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私數據的濫用對群體智慧的影響

2021-04-22 05:40王發云王發富于黎龍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1年8期
關鍵詞:濫用隱私浪費

王發云 王發富 于黎龍

摘要:當隱私數據被網絡平臺肆意濫用的情況下,群體智慧在面對信息洪流的沖擊下,遭受的危機值得所有人警覺。在這場對思維能力的圍攻下,是算法技術的盛宴也是互聯網公司的狂歡。在互聯網算法技術的強大推動下,通過對用戶隱私數據的合法及非法收集及分析的情況下,群體的興趣點被不斷地挖掘和放大,長此以往無疑是對群體智慧的浪費。

關鍵詞:隱私;濫用;群體智慧;浪費

中圖分類號:TP3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08-0032-02

1 引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給予了這個時代更多的可能,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廣泛及深刻的影響。有著對傳統行業的友好結合,可還有的則是對傳統行業帶來的巨大顛覆。而首當其沖的便是對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方式的巨大沖擊,然不可否認的是傳統媒體的嚴格審查及權威專業仍有著極大的優勢[2]。

當群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5]概念提出時,或許未曾想到有一天互聯網時代下當隱私數據濫用后引發的信息洪流的利刃正在向著群體智慧發起挑戰。當新媒體傳播力量依靠算法的優勢對人們進行興趣分發時[1],每次點開一個軟件或未曾打開軟件的情況下卻仍舊收到了一些令大眾感興趣的信息時,對于許多人而言無法判別信息的真實性,或許會隨便點擊進行瀏覽,一個簡單的點擊瀏覽行為下,卻蘊藏著足以令人后背發寒的算法機制及無可奈何地被濫用的個人隱私。

在個體難以抵擋隱私數據被濫用的情況下,究竟會對以個體構成的群體及群體智慧造成怎樣的影響亟待研究及討論。

2 隱私數據的被獲取與被竊取

在互聯網日漸普及的當下,人人皆為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制造者,而與此同時隱私數據的產生及被收集也存在著合法及非法兩種途徑。通俗地說合法的收集一般為正常的工作學習及各類日常生活中必然會產生和被留下的數據故稱為被獲取;而非法的收集針對不同的隱私數據的種類則有著不同的技術手段,且被稱為竊取。

(1) 隱私分類

通過歐盟發布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將個人的數據定義為“與已識別或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任何數據”,其范圍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家庭住址、電子信息、身份證號碼、位置信息、IP地址、瀏覽記錄IP、手機識別碼、醫院或醫生持有的數據等信息”。而針對隱私所面向的對象和包含的隱私的分類如下(圖1)。

(2) 非法的隱私竊取

當互聯網愈發普及的情況下,隱私數據遭受的非法竊取手段,主要有如下表1所示[6]。

3 算法技術的狂歡下,基于隱私數據的內容分發

網絡中的各類信息內容的分發通常使用協同過濾算法,它是基于一種用戶行為分析的推薦算法。首先采集目標用戶的行為,搜索有類似選擇的用戶,再參照目標用戶的行為,搜索有類似選擇的用戶,在參照相似用戶的選擇進行內容推薦。

據此可以知道若在一個大的數量級之下,當隱私數據量足夠龐大的情況下,足夠多的樣本勢必會挖掘出每個個體的大致喜好,在互聯網時代的不斷普及及算法技術不斷加強的情況,在某一天會發現軟件應用甚至于比用戶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4 群體智慧在信息洪流下逐漸趨于單一化

智慧主要包括感知力、記憶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幾個能力。而在信息洪流沖擊下都將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由于一個群體的所有成員都受到同樣的影響,群體的行為呈現出相同的方向和目標一致性[5]。當群體的行為遍布著娛樂至死的態勢之時,群體智慧也終將面臨極大挑戰。

當基于用戶自身隱私數據的內容被推薦到用戶的信息獲取媒介中時,一場挑戰便已悄然拉開序幕。認識對象的變化會引起認知的相應改變,媒介技術的改良是針對人的感官所進行的一種充分利用和調動的過程,以此改變個體對整個世界萬物的認知。而基于用戶數據的算法技術的內容推薦的實質是算法技術對人類的意識深處進行挖掘及分析。

個體對世界的思考及各方面的認知深淺,很大程度上由自身所接收到的信息流所決定的。

從上述的表述以及現實性便可知道一個個體對于整個世界的認知及思考毫無疑問的是會受到外界信息流的影響與干涉的,故而若當一個個體的信息來源長時間地受到外界的單一的,那么個體對這個世界的智慧貢獻也必將逐漸趨于單一化,這對于一個追求創新的時代而言無疑是對智慧的浪費。

5 反思與個體力所能做的改變手段

在不同質量的信息沖擊下,個體的思維能力對世界的解讀及面對問題的思考角度都將有著巨大差異。在媒介技術和個體之間如何構建出一個可以培育健康強健的思維能力,這是我們所需要呼喚的[3]。

在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的全面滲透下,獲取信息的意識及道德等直接關乎于每個人的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個人對高質量信息的獲取能力,應該將其與公民的自我教育、個人的健康良好的發展進行緊密結合[4]。

6 討論及結語

當數據被冠以大數據的名號廣為人知之時,各大互聯網公司及眾多軟件都在堂而皇之地瘋狂掠奪用戶的信息;或許許多人都該想到弊端終究在不斷顯現,可面對著巨大利益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弊端,當新時代的號角在奏響,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

正如《童年的消逝》的作者尼爾·波茲曼的書中所言“印刷賦予我們的是脫離軀殼的頭腦,但卻留下了一個我們該如何控制身體其余部分的問題?!被蛟S傳統媒介的消失是一種無法挽回的趨勢,可如何保證人類仍舊能保持對真正的精華知識的獲取與好奇是每個新時代的人們都該思考的。

當然如今國家也正在積極地治理信息行業,積極地參與世界互聯網的治理并對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不斷地在豐富各種法律條文,不斷地對各個隱私數據的獲取者做出更嚴格的要求,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世界定然會是個智能化信息化極其高度化的世界,且個人信息安全也必將在國家的治理下讓每個人都能得到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喻國明,韓婷.算法型信息分發:技術原理、機制創新與未來發展[J].新聞愛好者,2018(4):8-13.

[2] 張從昕,蓋超,伏睿,等.發揮新老媒體優勢 推動企業文化建設[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6(27):12-13.

[3] 慕悅.媒介技術、信息爆炸與消逝的“童年”——評《童年的消逝》[J].現代視聽,2020(6):81-82.

[4] 胡江偉,周云倩.新聞算法分發的技術倫理沖突及其規制[J].青年記者,2020(3):29-30.

[5] Weschsler D.Concept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1,26(10):904-907.

[6] 單美靜.隱私竊取及其防范: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思考[J].犯罪研究,2020(5):8-15.

【通聯編輯:聞翔軍】

猜你喜歡
濫用隱私浪費
不浪費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浪費等于扔錢
數據安全事件頻發 “隱私”何處安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