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油抗磨劑組成及性能研究

2021-05-17 09:36齊邦峰范開輝張國相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潤滑性酸值甲酯

齊邦峰,范開輝,張國相,胡 淼

(1.中海油煉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北京102209;2.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100029)

隨著環保要求的日趨嚴格,車用柴油正向高質量、清潔化方向發展,對柴油產品指標中的硫含量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目前車用柴油國Ⅵ產品標準要求含硫質量分數不大于10 mg/kg。為了降低硫含量,需對柴油加氫精制,而柴油加氫精制脫硫的同時也會脫除具有潤滑性能的含氧、含氮等雜環化合物及多環芳烴,從而造成了柴油潤滑性下降,引起柴油發動機中燃料泵的磨損甚至損壞[1]。

為了改善低硫柴油的潤滑性,向柴油中加入抗磨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4]。目前,市場中應用最多的柴油抗磨劑主要有脂肪酸型和脂肪酸酯型兩類。脂肪酸型柴油抗磨劑主要是一些長鏈的不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由于其酸值較高,加劑后容易導致柴油酸值超標,另外酸性物質會對發動機金屬表面造成腐蝕,同時還會與柴油中堿性分散劑反應生成難溶物進而阻塞燃料過濾網[5]。脂肪酸酯型抗磨劑具有酸值低、凝點低、抗磨性能好等特點,尤其不飽和脂肪酸單酯具有優良的抗磨性能,是一種環境友好型添加劑,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酯型抗磨劑生產成本高、遇水易乳化、破乳時間長,影響柴油產品質量,是目前酯型抗磨劑實際使用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使其推廣應用受阻[6]。

本文對市售的3種脂肪酸型和3種脂肪酸酯型抗磨劑的組成、性質進行分析表征,并以中捷石化加氫柴油為基礎柴油,對6種抗磨劑的使用性能進行了綜合評價。

1 實驗部分

1.1 原料性質

中捷石化加氫精制柴油作為基礎柴油,其理化性質見表1。

1.2 儀器設備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安捷倫公司GC?MS 7890B?5877B),測定柴油抗磨劑分子組成與結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熱電Nicolet is10),測定抗磨劑分子結構。HFRR高頻往復實驗儀(英國PCS公司),測定柴油潤滑性。LAB/TS硫測定儀(德國Photonlab公司),測定抗磨劑及柴油的硫含量。LAB/TN氮含量測定儀(德國Photonlab公司),測定抗磨劑的氮含量。

表1 基礎柴油理化性質Table 1 Basic diesel oil property

2 結果與討論

2.1 抗磨劑性質分析

選取典型的3種酸型和3種酯型抗磨劑,對其性質進行分析,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酸型抗磨劑的酸值高,當加入到柴油中時會對柴油的酸度產生影響,并對發動機產生腐蝕;而酯型抗磨劑的酸值均小于1 mg(KOH)/g,與酸型抗磨劑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表2 抗磨劑性質分析結果Table 2 Analysis results of antiwear agent properties

2.2 抗磨劑組成表征

2.2.1 酸型抗磨劑組成表征采用紅外光譜儀對3種酸型抗磨劑進行表征,3種酸型抗磨劑紅外光譜圖中主要吸收峰完全一致,結果見圖1。

圖1 酸型抗磨劑的紅外光譜Fig.1 Infrared spectrogram of acid?based antiwear agents

由圖1可知,3種酸型抗磨劑在3 009 cm?1處為H?C=C?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2 924、2 854 cm?1處分別為?CH2?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峰和對稱收縮振動吸收峰;1 708 cm?1處為酸羰基C=O特征吸收峰;935 cm?1處為O?H面外彎曲振動吸收峰;1 245 cm?1處為C?O伸縮振動吸收峰;723 cm?1處為?(CH2)n?平面搖擺振動吸收峰。綜合可知,3種酸型柴油抗磨劑皆為不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

進一步采用氣質聯用儀(GC?MS)對其組成進行分析,結果見圖2。通過檢索NIST標準譜庫,3種酸型抗磨劑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油酸和亞油酸,質譜圖相識度大于90%。

2.2.2 酯型抗磨劑組成表征采用紅外光譜法對3種酯型抗磨劑進行分析表征,其中酯型E、G紅外光譜圖中主要吸收峰完全一致,見圖3(a),酯型F紅外光譜見圖3(b)。

圖2 酸型抗磨劑組分質譜分析Fig.2 Mass spectrum of acid?based antiwear agents

圖3 酯型抗磨劑E、G、F的紅外光譜Fig.3 Infrared spectrogram of ester?based antiwear agents E,G and F

