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錢塘江河口治理開發結緣
——余祈文訪談錄(上篇)

2021-05-10 07:48訪談人訪談整理
浙江水利科技 2021年1期
關鍵詞:尖山錢塘江河口

訪談人:王 申 訪談整理:王 申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規劃設計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

訪談時間:2018 年6 月26 日

訪談地點: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 號樓205 室(杭州市江干區鳳起東路50 號)

余祈文:1938 年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中國共產黨黨員。畢業于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先后在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和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工作,長期致力于錢塘江河口治理開發研究。

圖1 余祈文先生早年照片

1 求學之路

訪談者(以下簡稱“訪”):余教授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您是一位水利專家,科技工作者,首先,能否請您談一談您的求學之路?

余祈文(以下簡稱“余”):我出生在浙江省衢州市農村,有2 個哥哥,3 個姐姐。由于家里兒女多,我不被重視,似乎處在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大哥考上免費的師范學校,畢業后成了一名小學教師,其余哥哥和姐姐均在家務農。我小時候讀書是為識字,根本沒有要改變前途命運之類的想法。小學四年級之前在村辦私塾就讀,五年級轉入公辦小學,初中畢業后幸運地考入衢州一中高中部。當時國家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我的腦子里有了理想,并和班里志同道合的同學討論:高中畢業后要考大學,當一名工程師,可以穿皮鞋;如果大學考不上,只能回家務農,穿草鞋。所以“穿皮鞋”還是“穿草鞋”,成為當時激勵我們學習的動力。

為了能考上大學,平時除完成課堂作業外,還額外做一些全國數學競賽的難題,看數學題解等課外學習書籍。1957 年高考數學卷中,有一道平面解析幾何題難度很大但分數很高,大部分考生解答不出來,我因為平時曾復習過而得到滿分: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好運。

訪:您是如何選擇大學和專業的?

余:1956 年國家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后,大學擴大招生,錄取率較高;然而到了1957 年,由于政治因素,大學又壓縮招生,高考難度增大,對考生的政治條件要求很高。我的家庭成分是富農,雖然家庭成員歷史清白,但仍不敢報考熱門專業。為了實現自己一心想當工程師的愿望,報考了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

當年土木工程系只有“工業與民用建筑”和“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筑”2 個專業。列寧說過,“蘇維埃政權加上全國電氣化就是共產主義”。當時浙江省正大力興建大、中型水電站,我覺得河川專業與國家的電氣化有關,有前途,于是就填報了河川專業,并且第一志愿被錄取??歼M大學以后,有同學認為“土木土木,又土又木”,好像沒有本領才考上土木工程系。班里有位從蘇州航空學院轉到浙大河川專業的同學,我問他為何選擇河川專業,他說是受“水電站建筑”這個名稱的誘惑,水電站是國家大型建設工程,感覺建水電站很了不起。當時腦子里根本沒有“苦”與“樂”的考慮。

訪:能簡單談談您在大學的學習與生活嗎?

余:我們這屆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肯吃苦,生活艱苦樸素。大學5 年雖然課程較多,政治運動也多,但教學任務還是按計劃完成。

水利專業學習的課程有三十幾門,包括水文學、地質學、水工結構、水電站廠房、土力學、材料力學等。當時教材是老師自己編寫的,沒有正式教科書。浙大基礎課師資比較雄厚,很多老師來自清華大學。我們的專業課程和畢業設計都按期完成。

訪:大學期間需要參加實習嗎?

余:大學5 年,先后共有3 次實習。進校第2 年是認識實習,走遍了浙江省大小水電站和水庫;中期有生產實習,根據“教育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的原則,實習內容是為甌江電站測量庫區地形;畢業前夕的實習是到安徽省參觀響洪甸水庫、佛子嶺水庫等??偠灾?,實習機會比較多。

2 在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工作的歲月

訪:大學畢業后,您被分配到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您能談談當時的分配情況嗎?

