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背景下園林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

2021-04-20 20:25姚妍顧建中胡蘭娣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融合

姚妍 顧建中 胡蘭娣

摘要 在全課程育人背景和以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為基礎的學情分析下,教師團隊依托專業課程的教學平臺,深入探索“園林綜合實訓”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要素,以“共享花園”項目為融合基底,通過 “三大主體、三大場域、三個階段、八個過程”的全方位立體育人教學過程,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實現途徑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以期為園林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提供改革思路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 高校;課程思政;園林綜合實訓;共享花園;融合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learning analysis based on the applie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whole course education background, teachers team relied on professional courses teaching platform,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integrated garden training course”.Taking the “shared garden” project as the integration base, the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realization way were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rough the all-round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of “three subjects, three fields, three phases, eight processes”,so as to provide the reform thinking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for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garden specialty.

Key words College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Integrated garden training;Shared garden;Integration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均指出,高校工作者應以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為目標導向[1],樹立“全課程育人”理念[2],將學科資源、學術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立體化育人轉型[3],充分發揮思政課的顯性教育功能與專業課程、綜合素養課程的隱性教育功能,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4]。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園林專業教學成為必然趨勢,而園林專業的綜合性和延展性將在課程思政的改革中散發出其獨特魅力[5]。

1 園林綜合實訓實行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園林綜合實訓是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園林專業的集中實踐實訓課程,開設于本科第6學期15學周之后,一直延續至暑假期間,學程8周,6學分。在此之前,學生已基本完成所有專業主干課程的學習,即將面臨畢業去向選擇問題。因此,該板塊實際上是學生由校園環境轉換到市場環境的一個承上啟下的認知過渡環節,將思政建設融入其中十分關鍵且意義重大。課程教師團隊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其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6]”為主旋律,圍繞課程建設標準、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和實踐育人三個環節進行該板塊的思政建設,讓其貫穿于整個綜合實訓過程中[7]。

2 園林綜合實訓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整體設計思路

2.1 基本教學設計

自2017年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學院園林教研室組建了一支由“1位教授、1位高工、4位雙師型教師”組成的園林綜合實訓課程教師團隊。團隊提出以湖南應用技術學院主教學樓群間的閑置綠地的提質改造設計和施工(簡稱“共享花園”項目)作為該課程的集中實踐項目。結合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園林工程概預算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經費,學生自行分組,進行場地設計。通過項目競標的方式,選出最佳設計方案。參與最佳方案設計的學生作為項目負責人,在教師團隊的指導下協同其他學生一起,將中標方案進行擴初設計,完成施工圖設計和工程概預算。然后,備料進場,完成現場施工。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團隊合作互助,建立強烈的專業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其工匠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自然生態觀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2.2 三大教學目標 該課程的知識目標主要有熟悉園林設計、施工及養護管理的整個流程,了解園林常用設計手法、材料、施工工藝、養護方法等。技能目標主要包括運用各類設計軟件及手繪技能表達設計想法,掌握園路、亭廊、植物配植、景觀小品等的施工方法和技術,掌握園林后期養護管理技術等。作為課程的骨架支撐,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則是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8]傳授給學生,讓他們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守護祖國大好河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2.3 主要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可概括為“三大主體、三大場域、三個階段”的全方位立體動態進程。三大主體即教師、學生和項目使用者(湖南應用技術學院所有師生及周邊居民),該課程主要由三方互動合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設計。三大場域主要是指課堂、戶外項目現場和第二課堂,通過它們的有機動態運作,將教學任務和思政建設全程無縫、無痕地滲透至學生整個實訓過程中,實現了“虛”“實”“內”“外”的有機結合,對學生場地設計的自然生態觀構筑基本氛圍,形成立體性育人空間。

