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群舞《陽光下》舞蹈動作創編研究

2021-04-26 10:10劉胤廷
藝術品鑒 2021年6期
關鍵詞:群舞水袖藏族

劉胤廷

一、藏族群舞《陽光下》概述

(一)舞蹈編導

群舞《陽光下》的編導梅永剛教授是國家一級編導,四川理縣人,羌族,現任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系主任。梅永剛教授自十來歲從藝以來,一直十分注重對民族文化、民族歷史的深入探究,以民族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為基底,創作創新民族舞蹈,體現民族文化底蘊。代表性舞蹈作品有《上房梁》 《爾瑪姑娘》 《跳羌紅》等。

(二)舞蹈演員與舞蹈角色

藏族群舞《陽光下》中的舞蹈演員均選自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學生,主要是大一至大三年級的學生,男女演員總共為33 人,其中男演員17 人,女演員16 人,漢族居多。筆者于2019 年10 月開始觀摩排練,12 月加入舞蹈排練,參演其中的一女四男“愛情段”。群舞《陽光下》中的典型舞蹈角色包括“藏族老爺爺”“牧羊女孩”“羊群”“格吞競技者”“藏族女孩”“藏族小男孩”,每一個單個形象的舞蹈角色都是藏族性格化的象征,以藏族舞蹈風格性特征為基礎,用個性化的舞姿凸顯舞蹈角色的獨一性,形成典型化角色。舞蹈中“藏族老爺爺”的形象從開頭至結尾貫穿其中,以三次簡單富有層次感的形象展現了一位藏族長者的樸實敘述,在舞蹈情節中娓娓道來。群舞《陽光下》的舞蹈角色是藏族人民生活化的集中體現,是獨一無二的典型化形象。典型化形象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形象,就在于它對人物的精神歸屬和社會環境具有很大的涵蓋面。每一個豐滿立體的舞蹈角色因為被注入濃厚情感而得以表現。

(三)舞蹈梗概

群舞《陽光下》 似一部藏族人民簡史,實實在在看到歷史分量的一個舞蹈作品。藏族人民在農奴制社會下受人剝削,彎腰勞動,在一次次的朝拜、渴求、呼喊中迎來了期待的“陽光”,這個“陽光”是大自然的陽光、黨的陽光、社會主義的陽光。溫暖陽光下,人民自由放牧、游戲、勞動,追求心中所愛,在陽光下收獲了青稞糧食,尋覓了愛人,舞起幸福的水袖,眾人歡騰。新一代的小孩跳起了藏族傳統舞蹈,在陽光下感受到新生的傳承,藏族人民代代相傳的精神力量和永不停息的堅韌步伐。

二、藏族群舞《陽光下》舞蹈動作創編

(一)群舞《陽光下》的舞蹈動作形成

群舞《陽光下》中的舞蹈動作創編緊緊圍繞藏族人民的勞動生活展開,將平日里勞動生活的人體動作揉碎、重組、發展、創新,創編成生活場景舞蹈化的熟悉景象。舞蹈前半段最核心的動作“朝拜”與“水袖打地”,中間轉換段“太陽升起”時的水袖舞段,后半段勞作中的“拾”“摘”“打”等,都是以藏族文化背景為基礎形成舞蹈動作的“核”,在準確并概括性地抓住生活動作中的“核”之后,對“核”的內涵展開豐富想象和充分美化,外化為鮮明生動的“形”。在先“核”后“形”的動作形成過程中,發揮舞蹈思維的能動作用,使日常生活勞作動作在保留原有姿態的基礎上煥發新的生機,成為符合舞蹈審美形式,具有舞蹈律動、舞蹈形式的藏族風格舞蹈動作。在群舞《陽光下》的前半段中有一個象征性舞句,12 名男女舞蹈演員圍成圈狀,上身前壓,后背朝上,每人雙手環抱著前一人的腰部,頭側向圈內方向,在此造型上所有人腳下勻速步伐使圈轉動起來,圈內是“藏族老爺爺”躊躇地站立起來,望向遠方,轉動的圓環和中間站立的個體正是藏族“轉經筒”的象征,在舞蹈動作中抓住“轉經筒”外形中“轉”的核心,“一圈”和“一豎”的外形特征與轉經筒的轉動方向,產生了“核”“形”兼備的藝術效果。群舞《陽光下》所有舞蹈動作以內在的文化內涵“核”作為舞蹈動作“形”的原始動機,編創出可意會、可感知的舞蹈動作,顯現著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社會活動。

