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兩會:加快科技創新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04-26 21:05
中國計算機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工業老年人數字化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2021年各項工作極為重要。與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于創新、科技、金融、農村、農業、糧食、綠色等方面的關注明顯增強。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于3月5日在北京召開。今年的政府報告回顧了2020年和今年以來的工作,報告了今年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政府報告指出,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工業互聯網,運用好“互聯網+”,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推進科技適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

疫情發生以來,數字化在社會治理和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凸顯。受疫情影響,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已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拓展,數字經濟紅利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已經飛速成長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稱,數字經濟發展正在大踏步向前邁進,特別是工業經濟正在向著數字經濟大踏步地邁進。下一步,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要進一步夯實;二是5G垂直應用的各種場景將進一步拓展;三是要進一步擴大消費;四是加快數字經濟和各行各業的融合,催生創新出更多的新業態、新應用。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提升社會治理的數字化水平,是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新需求,也是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石。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要逐步推進公共數據無償共享,提升數字經濟社會效率。浙江大學教授王春暉表示,應當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部署,促進政務服務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并依托國家一體化在線平臺驅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強調,應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進一步推動政府、市場、社會、企業形成合力,積極探索創新監管與治理方式,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合規發展理念,在全社會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數字經濟治理新路,構建未來發展優勢,為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介紹說,后疫情時期,線下服務將逐步恢復,線上服務等新業態仍將持續強勢發展,并為我國服務業轉型發展提供新動能。但當前,我國生活服務業數字化水平仍相對較低。他建議從兩方面著力,加快推動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強化政策引領,為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提供有力支撐;其次要構建商業體系,鼓勵平臺企業投入研發數字化轉型產品,鼓勵其向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夯實轉型基礎,加強對平臺企業的規范引導,擴大服務范圍,提高產品質量,避免惡性競爭,促進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會常務委員、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提案中指出,當前大部分數字產業仍然處于激烈競爭、產業結構快速演變狀態,總體來說,尚未形成傳統意義上的壟斷格局。不過,長期以來中國數字產業發展基本處于監管真空狀態,這導致一旦出現爭議性事件,有關監管應急響應機制多是基于對傳統產業的監管經驗,使得對新問題把脈不準。他強調,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應避免“運動式”的治理模式,避免實行“一刀切”式的簡單監管。為此,他建議,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成立數字經濟發展與監管委員會,協調發展和監管二者的關系,提升對包括互聯網平臺在內的數字經濟企業的治理能力,推動參與全球數字經濟的規則制定。

數字中國建設法治化是實現數字化規劃目標的基礎和保障?;诖?,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總商會副會長、貴州貴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山對加強數字中國的法治建設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議。一是加強數字法規體系建設。二是完善數字監管體系??茖W構建適應社會需求和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監管體系,營造開放包容的法治環境。三是建設強有力的司法保障體系。四是構建全民參與合作共管的數字治理體系。數字技術為虛擬社群的“組織化”、邊界確立、資源動員和集體行動能力塑造發揮著支撐作用,有利于實現個人、組織和政府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個人、組織與政府三者合作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積極推進“互聯網+ ”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互聯網+”通俗地說,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有助于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運用好“互聯網+”,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務和產品。引導平臺企業合理降低商戶服務費。穩步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讓居民能消費、愿消費,以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迅猛。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胡豫介紹說,以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為雛形的智慧醫療必將在未來成為醫院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為提供更高質量、更為安全、更可持續的智慧醫療服務,胡豫提出以下四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智慧醫療頂層設計;二是進一步拓展覆蓋生命全周期的智慧醫療服務;三是進一步加速智慧醫療相關技術研發;四是進一步健全智慧醫療相關法律法規,盡快完善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

目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用 “互聯網+”打造智慧農業,可以重構新型農業產業化體系,培育充滿活力、富有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馬化騰在“關于積極利用數字科技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共享發展的建議”中提到,調查顯示,沒有特色產業、缺乏人才,是農村網民認為目前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村網民對互聯網技術在農村的推廣應用訴求迫切,超過九成網民希望盡快在農村推廣互聯網技術。而在農村數字化方面,農業生產設施、醫療設施、公共基礎生活設施等,是農村網民最希望得到智能化改進的方面。

馬化騰提出,應引導互聯網科技與智慧農業“同頻共振”,加快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同時,他認為,人始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應該大力吸引并培育信息時代“新農人”,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他建議,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針對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和鄉村治理基層骨干,加強農業科技、電子商務等新型農業技能培訓;在鄉村公共服務和應急管理的“數字化”領域,系統化推廣政務公開、便民服務、鄉村特色等平臺;探索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等。

