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性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服務助推鄉村振興機理研究

2021-05-10 00:32方佳音
科學與財富 2021年35期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綠色

摘? 要:鄉村綠色發展是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及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而綠色金融服務應發揮其重要作用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目前在政策性、需求端、供給側多方因素作用下,鄉村綠色金融供需未能實現有效匹配,并存在一定的金融排斥現象。綠色金融有效助推鄉村振興應充分發揮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改善鄉村信用環境,提高其鄉村綠色金融服務的參與度,并為其提供政策保障。

關鍵詞:地方性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1.引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我國鄉村綠色發展緩慢,生態環境總體形勢嚴峻,農業可持續發展不足,鄉村綠色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必經之路和重要支柱。而“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習近平,2016)。2019年1月,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綱領性文件《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作出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總體部署,提出完善綠色信貸體系,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快創新“三農”綠色金融產品(楊士偉,2019)。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再次聚焦鄉村振興全面實施問題,提出了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等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目標,并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提出了明確要求,進一步從政策層面強化綠色金融的制度性供給,保障鄉村振興的全面實現,健全鄉村金融體系 ,原有的綠色金融“重城市、輕農村”的格局也已發生丕變。

而目前對于綠色金融的研究與探討主要集中在四大銀行及大型商業銀行涉綠、綠色債券指數引入、碳金融產品創新等頂層設計領域,而如何在環境問題較嚴重的鄉村地區開展綠色金融服務并未引起重視,對于鄉村如何接軌綠色金融實現振興這一議題尚未展開系統性的研究(王勁屹,2019)。讓地方性商業銀行結合各地區綠色發展特征,參與農村綠色金融體系構建,方能全方位地實現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走上真正的振興之道。同時,以地方性商業銀行作為研究對象,發揮其草根性及地緣性帶來的發展優勢,對農村綠色金融發展路徑進行探討,對于理論框架的全面性構建也具有重要意義。

2.鄉村振興戰略下綠色金融發展問題

目前鄉村綠色金融需求缺口巨大,據相關部門估算,近年來我國鄉村每年綠色金融需求大約1萬億元,而政府財政出資僅能滿足其中的20%(王波,鄭聯盛,2019)。整體上我國鄉村金融市場發展并不完善,在政策性、需求端、供給側多方因素作用下,供需未能實現有效匹配,并存在一定的鄉村綠色金融排斥現象。

2.1政策性問題:

目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綠色金融政策、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有效實施。

我國綠色金融國家層面的宏觀體系、頂層設計已初步構建完成,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綠色存款、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產品和工具的規范性政策也基本覆蓋,在《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的指引下,綠色金融制度建設不斷發展,例如《綠色信貸指引》作為綱領性文件,為我國綠色信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盡管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化,鄉村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仍較緩慢,具體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綠色金融微觀層面政策還有待細化,綠色金融在鄉村地區推廣發展的具體實施、保障及監管政策仍有缺位。

在法律法規方面,整體上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綠色金融相關法律均有缺失,且目前尚無專門的法律對鄉村商業金融體系予以保護與規范,法律法規的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商業性金融機構“脫農棄綠”的情況出現。

目前,我國雖已形成以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金融機構“三位一體”的鄉村金融組織框架體系,但權責明確、定位清晰、監管到位的鄉村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尚未形成,商業銀行組織內部的運作體系有待優化(左正龍,2021)。此外,鄉村信用體系尚未構建完成,開展鄉村綠色金融所急需的新型農業主體等相關經營及信用信息未能納入征信系統,不能形成良好的鄉村信用環境,也成為了地方性商業銀行參與鄉村綠色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

2.2需求端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導向下,鄉村金融需求呈現出新的特征,主要體現在融資用途、融資規模、融資主體等方面的變化。

