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于“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精心做好委員宣講

2021-04-14 22:30葛昌秋
鄉音 2021年7期
關鍵詞:腳力筆力眼力

■葛昌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我以此為目標,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積極到群眾中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收到良好效果。

深入基層,找準坐標,走出腳力。學習百年黨史,可以全面、系統了解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歷程,為人生和事業找準坐標的“羅盤”。只有在基層,才能知百姓,才能得實情,才能有感動。走出腳力,就是要把實踐和基層當作最好的課堂,把人民群眾當作最好的老師。我堅持先調研后宣講,到大山農戶家中走訪,了解基層需求和百姓生活。我認為,“四史”學習要感性與理性相結合,要在中華民族歷史、世界政黨發展史的背景下分析領悟,要懂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精神核心。我倡導“五面旗幟教育”,即“黨旗、國旗、軍旗、團旗、隊旗”,黨旗下堅定信仰,國旗下凝聚力量,軍旗下衛國護疆,團旗下激發夢想,隊旗下茁壯成長。我把百年黨史總結了4 句話:初心立標,征途尋道,群英趕考,時代驕傲。對應著4 個比喻:百年黨史是一個篩子,是一面鏡子,是一架梯子,是一把尺子。特別是這把尺子,要量思想、量行為,還要量心,中國人最講“良心”。這些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語言,非常受歡迎。

提高站位,發現亮點,練出眼力。宣講是不斷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也是發現亮點的過程。練出眼力,就是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判斷、善于辨別,既見人之所見,亦見人之所未見。宣講前,我學習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國共產黨簡史》《之江新語》《梁家河》,翻閱了《文史精華》,認真看了胡喬木女兒胡木英大姐贈我的《胡喬木談中共黨史》,大開眼界、受益匪淺。作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和汶川地震的救災者,又經歷了非典和抗疫,我用事實和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在大災大難面前黨和國家是人民的靠山,是人民的主心骨!我幾次到大山里尋找供銷人的“背簍路”和供電人的“光明路”,采訪97 歲老黨員,告訴人們新時代的背簍里裝的還是“為人民服務”?!氨澈t精神”再次有了影響,被媒體宣傳。結合老舊小區熱力改造,我組織“民生工程聽民聲”活動,使供求雙方形成共建關系,這在唐山成為首例。

錨定實事,奉獻智慧,干出腦力。積極主動學黨史,結合實際悟思想,鼓足干勁辦實事,堅定信念開新局。這是我對學黨史的基本理解,多動腦、用活腦、常練腦,就能抓住問題。干出腦力,就是要善于思考,提高思辨能力,總結提煉創新觀點和說法,練就撥云見日的功夫。在宣講中,既不能照本宣科機械教條,又不能游離主題信口開河,最好就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實際提出建議和辦法。我到唐山學院進行輔導,策劃了走進李大釗紀念館等“唐山十二館”,用“畫宣傳畫、設計標識、講述故事、舉辦展覽”等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就中建基礎公司等流動施工單位,我提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地方,工地與家鄉,員工與老鄉”攜手搞黨建的模式,建設工地在哪里,就把黨的形象樹到哪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就發揮到哪里。

抓住機遇,展示精彩,寫出筆力。宣講就是要把主旨精神和心得講出去,也要寫出來。這不僅要發揮委員能說敢說會說善說的優勢,還應有能寫會寫勤寫多寫的本領。寫出筆力,就是要善于文字表達,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鮮活事例。把身邊事、平常事融入宣講中,用小故事講明大道理。我們家是“全國最美家庭”,我就從家庭生活寫起,講好“忠、孝、仁、勤”家風故事,用“紅色珍藏”體現“日子里的那一抹紅”,在《唐山勞動日報》《唐山勞動晚報》、中青在線、今日頭條等以系列和專欄推出,《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200 多次宣傳。宣講脫貧攻堅成果,我查遍了唐山所有的地名,以相對、相近、相關的村名為主線,設計了“走在鄉間”專欄,以獨特的視角和創新的形式全面報道鄉村振興,在業界堪稱獨一無二。

猜你喜歡
腳力筆力眼力
提升“四力”,讓輿論監督更有力
如何發揮腳力做好深度報道——以衢州日報“鄉村調查”為例
向陳云學習錘煉“筆力”
提升“四力”,做好新時代新聞報道
眼力大搜索
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提高科技報道工作水平——人民日報如何做好科技報道
考眼力
考眼力
談風骨
眼力小偵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