹為緩沖帶,避免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受到污染。同時,建立合理生物棲息區,保護茶園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改良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確保茶園備可持續生產能力,周邊環境及上風口(或河流的上游)無污染源。獨立的灌排系統,認真做好綠色食品茶園與常規地塊的灌排系統有效的隔離,確保水不能滲入或漫入常規地塊的綠色食品茶園。

2 綠色食品茶園管理規范

2.1 茶園土肥管理

2.1.1土壤管理 定期監測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屬含量,保證土壤質量符合NY/T 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6]的要求。根據監測結果,采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一般要求每2年檢測一次。

2.1.2茶園土壤酸化改良方法 pH<4.5,施用草木灰、石灰等堿性物質調節土壤pH值至4.5-6.5的適宜范圍。pH高于6.5的茶園土壤應選用腐熟雞糞、羊糞等生理酸性肥料調節土壤pH至4.5-6.5范圍。

2.1.3茶園土壤肥力退化改良方法 施用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土壤相對含水量小于70%時,茶園應進行節水灌溉。

2.1.4綠色食品茶園施肥基本準則 綠色食品茶園使用肥料應該符合NY/T 394-2013[8]標準的規定。

①農家肥料

農家肥料主要用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和人、畜糞尿,動物殘體等富含有機物的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包括廄肥、堆肥、沼液、餅肥等,原則上就地生產就近使用。外來農家肥料必須經過檢測確認符合NY/T 394-2013[8]標準后才能使用。農家肥料制作不論采用何種原料,都必須經過不同方式的發酵,通過發酵產生高溫,高溫殺死蟲卵、病原物及種子活性,消除有毒有害物質,使它符合NY/T 394-2013[8]標準的規定。

②商品肥料及新型肥料

綠色食品茶園選用商品肥料及新型肥料,必須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登記認證及生產許可并符合NY/T 394-2013[8]標準的可以使用。

③禁止施用的肥料

綠色食品茶園杜絕施用城鄉垃圾、工業廢水及受農藥、病原體、化學品等污染的有毒有害物。嚴禁使用新鮮人、畜糞尿、家禽糞便。

2.1.5施肥技術 AA級綠色食品-茶葉生產使用的肥料應達到相關標準的農家肥,有機肥,微生物肥。

①農家肥

農家肥料就近取物,主要用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和人、畜糞尿,動物殘體等富含有機物的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主要有廄肥、堆肥、沼液等,不施用禁用化肥。使用農家肥料時重金屬限量指標應符合NY525-2012[11]的要求。糞大腸菌群落、蛔蟲卵死亡率應符合NY884要求。

②有機肥

主要來源于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沼泥等,采用發酵方法而制作的有機物料,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保證茶葉養分的供給。應達到NY525-2012[11]的技術指標。

③微生物肥

利用微生物活體特定活動的作物,與茶園間套種,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提高土壤養分利用率,增加茶樹營養物質的供給,改良茶園生態環境的肥料。應符合GB20287-2006[12]或NY884-2012[13]或NY/T798-2015[14]的要求。(如:固氮菌肥、根瘤菌肥、磷細菌肥等)。

2.2 綠色食品茶園管理

2.2.1加強覆蓋,防止沖刷 選用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質污染的雜草、秸稈、樹葉等材料進行茶園覆蓋,提高茶園的保土保水能力,減緩水土流失;抑制雜草生長,以草防草;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微生物,促進土壤熟化;穩定土壤熱變化,抗旱防凍;防鎮抗壓,防止土壤板結。

2.2.2勤除雜草,精耕細作 茶園修剪的枝葉、間種的綠肥、生長的雜草還園;改良土壤結構應進行合理耕作;采用機械或人工清除雜草;精耕除草,疏松土層,促進根系生長;促進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有效養份;提高通透性,增加土壤含水量;翻動土壤,有利防治害蟲;老茶樹斷根有利新根再生。

2.2.3綠色食品茶園修剪技術 因為茶樹更新復壯能力較強,根頸部位抽發的新稍,新稍長勢旺盛,所以根據茶樹的生育習性、代謝規律,長勢差異,而選用合適的臺刈、重修剪、深修剪、輕修剪和采養等修剪技術,根據茶樹分枝習性進行采留管理 ,合理調配樹體營養物質輸送,選養骨干枝,逐漸使樹勢恢復,培養豐產優質樹冠。

①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是根據培養綠色食品茶園樹冠要求,剪除部分芽、葉、枝,控制樹冠高度,加寬樹幅的處理,是綠色食品茶園樹冠結構,塑造樹型的修剪。

②輕修剪

每年可進行2次,首次在初夏5月中下旬進行,其次在秋末冬初進行,秋冬修剪有利于來春茶提前萌發。用枝剪或修剪機剪去樹冠面生產枝3-5 cm,把冠面突出枝、晚秋新梢剪除,使茶樹樹冠整齊,便于下次采摘。

③深修剪

春茶結束和茶季結束時進行,用修剪機剪將樹冠上的雞爪枝和結節枝全部剪除,深度在10-15 cm保留樹冠的基本骨架,剪口高度控制在70 cm左右。

④重修剪

適用于未老先衰和衰老茶園中主枝尚強壯、1~2級分枝壯實、上層分枝多細弱的茶園。一般在晚秋、早春或春茶后進行。用修剪機剪將衰老茶樹地上部分的枝條剪去1/2至1/3,剪位一般離地面40-60cm,只留主枝和1~2級分枝,采養結合,培養豐產樹冠。

