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境

2021-05-11 05:45李花蕾
讀書 2021年5期
關鍵詞:詩境陸游

李花蕾

南宋開禧三年(一二0七)正月,一位名叫方信孺的青年登門拜訪,問詩陸游。其年陸游八十三歲,退居山陰鏡湖多年,方信孺三十歲,時任蕭山縣丞。后生晚輩虔誠就問,陸游欣然手書“詩境”二字相贈(事見劉克莊《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孰料,這兩位年齡相差五十三歲的詩人之間的一次尋常的交游,竟在詩界引起了一個綿延數百年的“詩境”情結。方信孺在此后的仕宦生涯里,幾乎每到一地,都會擇山水之尤兀奇處,摹刻放翁先生所贈“詩境”二字。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放翁早已放舟東海,棄世三年,方信孺時知韶州,在武溪九成臺(位于今廣東韶關市曲江區)刻下“詩境”二字,跋曰:“開禧丁卯正月書。時信孺丞蕭山,而放翁退居鏡湖,年八十三矣。后五年嘉定辛未,信孺假守曲江,謹撫刻于《武溪深》碑陰。九月旦莆田方信孺識?!保箲饡r期,武溪諸石刻遭日軍炸毀。)次年,方信孺知道州(今湖南道縣),筑“詩境”諸景(見方信孺:《 九嶷環觀記》),并將“詩境”刻于窊尊(今不存)。后轉任廣西,在桂林中隱山、隱山、龍隱巖三刻“詩境”:中隱山刻于嘉定六年,云:“詩境癸酉三月三日游”(此處“詩境”為方信孺之號)。隱山“詩境”刻于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九月(石刻今不存)。龍隱巖“詩境”刻于嘉定七年正月,二字中間有“陸游書”三小字,跋語分列于左右,云:“此字始刻于韶之武溪,再刻于道之窊尊,三刻于桂之龍隱巖。嘉定七年正月望,方信孺孚若?!保ㄊ探癫淮?,中國國家圖書館和日本京都大學藏有拓本。)

刻石之外,方信孺還以“詩境”自號。劉克莊稱方信孺為“詩境方公”“詩境方公信孺”“詩境公”(見劉克莊《詩境集序》《方景絢判官》《方元吉詩》)。清人翁方綱、陸增祥、楊翰等人的金石著錄均言方信孺號“詩境甫”。據劉克莊所撰《行狀》,方信孺知真州(今江蘇儀征)時,在中堂作復閣,匾文“詩境”。另據劉克莊《后村集·仲弟詩》題跋,方信孺曾珍藏陸游手錄詩稿一卷,題云:“七月十一日至九月二十九日,計七十八日,得詩百首?!?/p>

以上種種,足見方信孺對“詩境”的珍愛,陸游的手澤已然成為一個精神符號,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里,如影隨形。陸耀遹《金石續編》曾對此感慨道:“信孺固自號‘詩境甫,其題臨桂之西山、中隱山、北牖洞,皆但書‘詩境以代姓名,又嘗名其集曰《好庵游戲詩境集》,劉克莊序之。信孺殆有詩境之癖,何其撫勒不厭邪!”

“詩境”二字究竟隱含了什么樣的魔力,使方信孺“撫勒不厭”呢?關于方信孺,《宋史》于《陸游傳》后,有《方信孺傳》,稱其“有雋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楊萬里見而異之”。方信孺性格“疏豁豪爽”,詩作得好,他交游的更是一代文豪,年少時便得交辛稼軒(棄疾)、陳同父(亮)等當世大賢(《行狀》)。劉克莊在《詩境集序》中說:“詩境方公時語出驚人,為誠齋(楊萬里)、放齋(曹粹中)所知。稼軒所居雪樓火,公唁之,有‘何處臥元龍之句。時樂軒(陳藻)章豪一世,公以偏師劘壘?!M非阜陵(宋孝宗)所謂‘氣高天下者為之本歟!”信孺之詩,走的是“氣高天下”之路。氣高者往往難于下人,與陸游的一面之緣,卻帶給方信孺如此巨大的影響,可見陸游不僅在詩格上對方信孺有所指點,在人格方面亦對方信孺有所教導。

