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副嗜血桿菌混合感染引發的高熱病

2021-04-17 21:33于禎海甄立家王鳳紅趙寶貴
吉林畜牧獸醫 2021年12期
關鍵詞:發紺嗜血圈舍

于禎海,甄立家,肖 峰,王鳳紅,趙寶貴

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站),吉林東豐 136300

2021年4月,在筆者附近一個村屯,有幾戶人家在集市上購買了一窩外地來銷售的仔豬,約15 kg重,到家后陸續出現發病癥狀,出現高溫高熱、身體潮紅、咳嗽、呼吸促迫、糞便干燥、蜷縮不食等癥狀。畜主按感冒自行購買頭孢、黃芪多糖注射液、板藍根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等藥物治療,經幾天治療未見好轉,繼而病豬眼瞼水腫,耳尖發紫,關節行動不利。后筆者接手治療,應用青霉素、鏈霉素、雙黃連、磺胺間甲氧等治療5 d仍未見有好轉征兆,便秘疏通后返復干結,病豬仍不食,體溫41 ℃以上高燒不退,只喝少許水。

根據上述癥狀和藥物末見明顯療效,懷疑此窩豬只發生了豬副嗜桿菌病和流感病毒混合感染。遂改用30%替米考星2 mL,每日一次連用2 d;TT806(主要成份美洛昔康,牛黃,血清多肽,等成份)2 mL,每日一次,連用4 d;160萬青霉素鈉2支,維生素C 20 mL,每日2次;雙黃連注射液5 mL,復合維生素B 3 mL,每日1次。用藥1 d后體溫明顯下降,精神明顯好轉,出窩走動,有食欲表現。第二天早晨注射完后中午開始進食少許。病豬體溫完全降至正常溫度,充血結膜轉歸正常,眼瞼水腫消失,食欲基本恢復正常。隨后其它養殖場病豬也用此方法進行治療后也相繼痊愈。

1 發病原因

由于基層養殖場疾病診療手段有限,而有些疾病臨床癥狀又十分相似,癥狀初期難以從肉眼進行區分,而近年來疾病發生越來越復雜,往往伴隨著病毒、細菌、支原體混合感染,病原體日趨產生耐藥性,更加難以區分和治療,這是當前養殖業面臨的棘手問題。該窩仔豬由于斷奶后又經長途運輸,環境急劇變化導致仔豬抵抗力下降,引發流行性感冒發生,該豬場很可能存在豬副嗜血桿菌隱性攜帶,在流感發生后誘發豬副嗜血桿菌病發作。

豬副嗜血桿菌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短小桿菌,病原體形態多變,分15個血清型,該病菌難以分離和培養,經抗菌素治療過的病豬更加難以提取病株,給本病的診斷帶來困難。豬副嗜血桿菌病又叫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格拉澤氏病。這種桿菌自然環境中普遍存在,健康豬也可隱性攜帶。一旦患病可使整個豬群感染發病,康復病豬是隱性病原體攜帶者。該病通過呼吸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污染的飼料與飲水經消化道、破損皮膚傷口傳播。該病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關節腫脹發炎、呼吸困難、咳喘,往往以細菌、病毒、支原體感染為誘因引起繼發,以仔豬和青年豬只多發,高死亡率為特征的傳染病,嚴重危害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該病菌寄生在豬鼻腔、上呼吸道內,一旦自身免疫力下降或其它疾病發生即可引起發作,在豬支原體肺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圓環病毒、豬流感、呼吸道冠狀病毒等這些疾病發生時常會在病豬體內檢測出豬副嗜血桿菌病原體,有文獻記載豬支原體與豬副嗜血桿菌病原體交叉感染情況下,檢出藍耳病的概率達51.2%,可見豬副嗜血桿菌病的發生發展是復雜的,給養豬業的發展和診療帶來極其棘手的新課題。豬副嗜血桿菌病主要發生在2周齡仔豬至4月齡青年豬,主要在斷奶前后和保育階段易發病,常見于5~8周齡豬只,發病率10%~15%左右,新發豬場死亡率可達50%。發病迅速,膘情良好豬只突然發作。豬副嗜血桿菌病主要通過呼吸系統傳播,尤以氣候變化、仔豬斷奶、轉群、長途運輸等環境改變情況下誘發。發病豬只體溫升高到40.5~42 ℃左右。病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廢絕,呼吸困難,咳喘,呈腹式呼吸。皮膚潮紅發紺或蒼白。眼瞼水腫,關節腫大發炎,步調失調,有的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有的站立困難甚至癱瘓,耳尖發紫,結膜潮紅。如不對癥或治療不及時,會衰竭而死。瀕臨死亡前四肢盲目劃擺,慢性病豬形成僵豬,孕豬流產。