疫情催生了網課App和在線教育平臺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教育”已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李心指出,當前,中小學在線教育市場發展還存在突出短板。一是在線教育機構野蠻生長、惡性競爭、缺乏自律,將盈利模式建立在讓孩子盡可能長時間地使用在線教育平臺上。二是學校對學生科學使用電子產品缺乏常態化、系統性的引導教育。三是部分家長盲目聽信在線教育廣告宣傳,在線下輔導班不減量的同時,又為孩子報名參加多個在線教育平臺學習。

李心建議,要加強行業監管,推動在線教育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從教師資質、內容質量、營銷手段、收費標準、學費安全等方面對在線教育機構全方位加強監管。禁止在線教育機構將學習群組與特定學校、班級捆綁,形成“校外?!薄鞍嗤獍唷?。對中小學在線教育課程單節時長進行限定,高中一般不超過30分鐘,初中一般不超過25分鐘,小學一般不超過20分鐘。課程中間休息不少于10分鐘,并采取強制黑屏、退出等方式讓學生放下電子設備。高中、初中、小學課程每天在線作業平均完成分別控制在20、15、10分鐘之內。

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2018年,“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肮I互聯網”已經連續四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部分提到,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建議,建立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源聯盟,鼓勵開發者參與開源貢獻代碼和應用開源系統,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推動平臺、網絡、安全等基礎共性標準的建設,實現各平臺間數據互聯互通以及工業App跨平臺調用和訂閱;推動行業、領域、解決方案等工業應用標準的建設,為企業提供個性化、集成化服務,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鼓勵已經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本土化復制,鼓勵平臺在當地國建立服務機構,支持通過平臺出口的軟硬件在當地國開展服務化延伸。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提出,研究論證工業數據成本計量和交易方法,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建立全國性的工業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基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來實現跨地域、跨行業、跨企業的資源對接,實現工業數據共享和交易。

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表示,工業制造當前正處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依托工業互聯網發展工業,是實現工業強國的關鍵。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一方面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沿用消費互聯網的思維和模式,對工業互聯網的屬性體現不足,在專注、專業、專家等方面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工業的轉型和升級。結合多年在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他認為,工業互聯要強化“專注、專業、專家”的工業思維,基于工業制造的全流程、全產業鏈去運用互聯技術,從底層往上,從產業端做起,從產品做起,從車間做起,以新技術疊加工業思維,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提出,“強化政策引導,加速產業數字化過程中的重點產業培育;加大關鍵環節的投入力度,夯實產業數字化基礎;持續深化產融合作,實現產業數字化重點領域精準扶持”三點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副總經理趙大春建議,結合企業數字化轉型契機,推動“5G+安全生產+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建立覆蓋全國、上下聯動的“5G+安全生產云平臺”,將礦山、?;返陌踩a行業經驗知識沉淀到云平臺,提供“按單點菜”式的低成本、靈活部署的中小企業上云解決方案,普惠廣大中小企業。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馬國湘認為,工業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應用,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建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農業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推動工業互聯網在農業生產領域全面滲透,利用工業互聯網提升農業產業鏈數字化水平。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結合當前產業發展實際和技術產業演進趨勢,確立了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建設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勢在必行。

肖亞慶在“部長通道”談到,工業互聯網在過去三年發展當中,起步非常好。工業互聯網把單一的設備、單一的工藝、單一的企業相互串聯在一起。下一步,工業互聯網發展要做好以下三項工作:第一,要打好基礎。在原有基礎上,未來幾年要把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打好。未來幾年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仍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第二,要在融合上下功夫。就是保障工業互聯網在發展過程中,將各個行業、各個企業、各個層級相互融合,通過工業互聯網產生更多的創新應用,使它為經濟發展起到助力和促進作用。第三,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還要把發展和安全平衡好,要一手堅定不移抓發展,一手堅定不移保證安全、保護知識產權,把兩者結合好,促進工業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

下一步,隨著“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將產生更多的實際應用場景,這些發展會呈現更多的好應用,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載體、平臺和融合的空間。

加大5G網絡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

2020年,中國5G建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中國累計已建成5G基站71.8萬個,數量占到全球的70%左右,5G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2億,2020年5G智能手機銷量為1.63 億部,占智能手機總銷量近53%。

與此同時,5G創新應用日益豐富,在消費領域,5G+超高清、5G+AR/VR等技術應用非常廣泛,游戲娛樂、賽事直播、居住服務等領域都在探索和實踐。教育、醫療應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提供服務。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非常迅猛,全國在建項目超過1100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統籌新興產業布局。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弘揚工匠精神,以精工細作提升中國制造品質。

