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有為大同理想研究

2021-05-14 14:48郭麗
錦繡·上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幸福平等

郭麗

摘要: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探尋一種物質十分豐富、生活極度幸福,文明高度發達的理想生活??涤袨榻梃b了“三世說”和小康大同說,并借鑒西學中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大同理想,將大同理想的思想體系成書于《大同書》,在書中細致地描繪了他對未來社會的想象。故本文將對于康有為《大同書》中呈現出的平等、人倫、政治、社會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幸福 ;平等 ;理想社會

一、康有為大同理想的形成與來源

康有為的大同理想形成于清王朝危急存亡的時期,形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那個時代,是渴求挽救危亡時期的國家拯救陷入泥潭的人民。大同理想傳承了古代的社會的“三世說”“仁”學思想并吸收了西方進化論的進步思想,在近代產生了重要影響。

1.大同書的形成

康有為,原名祖詒,字廣夏,清末民初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又在接觸到西學后覺悟到不應該以全盤否定的眼光看待西方文明。1895年,康有為聯合多名舉人,發動了一場“公車上書”,來反抗《馬關條約》中種種不平等的條款,提出了“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繼而又宣揚“變法圖強”發動了一場愛國圖強運動,宣傳維新思想史稱戊戌變法??涤袨榻洑v代中國的時代變遷,從清王朝的閉關鎖國到甲午海戰,從公車上書到戊戌變法,最后到《大同書》的形成??涤袨橐庞鹘?,會通中外,融合中西之學,建構了一個“大同社會”的理想。

2.大同理想的理論來源

大同理想在中國的古代就有了雛形,如《禮記禮運》篇描繪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的景象。又糅合進了“公羊三世說”,董仲舒將《公羊傳》中的“三世說”劃分為“據亂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用以說明社會的可變異性,根據一定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涤袨閷⑦@樣變易的、進化論的思想應用于他的大同理想上,大同社會生活達到了最高水平,人民生活物質資料富足,社會高度和諧的理想狀態,是康有為大同理想追求的目標。

儒家孔子提出“仁者愛人”,“仁”是一個君子必須具備的修養,并且提出了“泛愛眾”的思想,是要求人要無所不愛,從愛自己開始,愛全人類進而到愛一切生物,這種思想為康有為所想建立的人與人相親相愛、與自然和諧共生、人人平等互相尊重友愛的大同社會提供了理論基礎。

佛教的“四諦說”是康有為大同理想的重要基礎?!八闹B說”包含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對應著康有為《大同書》的“人生之苦、天災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1]可見康有為的“入世界觀眾苦”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吸納了西方的進化論思想,這使康有為的大同理想有理有據,更具進步意義。

二、康有為大同理想的內容

康有為所著的《大同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大同理想,描繪了一幅沒有國界劃分、沒有剝削壓迫、沒有爾虞我詐、人人和睦相親相愛的社會美好氛圍,將中國幾千年來幻想的大同世界發揮到極致,是人們對最高幸福的追求,是時代的瑰寶。

1.去苦界至極樂

康有為認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痛苦的,無論是貧窮的人還是富有的人,甚至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都受著無盡痛苦的折磨。他覺得人不該受這些苦難的折磨,由此提出要消除苦難尋求快樂的思想。

《大同書》起篇便講述了“入世界觀眾苦”,他認出生既是進入了人間煉獄,人活著就是痛苦的開始,每一種苦又有明確的界限分別。入世皆苦是因為在戊戌變法后看到了人民的痛苦生活,戰爭和壓迫連連發生,人們煎熬的活著??涤袨橄胍謵簱P善,幫助人民解脫痛苦,由此他借助了佛教中的無差別的慈悲思想,來幫助人民脫離苦海。

康有為從“去苦求樂”的人道原則出發,考察到人類苦難的根源是因有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的存在??涤袨樘岢鱿顒e的“破除九界”之方來實現大同理想:“去國界合大地也;去級界平民族也;去種界同人類也;去形界保獨立也;去家界為天民也;去產界公生業也;去亂界治太平也;去類界愛眾生也;去苦界致極樂也?!?sup>[2]康有為認為只要消除九界, 人類就能夠進入到美滿的大同極樂世界。

2.去形界保獨立

康有為提倡解放婦女,男女平等。在我國的傳統中,一直延續著男尊女卑的思想,他為女子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感到不公,如壓制女子不得作官,不得參加科舉,不得成為議員,不能享受學習,甚至不得為公民,人身得不到自由,不能自由外出游覽、參加宴會,甚至為奴隸,被囚禁,由此他批駁歷史上存在的壓制婦女種種理由,伸張“女子最有功于人道”,認為女子在社會中生活在起到的作用是男子不可代替不可超越的。為了解救婦女,康有為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女子理應享受與男子一般的權利,提倡設立女學,法律上保障女子獨立的資格,并提出一夫一妻制度,婚姻自由由雙方簽訂帶有合法效力的合約并且可以規定期限,他認為解放婦女,實現男女平等是去“九界”進入“大同社會”的起點。