三個階段主要包括“共享花園”項目的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養護管理階段,教師根據各階段實施過程的特異性,將課程思政建設融入其中,具體可分為8個過程:①項目開展前的準備過程。以課堂專題講座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國內外高校景觀設計的經典案例和視頻,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激發學生參與實訓的積極性。在騰訊課堂平臺上給學生下達論文文獻、視頻及案例資料收集和研讀的任務,線上與學生進行交流、答疑,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專業使命感。②項目現場調研過程。教師帶領學生對場地進行現場勘探,分析場地現狀,強化學生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追求低碳環保節約的自然生態設計理念。引導學生對項目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口頭訪談、小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的深入調查,記錄師生對場地提出的不同期望和訴求,強化學生的設計服務意識,讓學生深刻理解園林設計遵循自然、以人為本的原則。③項目設計過程。引導學生組建設計團隊(5~6人/組),采用模擬公司法,團隊自行任務分工,教師作為甲方僅對設計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困難給予指導性意見,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自我管理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指導采取線上與線下雙管齊下的方式,保證溝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強調設計應注重地域文化、高校文化和共享精神,遵循人性化設計理念,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9]和對本土文化的挖掘及熱愛。把注重文化創意、尊重原創設計作為學生創作藝術作品的思想引領。④項目方案設計競選過程。在實訓課中引入競賽機制,組織招投標會,邀請學校其他專業學生及教師代表參與述標評審會,綜合多方意見,以評分的形式選出場地的中標設計方案(圖1)。這一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欣賞,增強了其專業自信心和榮譽感,述標會后教師指導學生按照收集的意見,對設計方案進行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強化學生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⑤項目施工圖設計過程。教師在騰訊課堂平臺上傳具有代表性的園林設計施工事故案例,引導學生觀看,明白違規操作、偷工減料、無職業道德、無社會公德將造成嚴重后果,甚至要承擔法律責任。營造這種專業“敬畏”氛圍[10]后,在教師的指導和嚴格要求下,各小組學生在反復推敲、修改、審定后,完成項目施工圖的各分項設計和概預算。教師將園林設計相關法規的解讀和節約環保的設計理念貫穿教學中,規范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的職業敬畏精神。⑥項目現場施工過程。課程團隊進行分工,帶領學生完成材料采購及整個現場施工流程(圖2~4),充分發揮項目負責小組學生的領隊作用,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當施工現場出現各種實際問題時,教師引導學生迎難而上,積極面對,采取措施妥善解決。教師團隊以“低碳、環保、節約”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領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設計觀和價值觀,培養其具有新時代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的職業精神。⑦項目落地后的養護管理過程。項目完工時,教師組織學生舉行了簡單的現場剪彩儀式,并將場地的后續養護管理工作正式交接給園林專業的學生社團組織。在教師的建議下,社團設計了植物漂流、植物栽培與養護的定期知識講座等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每個季度在共享花園舉辦一次植物漂流活動,全校師生都可以將自己養的植物拿來進行交換養護。定期開設植物栽培與養護的小型交流會,邀請專家教師進行現場答疑。教師團隊還嘗試引入社區花園共創理念,鼓勵園林專業學生帶領全校學生共同參與到花園的后續養護管理工作中(圖5),勞動育人, 獲得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也增強了園林專業學生的專業自信心和學習興趣。⑧項目總結及宣傳過程。項目建成后,教師引導學生將共享花園項目的建設過程以隨記、照片、視頻等形式發布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打造校園的專屬文化名片。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以園林綜合實訓課程為媒介,與學生進行知識、技能、文化、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交流與學習[11]。學生通過親歷園林設計及施工的各項流程,對園林行業職業規范標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思政元素的融入拓寬并深化了專業教學內容,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業務能力,為其走上社會崗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3 課程思政融入后的實踐成效

在近幾年的園林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教師團隊分別帶領園林專業本科2015級、2016級、2017級的學生完成了學校主教學樓群樓間3塊閑置綠地(每塊面積1 km2左右)的改造設計,共建成3個深受全校師生喜愛的“共享花園”(圖6)。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深入挖掘本土文化,避免同質化設計,對園林設計進行新時代的藝術創新。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進行可持續化設計、低維護設計,強調設計應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園林設計的科技創新能力。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讓他們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吃苦耐勞和不畏困難的奮斗精神,倡導學生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共建綠水青山、美好家園[12]。從近幾年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園林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及用人單位的反饋來看,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有所提高,畢業生吃苦肯干的精神讓許多用人單位留下了深刻印象。

4 結語

課程思政既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教育方法[13]。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教育的構建,提高了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僅有系統的頂層設計是不夠的,它需要全員參與,在實踐中創建符合學科特點的多維度融合平臺,提煉符合學生職業特色和學習特點的融合方法,整合社會道德教育因素,構建出科學的、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培養出“又紅又?!钡闹袊厣鐣髁x建設者[14]。

參考文獻

[1]彭麗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及其構建路徑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9:7.

[2]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3]韓飛.高?!罢n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科學定位[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3):24-28.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5]王曼曼.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22):83-84.

[6]朱紅霞.“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實施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9(44):87-88.

[7]胡苗忠.基于“一個引領、一條主線、三個平臺”的課程思政框架體系研究與實踐: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高職會計專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8(14):127-129.

[8]劉乃剛.新時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研究[J].鄱陽湖學刊,2018(4):29-36,126.

[9]李鵬昊.西方文化滲透背景下大學文化自信的重建[J].統計與管理,2016(2):107-109.

[10]索長清,王唯一.敬畏生命倫理及其對幼兒教師專業倫理建設的啟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3(2):96-100.

[11]何玉海.關于“易班”網絡德育的幾點思考[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17(4):68-72.

[12]張清泉.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22.

[13]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14]王詩茹.習近平青年教育觀論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10(2):95-100.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高校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