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應急安全文化建設的探索和思考

2021-05-08 06:29羅源平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1年8期
關鍵詞:安全文化建設

羅源平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企業建設的發展也越來越完善。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快速發展,“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得到有力推動,社會各行業展現出高質量發展局勢。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來自自然和社會領域的各類突發事件不時涌現,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嚴重影響著社會健康發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成為黨和政府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企業應急;安全文化建設;探索和思考

引言

由于企業性質比較特殊,安全生產問題伴隨著整個產業的發展,并成為社會上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企業的大部分設備都處于高溫、高壓環境下,一旦發生安全性問題,將會給整個企業乃至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導致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故企業必須要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管理,從而最大化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確保各項生產工作安全進行,促使企業健康持久發展。

1應急管理須依法進行

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礎,更是社會活動的規范約束,依法治國基本理念下的法制化建設已覆蓋我國各個領域,應急管理已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依法應急應作為企業應急管理之基本予以重視。(一)依法健全應急管理體系。企業應以嚴格遵守《突發事件應對法》為核心,以所屬行業配套法規為重點,按照要求建立各項應急管理制度,同國家法規制度高度契合,實時關注并及時更新完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在法規界定的權利范圍內,開展應急專項工作。(二)依法落實應急法制化管理。優化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預防準備、處置救援、恢復重建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管理進程。建立內控體系,在執行階段確保有關工作滿足要求,并同步形成監督管理,杜絕跨越法律“紅線”或挑戰法律界限“打擦邊球”的行為。(三)搭建起法規學習平臺。經常更新有關應急管理的法規內容,確保及時將國家最新要求落實到位,精神傳遞到人。全體員工應高度重視法規學習,理解其核心思想及主要內容,充分提升應急意識,時刻警惕突發事件發生。在此基礎上,全員還應做到學以致用,應急管理人員做到依法組織應急救援,現場作業人員需自覺遵守作業要求,在應急階段有能力辨別行為是否合法。

2安全生產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安全管理技術落后

安全管理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中之重,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安全管理主要以生產設備管理和生產工藝管理為主,以管理的方式確保各項生產工作按照相關規定有秩序地開展。如果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生產工藝無法滿足相應的要求,那么定會產生相應的問題,引發一系列的安全生產問題,安全管理目標也不能有效的落實。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安全管理技術比較落后,尤其是在防火爆炸和工藝對策上,主要以人員定期檢查設備壓力計和安全閥為主,且部分企業安裝了管道應力檢測裝置和空氣檢測裝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企業安全生產。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安全管理技術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且相對的設備在前期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后期效果卻明顯降低,影響到企業安全生產。另外,由于安全監管機制不健全,事故應急管理不完善,有效性較低,不利于企業安全持久發展。

1.2安全意識薄弱

安全生產是企業生產的首要任務。職工是企業生產活動的主要參與人員,職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安全生產問題,故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至關重要。但是在現實企業生產中,存在嚴重的職工安全意識薄弱問題,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員,認為生產設備正常運作就不會發生安全問題,導致難以發現一些潛在的安全隱患問題。甚至存在一些職工,在生產設備操作中缺乏安全操作意識,未能按照相關要求和標準進行操作,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安全生產問題。規章制度是約束職工行為重要舉措,也是提升企業安全生產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規章制度不夠完善,沒有體現出一些危險行為,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引發安全事故。

2應急安全優化措施分析

2.1應急管理須落實資源

應急資源作為應急基礎能力保障要素,由軟性資源和硬性資源構成。軟性資源涉及團隊能力、信息支持平臺、多方協作等;硬性資源涉及設備、物資、后勤支持等。各類資源的配置,在各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具有重要體現??v觀新中國成立以來屢次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應對,其順利實施無不依托于資源的有力支撐,但也同樣多次受困于資源的落實。拓展應急資源、賦予現代信息管理功能、強化儲備是應急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應急資源落實既為國家應急管理之根基,也同樣為企業應急管理之必要,企業應對于應急資源的落實予以深入推動。(一)自我保障資源的儲備。作為“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以自我保障為核心配備基礎應急資源,配以必要的社會資源。作為“關鍵少數”的大型企業,除落實自我保障的基本應急資源外,還應配備大型生產事故應急的特種資源,建立專業化應急隊伍。(二)資源外輸機制的塑造。在保障自我應對能力的基礎上,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在社會需求時向社會輸出應急資源,積極支持,共同應對突發事件。在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過往應急救援過程中,社會資源的不斷補足,對于應急工作全面持續開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及時解決了資源跟進緩慢的有關問題,其中很多資源來源于各企業的儲備。(三)資源落實執行機制的建立。企業要同步建設保障資源落實的執行機制,根據自身規模特點,按照國家及行業的有關要求做好資源投入規劃,建立資源有效儲備、協調、動員、應用的程序制度,形成資源全周期自引進到退役的管理保障,形成跟進更替的良好循環,及時補足缺口,確保應急資源的穩定儲備和良好運行狀態。

2.2應急管理須反應快速

應急管理是和時間賽跑,“反應速度”成為了高效應急的主要體現。我國應急救援素有“黃金階段”概念,通過對突發事件發生后關鍵時期的應急,最大程度規避風險,降低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企業應同樣注重應急管理的快速反應,圍繞重點強化提升。(一)強化應急預警。應急管理需要有落葉知秋般警覺,有如履薄冰般謹慎。諸多大型突發事件如地震、火災、爆炸等,往往能夠在極短時間形成致命危害。因此及時預警能夠迅速獲取應急警示,進入應急狀態并采取應急行動,防止事故的演化和影響的深入,是應急行動的第一發起點。(二)注重行動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精準實施、有效執行、合理應變”。需要在各個應急階段的工作執行過程中強化行動管理,明確事件類型,采取正確方法針對動員部署,制定策略,過程中實現監督把控。當事件程度超出企業可控范疇或能力界限時,企業應及時同政府建立協同,必要時交接管理權限,合理應變,避免應急的延誤滯后。(三)專業化的能力協同。專業能力及資源能夠對應急行動起到促進作用,提升各個環節速度和執行率,通過建立高素養、專業化的應急隊伍,配合先進、精密的科技平臺或軟件,能夠促進應急策略及指令更高效、順暢地貫徹接收,應急統計及信息工作更加便捷地開展,應急管理界面下各個窗口有效銜接,最大程度實現理想應急。

結語

總之,企業安全生產關系到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人身安全,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故必須要高度重視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問題,建全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從規章制度、工作和新技術等方面進行。同時,提升企業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在企業內部營造安全生產的文化氛圍,排除事故安全隱患,構建防范體系,提高工作人員的生產技術,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雷.如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21):45+68.

[2] 王軍.淺談企業如何開展有效安全教育培訓[J].品牌與標準化,2019(04):76-78.

韶關市礦山救護隊(韶關市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心),廣東韶關512029

猜你喜歡
安全文化建設
淺談施工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
淺談如何用思想政治工作確保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安全文化建設不可“有文無化”
安全文化建設的創新途徑研究
淺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及安全文化建設結合實施模式分析
煤礦企業思政工作中安全文化建設的創新研究
淺議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及思考
生產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措施淺論
推進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方法及途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