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交融要在語言相通

2021-04-17 15:43魏寒冰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21年11期
關鍵詞:交融民族團結中華文化

魏寒冰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團結工作重在交心,交心首先要交流。語言是交流的重要手段,語言相通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橋梁,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環節。

語言相通是民族溝通的橋梁。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并僅僅因此也為我自己而存在的、現實的意識”??梢?,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由于交流交往的需要而形成的,就是為了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意圖和目的。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文化共生,語言資源豐富。各民族如果僅用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與其他民族交流,就難以溝通、難以達成理解。因此,要使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必須使各民族掌握一種每一個民族都能聽得懂、聽明白的語言,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只有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搭建起有效溝通的橋梁,才有利于全國各族同胞暢通交流,實現語言相通、心靈相通。

語言相通是民族理解的紐帶。促進民族互信,增進民族情感,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互相理解是重要前提。只有學習和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各民族之間才能進一步相互了解、彼此包容、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加深民族情感,增強同心同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意志,凝聚起同心筑夢的磅礴力量。而且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講,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民族地區對外交往交流,更好地促進地區經濟文化繁榮,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語言相通是民族認同的根源。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思想精髓,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總是在傳承前輩文化的過程中獲得精神的滋養和前進的動力。對于我國而言,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動力。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語言文字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筑根育魂的重要手段。對中華民族的認同,首先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首先從語言文字開始。語言文字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的表達,在一個國家中必然有一個占主體地位的通用語言文字,這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更是民族認同的需要。

我們用語言架起一座橋梁,這座橋梁連接了56個民族的情;我們用語言織就了一條紐帶,這條紐帶情系了56個民族的心;我們用語言培育我們共同的根,這個共同的根涵養了56個民族的手足情深。

猜你喜歡
交融民族團結中華文化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民族團結之歌
真美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根雕與古錢幣的完美交融
中外藝術精品展覽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交融的獨特優雅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路徑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