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毛球優秀女單運動員馬琳后場技術使用特征分析

2021-04-14 08:21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風尚 2021年4期
關鍵詞:吊球馬琳殺球

北京體育大學

一、引言

(一)選題依據

羽毛球運動作為一項傳統的競技體育運動項目一直以來都是亞洲國家(地區)的優勢項目。但12年倫敦奧運之后,我們縱觀世界女單的格局可以看到些許變化。各個國家的女單發展迅猛,歐洲國家的女單選手也開始崛起,特別是西班牙選手馬琳的技戰術打法特點鮮明,她的力量足,進攻兇狠,移動迅速,技術全面,代表了世界女單的先進發展趨勢[1]。當今羽壇的女單運動員的要求更高,節奏、速度更快、力量、強度更大,技戰術打法呈現明顯的男性化特征[2]。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著力加強女單技戰術發展方面的理論研究,從實戰中提取數據材料上升到理論層面,再從研究中得出結論用以指導比賽和訓練實踐。

(二)選題目的及意義

2014年的羽毛球世錦賽,西班牙小將馬琳作為一匹名不見經傳的黑馬拿下了女單比賽冠軍,在之后的比賽中,馬琳的表現相當出眾,連續奪得了多個大賽的冠軍。馬琳的橫空出世代表了先進的女單技戰術打法,本文以馬琳的后場技術使用情況為研究對象,通過觀看馬琳的比賽錄像,對馬琳的后場技術運用特征進行研究,系統地闡述出馬琳后場打法特點。從中總結出女單今后的發展趨勢和制勝規律,為正在從事羽毛球訓練的教練員、運動員提供參考。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女單選手馬琳的后場技術使用情況作為研究對象,選取的馬琳參加的國際大賽視頻共二十場。

(二)研究方法

錄像觀察法:通過對馬琳在國際比賽中的視頻進行統計分析,觀察比賽錄像的同時進行數據記錄,進行反復觀察并統計數據。

比較分析法:對所統計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馬琳在后場技術使用情況的具體特點。

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等數理統計工具進行統計,記錄并建立數據庫。針對視頻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各個技戰術動作得出相關結果。

三、結果與分析

(一)馬琳后場技術使用頻率及得失分特征分析

運動員在后場擊球時,往往會根據場上形勢和戰術需要選擇不同的擊球技術[3]。后場球是擊球點高,力量大,速度快,依據擊球位置的不同,后場擊球可分為后場高手位擊球和低手位擊球[4]。后場高手位擊球,即主動狀態下擊球,擊球點在肩部、頭部的上方;后場低手位擊球是處于較被動狀態下運用的一項過渡性技術,擊球點大致在膝關節上下的位置。[5]女性由于受力量限制,反手區較弱,因此,在這里我們將后場高手位擊球稱為主動球,包括高球、吊球、殺球;將后場低手位擊球以及反手擊球稱為被動球,包括被動高球、被動吊球、被動抽球。

1.馬琳后場正手區及頭頂區各技術使用頻率分析

據統計可知,馬琳正手區后場技術使用頻率最高的是殺球,為40.44%,吊球、高球的使用頻率排第二、第三,分別為19.73%、13.00%,其殺球的頻率遠高于吊球和高球,說明馬琳在后場正手區時下壓意識非常強,進攻果斷,即使是在被動狀態下,馬琳回擊下壓抽球的頻率也遠高于被動高球。此外,馬琳在后場正手區時擅于利用吊球來調動對手,當對手回位不及時時,通過殺球得分。馬琳頭頂區使用頻率最高的技術也是殺球,其使用頻率為39.68%,與正手區不同的是,馬琳后場頭頂區的高球使用頻率高達32.24%,說明馬琳后場頭頂區的進攻更謹慎,在后場頭頂區時,馬琳會通過高球壓制對方至兩外角底線,結合吊球來調動對手前后移動。

