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難點與突破口

2021-04-17 14:39田曉明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農畜產品農牧業牧區

田曉明 王 蕾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內蒙古城鄉統籌發展科學研究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統籌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關系,發揮好鄉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畜產品供給、保障生態安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等功能。我們要著力破解制約農牧民增收和鄉村發展的難點,在城鄉協調發展中實現鄉村振興。

一、內蒙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難點

(一)鄉村產業提質增效面臨挑戰

近年,我區現代農牧業加快推進、鄉村產業形態不斷豐富、產業融合漸成趨勢。但相對于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戰略定位而言,我區農牧業仍存在諸多短板。傳統農牧業基礎弱、效益低,具體表現為:自主知識產權優質品種占比不高,玉米僅為 35%,馬鈴薯不足20%,乳業、肉羊、肉牛、飼草產業種源依賴進口;優質綠色農畜產品供給相比于消費升級需求仍有較大差距,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低于全國水平2.5個百分點,“蒙字號”品牌影響力不強;農村新型產業規模小,休閑農牧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滯后,一二三產業融合深度不夠。

(二)統籌兼顧生態美與產業旺、百姓富存在難點

目前,我區農牧業生產資源約束趨緊,一等至三等耕地面積占比低于全國水平18.48個百分點,一半以上耕地處于水土流失區域,畝均水資源嚴重不足,以水定產、量水而行面臨考驗。環境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工業“三廢”、城市生活垃圾等外源污染有待進一步治理,化肥施用量仍有較大削減空間,地膜覆蓋面積呈增長態勢,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水平較低。生態系統退化明顯,草原總體惡化的態勢還沒有根本扭轉。

(三)深入挖掘、傳承、弘揚優秀傳統鄉土文化面臨困境

隨著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推進,鄉村文化正在日益消解、式微,傳承保護乏力,缺乏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停留在低效開發和同質化發展階段。鄉村文明建設歷史欠賬較多,基本公共文化供給與農村牧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不相稱。

(四)實現農村牧區居民生活富裕存在壓力

絕對貧困消除后,相對貧困依然存在,且相對貧困人口特別是脫貧戶持續增收難度依然較大。2020年,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農村牧區人均可支配收入3408元。一是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2020年我區農牧民工資性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621元。二是經營性收入增長緩慢,這主要是由成本逐年增加、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鏈條短、農牧民組織化程度低等因素造成的。三是財產性收入增長有限,全區農牧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年增長較低。

(五)激發農村牧區發展活力面臨制約

激發農村牧區發展活力,關鍵在于有效激活人才、土地、資金這三個要素。人才方面,人口流失與人才短缺并存,鄉村人口流失嚴重,農村牧區空心化問題突出,產業興旺、生態環保、文化傳播、鄉村治理等鄉村振興各環節人才嚴重不足,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優秀人才引進尤顯困難。土地方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深入,農村牧區產業用地需求快速增長,用地形態、規模和方式上呈現多樣化,如何釋放用地空間存在難點。資金方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過程中存在較大資金缺口,尤其在當前各盟市財政收支矛盾依舊突出、農村資本潛力有限的背景下,資金瓶頸不容忽視。

二、內蒙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

(一)發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畜產品供給功能,推動農牧業大區向農牧業強區轉變

著力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畜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以高效節水為核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機裝備、農田水利、倉儲物流等設施,增強綜合生產能力。發展肉牛、肉羊規?;?、標準化養殖,打造優質牛羊生產基地。實施奶業振興行動,重點抓好沿黃、西遼河、嫩江三大流域和錫林郭勒、呼倫貝爾兩大草原的奶源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現代種業創新工程,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品種選育和生物技術應用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努力在玉米、馬鈴薯、乳、肉、草等優勢特色產業上形成領先優勢。

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依托肉牛、肉羊、絨毛、馬鈴薯、玉米、草業等特色產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現代農牧業產業園、農牧業產業強鎮、農牧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一批示范效應顯著的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培育壯大“蒙字號”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大力提升烏蘭察布馬鈴薯、錫林郭勒草原肉羊、科爾沁牛、興安盟大米、天賦河套、赤峰小米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加快重要農畜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農村生活方式的數字化轉型。積極創建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田園綜合體,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向廣度深度推進。

