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新時代學校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的策略

2021-04-27 00:40曹玉龍
體育教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教會策略

曹玉龍

摘 要:2020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實現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通過勤練和常賽提高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能。教育部體衛藝司王登峰司長對深化體教融合、增進體教改革、促進青少年體育健康發展提出了意見,體教融合關鍵在學校體育教學,通過練習讓學生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逐步提高體育運動健康知識和體育專項運動技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體育管理體系和競賽體系,也是體教融合的重點。

關鍵詞:新時代學校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2-00-03

一、目前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生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掌握不全面

由于小學是基礎教育,目前大多數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術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上,更談不上真正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體育課經常被占用,學生練習技能的時間就更少了。還有體育教師自身問題,對課程標準理解不深,教學理念不清晰,教學素養不高,體育課形式化。教學內容、方法缺乏創新,教學效果不明顯,導致體育基礎知識、運動技能掌握不全面。

(二)課外、校外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及次數屈指可數

學習上的壓力大、作業多導致學生課外、校外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學生上完體育課,操場上很難看到學生在鍛煉。城市環境、社區體育設施不全等也影響學生在校外進行體育活動。父母不重視家庭體育鍛煉,以為抓好文化課成績,體育鍛煉無所謂,自己不鍛煉也不讓孩子去參加鍛煉。以上這些原因造成學生在體育課上所學的體育運動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鞏固及提高。

(三)體育競賽活動少,形式簡單,學生參與的熱情不高

體育的魅力在于不同賽事的競爭,目前學校除了體育節,其他競賽活動少之又少,由于體育節競賽項目及名額有限,只有少數體育特長生參加,其他學生不能參與體育競賽,只能加油、助威,或者說只能是一名觀眾而已,學過的體育運動技能得不到展示,更享受不到體育競賽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功的喜悅感,導致大部分學生失去了對體育競賽的關注,也降低了參加競賽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學校體育教學質量。

二、強化聯動機制,促進“教會、勤練、常賽”

(一)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教會”學生基礎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

運動技能指人體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動作的一種能力,通過學習而形成的有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不同的體育項目有不同的技術和技能來支撐,而這些必須通過學校體育來實施,為了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讓每個學生掌握1~2項體育技能,體育課在學校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那如何教會學生這些技能呢?

1.教會學生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

體育基礎知識是進行體育科學鍛煉和實現終身體育的依據,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與運用運動技能的知識、科學鍛煉的知識、體育衛生保健的知識、競技比賽規則和比賽方法的知識。運動技能的練習要與基礎知識同步進行,教師要根據水平段和男女生間的個體差異,循序漸進地將這些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

2.教會學生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術和技能

身體練習是指一系列具體的體育動作或動作組合,體育動作一般以運動技能為基礎,學生在從事運動技術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運動技能,掌握技術是形成技能的基礎,在課堂教學時采用“先學后教”模式、“團隊合作練習”模式、“以評促學”模式、“游戲性教學”模式、“教學比賽”模式等激發學生自主練習、探究練習、合作練習。對于小學生,運動技能的練習是最基本的身體運動能力,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并在常練的基礎上逐漸形成體育運動技能,為體育專項化技能奠定基礎,鼓勵學生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3.建立分級機制,關注個體差異,推動教學工作高效開展

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技能、不同的水平段和男女生之間等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根據這些差異建立分級機制,制定教學方案、確定學習目標和內容,并建立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體育課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盡可能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同時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激發學困生練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在評價上同樣得到優等生一樣的評定等級,雖然學生達不到優等生的成績,但他們練習的積極性、刻苦努力的精神值得肯定。

(二)課內、課外、校外聯動,促進學生“勤練”成為常態

體育基礎知識是體育技術、技能練習的基礎,而體育技能是通過不斷練習和改進逐漸形成的,所以勤練是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得到鞏固和提高的有效手段,學校教育要有效落實“減負”,開齊體育課,不擠占體育課,課內課外、校外聯動,開設專項化體育第二課堂訓練,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積極參加體育技能練習,這也是新時代體育教育的趨勢。

1.注重體育課堂練習,促使學生達成知識、技能目標

體育課堂練習是學生形成體育基礎運動技能的重要場所,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制定教學內容,練習時要突出重難點,在學生理解和掌握技能技巧上下功夫,練習內容不宜過多、過深,讓學生通過刻苦努力練習就能達到目標,這樣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逐漸提高,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部分優等生作適當的技能延伸、拓展,要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需經過認知階段—聯系階段—完善階段才可逐步掌握技能,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在練習中教師多鼓勵、多表揚,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水平二“籃球運球”環節,在認知階段讓學生學會原地左右手高低運球,培養學生運球的手感;在聯系階段讓學生學會行進間運球及變向運球,進一步提高運球技術;在完善階段讓學生運球接力比賽,把認知階段和聯系階段所學的技術和技能運用到比賽中,這樣階段性的、循序漸進的和反復的練習可達到鞏固動作技術、提高體育運動技能的效果。

