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合村并居”政策的村莊規劃研究

2021-04-20 20:25張卓然劉福智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張卓然 劉福智

摘要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城鄉矛盾逐漸增大,新的時代新的背景,對鄉村振興建設有了新的要求,合村并居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措施之一。以萊西市水集街道的珠海路社區和梅花山社區的村莊規劃為例,研究新時代合村并居的建設模式,希望為后續的鄉村規劃提供經驗和模板。

關鍵詞 合村并居;鄉村振興;珠海路社區;梅花山社區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the new era and new background, there are new requirem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village combin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sur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village planning of Zhuhai Road Community and Meihuashan Community in Shuiji Street of Laixi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village combination in the new era, hoping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template for the follow-up rural planning.

Key words Village combin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Zhuhai Road Community;Meihuashan Community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隨著國家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生活、精神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均落后于城市地區?!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主要措施有統籌“三生”空間,強化全域國土空間用途管控;有序推進合村并居,實現建設用地減量;加強土地整治和生態修復,優化國土空間;以土地流轉和建設指標騰挪,助推產業發展;完善道路交通、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建立安全有效的防災減災體系;塑造新時代鄉村風貌宜居社區。城市與鄉村的關系從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轉化為城鄉融合,“四化”同步到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從農業現代化到農業農村現代化[1];以及土地財政制度和公共服務制度進行改革。

近些年來,山東省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推動合村并居的建設[2-3]。合村并居,即將幾個相鄰的自然村進行整合,合并成為一個新的農村社區的工程,但是合村并居并不是簡單地將幾個自然村進行合并,必須充分考慮各個自然村的具體情況,包括現有自然村的人口數量、規模大小、經濟發展情況、地理位置、生活習慣、生產方式以及原有的風俗習慣等因素。各農村地區在充分考慮以上眾多因素的基礎上,以當地村莊中的居民為主體進行合村并居社區建設[4]。這是一個對傳統農村聚居形式的誘發性改革的過程,合村只是手段,并居才是目的,單合村并不能產生規模效應[5]。通過并居,區域內人口密度增加,現代社會的一些便利才能進入農村居民家庭和日常生活。對村民來說,改變聚居形態,前期會不適應,但是改變若是朝著更好的方向,更便利的生活設施、更低的生活成本、更優良的生活環境,自然也能得到支持[6]。

30年前,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確立形成了農村改革的“萊西經驗”。30年后,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萊西市啟動了鄉村振興六大示范平臺,推進合村并居社區建設。梅花山社區、珠海路社區作為先驅隊伍,探究新時代合村并居的建設策略和方法,為后續村莊合村并居建設提供模板。

1 合村并居建設前期分析

1.1 社區區位分析

梅花山社區、珠海路社區屬于山東省萊西市水集街道辦事處,水集街道位于萊西市中心城區,是中共萊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水集街道是全國綜合開發千強鎮,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鄉鎮,全國社區服務先進單位,經濟發展在青島市位于前列。

梅花山社區屬于獨立型城市邊緣社區,距離萊西市城區5.5 km,距離水集街道辦事處8.3 km。沈海高速(G15)和榮濰高速(S16)東西向穿越。珠海路社區屬于交融型城市邊緣區社區,距離水集街道辦事處3.0 km,距離萊西市汽車總站約2.3 km。

梅花山社區的具體規劃范圍從南至G309南側,北至斜嵐村界,西至產芝水庫,東至X091縣道,總面積1.78 km2。珠海路社區規劃范圍由南至S393省道,北至G309國道,東至廣州路西至大沽河,總面積1.141 km2。

1.2 社區現狀特征分析

梅花山社區人口部分外遷,外來人口超過本地人口;主導產業以農業為主,靠近主城區區域有一定的非農業轉變;南部工業發展較快;城鄉二元景觀并置,以鄉村景觀為主,用地逐漸向外擴展,城市空間逐步開始小規模鍥入,城鄉矛盾還不明顯[7]。

珠海路社區外來人口大量涌入,總人口增加;部分本地原居民轉化成市民[8];第一產業很低,工業、第三產業及土地收益成為主要經濟來源;城鄉二元景觀并置,以城市景觀為主;外部擴展與內部變動同時發生,其中向外擴展明顯,城市用地大量鍥入,城鄉用地交錯擴展,空間關系處于變化與形成中,城鄉矛盾逐漸顯現與增大[9]。

1.3 村莊撤并計劃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將村莊劃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護型和搬遷拆并型。在進行合村并居的過程中,研究提升村域土地承載力的差別化治理路徑,根據區域資源約束和村莊發展定位,從村鎮體系、人口規劃、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公共設施、文化與景觀風貌保護、治理對策等村莊規劃的核心內容,來確定村莊分類。

