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代動畫創作的民族化研究

2021-05-14 15:57葉冠德
錦繡·上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文化傳統九色鹿民族化

摘要:中國動畫的民族化有著良好的開端,在民國時期創作者已經有意識將動畫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新中國建立之后,中國動畫的民族化創作走向高峰,創作了很多在藝術上極為成功的影片,走出一條美術風格探索為主的民族化動畫創作道路。八十年代中國動畫的民族化創作已經近乎爐火純青,《九色鹿》、《鹿女》等影片從美術風格到影視語言都非常成熟。這一時期的動畫創作經驗非常值得今天的我們借鑒。

關鍵詞:美術片;九色鹿;美術思維;民族化;文化傳統;時代性

一.敦煌元素動畫創作的時代背景

1 政策的變革時期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動畫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1978年到19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計劃經濟體制內的市場化探索。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3年1月,國家廣電部發布了《關于當前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三號文件”終結了40年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統購統銷”式的發形機制,給予了電影企業自主經營權。中國動畫在這段時間迎來了動畫創作的第二次高峰,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為首的動畫創作人員以更為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作之中。

2 動畫的拓展時期

首先,動蕩結束,釋放創造力。十年動蕩讓走出這場“浩劫”的中國人破迫不及待的展開新的生活,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1977年到1986年這十年間生產的動畫影片有150多部,其中1977年到1979年這三年生產影片27部。美影廠老中青三代人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創作中,挽回動亂時期所浪費的時間。這一時期,政治上改變了“文藝為階級斗爭服務”的思想,明確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經濟上,國內動畫市場尚在擴展初期,國外動畫尚未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以美影廠為代表的中國動畫人在幾乎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于藝術探索上大踏步的前進,充分釋放自己的創造力。

其次,改革開始,新思想、新力量。隨新時期一同到來的還有國外不同的文化,各種電影、小說、戲劇涌入中國,文化工作者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訊息,并深受影響。同時中國動畫加強了同國際動畫的交流,將一批影片送到國外進行參展,1并邀請國外動畫創作者講學。

二.敦煌元素動畫的創作特點

1 對“美術片”的繼承

自1957年在特偉的帶領下組建美影廠以來,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漸形成了以手繪、木偶、剪紙和水墨為特色的創作風格。這一時期動畫的創作仍然堅持著已經獲得成功的“美術片”創作方式,敦煌元素動畫就是這一創作思想下的產物?!毒派埂窋z制完成與1981年,影片以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的《鹿王本生圖》為創作原型。影片整體色彩與畫面呈現基本保留了壁畫的風格。影片《夾子救鹿》完成與1985年,影片將敦煌元素進行拆分、重組,通過前景、中景、背景的不同速度運動和全景俯視等方法來營造空間感。導演之一的林文肖另一部敦煌元素動畫《鹿女》與1993年攝制完成。影片背景設計很明顯的取材于敦煌壁畫,角色的色彩吸取了敦煌的配色,整體上呈現出濃郁的敦煌風格。

2 在革新中前進

2.1 故事內容的新特點

首先,哲理和說教傾向增強?!毒派埂?、《鹿女》、《夾子救鹿》是較為典型的走民族化道路的動畫影片,較為明顯的階級斗爭因素在這一時期的故事中看不到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哲理與說教。敦煌題材的動畫因為取材自佛經等原因,本能的帶有勸人行善的動機。其次,這一時期的動畫在塑造人物性格上手法較為成熟。相對于之前臉譜化、符號化的角色塑造,八十年代的人物塑造逐漸擺脫了政治上的影響,從高大全的符號變為擁有人的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2.2表演風格的變化

程式化表演逐漸式微?!笆吣辍睍r期所形成的程式化表演較多的保留了京劇表演方法,八十年代的動畫在繼承這個表演系統的同時對其進行改造。在形象設計靠近生活的同時,表演系統進一步把生活中的仿真表演和程式化結合起來。一些經典的傳程式化動作已經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用程式化動作對生活化的表演進行點綴與提煉。

三.敦煌元素動畫產生的影響

1 民族化動畫獲得的巨大成功

在文革之后,中國人民掀起了一場反思運動,這種反思在文學上掀起了“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在美學上掀起了美學研究的熱潮。美影廠的動畫創作者并沒有去強烈的批判社會的陰暗,而是運用濃烈的色彩(《九色鹿》)和恬淡的敘事(《夾子救鹿》)來講述了人性的美好、正義戰勝邪惡。通過故事的講述,塑造了九色鹿和夾子這兩個散發著人性光輝的角色。

2 “別樣輝煌”的束縛

中國動畫在計劃經濟時期所創作的動畫雖然存在著缺陷,但是其強烈的民族風格、國際上多次獲得獎項等因素讓處在變革時期的中國動畫人一時難以舍棄傳統的動畫創作思路?!懊佬g思維”猶如“魔咒”般影響著中國的動畫創作者。動畫人不敢輕易的跨出傳統式樣的圈子,動畫的題材形式等仍然在傳統視覺形式上深耕。另一個極端是中國動畫人積極擁抱國家動畫創作,積極投身到國際動畫合作和動畫代加工業務之中,創作了一批毫無中國特色的作品。

四. 結論

八十年代是中國動畫民族化道路上的一個特殊年代。在這個時代民族化道路走向了多樣化、成熟化。制作了許多具有探索意義的影片,或得到國內外的一致好評。但是這一時期也是一個變革時代,中國動畫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就受到外來動畫的挑戰,隨后中國動畫敗下陣來進入了一重塑時期。但是,八十年代的動畫探索為今天的動畫創作積累的寶貴的經驗。脫離觀眾、脫離市場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動畫是一門影視的藝術不是繪畫的藝術;關起門來搞建設只會走向孤立。

參考文獻

[1] 張頤武.中國改革開放30年文化發展史[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8 .

[2] 尹鴻,凌燕.新中國電影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3] 顏慧 索亞斌.中國動畫電影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4] 張慧玲.動畫+:中國影視動畫產業轉型升級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5] 屈立豐.中國動畫業的兩次轉型[J].北京:民族藝術研究,2016.

作者簡介:葉冠德(1989—),男,江西九江人,目前美術學博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畫創作、數碼繪畫。

注釋:

這三年中,我國動畫片連續在國際.上獲獎: 1978 年,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在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上獲-等獎: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在英國第二十二屆倫敦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獎: 1979年, 水墨動畫片《牧笛》,在丹麥第三屆歐登塞國際童話電影節獲金質獎。源自:顏慧 索亞斌.中國動畫電影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104頁

猜你喜歡
文化傳統九色鹿民族化
江文也鋼琴音樂民族化的創作實踐研究
淺談設計藝術史中產品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中國當代動畫電影的民族化與國際化
服飾元素在油畫創作中民族化意義的研究
從藝術要素看樣板戲
文明體轉型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九色鹿
繼承和發揚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創新精神
星星樹
快樂的聚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