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問題與對策

2021-05-10 17:24程秀兵
科學與財富 2021年34期
關鍵詞:新形勢問題對策

程秀兵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由粗放式向綠色發展理念的轉變,生態環境保護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起到了客觀評價環境質量和反映污染治理的效果的作用,并給環境管理與污染治理決策制定提供科學支持。保證生態環境監測的質量與效果,對提高環境治理與監管管理工作水平,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相互協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問題與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生態環境監測;問題;對策;

生態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和耳目,為此突顯出做好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新的發展形勢下,環境監測工作存在的質量問題頻發,質量保證體系不健全,評價指標不明確且欠缺完善的監督與管理制度。為充分發揮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積極有效作用,需要強化環境監測體系的建設,明確質量評價標準,完善環境監測機構質量體系,落實環境監測質量保障機制。

1、生態環境監測內容簡述

生態環境監測涉及的要素有水、氣、聲、固廢、輻射等,監測方式分自動和手工監測,自動監測有水、氣等各級環境自動質量監測站點,手動監測包括現場監測與實驗室分析兩大部分,現場監測適合于對無法帶回到實驗室進行分析的樣本(噪聲、水溫、流量、煙氣流速以及煙氣黑度等)、不易保存及保存時效較短的樣本、最好在現場進行分析的各指標(pH、溶解氧、電導率、感官指標以及余氯等)以及需要在現場組織環境監測的部分特殊情況,包括揮發性的有機物泄漏情況監測、現場應急監測等,現場監測具備快速性、靈活性優勢,無需保存樣本,能夠快速的獲取需要的數據信息,同時根據需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優化,提高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針對性與代表性[1]。實驗室分析主要是按照質量體系控制要求和流程,出具科學準確的數據和合法的檢測報告。

2、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問題

2.1欠缺完善的制度體系

在新形勢下,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發展迅速,但環境監測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欠缺完善的質量監管制度體系,因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內容單一,現行的管理制度等存在滯后性與不合理性。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管理及監督意識薄弱,直接影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與效果。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涉及到布點、樣本采集、現場監測、樣品保存和運輸以及實驗室分析等眾多環節,每個環節的質量都會直接影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目前,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質量保障水平相對偏低,儀器設備存在老舊以及落后問題,試劑、環境場所以及人員等各個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難以滿足檢測技術規范要求,直接影響到環境監測工作的整體質量,導致監測數據出現誤差和錯誤。

2.2環境監測工作難度大

環境監測活動涉及點位布設、樣品采集、現場測試、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制備、分析測試、記錄、報告編制和檔案管理等眾多過程,每個過程又會受到環境條件、儀器、試劑以及監測方法與操作人員的素養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而每個過程的各個因素均會對最終監測數據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嚴格來講,環境監測數據是特定條件下的監測數據,只有在嚴格遵從技術規范的前提下獲得的監測數據才具有實際意義。評價數據的準確性是誤差分析,環境監測數據的誤差來源除了以上因素導致的系統誤差外,還有隨機誤差,且隨機誤差無法消除,只能通過重復試驗進行減小。

2.3監測技術存在不足

就現階段環境問題來看,我國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各監測技術間的互通性較差,而且應用性能較弱,覆蓋范圍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當前,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發存在脫離監測工作實際的現象,相關技術的投入及產出比例十分不協調,部分環境監測單位仍沿用傳統人工監測方法,與我國當前環境情況與技術研發前景并不匹配。同時,監測技術的研發仍存在研發意識不足的現象,并未深入探究我國環境監測的實際情況,研究方向的重點仍體現在理論上,并未有效上升到實際應用,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與研發嚴重脫節。

3、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的優化對策

3.1建立健全質量監管機制

必須調整優化質量監管工作機制,增強內部與外部監督管理,監測機構需要安排專業人員結合現代化監管模式與技術,組織高效的內部質量監督工作,搭建數據管理庫,結合互聯網技術與信息化技術創新監督管理模式,詳細記錄監管工作的相關數據信息,實現監測工作的可追溯性,提高內部監督的實效性[2]。建立健全高素質、高水平的監督工作隊伍,展開隨機性以及交叉性的日常監管工作,將傳統事后檢查與管理調整為事前監督、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總結的全新模式。相關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監督工作的各項標準要求。針對監測數據必須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保證數據質量。明確失信懲罰規章以及市場退出管理細則,加大對虛假檢測數據的打擊力度,最大程度上的解決監測質量的各個影響因素。此外,必須調整完善質量控制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管理與質量管理機制,環境監測機構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按照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整體質量,使其能夠滿足新形勢下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

3.2整合監測資源力量

目前,我國已建設了四級環境監測站及其相關機構,環境監測工作的硬件與軟件建設取得了進一步發展,對環境監測以及環境管理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紤]到多頭管理、系統布局規劃與監測網絡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導致現有監測站欠缺系統化的組織整合,不利于環境監測工作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必須增強環境監測工作,建立健全運行有效的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目前,市級以上監測站能力較強,針對縣級環境監測機構能力發展強弱不均、人員數量多少不一,多則十幾人,少則三、四人的現狀,人員少的監測站無法勝任當前繁重的監測任務,隨著市級以下環保機構垂直管理體制改革政策的落實,一定程度上能為整合市轄縣(區)監測站的力量提供可能,可以根據人員多寡來分配縣(區)站的檢測任務,設置中心站和采樣站。充分發揮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的力量,創造靈活的機制讓他們參與到整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形成各級各類環境檢測機構的合力,為提升監測質量提供基礎支撐。

3.3強化監測質量保障

生態環境監測質量保障能力直接關系到監測工作的質量。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積極提高質量保障水平,提高環境監測的專業性以及技術要求。加大實驗室的硬件和軟件投入力度,添置適應環保任務發展必需的大型儀器設備,重點抓好監測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不斷提升人員操作技術水平,采取持證上崗、盲樣考核和各類監督檢查的形式提升實驗室監測能力。監測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和數據質量意識,能夠有效控制監測質量的各個影響因素。同時要及時學習生態環境監測的相關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規并在日常工作中嚴格遵守,保證各項工作開展的規范性。建立健全技術人員的選拔與聘用機制,加大專業技術型人才的引進力度,借鑒成功經驗提高環境監測質量,充分發揮出生態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積極作用[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環境治理與保護的有效性,必須結合新形勢的實際需求與發展現狀,深入分析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建立健全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加大人員以及硬件等方面的建設力度,明確環境監測質量評價指標以及環境監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與效果,為生態環境保護奠定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 程毅, 劉曉燁. 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發展問題與對策建議[J]. 綠色科技, 2020(14):2.

[2] 張濤,周立平,王湜,等. 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期刊發展策略探討——以《環境監控與預警》為例[J]. 科技傳播,2019,11(21):1-3.

[3] 王浩. 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對策的探討[J]. 福建質量管理, 2020, (008):166-167.

猜你喜歡
新形勢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