⑤臺刈

應用于樹勢衰老,樹冠不合理,徹底改造樹冠。只保留主莖,剪口高度基本控制在15 cm左右,第一、二、三年以養為主,結合樹冠培養,適當進行留葉采,管理科學的茶園,第四年恢復產量。

2.2.4綠色食品茶園病蟲草害管理 綠色食品茶園病蟲草害防治,預防為主,化防為輔,綜合防治。

①培育茶園生物多樣性,保護茶園良好的生態系統

培育良好的茶園生態系統為基礎,培育有利于各類益蟲的生薦環境,合理調控病蟲草害孳生的環境條件,培育茶園生物多樣性,維持茶園良好的生態系統。茶園周邊多種落葉樹種,茶園套種常綠遮蔭樹,風口處種植防護林。與常規茶園間種樹作隔離帶等。良好的茶園生態系統必須有樹。

②應用農業技術措施,科學栽培管理茶園

植物檢疫:州級以外引種時,必須對種苗進行植物檢疫,只有檢疫合格的種苗,才能引入。

a.品種選擇與種植

選用抗性強、適應當地氣候的產量高、品質優的茶樹良種,早中晚品種合理搭配種植,施足底肥,澆足定根水,提高茶樹成活率。

b.合理修剪、疏枝

及時清除干枯枝、病蟲枝條,疏除過密枝條,控制徒長枝,使茶園保持通風透光,減少茶園煤煙病、黑刺粉虱、螨類等病蟲害。

c.合理采摘,減少芽葉害蟲

通過合理采摘,帶走小綠葉蟬、薊馬、茶白星病等危害芽葉的病蟲,減少寄主,降低口密度。

d.及時中耕,合理除草,控制病蟲越冬環境

茶園土壤深翻,使地表越冬的蟲卵、蟲蛹等深埋土中,把地下越冬害蟲翻到土表,減少害蟲數量。把秋冬季修剪后的枝葉及根際表土深埋行間,降低茶園中的害蟲種類和病原物。

e.科學的肥水管理

肥料應以達到標準的有機肥為主,農家肥、生物肥為輔,科學配施氮、磷、鉀肥;合理灌排,使茶樹生長健壯,增強茶園抵御自然災害能力。

③天敵的保護和利用,調控自然生物多樣性

a.天敵的保護及利用

合理保護和利用本地茶園中的寄生蜂、瓢蟲、蜘蛛、鳥類等有益生物,減少人為因素對有益生物的傷害。

b.科學使用生物源農藥

根據茶園生產需要合理使用生物源農藥,如微生物、植物、動物源農藥。有利于保護和利用天敵,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

c.誘殺防蟲

根據部分害蟲的趨光性,用白熾燈或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殺,但燈光誘殺應避開燈下益蟲較多期,燈光誘殺成蟲;根據部分害蟲的趨色性,用黃色、藍色粘蟲板誘殺,每畝置 25~30塊,誘殺小綠葉蟬、薊馬、蚜蟲等;用糖醋誘殺地老虎和白蟻等;性誘劑是一種昆蟲性外激素。主要應用的有茶毛蟲性誘劑、茶小卷葉蛾性誘劑、茶尺蠖性誘劑等,主要誘殺成蟲。

④以菌治蟲

利用真菌農藥蘇云金桿菌BT乳劑、8010、青蟲菌6號等對茶毛蟲、茶尺蠖等鱗翅目害蟲進行防治,用瀏陽霉素防治茶樹螨類害蟲。用各種抗菌素,如農用抗菌素——放線酮、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防治茶樹病害。

⑤合理使用低風險農藥

選用符合NY/T 393-2020[7]規定的藥劑,AA級綠色食品茶園應禁止使用其它藥劑。為保證茶葉品質,微生物、植物、動物源農藥宜在病蟲害大量發生時限量使用,礦物源農藥只能冬季清園時使用。根據綠色食品茶園可用農藥目錄及其使用方法。應按照農藥產品標簽或GB/T 8321.10-2018[15]和GB 12475-2006[16]的規定使用農藥,嚴格控制施藥濃度、次數和安全間隔期。

3 綠色食品茶園采摘

根據茶產品對加工鮮葉的要求和茶樹良種的生物學特性,采養結合、注重量質和因樹制宜、科學采摘。

3.1 人工采茶

人工采茶要提手采,留葉采,應保持芽葉完整、新鮮、整齊、干凈,不帶鱗片、老枝葉、花果及其它非茶類物質。

3.2 機采要求

機采茶園,采摘面平整,芽葉整齊,生長勢好。應選用電瓶采茶機采摘,控制其它物質對茶葉、茶樹和土壤造成污染。

3.3 采摘工具

選用通風透氣好、衛生、干凈、的竹籃或篾筐裝鮮葉。采摘下的鮮葉應及時運到茶所,防止其它雜物混入。

3.4 標識

采摘的鮮葉應配有茶樹品種、產地、采摘時間及操作方式的標識。

綜上所述,茶,可能是當今社會最文明、最健康的飲料。但只有品質有保證的茶,方能符合此稱謂。發展綠色食品茶園有利于保護環境、增加茶葉出口競爭力、茶葉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開發利用綠將綠色發展貫穿于茶葉發展全過程,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持續發展新格局,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提供堅實支撐。

圖1 生態茶園

猜你喜歡
樹冠綠色食品茶樹
茶樹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
中國西南 茶樹和中華茶文化的起源
樹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榕樹
樹冠
什么是綠色食品
一個早晨
茶的箴言
我國撤銷392個綠色食品產品標志使用權
美麗的山茶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