余:1962 年浙大土木系河川專業有2 個畢業班,共 60余人。當時畢業生分配有3 種情況:第一種由水利部分配到全國大型水利工程,主要從事管理工作;第二種分配到浙江省內市、縣水利局;第三種作為技術儲備暫時先分配到商業部門,當營業員,我屬于這種情況。

1962 年,時任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院長徐洽時根據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對“大躍進”時期采取“邊設計、邊施工”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均擬開展補充擴大設計;另外,當時寧波、紹興地區因遭遇臺風襲擊,甬江支流奉化江和姚江以及曹娥江等,亟需開展流域水利規劃。為增加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的技術力量,將第3 批待分配的畢業生共18 人,全部分配到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工作,我被分到院里的規劃室: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好運。

訪:請您談談在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工作的情況。

余:我在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工作3 年多,主要參與甬江支流奉化江和姚江以及曹娥江的水利規劃工作。1968 年,浙江省軍事管制委員會下屬的生產指揮組農業辦公室提出調查全省可圍墾的海涂資源,以浙江省水利廳為主,從相關單位抽調人員組成臨時規劃小組,在浙江省農業廳辦公,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臨時派我參加。調查重點是錢塘江河口及杭州灣,因為該區域的灘涂資源很豐富,但必須與治江結合,還要考慮其他資源開發利用。

3 錢塘江河口治理開發方案的研究

訪:您能介紹一下錢塘江河口治理開發方案的研究過程嗎?

余:錢塘江河口潮強流急,含沙量高,江道寬淺,主槽擺動頻繁,河床沖淤幅度大,是典型的游蕩型河口,自然災害頻發,防災減災是治理的第一要務,其次是開發河口內豐富的灘涂、水資源等。20 世紀60 年代初,以戴澤蘅、李光炳為核心力量的專家團隊提出,蕭山蜀山以上江道分別按1952 年提出的《錢塘江下游穩定江槽初步設計》和1958 年提出的《錢塘江上下游赭山灣整治工程初步設計》實施;為盡量減少該方案實施后對江道泄洪的影響,并充分利用鹽官上下游北岸明清堅固的老海塘及尖山河段北岸山體作岸線,蜀山以下治江規劃江道緊靠北岸;曹娥江出口江道規劃為“出東北”方向。由于多方面原因,沒有考慮規劃實施后杭州灣的淤積變化,因此澉浦斷面寬度定得較窄,約為11.5 km。治江圍涂工程采取拋筑長、短丁壩相結合的措施。

1960 年新安江電站建成后,發電尾水東流入海,有關人士提出在大力整治錢塘江河口江道的同時,期盼開發豐富的淡水資源,以滿足河口區南岸、北岸工農業生產的需求,因此制定興建七堡樞紐工程方案,旨在擋潮引淡,這是建國后第一個開發水資源的方案。當年浙江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河口室也參加了該項工作。初步研究表明,由于閘下江道淤積嚴重,影響泄洪,方案擱淺,最終放棄。

20 世紀70 年代初,臨時組建的圍墾小組討論錢塘江河口治理方案時提出:當錢塘江河口按“全線縮窄”方案實施到一定程度,在尖山河段北岸海寧黃灣鼠尾山建閘,由南向北拋筑攔江大壩與大閘連接,可達到擋潮引淡,滿足南岸、北岸平原工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隨后在大閘一側興建船閘和電站,還可通航、發電;樞紐建成后,涌潮隨之消失,可消除對兩岸海塘的破壞。這是一個以治江為主,結合開發灘涂和水資源的治理方案,由于綜合效益較高,得到當時浙江省水利廳鐘世杰的贊賞,他征求浙江省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意后,赴北京向水利部匯報。水利部錢正英等人對此提出2 大關鍵性技術問題:首先,樞紐工程建成后,下游江道淤積面貌及解決措施;其次,拋筑攔江大壩施工技術及基礎防沖問題。當時,樞紐工程建成后對杭州灣淤積的影響尚未考慮,這其實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為研究水利部提出的上述2 大關鍵技術難題,浙江省水利廳從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抽調一批技術力量組成臨時機構開展相關研究。經過2 年多研究,由于未得出明確結論,抽調人員中的一部分要求回原單位,韓曾萃及其他一部分人,包括我在內,愿意繼續留下,從此一直參與錢塘江河口治理開發研究工作。

1967 年和1971 年寧波地區遭遇大旱,特別是1971 年大旱,寧波市區理發店貼出告示“理發不洗頭”,可見當時缺水之嚴重。為解決嚴重缺水問題,提出在錢塘江河口潮流段末端的富春江漁山建閘擋潮引淡、開發水資源的方案。后期動床模型試驗表明,閘下江道仍然嚴重淤積,方案最終放棄。

通過上述研究情況可見,錢塘江河口治理開發宜通過“全線縮窄”治江,結合促淤后圍涂,簡稱“治江圍涂”。新安江水庫建成后,雖然對河口內水資源的開發研究一直未停止,但因潮強流急、含沙量大,在河口上、中、下游不同位置興建樞紐工程擋潮引淡均不可行。后來杭州市為滿足工農業生產用水需求,在閘口上下沿岸逐漸采取分散興建引水提水工程進行開發水資源,簡稱“無壩引水”。

4 錢塘江河口治理開發專題研究

訪:您做了很多錢塘江河口專題研究工作,能請您詳細談一談嗎?