根據在編的《萊西市村莊布局概念規劃》確定梅花山社區的大疃村、東爻子埠村、鳳臺埠村、西爻子埠村、斜嵐村、于家嶺村為搬遷撤并類村莊,后車蘭泊村為一般存續類村莊,封家泊村為特色保護類村莊,前車蘭泊村為集聚提升類村莊。中心村是封家泊村。村莊撤并計劃是大疃村、東爻子埠村、鳳臺埠村、西爻子埠村、斜嵐村、于家嶺村搬遷撤并至封家泊村。村莊建設形式以合院、多層為主。

珠海路社區中,白玉莊村、后于村、前于村、汪家疃村、展格莊村均為城郊融合類村莊,汪家瞳村是中心村。村莊撤并計劃為村莊均就地改造,村莊建設形式為多層、高層。

1.4 社區定位

梅花山社區交通便利,靠近產芝水庫,自然風光好,在此基礎上,將梅花山社區定位為主城區北部田園綜合體社區。以原有的田園生活帶入休閑旅居的新模式,補足休閑產業配套設施,促進消費升級。將梅花山社區打造成為現代生態農業與休閑旅游觀光業相結合的田園美、鄉村美、生活美的宜居社區。社區建設方面,以抓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發展社區服務為龍頭,以方便群眾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宗旨,進一步整合社區規模,健全管理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強化服務保障,逐步提升社區服務水平與農民居住質量。產業發展方面,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做好與萊西主城區北部工業區的產業互補互助關系,發揮汽車營銷產業優勢。依托產芝水庫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大力發展觀光旅游業。生態保護方面,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嚴格執行青島市生態保護紅線技術要求。

珠海路社區東靠城區,地理位置優越,西靠大沽河,水源充沛,在此基礎上將珠海路社區定位為大沽河沿岸新型城市社區。社區村莊均位于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應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對現有村莊按照城市居住小區標準就近安置。在安置區周邊結合城市功能預留社區經濟發展用地,保證社區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產業發展方面,積極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重點發展三產(商業、商務、商貿等)和無污染的二產(高新技術、科技研發類),工業向園區集中、零散農戶向合作社集中、集體經濟向規模經營集中,建設與萊西主城區相匹配的沽河沿岸城市功能組團。生態保護方面,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嚴格執行青島市生態保護紅線技術要求。

2 合村并居建設具體做法

2.1 人口預測 以村莊為基本單元進行鄉村人口規模預測,計算公式為:社區鄉村人口=社區鄉村現狀人口×[1+自然增長率+機械增長率]×n式中,n為年數。自然增長率是通過參考統計年鑒的鄉村人口同時考慮受二胎政策影響鄉村人口構成,進行分析比較確定鄉村人口的綜合增長率將達到10‰。

機械增長率是指流動人口會因村莊經濟發展的趨勢而大幅變動,就目前城鄉發展階段而言,人口流動充滿不確定性。通過人口調查,現狀二產發展較好的村莊對外來人口具有吸引的作用,以一產為主的村莊,人口流失較為嚴重。因此,人口預測根據村莊產業發展情況賦予不同的機械增長率,約3‰。

梅花山社區和珠海路社區現狀人口分別是7 563人和7 456人,通過上述公式計算,預測至規劃期末梅花山社區總人口為9 300人,珠海路社區總人口為9 168人。

2.2 村莊用地規模預測

村莊用地規模預測依據《山東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中村莊居民點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計算。

梅花山社區采用的村莊居民點建設用地規??刂浦笜藶槠渌迩f(平原地區),人均建設用地≤100㎡/人,總建設用地規模為93 km2,宅基地面積62 km2。珠海路社區采用的村莊居民點建設用地規??刂浦笜藶槌墙即迩f(平原地區),人均建設用地≤90㎡/人,珠海路山社區總建設用地規模為82.512 km2,宅基地面積50.730 km2。

2.3 統籌“三生”空間

生活空間是以農村居民點為主體,為農民和游客提供生活以及旅游服務的國土空間。梅花山社區的生活空間優化策略是“空間整合,設施優化”。按照村莊布局規劃,對現有村莊進行整合,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的數量和質量,提高村民的歸屬感,打造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10]。珠海路社區生活空間的優化策略是“就地整合,設施完善”。按照村莊布局規劃,對現有村莊就地進行城鎮化改造,對社區管理、養老、文體、教育、商業、生產服務設施進行系統配置,做好重大基礎設施控制線,更好地為村民生活提供良好的設施基礎(圖1~6)。

生產空間是指以農業生產為主體功能,承擔農產品生產功能的國土空間,包括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農田用地。兩個社區的生產空間優化策略為“要素集聚,圈層遞減”。在保障永久基本農田不變的前提下,不斷調整社區土地結構,整治、整理現有的零散地塊,擴大有效種植面積,通過現代化的耕種技術,改善農村土壤質量,提高土地的產量,提升農村農業生產效率。打造以“精品農業種植觀光園”為特色,集都市農業、青旅民宿、生態文旅休閑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把葡萄采摘、生態文化旅游作為主導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農耕體驗營地這一特色產業(圖7~8)。