(二)群舞《陽光下》的舞蹈動作特征

群舞《陽光下》的舞蹈動作在“核”與“形”的完善下,兼備難以忘卻的美感印象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使舞蹈動作達到舞蹈作品的表達意義。達到這樣的創編效果,主要是對舞蹈動作特征的細致拿捏,群舞《陽光下》的舞蹈動作特征,主要包含三個方面——詩化、個性化和形式美。舞蹈一開始,寒風呼嘯,舞蹈演員們顫抖著身體、哈氣搓手取暖,三三兩兩相互依偎,短短15 秒營造出一片風雪地的高原嚴寒,用簡潔精煉的身體動作傳遞對“陽光”的渴望之情。詩化的舞蹈動作常常是感情充沛、動作精煉并且形象生動,舞蹈中的“牧羊”段同樣具備這個特征,“羊兒們”由兩個男舞蹈演員前彎腰雙手撐地,一人疊在一人后背上,用兩個人的手和一人的腳前行,可愛乖巧的“羊兒們”橫向逐一出場,形象生動立體,產生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的詩化感。個性化是形成舞蹈作品風格最重要的特征,群舞《陽光下》中的舞蹈角色是個性化的人物形象,而且是建立在人的共性情感基礎上的個性?!澳裂蚬媚铩薄案裢糖嗄辍钡娜宋飫幼鲃摼幘褪肿⒅啬_下動作的節奏、力度、發力點,從“牧羊姑娘”的腳下步伐明顯看到強弱、快慢、大小的變化,塑造一位高原上爽朗灑脫、瀟灑自如的“牧羊姑娘”。在“格吞”舞段中,舞蹈演員用一根帶子進行脖頸拔河比賽,左右拉扯,環繞旋轉,所有演員的腳下移動不能合上音樂的節拍,而是要以緊促碎小的步伐移動,配合其余演員的吶喊助威,以舞蹈化的動作表現這項體育比賽的激烈緊張感。舞蹈中的流動舞段大部分是配合水袖完成的,前半段男女演員是用藏袍的長袖子完成“打地”和雙臂舞動動作,后半段男演員依舊是藏袍的長袖子,女演員則是金黃色尼龍綢水袖,象征著炙熱的陽光。舞蹈動作在水袖的“限制”中,前半段的動律以后背的起伏和雙手的舉落、“打地”為“核”,后半段逐漸解放,舞蹈動作的創編依照動作大小、強弱、高低、快慢有機組合,突出表現水袖流動的跌宕起伏畫面感。流動的水袖富有旋律性、技巧性,極大烘托出舞蹈動作的形式美。

(三)群舞《陽光下》的舞蹈動作意義

藏族群舞《陽光下》 的舞蹈動作建立在藏民族歷史文化上,藏族是一個歷史文化厚重的民族,編導對舞蹈動作的創編其實是對這個民族集體深層心理的開掘。從舞蹈的一幅幅畫面中看到了“叩拜”“轉經筒”“牧羊”“格吞”“拾牛糞”“摘花椒”“篩青稞”“打青稞”,編導在舞蹈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長期體察,賦予作品藏民族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精神。編導在排練時這樣說道:“地球是我們的母親,西藏是她的心臟”。后背的呼吸起伏正是“心臟”顫動的象征,演員上下擺手長袖“打地”從后向前慢慢走來,邁著沉重而堅韌的步伐,一呼一吸表現著雪域高原的缺氧狀態?!皬澭虻亍钡奈璧竸幼鞣路鹂吹轿鞑剞r奴社會制度時人民的艱辛,也感受到農牧文化中對一片土地的敬畏之情,讓人聯想到編舞家林懷民的作品《稻禾》,同樣是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肮虻卮虻亍钡穆曧懻巧墓澴?,它不是虛張聲勢,而是渴望“太陽”,等待“陽光”的延伸感化作內心的吶喊?!蛾柟庀隆返奈璧竸幼魈幪幊錆M著生命的訴說,把藏族人民代代相傳的民族心理沉淀化作具體可見的舞蹈肢體動作,傳達出對生命精神的敬仰,作品實際的力量超過了創作意圖。

三、藏族群舞《陽光下》舞蹈動作文化內涵

(一)體現民俗情節

藏族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傳承度較完善,伴有歌唱、體育活動等表演形式。例如藏族年歷的望果節,每年根據農作物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人們在節日的這幾天歡慶豐收,舉行各式各樣的文娛活動。藏族群舞《陽光下》將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牧羊”“格吞”“拾牛糞”“摘花椒”“打青稞”“篩青稞”經過提煉、美化,使其變得有節律,在流動的舞姿過程中產生描繪、模擬、表現的審美效果。所有情節組合有序,呈現出一片勞作娛樂的熱鬧景象?;钴S的生命力展現出獨有的民風民俗,充沛的情感體現著濃厚的民族情結,散發出千百年來民族沉淀的藝術魅力,及藏族舞蹈生機勃勃的藝術傳承價值。

(二)寄托美好愿望

藏族群舞《陽光下》表達著人民求安康、盼吉祥、追幸福的殷切希望。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藏族人民深受農奴制的壓迫,過著難以喘息的艱難生活,人民極度渴望陽光彩色的生活。在黨的“陽光”,社會主義的“陽光”遍布這片圣潔之地時,“陽光”的溫暖照射在每一個人心中,為人民的生活增添五彩斑斕的顏色。群舞《陽光下》通過普遍性有傳達意識的舞蹈動作,以眾人“看陽光”為分界線,從“嚴寒”過渡到“溫暖”,從苦難的日子走向幸福的生活,凸顯出“陽光”的來之不易以及“陽光”對這個民族的重要意義。陽光下,黨的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溫暖和人民的美好心愿連接在一起,這片土地熠熠生輝,人民收獲著金燦燦的幸福生活。

猜你喜歡
群舞水袖藏族
The Light Inside
Singing the Changes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水袖
舞劇中群舞編排的重要性
壯族女子群舞《油帽戴到妹頭上》藝術特色探析
曼妙的水袖
《演變》《藏族少女》
群舞沖紀錄
守望國土的藏族姐妹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