融資用途上較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下更為多樣化,鄉村人居環境的改善、鄉村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的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等新型綠色產業鏈的建設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這些項目的投資周期一般為中長期,融資規模較大,投資回收期長,運營效益較低,風險較高;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規?;?、集約化農業經營模式已成為趨勢,因而融資主體也已發生相應變化,從小農戶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展。以大農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形式存在的新型農業經營及服務主體正成為綠色金融需求主體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施曉春,2020)。

然而由于整體上農戶的受教育程度不高,金融素養偏低,金融知識欠缺,并對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等信息掌握不充分,加之綠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分支領域,在農村地區普及率低,農戶對于相關信息了解不足,導致了綠色金融需求排斥現象的存在(楊林,鄒江,2019)。

2.3 供給側問題:

目前,由于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普遍認為開展鄉村綠色金融業務存在政策性與盈利性之間的矛盾,會對其經營績效產生負面影響,參與農村綠色金融服務的意愿不強,內生性價值驅動力不足,存在供給排斥現象。從短期來看,由于開展該項新業務需要在人才隊伍建設、機構部門體系構建、產品開發等方面投入一定資金,會增加運營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鄉村市場的征信系統不完善,信息不對稱,農戶抵押品缺乏等因素會增加業務成本,影響其短期流動性;投資綠色金融服務需要進行有限資源的重新分配,會在一定程度上占用金融機構整體資源,增加機會成本,并可能會影響傳統核心業務競爭力的提升。而由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綠色金融項目大多資金需求較大、投資期限及回收期限較長,風險較高,加上政策性的優惠利率,短期收益率會受到影響,有悖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傳統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三性原則。

從現有鄉村整體金融產品結構來看,產品較分散,主要集中在滿足農業生產及農戶生活消費需求的小額信貸、聯保貸、惠農貸、扶貧貸等產品類別上,產品結構較單一,且缺乏“綠色金融”這一主線貫穿,協同性和創新性不強。市場現有的綠色金融產品其規模與農村綠色融資需求不符、資金期限錯配,產品開發存在滯后性,不能滿足鄉村振興戰略中多樣化的綠色融資需求。

3地方性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面對鄉村綠色金融發展的三方制約因素,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和市場的調節機制,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協調促進。建立長效機制,解決供給側及需求端的金融排斥現象,打破綠色金融在鄉村發展的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力保障鄉村振興的全面實現。

3.1 加強制度政策保障

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商業性金融機構開展鄉村綠色金融服務的資金投入、實施規范、風險監控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各地政府機構應在國家整體部署下,制定有地方特色的、有針對性的區域綠色金融政策;根據當地鄉村振興及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有效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明確政府機構與開展鄉村綠色金融服務的地方性金融機構的產權,對雙方的權責進行清晰的界定。政府機構應建立鄉村綠色金融的政策扶持及財政保障機制,可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貼息、再貼現、風險補償等手段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及風險,激勵引導地方性商業銀行加大鄉村綠色金融發展力度,擴大鄉村綠色金融供給;另外要加快制定鄉村綠色金融的分類和評估的統一標準,對綠色項目、綠色經濟活動的范疇及類型等進行清晰界定劃分,杜絕“漂綠”及“套綠”的現象,并積極引入碳排放權等指數進行量化評估,構建鄉村綠色企業的評級系統;還需加強監管制度的構建與完善,建立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制度,確保資金流向,監控金融風險及環境風險。

3.2 改善鄉村信用環境

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是推進鄉村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所在。各級政府應積極協調,多方聯動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打通信息壁壘,完善鄉村征信系統,構建鄉村綠色金融、綠色項目及相關生態環境指數數據庫,建立鄉村綠色金融數字化信息共享平臺,將鄉村綠色金融和數字化金融及普惠金融有效對接(王波,鄭聯盛,2019)。

可通過線下(如宣傳展板、客戶經理下鄉宣傳等)+線上(如公眾號、短視頻app等)渠道加強綠色金融宣傳,增強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提升其對綠色金融政策、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的認知。

3.3 提高地方性商業銀行參與度

目前商業銀行參與鄉村綠色金融服務主要出于迎合政策導向考慮,鄉村綠色金融的弱質性及商業銀行的趨利性,使得其開展服務的內生驅動力不足,尤其是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參與積極性不高。