生態空間是指以落實大沽河保護控制線及國土三調中具有自然屬性的,以提供生態服務或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生態空間優化策略是“生態優先,格局重構”。提升農民的生態保護意識,重構農村生態及產業結構,打造良好的農村生態宜居環境(圖9~10)。

2.4 建筑用地指標核算

有序推進合村并居,實現建設用地減量。村莊住宅用地整治,因地制宜地對搬遷之后的村莊用地進行復墾或還綠,增加鄉村生產生態空間。對道路用地進行修整。工礦用地整治,關停采礦區、生態修復。因地制宜地發展林業種植、果品種植、觀光休閑農業。農用地整治,實現耕地的集中連片,提高土地規?;盟絒11]。

建設用地指標核算后,梅花山社區農村住宅用地減量29.58 hm2,減量化24.19%;相較2020國土規劃減量139.23 hm2,減量化60%。城鄉建設用地減量41.70 hm2,減量化12.33%;相較于2020國土規劃減量4.11 hm2,減量化1.09%。其他建設用地相較國土規劃減量42.98 hm2,減量化67.3%。

珠海路社區農村住宅用地減量17.16 hm2,減量化17.21%。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0.37 hm2,減量化0.82%。其他建設用地減量63.74 hm2,減量化98.65%。重新對現有各類用地進行整合與規劃,得到綜合規劃圖(圖11~12)。

2.5 功能布局規劃

梅花山社區全面實現土地流轉,積極發展高效種植農業。合村并居加強與市區聯系,促進產業發展。以產芝水庫為核心,打造集科技示范、旅游觀光、科普教育、休閑娛樂、文化體驗等多元化發展為一體的生態文旅產業。規劃形成“一軸、一帶、兩心、三組團、四片區”的功能布局?!耙惠S”是梅花山社區南北向鄉村發展軸?!耙粠А笔茄孛坊ㄉ缴鐓^西側的大沽河生態景觀帶?!皟尚摹笔侵阜饧也粗髦行暮颓昂筌囂m泊次中心?!叭M團”是后車蘭泊居住組團、前車蘭泊居住組團、封家泊居住組團?!八钠瑓^”是社區北部的農業產業區、中部的精品果蔬產業區和南部的工業產業兩片區(圖13)。

珠海路社區規劃形成“一軸、兩心、兩帶、四片區、多組團”的功能布局?!耙惠S”是珠海路社區東西向城市發展軸?!皟尚摹笔峭艏翌吨髦行暮秃笥谇f、展格莊次中心?!皟蓭А笔茄刂楹B飞鐓^西側的大沽河生態景觀帶和社區東側的城市風貌景觀帶?!八钠瑓^”是指社區北部的新型城市住區、中部的商貿住區和商業住區和南部的城市住區?!岸嘟M團”是指社區汪家疃主中心居住組團、后于莊、展格莊次中心居住組團、前于莊居住組團、白玉莊居住組團(圖14)。

3 規劃后續實施措施

3.1 統一協調合作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堅持規劃引領,充分組織相關部門實施好村莊規劃編制成果,多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發揮職能作用互相協作,推進合村并居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3.2 建立健全機制

以村莊規劃編制為契機,完善村莊規劃管理機制,明確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鄉村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及相應實施細則。強化屬地管理,建立健全村莊規劃建設管理辦法,明確各級管理機構、人員的工作內容和管理流程。大力推進村莊違法占地、違法建房整治行動,嚴控違法建設行為,遏制違法建設的不良風氣的產生。

3.3 加強隊伍建設

推進相關機構體系的改革,加強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以及人才隊伍建設,補充城鄉規劃、建筑學、園林景觀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充實基層規劃建設管理力量,并對相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政策、法規的普及和技術培訓,規范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流程,提高農房建設工程質量標準,提升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3.4 積極宣傳引導

相關建設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村支兩委加大宣傳力度,國家積極宣傳鄉村振興和合村并居的美好前景。充分利用信息平臺、宣傳欄、橫幅、廣播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加強村莊意識形態管理工作,調動村民主動參與生產生活環境整治,營造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新農村建設良好氛圍[12]。

4 總結

鄉村空間統籌治理,涉及眾多目標約束,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合村并居這一舉措,后續還需要融合土地、地理、城鄉規劃、公共管理、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以求探索最合適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后續的鄉村發展和合村并居這一規劃模式提供經驗和建議。

參考文獻

[1]姚鳳民,查梓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農民主體地位問題的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8(13):35-41.

[2]高靈芝,楊洪斌,王亞南.山東兩縣合村并居及農村社區建設情況調查[J].中國發展,2011,11(3):53-60.

[3]朱亞萍.德州地區新農村社區并建情況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7):5657-5659.

[4]孫麗雪.城鎮化背景下合村并居社區建設:以德州市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202,224.

[5]王丙川,龔雪.合村并居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基于山東省濰坊、德州、濟寧等地的考察分析[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3):61-65.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