(二)發揮好農村牧區生態功能,以生態振興促進美麗與發展雙贏

持續鞏固提升鄉村生態優勢。大力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重點解決人口密集地區、水源保護地村莊、傳統村落、美麗宜居村等村莊的污水治理問題,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強化綠色發展導向,推進農牧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嚴格鄉村產業環境準入,出臺農牧業負面清單等約束措施。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適水生產,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持續推動品種節水、結構節水、農藝節水、工程節水。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積極發展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提升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

大力挖掘農村牧區生態價值。培育發展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生態產業、生態企業、生態品牌,遴選建設一批鄉村生態經濟發展示范樣板。建立完善體現自然價值和代際補償的生態補償制度,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緊抓碳達峰、碳中和機遇,支持推進林草碳匯,試點探索區域性林草碳匯交易機制。

(三)發揮好農村牧區文化功能,打造品質活力新鄉村

立足文化惠民,打造“有品質”的新鄉村。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建設一批文化館、農家書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設施,鞏固拓展鄉村文化陣地。發揮文化能人、民間藝人作用,組建群眾文藝隊伍,開展文化公益演出和免費公益培訓活動。以文化需求引導文化供給,建立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反饋機制和城鄉文化結對共建機制,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規模。打造廣場文藝會演、群藝大舞臺等群眾文化品牌,推動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

重視傳承保護,打造“有靈魂”的新鄉村。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消除陳規陋習,弘揚新風正氣。加大科學文化、衛生健康、家庭理財等宣講力度,提升農牧民綜合素養。創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振興民間優秀傳統工藝,傳承發展民間藝術,保護好傳統村落格局風貌、空間形態。加大紅色文化遺址遺跡、革命遺址等保護性修繕,繼承弘揚革命紅色文化。

激活文化產業,打造“有活力”的新鄉村。依托鄉村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優勢,推進特色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構建具有鮮明區域和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體系。推動鄉村文化旅游、鄉村演藝娛樂、民族民間工藝品、民俗文化體驗、民族節慶與特色會展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文化元素融入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事體驗。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符號,打造“一鄉一品”“一村一品”文化品牌。

(四)聚焦全域性共同富裕要求,補齊農村牧區收入短板

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在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推動政策重心由解決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轉變。構建緩解相對貧困的政策體系,統一明確相對貧困人口認定標準、程序,建立低收入家庭增收長效機制,構建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基礎的防貧政策、相對貧困區域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型低收入群體救助政策等。

挖掘農村牧區居民增收潛力。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牧民合作社兩類新型經營主體,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全面推廣訂單合同型、價格保護型、股份合作型、服務協作型等利益聯結模式。大力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加快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東,提高農牧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對農牧民直接補貼政策,探索建立普惠性農牧民補貼長效機制。

(五)堅持城鄉統籌,引導推動要素向農村牧區流動

健全人才振興體系。建立引導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長效機制,構建本鄉、返鄉和下鄉人才共同支撐格局。制定鄉土人才技能等級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農牧民制度,激發鄉土人才潛能。暢通能人回家綠色通道,吸引農村牧區走出去的能人返鄉投資興業。建立柔性人才流動機制,拓展城鎮人才下鄉通道。打造一批重點農牧業企業研究院、農牧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返鄉創業孵化實訓基地,在創業培訓、融資、財稅、用地等方面給予支持。

激活土地要素。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民承包權的前提下,進一步放活經營權。加快落實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政策,在保障農民宅基地資格權的基礎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完善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政策,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優先保障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用地。根據鄉村休閑觀光等產業分散布局的實際需要,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規范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完善審批實施程序、節余指標調劑及收益分配機制,進一步支持鄉村振興建設。

健全高效協同的資金投入體系。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創新財政支農支牧資金使用方式。建立涉農涉牧投融資平臺,設立鄉村振興基金,鼓勵、規范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鄉村振興領域。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資源傾斜力度。創新農村牧區金融產品,推廣活體抵押貸款、農村流轉土地經營權貸款、圈舍抵押貸款等模式。

猜你喜歡
農畜產品農牧業牧區
試析藏北牧區的“鹽語”民俗①
“無人機放?!弊屴r牧業走在時尚前端
內蒙古農牧業生產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藏北牧區圈窩飼草種植及應用前景
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研討
第2屆中蒙博覽會國際綠色農畜產品展在呼和浩特市隆重舉辦
西藏農畜產品產業化現狀與發展對策
西藏農畜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需求趨勢研究
高寒陰濕牧區羊痘病防治
銳意創新 扎實推進農牧業經濟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