余:所謂“專題研究”,我的理解是指在錢塘江河口采取“全線縮窄”治江圍涂方案已確定的前提下,由于對某些局部區域考慮不周,或者治理過程中出現新的變化,以及超出原規劃范圍等情況,需進行分析研究、修改補充或擴大規劃范圍等。

4.1 從錢塘江尖山河段治導線初步研究到尖山河段整治規劃

20 世紀80 年代初,蕭山的治江圍涂工程推進至海寧八堡附近,以下至澉浦斷面稱尖山河段,是承上啟下的水域,下接杭州灣。在該水域興建整治工程對上下游水域內水文和床面沖淤影響很大,制定治導線要特別謹慎。1985 年完成的治導線初步研究具有以下亮點:第一,在基本滿足泄洪的前提下,可減輕咸潮入侵,有利于杭州閘口沿岸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也可適當削弱涌潮對兩岸海塘的破壞,另外,鑒于尖山河段主槽演變,以“走中”機率居多,為符合因勢利導的治理原則,初步選定尖山河段“走中彎曲”的治導線。第二,為盡量減輕尖山河段治江圍涂對杭州灣的淤積影響,特別需要注意保護北岸深槽的水深條件,澉浦斷面寬度初定較寬,約18.0 km,同時北岸尖山沿岸的治江圍涂面積應控制在約0.67 萬hm2(約10 萬畝)以內。第三,從有利于蕭紹平原排澇要求出發,曹娥江出口江道以“出東北”方向匯入尖山河段為宜,為滿足紹興地區對建口門大閘的迫切要求,在曹娥江出口江道口門附近規劃了曹娥江大閘。鑒于尖山河段整治后將形成微彎有利河勢,而且曹娥江流域有較豐富徑流量的獨特條件,預計閘下淤積問題可以解決。根據以上認識,韓曾萃和我于1985 年編寫《錢塘江尖山河段治導線初步研究》報告,對推動和指導后一段時期尖山河段治江圍涂發揮了重要作用。

《錢塘江尖山河段治導線初步研究》編制完成后,尖山河段主槽出現由南擺向北,后又遭遇錢塘江流域1988—1995 年連續偏豐水年,致使主槽長時間維持靠北岸河勢。尖山以上江道刷深,潮差增大,涌潮增強,沿江兩岸海塘遭受嚴重損壞,也嚴重影響了杭州市閘口附近淡水資源開發利用,亟需通過工程措施變當時“走北”河勢為“走中彎曲”河勢。但是尖山河段出現主槽靠北河勢后,南岸灘涂呈淤漲趨勢,有利于南岸治江圍涂,符合先南凹岸,后北凸岸圍涂的步驟。此外,處在尖山河段南岸的曹娥江出口江道淤積抬高,并出現向西擺動而延長,致使三江閘、馬山閘等閘下水位抬高,失去排水能力,蕭紹平原面臨嚴重內澇威脅。紹興地區積極拋壩促淤圍涂,阻止出口江道主槽向西擺動;位于出口江道另一側的上虞地區為阻止由于江道主槽“出東”而加重新圍堤防險情,在出口江道東側開展拋壩促淤圍涂。由于2 地共同努力,終于在20 世紀90 年代中期把整治后的出江道口門按規劃方向率先推進到尖山河段南岸治江規劃線附近。

尖山河段治江圍涂進展較快,特別是曹娥江出口江道整治后,口門建閘的閘址已初步形成,各方面對建閘的呼聲很高;加上尖山以上江道迫切要求改變潮勢增強、涌潮增大帶來的弊端;除此以外,以《錢塘江尖山河段治導線初步研究》為依據編寫的《錢塘江海塘堤線規劃報告》,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復是對其中尖山河段規劃堤暫定為初步規劃線,對幾個技術問題需作補充分析——鑒于上述情況,浙江省水利廳下達了《錢塘江尖山河段及曹娥江河口整治規劃》任務。要求解決尖山以上江道潮汐增強,涌潮增大對海塘的破壞及咸潮上溯對杭州閘口一帶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同時要控制尖山河段主槽擺動,并盡量相對穩定地緊靠曹娥江江道口門附近,為口門建閘進一步創造有利條件;另外,還要有利于尖山河段治江規劃與下一步的杭州灣南岸圍涂的銜接,盡量減輕尖山河段治江圍涂對杭州灣北岸深槽淤積的影響。要達到上述要求,北岸尖山治江圍涂規劃工程是關鍵。