所謂詩境,指詩歌創作時的環境,也指詩歌表達的精神意境。唐人先有“詩境”一說,王昌齡《詩格》稱“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仿佛詩境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可以根據心情去勾皴點染。然而白居易《秋池二首》又說“閑中得詩境,此境幽難說”,將詩境視作一種可意會而難言說的幽境,要到達這個境界,還得有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須在“閑中”,須“身閑無所為,心閑無所思”。那么陸游所說的又是何等樣的“詩境”呢?想來野老閑居,為遠方來的小詩友作書,他所題的“詩境”,一定兼具王昌齡之格與白居易之閑,是那種雅致閑情的、屬于湖山林泉之樂的詩歌境界吧?

卻不然。陸游作詩忌“雕琢”(《夜坐示桑甥十韻》“大巧謝雕琢”),提倡“詩到無人愛處工”(《明日復理夢中意作》),即不刻意營造某種境界。所作《示子遹》詩說:“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薄霸娡狻痹谀膬??在詩人的情懷和對生命的關懷中,詩人移此“情”于詩,于詩中見真性,便是詩境。陸游一生創作詩歌近萬首,營造了一個“以氣為主”的詩境(《桐江行》“文章當以氣為主”),他的浩然之氣,是傾注在家國之中的。正如梁啟超《讀陸放翁集》所言:“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痹趪瓢氡诘男蝿菹?,陸游南冀王師,北望中原,雖有溪柴貍奴相伴,夢中卻總是鐵馬冰河,家國情懷是他一生的“詩境”。

在方信孺來訪的開禧二三年間,南宋正經歷一場名為“開禧北伐”的悲喜劇。在丞相韓侂胄的主持下,南宋倉促發動了對金朝的復仇戰爭,試圖收復北方的舊疆。然而宋軍全線大敗,幾乎重蹈靖康之恥的覆轍。陸游、辛棄疾都是這場戰爭的積極支持者,因而失敗給他們的打擊更甚??赡芡ㄟ^忘年好友辛棄疾的中介,方信孺才來拜會隱居鏡湖的放翁先生。陸游在給小詩友題字之余,會說些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一老一少間的談論與唱和,一定離不開時事國運。這一點,大致可從陸游作于方信孺到訪之年的詩略窺一二:

漁村樵市過殘春,八十三年老病身。

殘虜游魂苗渴雨,杜門憂國復憂民。(《春晚即事》)

老民愿忍須臾死,傳檄方聞下百城。(《五月二十一日風雨大作》)

老生自憫歸耕久,無地能捐六尺軀。(《聞蜀盜已平獻馘廟社喜而有述》)

傳聞新詔募新軍,復道公車納群策。

忠誠所感金石開,勉建功名垂竹帛。(《秋日村舍》)

得官若使皆齊虜,對泣何疑效楚囚。(《觀諸將除書》)

詩中這位憂國復憂民、忍死、欲捐六尺軀的詩人,頓于山水之間,看山遠,露憂傷之懷;看水東,振奮發之志。心無時無刻不在國事,詩無句無字不在恢復,所書所賦自然“十九從軍樂”,其中怎會有閑士仁山智水、優哉游哉的靡靡之風?

剛從陸游處獲賜墨寶不久,方信孺便以國信所參議官的身份被派往金國議和?!缎袪睢份d命下之日為開禧三年正月三日,九成臺“詩境”跋云開禧三年正月書,在陸游賜贈墨寶之時,想必已經知道方信孺出使之事,他寫下“詩境”二字,定然寄托了對這個年輕人不辱使命的期待和至囑。而方信孺于臨行前來拜訪這位日夜盼望“王師北定中原”的老人,怕也是希望得到某種精神鼓勵吧!