2.馬琳后場正手區與頭頂區技術得失分比例對比分析

馬琳在后場頭頂區時,雖高球使用率32.24%遠高于正手區,但她在后場正手區時高球得分比例較頭頂區更高(2.32%、1.66%),且失分比例更低為(6.98%、9.15%);后場殺球在兩個區域的使用頻率相差不大,但馬琳在正手區時殺球得分率更高(20.37%、17.91%)且失分比例更低(5.79%、7.94),說明馬琳在正手區的進攻效果更好、更穩定,給對手造成了更大的防守壓力。

(二)馬琳在不同狀態下后場技術使用效果綜合分析

以下將根據馬琳與對手的各項后場技術使用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當馬琳擊球的后一拍(即對手回球)為被動球、過渡球、主動球時,相應的就能反映出馬琳這一拍技術使用效果為較好,一般,較差。我們將后場技術使用效果歸為五類,好:直接得分;較好:當對方回擊球后失分或對方回擊被動球時;一般:當對方回擊過渡球時;較差:當對方回擊球后直接得分或回擊主動球時;差:直接失分。通過記錄后場技術使用的后一拍對手的回球情況來得出后場技術的使用效果。當對手的回球狀態與其得失分矛盾時,首要考慮對手的回球狀態,即當對手在主動情況下回球卻失誤丟分時,認定對手回球為主動球。

1.馬琳主動時后場技術使用效果綜合分析

據表1、表2可知,馬琳后場主動時擊球效果為較好的比例是12.27%,直接得分率為12.06%,均高于其對手的平均值,這說明馬琳在后場主動時進攻效果較好,但擊球效果為較差的比例和直接失分率也高于其對手的平均值,這說明馬琳進攻時穩定性不夠,主動失誤較多。馬琳后場主動時的失誤主要來自高球、吊球,直接失分率分別為8.58%、10.27%。

2.馬琳被動時后場技術使用效果綜合分析

據表3、表4可知,馬琳在后場被動時回球直接得分率高于其對手的平均值,直接失分率低于其對手的平均值,且回球效果為較好的比例較高,為較差的比例較低,這說明馬琳在被動時的過渡能力較強,即使在被動情況下回球的穩定性和質量都較高。馬琳被動時直接失分主要來自被動吊球,其被動抽球的回球質量較高也較穩定。

表1 馬琳后場主動球使用效果統計表

表2 馬琳后場主動球直接得失分率統計表

表3 馬琳后場被動時技術使用效果統計表

表4 馬琳后場被動球直接得失分率統計表

四、結語

(一)結論

(1)馬琳后場正手區的進攻能力要強于頭頂區。馬琳在后場正手區殺球率高,下壓意識強,進攻果斷,而在頭頂區使用的技術相對豐富,進攻時更謹慎。

(2)馬琳在后場主動時進攻效果好,主動時擊球效果為較好的頻率、直接得分率較高,后場殺球得分率較高,也比較穩定,后場主動時的失分主要來自高球、吊球。

(3)馬琳后場被動過渡能力強,被動時回擊抽球的效果最好,被動抽球的直接得分率較高且失分較少,直接失分主要來自被動吊球。

(二)建議

(1)馬琳應增強后場頭頂區的進攻能力,加強頭頂區出球的進攻性和穩定性。

(2)馬琳在多拍階段應保證高球、吊球、被動高球、被動吊球的穩定性,減少拉吊階段的主動失誤。

(3)當后場進攻球出球效果為較好時,下一拍的連貫至關重要,由此建議業余女子單打運動員在訓練時不僅要住注重進攻質量的訓練,也要培養進攻后下一拍的連貫意識。

猜你喜歡
吊球馬琳殺球
中外羽毛球混雙運動員不同區域殺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關于羽毛球殺球技術動作解析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開賽女單創造和限制殺球進攻途徑的研究
中國、塞爾維亞、荷蘭3國女排吊球技術比較研究
羽毛球殺球技術在比賽中的運用
馬琳:在再婚生活中不斷提升自我
對男單羽毛球運動員諶龍與李宗偉比賽中得分技術的統計分析
第11屆世界杯中國女排吊球應用的研究
“功和機械能”綜合測試題
幸福再出發,馬琳走出婚姻低谷喜做爸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