趙大春提出了兩份建議,涉及加大“5G+北斗”高精度定位在自動駕駛、智慧港航、智慧民航、共享出行及大眾消費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趙大春表示,“5G+北斗”將成為智能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5G與北斗的融合可以實現天地一體、通導一體,促進萬物智聯與精準協同,將成為新基建邁向數字化、智能化,實現升級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但同時還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比如,基礎設施資源尚未融合共享,缺乏相應行業標準以及配套發展政策,產業鏈尚未完善等。

為更好地推動規?;l展、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趙大春提出了三方面建議。首先,加強“5G+北斗”高精度定位國家頂層設計,完善以5G和北斗為核心的國家綜合時空基礎設施規劃,形成通導一體、統一銜接的國家綜合時空基礎設施規劃體系;其次,加快“5G+北斗”高精度定位產業融合發展政策制定,將“5G+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應用納入交通、能源、工業、農業等重點行業規劃,加快“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行業關鍵標準規范制定,出臺系列化扶持政策及配套支持;最后,引導龍頭企業打造“5G+北斗”高精度定位示范標桿,深入研究“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商業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策略,加快“5G+北斗”高精度定位進入大眾消費和民生領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在今年兩會提案中表示,除了城市,基礎電信運營商推動5G高質量發展,還要部署更多的基站覆蓋縣城和鄉村。他指出,5G也將融合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高速發展,解放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如智慧農業可利用機器人、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和農耕操作。

在云南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就如何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全面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國市縣城區、重點鄉鎮及重點區域5G良好覆蓋,建設高品質千兆寬帶網絡,加快數據中心和云基礎設施布局落地。

在5G網絡建設和應用落地加速跑的同時,一些代表委員也在關注更新一代通信技術的研發。

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南京郵電大學原校長楊震表示,在加快5G建設和應用的同時,要著眼6G布局。他認為,6G時代是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實現對全球的覆蓋。衛星,即天上的基站,與地面的基站不同,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是世界各國的共用資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要加快布局,尤其是加快低軌空間互聯網的發展,推動6G技術發展和標準化進程,6G將改變世界。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國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鷹建議,集成國家力量加快6G技術研發,構筑未來科技戰略新優勢。他認為,6G將主要利用太赫茲頻段進行太空衛星組網,建設衛星互聯網和衛星移動網,實現比5G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更廣的連接。加快速度研發6G,通過衛星互聯網可以實現對地球的立體覆蓋,真正做到“萬物互聯”。他認為,一是在有序推進5G建設的同時,搶抓6G研發的時間窗口。二是發揮制度優勢,以國家戰略性需求為導向,推進6G創新體系優化組合。

在北京舉行第二場“部長通道”上,肖亞慶表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產業基礎還存在薄弱環節,核心技術需進一步突破,網絡覆蓋面和便捷程度、個人消費體驗方面還需加強,數字經濟發展與各行各業的融合要加快。他表示,融合發展催生創新出更多的新業態、新應用,要用數字化思維理解當前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確定性,使我們面對當前不確定的世界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時,更有信心、更有底氣。

推進科技適老?融合共創智能時代

據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以每年超過1000萬的速度快速增長,到2025年60歲及以上老人或將突破3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人,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11.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仍有許多老年人在使用“健康碼”等基礎智能應用時遇到了困難,我國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亟待解決。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推進科技適老,也成為參加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熱議話題。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議基層政府、街道加強對現有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及志愿者服務團隊的管理,面向老年人積極開展智能手機操作的培訓普及。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盡快出臺一批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這是從國家層面,傳遞了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的信息。2021年2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的通知》,明確將切實維護老年人在信息時代的合法權益,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點開展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電信服務、開展互聯網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切實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等四方面12項重點工作。

周云杰指出,關注老年人的生活,關乎社會公平問題,社會的智慧化、數字化是一種進步,老年人也應該享受到這種智慧化和數字化給他們帶來的便利。因此,他提出企業需要以老年人體驗的便利化為創新方向,加強老年人場景化生活體驗,減緩老年人對網絡參與的焦慮和恐懼心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參與感、獲得感。對此,他在《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數字化智慧便利的建議》中提出兩條具體建議:一是研究編制面向老年群體的智慧家庭場景的產品和服務標準,并形成相應的標識認證體系,對滿足標準的智慧家庭適老產品和服務進行認證,形成產品推廣目錄,并能進一步拓展;二是融合智慧家庭與適老化的多樣性需求,出臺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相關政策,支持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城市,開展智慧家庭居家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工作,打造老年人居家生活新模式。