然而國內學者進行了一系列銀行綠色金融對財務績效影響的實證評估,從實證結果來看,除了綠色金融抑制財務績效觀點外,主要還形成了另外兩種觀點:一是開展綠色金融對銀行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即綠色金融改善財務績效論,認為綠色金融有助于商業銀行樹立良好的社會聲譽及企業形象,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并降低環境風險,從而改善財務績效(李蘇等,2017;何凌云等,2018;孫紅梅,雷喻捷,2019)。二是綠色金融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隨時間推移而改變,即綠色金融影響財務績效的時滯效應論,認為綠色金融對財務績效的改善作用存在滯后性(郝清民等,2016;張琳等,2019)。

就綠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機制進行的實證分析,為商業銀行開展鄉村綠色金融提供了經驗證據,有助于充分調動相關銀行開展業務的內生積極性,緩解供給排斥現象,從供給側解決鄉村綠色金融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更應充分發揮其草根性及地緣性帶來的結構績效、信息優勢及關系發展優勢,精準定位目標客戶,探索適合鄉村市場的特色綠色金融產品線(如綠色專項債券、綠色農業供應鏈信貸產品、鄉村旅游信貸產品等)解決產品分散,協同效應不強的問題。遵循財務可持續性原則,規劃業務發展策略,創新產品,精簡完善內部運作流程,建立內部風險防范及績效評價體系,在為自身發展構建新的長期盈利增長點的同時,助推鄉村綠色振興,實現雙贏。

4結論

鄉村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議題,綠色發展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持,而目前綠色金融需求缺口巨大,鄉村引入綠色金融卻面臨農村地區綠色金融意識薄弱、地方性商業銀行內生價值驅動力不足、現有綠色金融產品與農村綠色信貸需求不符、綠色征信成本高、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難題。鄉村綠色金融發展應從“政策性、需求端、供給側”三方面著手,政府適度引導及監控,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地方性商業銀行積極參與,破解發展瓶頸,有效助力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強調: 強化基礎注重集成完善機制嚴格督察按照時間表路線圖推進改革[N]. 人民日報, 2016-8-31(1).

[2] 楊世偉,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內在邏輯、現實境遇與實現理路[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9(5):16-24.

[3] 王勁屹,中國農村構建綠色金融體系路徑探討[J].現代經濟探討,2019(1):128-132.

[4] 王波,鄭聯盛,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機制路徑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11):84-88.

[5] 左正龍,新制度經濟學下的綠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J].財會月刊,2021(13):126-132.

[6] 施曉春,綠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20(5):52-57.

[7] 楊林,鄒江,綠色金融助推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與邏輯框架[J].西南金融,2019(5):39-47.

[8] 李蘇,賈妍妍,達潭楓. 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績效與風險的影響[J].金融發展研究,2017(9):72-77.

[9] 何凌云,吳晨,章奇,祝婧然.綠色信貸,內外部政策及商業銀行競爭力[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8(01):91-103.

[10] 孫紅梅,雷喻捷.我國商業銀行實施綠色金融政策的TEM模型評價研究[N].中國軟科學研究會2019年中國軟科學文集,2019:255-269.

[11] 郝清民,武倩月,葛國鋒. 綠色信貸的創新與風險—灰色關聯度分析,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7),81-85.

[12] 張琳,廉永輝,趙海濤.綠色信貸和銀行財務績效的動態交互影響關系—基于中國29家商業銀行的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9(4):31-39.

作者簡介:方佳音,女(1983.3- ),漢族,浙江臺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小微金融,綠色金融

基金課題:2020年臺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區域性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服務助推鄉村振興機理研究--基于臺州實證”(編號:20GHB07)。2019年臺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美麗臺州”建設的績效評估:經濟發展、環境規制與污染治理(編號:19GHY02)。

猜你喜歡
商業銀行金融綠色
綠色低碳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P2P金融解讀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