1996 年,錢塘江流域出現了偏枯水文年,北岸尖山岸邊出現淤漲趨勢,為滿足海寧市對治江圍涂的迫切要求,同時為興建曹娥江大閘進一步創造條件,浙江省水利廳和錢塘江管理局領導同意并支持海寧市在尖山一帶依據規劃、經試驗研究可行后開展治江圍涂。第一期工程從小尖山拋筑挑水丁壩促淤,圍涂0.13 萬hm2(約2.0 萬畝),實測資料表明效果很好,江道朝規劃要求方向演變;后期對北岸尖山治江圍涂工程作如下調整:將鼠尾山以上的原規劃堤線再向南突出1.1 km,以下至澉浦間基本以直線連接,形狀類似“火腿”,圍涂面積基本不變。前期主要考慮更有效遏制和削弱尖山以上江道內涌潮增大的壓力,也可把尖山河段主槽逼至曹娥江出口江道口門附近,限制曹娥江大閘建成后的閘下淤積長度,為解決閘下淤積問題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后期旨在減輕對杭州灣北岸深槽的淤積影響,并使上溯漲潮流保持順暢。為此,整治規劃把北岸尖山治江圍涂由原來的“半圓形”規劃堤線修改為“火腿形”。

澉浦斷面原規劃寬度為18.0 km,為使尖山河段南岸治江圍涂規劃線將來能與杭州灣南岸圍堤線較好銜接,澉浦斷面寬度由南向北縮窄為16.5 km,向上與上虞地區九四丘東北角之間以曲率較小的平滑曲線連接,實施后該岸段形成微彎形凹岸,規劃的曹娥江大閘閘址位于凹岸頂點附近,為建閘創造了更有利條件。據此,韓曾萃、戴澤衡于1998年編制《錢塘江河口尖山河段整治規劃》,并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加快了尖山河段治江圍涂進展和曹娥江大閘的立項建設。

4.2 杭州灣北岸深槽的形成及維護研究

杭州灣北岸深槽上起海鹽縣澉浦鎮,下至上海市金山縣,長約65 km,水深5~10 m。1918 年(民國七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大綱》中提出要建“東方大港”的設想,但一直未能實現。直到20 世紀70 年代,乍浦港仍是一個擱淺裝卸、年吞吐量僅10.0 萬t 的小型港口。1974 年上海金山石化公司在乍浦港建成2 個2.5 萬t 原油碼頭,運行情況良好。

為進一步開發北岸深槽深水岸線,開展“杭州灣北岸深槽形成機理及其維護研究”課題,并將其列入浙江省重點研究項目。其中“演變分析”專題根據杭州灣喇叭口型平面形態形成后的歷史資料和現代水文泥沙實測資料,分析得到外海潮波從不同方向傳入灣口,至王盤山附近得到加強,再向灣內傳播時,受喇叭口漏斗效應的影響和柯氏力的作用,致使漲潮主流偏北,潮差及流速沿程增大,北岸水域形成漲潮流的沖刷區。因此,歷史時期的北岸線坍塌后退,直至14 世紀北岸修筑的堅固海塘,加上沿岸山體阻擋作用,岸線坍塌才逐步停止。隨后漲潮流以沖刷床面下切為主,逐步形成北岸深槽。

澉浦斷面以上沙坎區動力強,含沙量較大,落潮主流偏南,并沿程減小,形成落潮流泥沙淤積區,從而形成庵東灘面,灘涂資源豐富。先輩們不斷出擊圍墾,到新中國成立初期,600 年間圍涂7 條塘線,面積約6.00 萬hm2(90多萬畝)。后60 年又圍涂約4.00 萬hm2(60 余萬畝)。維護北岸深槽水深條件的工程措施,首先需要減小澉浦斷面以上水域治江圍墾面積,特別是尖山河段北岸圍墾面積要控制在0.67 萬hm2(10 萬畝)以內。

“杭州灣北岸深槽形成機理及其維護研究”課題經專家評審,認為“演變分析有獨到之處”,1994 年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猜你喜歡
尖山錢塘江河口
我在錢塘江邊長大
錢塘江觀潮
五尖山點將臺
浙江海寧:錢塘江再現“交叉潮”
周占林的詩
人間仙境尖山子——甘肅省省級森林公園尖山子游記
物探方法在南江尖山石墨礦中的選擇及應用效果
他們為什么選擇河口
河口,我們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