3.去國界合大地

有國之害。他認為“人民由分散而合聚之序,大地由阻塞而開辟之理,天運人事之自然者也”[3]這是天道自然的必然趨勢,最初人們為了生存、抵御外界威脅而組成群,以維持生命。群逐漸演化為家庭,家庭是最初的單位,之后由家庭形成部落,部落發展為國家。人類有從分散到凝聚的秩序,大地有從阻塞到貫通的趨勢,只有破除了山川的阻礙,擺脫了舟車的限制,解除了人治的壓制將世界合為一國,大同之世界才能得以實現。

國家的存在是自然發展的趨勢,但是縱觀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康有為察覺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私欲也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傷亡培增的更大規模的戰爭。人性在國家的階級掌控中得不到完善,社會也得不到發展,人們生活苦不堪言,如此循環往復,國家的存在并不是通向理想社會的途徑。這是用下層人民的血肉堆砌成的國家,國家的存在造成的只會是更多的痛苦,有悖于“去苦求樂”的思想,所以他認為只有破除國界進而統一由分而合,才是實現大同世界的必由之路。

4.去亂界治太平

康有為設定了一套制度,對于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都有仔細的安排,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上不公混亂的現象,這樣世界就能處于一片祥和的氛圍中。

大同理想的政治制度??涤袨樵O計的大同世界中設立民主制政府,各項政事皆由人民公議。而大同世界中的公政府并無實權,所掌握的不過是計算、獎勵、分派等事物,所以不會生出譏諷、刺殺等傷人心之舉。在這樣的社會中,政府不再是壓制各階級的國家權利政治機關,而是負責社會各項事物的管理機關。

大同理想的經濟制度??涤袨樵诮洕现鲝垖嵭泄兄浦贫?,廢除財產私有制。實行“公農”“公工”“公商”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一切財產都歸公有,按照所需進行生產和消費,核定人口數量按照計劃進行分配。同時大力投放機器用于生產,促進生產力解放勞動力。人們在高度發達物質和精神文明中,享受著生活的極度幸福。

大同理想的教育制度?!疤绞酪蚤_人智為主, 最重學校?!盵4]康有為著重培養人們的文化素養,結合西方的教育理念,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因材施教,注重德育的教育方式,又吸收了西方教育中注重全面發展,強調經世致用,培養科技型人才的新式教育??涤袨樵O計的教育體系包括五個階段:人本院、育嬰院、小學院、中學院、大學院,在這一個連貫的“公養公教”教育模式中每個人都享受教育、接受知識,提高技能,根據自己的所長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涤袨橹匾暯逃?,培養公民的綜合素質,不時的組織道德教育培養課程,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是素質教育在當時的體現。

三、康有為大同理想的時代意義

康有為的“大同夢”是傳承了儒家以“天下為公”的思想為基礎而設計的社會理想,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同理想有了新的時代意義?!巴笔强涤袨榇笸硐氲闹匾拍罘懂?,即無限多樣性的世界萬物通過協調演變而形成的統一,蘊含著著平等、統一的思想?!洞笸瑫分械摹叭纭?、“去種族”、“去亂界”在當下表現為構建和諧世界的美好愿望。大同理想提倡以德育為主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倡導“講信修睦”的風氣,“選賢與能”的人才選拔機制,有利于社會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這與現下時代要求的提高社會成員道德素質水平、每個人實現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思想是相呼應的。如今人民生活富足,幸福指數日益增高,不但滿足了物質層面的需要,還滿足了精神層面的需求,社會的進步與改進這都說明人類的理想社會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結語

康有為宣揚的人權平等、種族進化、公有制、世界統一的大同理想,描繪了一幅人類生活富足、沒有苦難、安居樂業的未來社會的幸福藍圖。大同理想中的公有制思想,不僅是對生產力生產技術的考驗,也是對人心的考驗。大同理想能否實現?現狀下雖然還沒有實現大同社會,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種類逐漸豐富,幸福指數與日俱增的現狀都是在朝著理想生活的邁進。不要局限在如何實現大同理想中,而要將其中有價值的信息投入到未來的建設之中。

參考文獻

[1]康有為.大同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康有為著,周振甫、方淵校點:《大同書》[M].中華書局,2012.

[3]康有為撰,姜義華、張榮華編校.康有為全集[M]第七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李似珍評注.大同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幸福平等
平等的悖謬
小學教育中轉化差生之我見
積極課堂氣氛的營造與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016年25期)2016-10-09
幸福、德行與至善——康德至善學說探析
“幸?!敝?,真實的不丹
為了“幸?!钡哪赣H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