2.加強第二課堂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專項化技能

新時代體教融合給學校體育帶來了新力量,可保證學生每天有兩小時(包括體育課)的體育鍛煉,這需要從學校領導層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建立長效機制作為保障,要用“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學生“減負”。學校開設體育第二課堂訓練,建立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學校體育模式,并成為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列入學校教學計劃中,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的延伸,對實現學校體育達到“勤練”目標具有積極的作用。學校體育第二課堂的訓練項目要多樣,內容要豐富,例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田徑、乒乓球、武術、游泳、形體等。訓練中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不同水平段的個體差異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練習,學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和愛好,選擇自己長期訓練的項目,熟練掌握該項體育技能。姚明說過“體育專項化是體育教學的方向”,學校成立高水平運動隊,進行專項化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專項運動技能。

3.布置課后體育作業,是“勤練”的有力補充

只靠體育課實現體育專項化技能是不現實的,專項化技能需循序漸進反復練習,除了體育課,學校第二課堂體育訓練和體育課后作業都是“勤練”的有力補充,但體育課后作業的布置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業布置要科學、合理,由統一作業向選擇性作業轉變,充分調動學生完成體育課后作業的積極性。例如:(1)通過書籍或互聯網了解基礎知識性的作業。(2)布置速度、力量、柔韌、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類的作業。(3)安排不同層次和水平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難度大小選擇課后作業。(4)設計一些拓展性的作業,鼓勵學生探究性練習,也是體育課學習體育運動技能的補充和延伸??梢宰寣W生在完成作業后在班級群打卡(包括運動數據、練習照片或短視頻等),教師可根據完成的具體情況給予適當評價,促進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積極性。

(三)學校、家庭、社區聯動,提供學生“常賽”的平臺

體育比賽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將練習的內容通過比賽的形式進行,任何體育項目都存在著不同的競爭,沒有競爭體育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競爭使學生看到進步和希望,也能找到練習的不足和努力方向,這就需要學校、家庭、社區聯動,搭建學生“常賽”的平臺。

1.建立校級賽事體系,促進校級競賽常態化

除了體育課教學比賽外,學校要建立賽事體系,定期開展體育競賽,納入到學校工作計劃中,校級競賽要面向全體學生,做好競賽的宣傳工作,以“運動使我快樂健康成長”等主題制定競賽方案,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競賽經驗,不斷提高體育運動技能水平??砂磳W年上下學期制定水平段體育競賽,水平一學段可安排基礎性、娛樂性、趣味性的項目,如運球比多、跳短繩、2人3足、定點投籃、5人制足球混合賽等;水平二和水平三學段可安排跳短繩、踢毽球、“8字形”跳長繩、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及拔河等技能型的比賽項目,鼓勵更多學生參與。

2.學校、家庭、社區聯動,推動賽事的多樣性

聯動學生、家長,輻射周邊社區形成良性互動,推動學校、家庭、社區體育發展。學??膳e辦親子運動會、趣味運動會,加強宣傳力度,積極帶動家長和社區參與進來,項目可設置家長、學生、親子和社區組等,既能促進家校、社區的良好溝通,又能提高學生體質健康,體現競技體育的娛樂性、公開性、競爭性,也能活躍社區體育文化。

在校級聯賽的基礎上與社區體育俱樂部聯合舉辦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區域聯賽,制定學校、家庭、社區聯動賽事體系,根據年齡和項目特點組織不同的梯隊賽。同時建立安全風險管理機制,依法處理體育競賽意外傷害事故。完善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更好地激發學校體育育人的價值。

三、結論與建議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教會”是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勤練”是知識和技能的鞏固與提高;“常賽”是學生體育技能的應用、拓展和延伸,是檢驗體育教學質量的手段,也是學生交流展示技能的平臺。當前,學校體育仍然是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解決的關鍵就是要重視學校體育教育和校內外體育鍛煉。校內體育教學要有練習密度、有運動強度,校外要布置體育家庭作業。通過學校、家庭、社區聯動,定期舉辦各項賽事活動,促進“教會、勤練、常賽”的教育模式,以滿足新時代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登峰.《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情況匯報[J].體育教學,2020(11):4-6.

猜你喜歡
教會策略
奧本大學:一個教會你熱愛生活的地方
畫與理
我最愛的那個人,教會了我……
我的手機在哪?
對別人說“您好”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What I've Learned So Far
Passage Four
愛她,就教會她獨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