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真相來了 !

2021-05-11 05:52
養生閱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攝食飯量排空

網絡上一直有說法,說“吃得越飽,死得越早”,還一直有傳言說,每個人一生能吃9噸食物,誰吃完誰先走,這些究竟是真是假?

吃得飽跟壽命是否有關,科學上該如何驗證呢?當然是動物實驗。

德國科學家發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metabolism上的一項動物研究發現,限制攝食的小鼠與隨意進食的小鼠比,限制攝食小鼠的生存時間顯著延長!

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這種限制越早越好!在生命早期就開始限制攝食對小鼠的衰老抑制作用更強。限制攝食的這種益處主要來自于對熱量的限制,抑制了與細胞衰老有關的異常炎癥反應和代謝變化。

吃得太飽對健康有什么影響?

面對各種美食的誘惑,人們常常會管不住自己的嘴,吃完才后悔又雙叒叕吃撐了!但即便是不擔心影響衰老和壽命,可能出現的各種健康問題也是無法回避的。

吃得過飽,超出胃腸道的處理能力,會引起很多消化道問題例如消化不良、胃痛胃脹,甚至是胰腺炎等嚴重的消化道疾病。

此外,由于攝入過多熱量,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也都有可能會“一擁而上”。

那么如何“少吃一點”才能健康長壽呢?“人一生能吃9噸食物,誰吃完誰先走”?那么這個有科學依據嗎?飯量大的人是不是很危險?

出現這一說法,起因是有研究人員認為,人在進食后會對機體產生一定損傷,而這種損傷會隨著人的一生逐漸累積,所以提出了人的一生的飯量是有限的這一說法。

既然這樣,那么如果把每天的飯量減少到正常的三分之一,是不是能讓壽命乘以3?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反而會因為營養不良等問題影響健康和壽命?!叭艘簧荒艹?噸食物”這個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事實上每個人體型和代謝不同,飯量也不同,不是說飯量大的人就會早死。真正要注意的不是吃進去食物的總量,而是比例。

每頓飯應該吃幾成飽?

說到吃進食物的比例,很多人從小就聽長輩說,吃飯不要吃太飽,八成飽就行了。這樣科學嗎?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每頓飯應該實現七成飽。

吃飯時,當你感覺略有飽腹感,覺得食物已經沒有剛開始吃的時候香了,而且吃飯速度變慢了,這時就是七成飽了!這時,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把筷子放下。

七成飽所攝入的能量和營養就已經足夠維持日?;顒?,如果還接著吃就可有能量和營養過剩的風險了!

有人會問,為啥吃烤肉和火鍋時感覺自己七成飽了也放下筷子了,但是過段時間還是感覺撐著了?這其實跟不同食物的胃排空的時間有關。

胃對不同食物的排空時間是不一樣的,糖類胃排空時間最短,蛋白質次之,脂肪類最長?;疱伜涂救庵竞扛?,所需要的胃排空時間長,所以吃完后一段時間還覺得有點撐是正?,F象。吃這些高脂食物的時候,量可以再減少那么一點。

每日三餐如何科學飲食?

正確的吃飯時間

一般來說早飯應在7:00~8:00,午飯11:00~12:00, 晚飯18:00~19:00。只有把握了正確的進食時間,消化系統的消化液和酶的產生和釋放才能保持平衡,維持正常生理節律。

這不僅有利于食物消化,而且更有利于營養的吸收。在正確的時間,吃正確的飯,才能“事半功倍”!

控制吃飯速度

生理狀態下人體靠血糖和瘦素水平去“感知”機體饑餓與否。如在饑餓狀態下,血糖降低,下丘腦產生饑餓感,控制進食行為;在飽腹狀態下,血糖升高,脂肪細胞分泌瘦素,下丘腦產生飽的感覺,抑制進食。

但如果吃飯速度太快,機體感知饑餓的速度趕不上你吃飯的速度,大腦就難免會產生錯誤的信號。你的胃其實已經吃飽,但是你大腦還在說它餓!

細嚼慢咽,保持合理的進食時長,才能避免能量攝入過量。

合理分配三餐

俗話“早飯吃飽,中飯吃好,晚飯吃少”說的就是三餐的分配問題,但這一說法也不完全正確。

早餐是人體在長時間睡眠后的第一餐,是消化系統的熱身餐,所以早餐應吃一些能量、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也就是要吃好!

而午餐要吃好,還是要吃飽則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體力活動情況來決定。

至于晚飯,則要在七分飽的基礎上盡量減少飯量,減少夜間消化系統的壓力。但絕不可不吃。

綜上所述,“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有科學根據的,每頓飯吃七成飽才是科學的吃法,具體情況則要根據自身情況決定,“人一生能吃9噸食物”則是純粹的謠言。

來源:科普中國

猜你喜歡
攝食飯量排空
魔力語音
五行真經(16)
一種方便排垢排空太陽能集熱器的研究探討
孤啡肽N/OFQ促進魚類攝食的研究前景
養殖條件下葉爾羌高原鰍攝食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晝夜節律
魚類leptin基因研究進展
適溫條件下鹽度對海刺猬活力、攝食和存活的影響
恐龍的飯量有多大?
一種杠桿式排空防凍太陽能熱水器
巧解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