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意識”其實是官民“共享”的

2021-05-07 02:56李景陽
雜文月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官民平易近人二郎腿

李景陽

別以為“官意識”為官人所獨有,官意識其實為官民所“共享”。不同點是,官的“官意識”是官怎樣看自己,民的“官意識”是民怎樣看官。

還是說個實事。有一幅看似很尋常的照片,在下沒看出啥異樣,有些網民卻動了肝火。

咋回事?一對沙發,左側坐著一位女士(據說是一位電商網紅),右側坐著一位市長。這位女士的坐姿是: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問題就出在這“蹺二郎腿”上。我倒不想使用“二郎腿”這說法,因為覺得這詞兒有點貶義。

有網友怒斥說:“連基本的禮儀都不懂嗎?”還有網友說:“文化層次的天花板太低。側面也能反映出家庭出身?!边€有的說:“這不是穿著潮不潮的問題,而是修養的問題?!?/p>

而依我看,這里的關鍵倒不是坐姿,而是,另一側坐著的是什么人。若另一側是個普通工薪族,就啥事都沒有了。然而,那里坐著的是個“官”。因為是官,與他同坐的人就得有點規矩,平時那兩腿交叉著一高一低的樣子就算出格了。應當端端正正地坐,胳膊與腿不能“節外生枝”。但我想,這位網紅并非特意選擇這坐姿,她大概因為心理放松,就無意間做出了讓兩腿輪流休息的姿勢。這姿勢,其實是人體生理的需要。當兵的出操,除了打立正之外,不是還有一種兩腿交換重心的“稍息”動作嗎?“官”“民”在一起無拘無束,這應視為時代的進步。若在舊時,“小民”見縣官是要下跪的,想蹺二郎腿都翹不起來。

要我說,有人對這場面大有異議,關鍵是他們頭腦中有種根深蒂固的“官意識”,盡管他們本人并不是官。千萬別小看普通人頭腦中的“官意識”。有些事行不通,或許正因了普通人“官意識”的頑固。比如提倡稱領導為同志,但就是實行不起來。這原因,未必是某官不稱其銜就給人臉子看,倒很可能是下屬張不開口。在有些人眼里,官員就是比普通人高出一頭,哪能直呼“××同志”呢?就好比誰敢對老爸直呼其名呢?所以若讓普通人與“大官人”平起平坐,感到不舒服的首先是普通人。就像舊時的侍人,在主人面前垂手站立慣了,讓他坐下,反倒難受。還不必說下屬對上司張口閉口稱領導,哪怕那是個比科長還小一級的股長,也以“領導”相稱,這類習慣來自“官意識”,又強化著“官意識”。

細察,我們周圍的環境里,有許多“官意識”的“因子”,仿如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隨時漂浮著,無論官與民,都潛移默化地受其浸染。只說我們已習以為常的語言表述。譬如說某領導作風好,常說“平易近人”。這話其實經不起推敲。好像是說,其為官,本該高人一等,他跟普通人拉近距離了,那就是一種優良品質。張三跟李四握手,不能算平易近人,若張三是個官員李四是個藍領,這握手就算是“平易近人”了。為何有這樣的區別?還不是人們頭腦中等級觀念作祟。還有“放下架子”之說,好像官本應端著架子,那是他的身份之所在,架子一旦放下,倒成了“高風亮節”。骨子里的觀念還是:官,本來應當跟普通人不一樣,不一樣,為正常,一樣了,倒屬特例。

還有“當官不像官”的說法。這也是百姓對官的好評。不過這話里還隱含著另一層意思:官有官的樣子。所以當官不像官,才值得說一說。那么,官應當是個什么樣子呢?我看除了表層的身姿僵硬、表情嚴肅之外,最要緊的就是:掩蔽真性情。官,不能將喜怒哀樂毫無保留地形之于色。舉例說,正開會,有人把水杯碰到地上摔碎了,員工不免“哎呀”一聲,長官就不能也跟著“哎呀”,他得表現出“處亂不驚”的氣度,頂多說一句:“怎么搞的嘛?”

或許,正由于這種官與民不一樣的等級意識在一些地方潛移默化地起作用,所以官總是自覺不自覺地讓自己像個官,民也在自己的觀念里打造著官的“高大”形象。

是不是也因此,當有人在官員面前“坐無坐相”因而打破了一些人心目中的等級秩序時,這些人就特別看不慣呢?

猜你喜歡
官民平易近人二郎腿
常蹺“二郎腿” 當心長“蚯蚓”
要與不要
《行政執法中的樞紐——官民關系》
司法審判如何對接道德方能讓群眾信服之冷思考
——從于歡案“官民”互動和江歌案的中日輿論反差說起
“囂張”的磊編
二郎腿趣事
鄉土社會“官民”糾紛的化解原則與消弭機制
詞語聚焦
用與不用
泰瑞·海切爾——平易近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