如何幫助中老年人正確安全使用信息技術,規避網絡風險,已經成為“智慧社會”亟待解決的社會和家庭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提出具體建議:產品層面,鼓勵企業推出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終端產品;服務層面,統籌考慮各類互聯網便民服務的線上線下整合,便利老年人使用;安全方面,加強針對老年人的個人信息安全執法力度和個人隱私保護水平,切實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產品、享受智能化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在應對老齡化問題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標準建設和應用推廣。對此,他建議:推動老年人數字化服務盡快納入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建立智能技術適老化標準體系;推動智能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助力智能技術適老的宣傳推廣。

智能科技要惠及各類群體,老年人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建議,應加大對老年人的關懷力度,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為他們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推進科技適老。對此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老年人等重點群體關愛工作的統籌推進力度,并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對于已經成功試點的案例進行積極的評估和鑒定,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快速推廣。二是打通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監護人或網格員之間的兜底閉環機制,建立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智能坐席和人工坐席,為老年人提供人機交互的在線咨詢、健康宣教、服務呼叫、應急處置、主動關懷等服務。按照設定的策略理解老年人在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提出的交互訴求,依賴城市大數據平臺分析重點關愛人群的家庭水、電、氣使用數據,通過智能語音機器人預警模型,實時監測動態。

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圍繞適老化改造給出建議:一是不僅做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還要在老齡化社會的基本前提下考量數字經濟產業政策的全面和平衡。二是尊重市場規律,調動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鼓勵扶持與綜合監管雙管齊下。一方面,政府通過監管底線問題保安全。對于針對老年人的電信詐騙和侵犯個人信息等網絡犯罪,堅決打擊,重拳治理。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地扶持新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有益應用,通過信息化緩解醫療、教育等資源分布不均、供給不足的問題。同時,尊重市場規律,用鼓勵性產業政策調動企業積極性。三是聚合社會力量,形成產業內外協同。發揮研究機構、公益組織的作用,展開針對特殊群體的需求調研、體驗反饋和技能普及。

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高鴻鈞表示,回望“十三五”,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奮進“十四五”,要圍繞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逐步建立更加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的國家創新體系。

雖然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疫情防控、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強大的賦能作用,仍也存在關鍵領域“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性投入不足,部分領域處于產品價值鏈中低端,產業鏈協同聯動發展不足等問題。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認為:“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充分發揮國家集成電路、信息光電子、智能傳感器、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等制造業創新中心的作用,以企業為主體,著力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抓住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重大機遇,不斷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拓展電子信息產業領域,構建新型產業體系?!?/p>

“我國迫切需要完善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萍脊ぷ髡咭幼⒅刈灾鲃撔?,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比珖f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視頻會議發言時表示。他建議,“十四五”期間,對于事關國家長遠競爭力的核心關鍵領域要全面加強科技創新部署。面向長遠目標,形成系統性的布局和前瞻性的儲備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保春認為,保持強大的創新能力,企業需要持續修煉內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斷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發展;二是要推動電子信息制造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皩崿F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大力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鏈的建設與發展,攻克核心技術,強化關鍵環節,著力打造產業生態鏈,促進電子信息產業與各個行業領域的高度融合發展。另一方面,要全面強化企業信息化建設,推動實施建設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和產業數據生態,拓寬產業應用領域,從而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彼硎?。

在此次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對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支持。他認為制造業創新中心是推進和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關鍵舉措,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是國家級創新平臺的一種新形式,是面向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協同創新取向,以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為重點,充分利用現有創新資源和載體,完成技術開發到轉移擴散再到首次商業化應用的創新鏈條各環節的活動,打造跨界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競爭的先機。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科技創新更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楊元慶提出,企業創新工作中人才隊伍建設也十分重要?!凹涌飚a業人才培育,加強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將推動工業和信息化在‘十四五期間良好發展?!睏钤獞c說,”希望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能夠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培養更多‘紫領人才,在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中發揮出更大的才能,支撐‘中國智造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p>

“創新,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人才問題?!比珖舜蟠?、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也談到了人才培養對企業創新的重要性。她認為,企業應該堅持自主培養人才的發展路徑:“這個過程需要的是投入,資金投入、時間投入。我們不可能一夜之間干成一個偉大的事業,這需要有一個沉淀的過程?!倍髦楸硎?,給年輕人搭建創造創新的平臺,讓他們有時間去鍛煉和積淀,最終形成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

猜你喜歡
工業老年人數字化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工業人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數字化制勝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