開禧三年四月至八月,方信孺接連三次出使北朝?!端问贰贰督鹗贰返葧敿氂涗浟诉@三次出使的經過。金人提出五個要求:反俘、歸幣、縛送首謀、稱藩、割地,信孺不允,金人便將他關入獄中,以利刃威脅,斷絕薪火飲水,云:“五事不從,兵南下矣?!狈叫湃孓q對不詘,據理力爭,以口舌挫敵銳氣。金人以死相脅,方信孺乃應道:“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金人計屈情見,拿方信孺沒有辦法,和議最終未能達成。南宋后改派王柟出使,訂立了“嘉定和議”,五事皆允。雖如此,方信孺的凜然正氣卻令金人念念不忘,稱“公論所推,雖敵人不能掩也”。金人恐怕難以理解在方信孺這樣一位文弱書生的心中,橫亙著怎樣的信念。

張栻、朱熹的弟子陳孔碩則評價方信孺的詩作為“詩之極致,所謂‘中庸不可能者”。何為“中庸不可能”?說白了,就是“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這或許能為我們破解“詩境”的奧秘提供一把關鍵性的鑰匙。方信孺從陸放翁那里繼承的“詩境”,正是屹然立于艱危環境下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方信孺不僅服為終身的信條,并且四處播散,希望點起人們愛國的火種。

經過方信孺的數次摹刻,“詩境”情結逐漸在詩界發散,清代學者愛之尤甚。乾隆中,翁方綱任廣東學政,亦是偏愛此二字。他在韶州得到《武溪深》碑陰“詩境”拓本,匾于書齋,稱“詩境軒”,成為與友人賞碑論文之所。翁方綱制墨玩印,皆擬“詩境”二字。楊翰《粵西得碑記》云:“宋刻中最喜方孚若刻放翁‘詩境二字?!嗍赜乐?,即得龍隱巖拓本,與何貞老同賦詩數百言?!瓚浽陂L沙,過何貞老齋中談金石,見放翁‘詩境字,云得自吳門翁蘇齋,一再題之,坐臥其下移時?!币驉鄱智逖?,楊翰構“詩境”亭,又重刻“詩境”于園,云“是世有‘詩境第四刻”。另據楊翰記載,何紹基在家塾題“詩境”榜,黃之雋則以“詩境”名其齋。

今桂林獨秀峰讀書巖有道光間廣西巡撫梁章鉅所刻“詩境”,羅城縣主簿余應松為之跋,曰:“宋方孚若嘗镵陸放翁所書‘詩境于龍隱巖,蓋至此凡三刻,其傾倒于劍南者至矣??制渚枚?,乃乞福州梁大中丞重書,??逃谧x書巖石壁,為名山增一墨寶,猶方志也?!苯B興沈園以陸游《釵頭鳳》詞著名,今園內太湖石上刻“詩境”二字,系據龍隱巖拓本???。

無形中,圍繞著“詩境”,形成了一個意境優雅的文化傳承。陸游當日揮毫潑墨之際,恐未料到“詩境”二字的影響如此深遠。后世將“詩境”刻于山,鐫于印,匾于齋,構于亭,榜于門,成為美的意象。然“詩境”究為何指?后人離開南宋的時局環境,已疏隔于陸游、方信孺彼時的心境;今人于游山玩水之際,忽見“詩境”二字呈于眼前,唯愛慕其美以及趣,至于詩境的真意,就由眾人遐想了。

猜你喜歡
詩境陸游
佘景峰
陸游的經歷
小學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陸游是個資深“鏟屎官”
小學古詩朗讀教育淺談
撥動心弦演繹精彩
以學定教,讓詩歌教學“得言、得意、得法”
除夜雪
例談詩歌美的三個方面
初夏絕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