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飛身心,但別做“熊老人”

2021-05-06 05:59江媛媛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任性阿爾茨海默性格

江媛媛

老太惹的禍:一人坑慘一座城

近年來,老人任性妄為、倚老賣老造成惡劣影響的事件屢屢刷屏:山東青島老年暴走團在快車道上暴走鍛煉,無視公共交通安全;廣場舞大爺大媽們與年輕人爭籃球場,爭論的過程中老人將年輕人打傷;公交車上一個六旬老人因小男孩沒給自己讓座,就一邊大聲責罵,一邊一屁股坐在小男孩身上;不久前,荊州一位78歲的老大爺,無證駕駛逆行,被交警發現有40余起交通違法未去處理……

這都還是小巫見大巫。前段時間,沈陽疫情吃緊,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不守規矩的老太太。這位沈陽的尹老太去了一趟韓國,回來之后按規定集中隔離并做了核酸檢測,為陰性。但返家后,她未按要求自行居家隔離7天,就開始四處活動。在出現發燒癥狀之后,她也不去指定大醫院就診,直到幾天后,在癥狀加重后,她才前往指定醫院就診。然而最可氣的是,在確診后,尹老太還隱瞞行程。已經平靜了大半年的沈陽,瞬間被“引爆”了。這位老太太一系列自私、無知、任性的行為,造成了無比嚴重的后果:沈陽全面進入戰時狀態,隨后開始全員核酸檢測。

在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抗擊疫情期間,類似這種老人家任性妄為的事件在媒體報道中屢見不鮮,有任性不戴口罩出門的,有無視居家隔離令屢次外出走親訪友的,有大發官威不配合醫院治療規定的……這些老人家不遵守社會行為規則,造成嚴重后果之后還倚老賣老,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過失,有的甚至還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

很多人想不通,這些老人家為何變成了這樣?當我們還沒能處理好“熊孩子”的時候,一扭頭,不少本該慈祥善良的老人卻紛紛變成了“熊老人”?!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尊老并不意味著把老人視為“弱勢群體”,只要老人涉事,就要一味遷就,把社會規范統統拋到腦后。

人老為尊,尊在行為而非年齡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所推崇的傳統美德,尊老,我們尊重的是老人隨著年齡增長而積累的德行。

南京的一位大爺前陣子在網上引起熱議,多年來他出門幾乎都會隨身攜帶折疊小板凳,坐公交也是如此。他說:“年輕人很累,不能倚老賣老。我用的是老年卡,別人是買票的,所以我不想占位置!”這位大爺的態度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贊。短短的幾句話,就勾勒出中國人最傳統善良的一面。

老年人是個龐大的群體,“熊老人”只是其中的少數,然而也要引起人們的反思。當人進入老齡階段,身體功能有所下降,是弱勢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這是大家都能夠理解的。但是我們不能接受倚老賣老,無視社會規范、無視他人,任性妄為。

老人要從擺正心態做起,放下“我老就要以我為尊”的想法,平等地對待比自己年紀小的人群,不應以大欺小。雖然老了,也應該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遇事應更加冷靜,要有大度的胸懷,良好的品行,自覺遵守社會規則,不倚老賣老,講文明講禮儀,不自私自利,善意對待他人?!白鹑苏?,人尊之”,當老人做到尊重他人時,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關愛。

老人變“熊”也可能是疾病前兆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老年人因為身體各方面功能的減退,當受到某些外界環境的影響時,可能會出現多種心理問題,從而影響他們的性格和情緒。下面是幾種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失落心理? ? 現代化事業需要現代觀念意識、現代科學知識、現代心理素質以及強健的體魄等,可是一般老年人隨著年歲的增長,恰恰會在這些方面存在缺憾,這時候最容易產生失落心理。

新時代老年人的現狀大都是:想玩點什么,卻不容易接受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想要幫助照看孫子孫女,卻很難跟上孩子輩不斷更新的教育理念。這種失落感和挫敗感,有時就會擊垮老年人的身心。

懷舊心理? ? 對于一個人來說,生活環境、價值目標的改變,很容易使老年人心理出現反差,因而懷舊心理也會變得強烈。老年人,尤其是昔日的老干部,一旦從領導崗位上退休,失去一呼百應的那種權威感,強烈的反差感讓老年人很難去適應,總想找回當初的威風凜凜,但自己也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淡泊或空虛的心理? ? 有些老年人退休后能夠不再刻意追求名利,雖清貧度日卻自得其樂,雖勞碌卻不以為然。但也有些老年人退休之后,在家沒有任何事干,相比之前的忙碌,突然空下來了,反而抓心撓肝,無法適應。

