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統整 緊扣要素 輕扣外國名著閱讀之門

2021-04-15 16:38湯俏芳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45期

湯俏芳

【摘要】統編教材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圍繞主題“走進外國文學名著”,編排了《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騎鵝旅行記》(節選)和《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教師需要認真進行單元教材解讀,充分運用教材并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引導學生了解外國名著的主要內容,關注人物的命運,感悟故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從而走進整本書的閱讀,汲取異域文化的營養。

【關鍵詞】單元統整? 緊扣要素? 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136-02

一、縱觀要素,全面解讀單元教材內涵

(一)人文主題鮮明突出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編寫既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又關心當代文化的了解,還注重多樣文化的滲透,精心編排了以“異域文化”為主題的課文共13篇,內容包括有外國神話故事、外國故事、外國童話、外國民間故事、異域風情、外國名著等,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優秀文化,吸收人類文化的精華,提高文化品位,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本單元選編的名著以“漫游”為主題,故事生動有趣,作品蘊含的“英雄主義”、“歷險因素”很容易吸引著學生的目光?!遏敒I遜漂流記》由“梗概”和“精彩片段”兩大部分組成,以日記、回憶等形式,記敘了魯濱遜“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熬势巍睌⑹隽唆敒I遜初到島上的生活狀態和面對現實的思考,身處絕境能知足安命,表現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稖贰に鱽啔v險記》記敘了主人公湯姆和哈克、貝琪等小伙伴們驚險、有趣的美國生活。精彩片段講述的是湯姆和貝琪從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表現了湯姆敢于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厄T鵝旅行記》看似荒誕的故事卻蘊育成長主題。片段描述了尼爾斯受到小妖精的懲罰變成拇指大的小人,還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經騎在家鵝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鵝飛上了天空。

教材充分發揮外國名著在學生精神成長和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實語文要素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養成良好品質。

(二)語文要素層層落地

1.了解梗概,把握內容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提出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目標,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三學段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材給學生提供腳手架,引導通過提煉小標題梳理出文章脈絡,把握名著的主要內容;或主線問題引領,整體把握內容。

2.交流情節,評價人物

三篇課文都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情節引人入勝,人物不同的命運引人關注。教材設置了一系列與之相呼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

(三)推動整本書閱讀

1.編排方式獨具匠心

三部外國名著均是長篇小說,課文均是節選,《魯濱遜漂流記》采用了一種全新的設計,以“梗概+精彩片斷”的編排方式,先讓學生了解整本書的內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讀和賞析,這樣的編排,進一步加強對讀整本書的引領力度。閱讀“梗概”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好奇心會激發小讀者的閱讀期待,進而推動整本書閱讀。

2.閱讀策略有機滲透

統編教材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把課標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以及“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更加具體化,教材中處處滲透閱讀策略的指導。如“聯結策略”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中心,以兒童的視角去體驗、感知、賞析,幫助學生在聯結中獲取信息、感悟情感、評價鑒賞、遷移運用,從而獲得閱讀素養的提升。圍繞情節、角色、背景和主題等要素,通過預測、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不斷了解、運用和形成學習方法與策略,培養閱讀品質。

二、單元統整,緊扣要素,打開異域文化大門

基于上述單元教材解讀,如何充分運用教材并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引導學生了解外國名著的主要內容,關注人物的命運,感悟故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從而走進整本書的閱讀,汲取異域文化的營養,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落實。

(一)增強單元統整,凸顯課程意識

統編教材要求教師要更具有課程意識,創造性地用好教材,基于單元主題閱讀的特點及編者意圖,建議優化和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有效落實教學目標。

將“單元導語”和“快樂讀書吧”的內容整合,將整組課文作為切入點,初步感知單元主題,了解讀外國名著的要求和方法,并選擇其中一本,制定兩周的閱讀計劃。也可以根據文體特點,整合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加強同一文體教學的統整意識,通過讀一篇,學會讀一類。還可以將課文與口語交際的內容整合,打通課內外整本書閱讀。如學完《騎鵝旅行記》后出示原著片段,引出另一個角色“雄鵝”,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中的提問”,小組討論并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后再進行思辨性閱讀。師生共讀一本書后,結合口語交際中的班級讀書會,進一步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收獲。

(二)緊扣語文要素,系統規劃遞進學習

1.圍繞“作品梗概”,從讀懂到學寫

梗概雖說是首次出現,但五年級時學生曾接觸過縮寫,且日常閱讀中也常接觸到內容提要等,所以并不感覺到陌生。建議制作微課,引領學生立體感知這種應用文體,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使其明白閱讀梗概的目的就是了解故事大意,再緊扣課后題提供的腳手架,先列小標題再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寫梗概的范式,在習作中再指導學寫梗概。

2.讀情節品人物,從感悟到評價

比如教學《湯姆·索亞歷險記》可引導學生關注細節描寫:撒切爾太太和波莉姨媽的絕望狀態和湯姆講述自己的歷險過程時的語言,都細膩地表現出了人物的心情與性格;湯姆在講歷險時不停七個“怎樣”五個“如何”,夸張與吹噓溢于言表;小鎮上人們的表現,有力地襯托出湯姆的冒險與勇敢機智的精神。學生從感悟語言中體會精彩的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進而對人物進行多元評價。

(三)增強策略意識,聯動閱讀能力

教材借助“梗概”與“精彩片段”作為一個高效的“名著導讀”,主要是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并從中鞏固習得的閱讀策略。為達成這一目標,可以借鑒“讀書會”的一些方式方法,把教與學的過程更多地處理成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如教學《魯濱遜漂流記》時根據梗概猜測具體的故事情節,或提出自己的疑問;在《騎鵝旅行記》中根據故事情節猜測故事起因;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出示原著目錄瀏覽,猜測湯姆還會有哪些精彩的歷險。在湯姆的身上尋找自己或伙伴的影子;遇到困難時,像魯濱遜那樣通過列表把壞處和好處列出來。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一步深化對文本的解讀,提升閱讀力。

(四)主題項目式閱讀,打開異域文化大門

統編教材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旨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指導習得閱讀方法,提高閱讀品位。建議在本單元中挑選一本外國名著,圍繞單元主題和目標,設計項目式學習計劃,完成班級《讀“漫游小說”尋童年歷險夢》為主題的項目式閱讀:導讀課引航,激發閱讀期待;任務單驅動,助力自主閱讀;閱讀推進課,解讀人物群像;寫漫游小說,制作推廣海報。主題閱讀活動中,學生通過情節梳理、預測、精讀、跳讀、聯結等閱讀策略,把握作品的主題,感受人物形象,賞析精彩情節,進一步提升閱讀品位,打開異域文化的大門。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陳先云.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

[2]林之暉﹒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實施方略 [J].新課程導學,2020(5).

[3]陳淑娟.淺談小學語文閱讀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