2 發病特點

2.1 急性型

新發豬群往往呈急性發作,傳播迅猛,健康豬只突然發病,體溫迅速升高至40.5~42 ℃,咳嗽,呼吸困難,腹式呼吸,心跳加速,蜷縮不愿走動,腹溝淋巴結與頜下淋巴結腫大,類似流感癥狀,有的急性型無明顯癥狀迅速死亡。隨著病情發展,病菌毒素侵害心血管則造成循環系統逐漸衰竭,表現為皮膚、結膜發紺,耳梢發紫逐漸擴大。侵害關節則關節炎性滲出增多,腕關節、跗關節肉眼可見明顯腫脹發炎發熱,曲伸不利,疼痛跛行不愿走動,最后衰竭而死,母豬可引起流產。

2.2 慢性型

多見于保育豬,癥見咳嗽,呼吸困難,食欲不振,皮毛粗亂,四肢關節腫脹發炎,跛行無力,耳部及腹部皮膚發紫發紺,最后各器官衰竭而死,耐過的豬因多器官發生實質病變成為僵豬,形成沒有經濟飼養價值的淘汰豬。

病理變化:剖檢可見胸膜炎、心包炎、肺炎、關節炎等病變。腹腔蓄積大量黃色腹水,腸系膜上有纖維素狀物滲出,心包積液,肝脾腫大,與腹腔粘連,肝臟脾臟邊緣出血,脾臟邊緣有血泡。腎乳頭嚴重出血并呈點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頜下淋巴結出血腫脹,偶有腹膜炎和腦炎癥狀發生。

3 鑒別診斷

與附紅體細胞病、弓形體病區別:附紅體病、弓形體病體表出血,與豬副嗜血桿菌病皮膚潮紅,耳朵紫紺不同。

與藍耳病區別:藍耳病表現為繁殖障礙,全身發紫發紺更為劇烈。

與圓環病毒區別:圓環病毒皮膚有出血點,并形成結痂,沒有明顯關節腫脹關節炎,耳朵沒有明顯發紺,圓環病毒用抗生素治療無效,而單純豬副嗜桿菌病用抗生素有一定效果。

與流感區別:流感一般無關節腫脹發炎,全身潮紅,耳朵發紺等癥狀。

4 防治

該病的發生一般都伴有其他感染,因此治療時要針對性的協同治療,甄別出是伴有病毒、細菌、還是支原體感染,采取對癥治療,否則牽延病情,貽誤治療時機。有條件的可做藥敏試驗,采取針對治療。治療宜早對癥,同時補充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發病豬只用硫酸卡那霉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磺胺類、土霉素等藥物,有肺炎癥狀的加青霉素或頭孢類抗菌素,有病毒感染的加金銀花顆粒,板藍根等抗病毒藥物協同治療。出現便秘及時疏通,心衰時避免用鹽類,大黃瀉劑,宜選用潤滑油類瀉藥,脫水應補充生理鹽水、25%葡萄糖,維生素C即時輸液。大群發病時可用土霉素粉拌飼。

5 預防

豬只斷奶、運輸、轉群避免過度應激刺激,飼喂電解質、多維、微量元素等以增強自身免疫力。圈舍清潔衛生,定期消毒,保持通風換氣,避免溫度驟升驟降溫差過大,保持圈舍合理干濕度。

應用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能起到較好預防效果,尤其是規模飼養戶起到防患于未然,但前題是必須選擇本地流行的病株的血清型號才能起到防治效果。仔豬7~30日齡內免疫一次,15 d后加強免疫一次;首免母豬產前40天免疫一次,產前20天二次免疫,經免母豬產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可以起到很好防護效果。

對于發生過豬副嗜血桿菌病的豬場圈舍應徹底清理消毒,用2%氫氧化鈉溶液噴施圈舍,靜置2 h后清水沖洗干凈,再用含碘的消毒劑(聚維酮碘、四烷胺絡合碘等)噴霧消毒,連續消毒5 d以上,圈舍再通風換氣。

總之,鑒于豬副嗜血桿菌病發病與治療的復雜性,豬場要以預防為主,科學防治,搞好環境衛生治理,定期消毒,預防該病的發生。吉

猜你喜歡
發紺嗜血圈舍
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多次體肺分流術的體會
管好種公豬可提高受胎率
淺述豬副嗜血桿菌病的綜合防治
冬季發酵床與加溫舍養豬環境觀察
大藍環章魚
管好種公豬可提高受胎率
·知識角·
副豬嗜血桿菌病及其診治體會
河市某規模豬場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
部分漏縫地板的母豬圈舍可鋪設秸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