自卑心理? ?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都會出現如下表現:膽小謹慎,不敢想、不敢闖、不敢擔風險,生怕打破平靜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獨,由于離開了崗位,相對減少了同他人的聯系,極易產生孤獨感,依戀和交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憂郁寡歡;當與周圍朋友交流時,絕大多數的話題都圍繞子女、孫子孫女的生活學習,這些話題很容易造成老人相互攀比,嫉妒多疑。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這種孩子不在身邊的孤獨感、無助感會讓老人有苦說不出。

在這些情緒的影響下,老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依賴、暴躁、倚老賣老的情況。

一是依賴,對組織依賴、對家人依賴,放棄個人努力,一切等待照顧。

二是任性,易沖動,愛發脾氣,動輒氣沖斗牛,倚老賣老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

三是多事,好管“閑事”,好為人師。

四是固執,性格倔強,對人處事過于刻板,不靈活、不體諒他人,有時偏執得不近人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人們這樣是為了引起身邊人的關注,結果卻往往只會讓老人的情緒及人際關系陷入惡性循環中。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老人突然性情大變,往往是疾病的前兆。如果發覺老人性情一反常態,發生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性格變化,就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等老年腦部疾病前兆。這樣看來,對“熊老人”一味地指責和批評,不是很公平,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應對“熊老人”,不妨換種溝通方式

照顧老人或者與他們很好地交流,常常需要獨特的溝通技巧和策略。以下是與老年人有效溝通的三條建議:

耐心與同情心

毋庸置疑,跟老年人相處肯定要有耐心和同情心。不支的體力、緩慢的動作、健忘、邋遢、冷漠是老年人的特點。與老人交流時,人們很容易失去耐心,甚至可能會放棄,直接走開。

這時如果能設身處地地為老年人考慮一下,你也許就會平靜許多。你可以這樣想:“她那么冷漠,沒有朋友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吧?!薄八袆幽敲绰?,關節炎肯定沒少給他罪受?!?/p>

換位思考是保持耐心和同情心的最有效的方法。

詢問而非命令

如前所述,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尊重。你可以多詢問他們而非命令他們,以此來滿足他們的自尊心。例如,不要說:“你要如何如何?!倍鴳撨@樣說:“你想……嗎?”或者“我們……怎么樣?”

詢問是對老年人的尊重,給他們提供選擇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對身邊的事兒還是能夠掌控的。

對于那些反應遲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需要詢問他們,但不必真的要等待回答,只是讓他們覺得他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自理的。

詢問而非猜測

同樣地,在你進行與老人相關的行動之前要先詢問,而不要自作主張。比如說,關老年人房間的燈時,要先問一下,“我要給你關燈了,可以嗎?”

如果老年人不同意,若無大礙就隨他去,或者跟他解釋清楚你這么做的原因(大部分情況是為老人的身體著想)。

小鏈接:

阿爾茨海默病又稱作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的高發疾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它會導致腦細胞的退化和死亡,從而使一個人的思維、行為、社交能力大幅度下降。

阿爾茨海默病有哪些征兆呢?除了短期記憶力變差、表達含糊、容易迷路、不能作出精準判斷等,性格改變也是一個明顯表現。老人的性格開始產生反差,原來開朗的人變得郁郁寡歡、敏感多疑;原本沉默寡言的人話變多,喋喋不休,或者以自我為中心、狂躁、幻覺妄想、抑郁、性格改變、譫妄、情緒不易控制等。

阿爾茨海默病沒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預防。研究表明,愛動腦的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概率比較低,多學習多動腦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小編有話說——

老人變得固執任性,多數都與他們接受新鮮事物較少有關。有科學研究指出,大腦缺少應有的刺激,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敏感力和反應力會明顯減退,腦細胞缺乏活力,大腦退化速度加快,思維能力下降,逐漸形成記憶力銳減及老年癡呆等一系列癥狀。還有一些老年人因為不適應退休后生活狀態的變化,與周圍人關系欠融洽,甚至處于脫節和緊張狀態,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在實際生活中“不受歡迎的人”,這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讓老人遠離社會,產生更多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內心的煩惱和憂慮得不到排解,缺少生活樂趣,從而更加抗拒新鮮事物。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多多理解和關愛家中的老人,增進情感交流和溝通,注重對老人的精神贍養。而老人自己,也應該深刻認識到任性、固執性格之害,注重自我調適,陶冶情操,控制自己的情緒沖動,尋找更多的生活樂趣,養成接受新鮮事物的良好習慣,改變自己的盲目自信。有嚴重心理障礙者,可去醫院治療。

猜你喜歡
任性阿爾茨海默性格
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下)
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上)
貓的性格爪知道
千萬別任性
任性者的搞笑
CH25H與阿爾茨海默病
你的性格像《哆啦A夢》中的誰
有才任性黨
性格描繪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