由圖3可知,3 430 cm?1附近為?OH特征吸收峰,3 009 cm?1處為H?C=C?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2 924、2 854 cm?1處分別為?CH2?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峰和對稱收縮振動吸收峰;1 741 cm?1附近為酯羰基C=O特征強吸收峰;1 170 cm?1附近為C?O?C伸縮振動吸收峰;1 049 cm?1附近為醇C?O伸縮振動吸收峰;723 cm?1處為?(CH2)n?平面搖擺振動吸收峰。綜合以上各官能團吸收峰可知,酯型E和酯型G為不飽和脂肪酸酯且分子中含有?OH,酯型F僅為不飽和脂肪酸脂類化合物。

進一步采用氣質聯用儀(GC?MS)對其組成進行分析,其中酯型E、G的兩種主要組分質譜圖基本一致,見圖4;酯型F兩種主要組分質譜分析見圖5。

圖4 酯型抗磨劑E、G主要組分質譜分析Fig.4 Infrared spectrogram of ester?based antiwear agents E and G

圖5 酯型抗磨劑F主要組分質譜分析Fig.5 Mass spectrum of ester?based antiwear agent F

由圖4、5中數據推測,酯型E、G抗磨劑主要組分可能為油酸甘油單酯和亞油酸甘油單酯;酯型G中有剩余未反應的甘油和其他副產物,產物純度不如酯型E高。酯型F抗磨劑主要組分可能是油酸甲酯、亞油酸甲酯,還有少量棕櫚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

2.3 抗磨劑潤滑性能評價

以中捷石化加氫柴油為基礎柴油,抗磨劑添加質量分數為100、150、200、500 mg/kg,考察添加不同質量分數抗磨劑對柴油潤滑性的影響,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抗磨劑的柴油潤滑性實驗結果Table 3 Test result of diesel oil added different antiwear agents

由表3可見,隨著抗磨劑添加質量分數的增加,柴油的抗磨效果逐漸變好??鼓┑慕M成對其抗磨結果影響較大,脂型F抗磨劑是完全的長鏈單酯類物質,其中無?OH官能團,吸附性差,不宜在金屬表面成膜[7?8],抗磨效果較差。其余5種抗磨劑添加質量分數在200 mg/kg時,其校正磨斑直徑均在400μm以下,尤其酯型E抗磨劑的抗磨性能最好,這是由于酯型E抗磨劑在酯基附近有2個?OH基團,羥基的存在有助于增加吸附膜分子間的靜電引力,吸附膜的內聚能得到增強,從而提高了在金屬表面的成膜致密性[9?10]。酯型G抗磨劑雖然分子組成與酯型E大致相近,但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甘油和丙二醇等小分子,成膜性、致密性不如脂型E,抗磨性也略差。

2.4 抗磨劑乳化性能實驗

以中捷石化加氫柴油為基礎柴油,抗磨劑添加質量分數為200 mg/kg,沉降時間15 min,對6種抗磨劑的抗乳化性能進行實驗,結果見表4。

表4 抗磨劑添加質量分數200 mg/kg柴油破乳性實驗結果Table 4 Demulsification test result of diesel oil added 200 mg/kg antiwear agents

表4 實驗結果表明,3種酸型抗磨劑的破乳速度快、破乳性能好,靜止15 min后油層基本清澈透明。酯型抗磨劑的抗乳化性不如酸型抗磨劑效果好,而且其抗乳化性與組成關聯性較強,酯型F抗磨劑的破乳速度快,抗乳化性能好,酯型E抗磨劑次之,酯型G抗磨劑的抗乳化性最差,油中含水量最高,靜止15 min,觀察到油相呈輕微渾濁現象。以上實驗結果與抗磨劑組成相一致,酸型抗磨劑的脂肪酸親水親油平衡值(HLB)一般為1.0左右;棕櫚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完全酯化的脂類HLB一般在1.0~2.0;由于脂肪酸甘油單酯和脂肪酸丙二醇單酯增加了親水基團?OH的數量,它的HLB一般在3.5~4.0,酯型G抗磨劑中含有一定比例未反應的甘油、丙二醇及反應的親水副產物,HLB會更大[11?12],因此酯型G抗磨劑的抗乳化性能最差,酯型E抗磨劑次之,而酸型及高純度的脂肪酸甘油單酯抗磨劑抗乳化性較好。

2.5 酸型與酯型抗磨劑復配實驗

為解決酯型抗磨劑抗乳化性差的問題,實驗考察酸型抗磨劑與酯型抗磨劑復配對柴油破乳性的影響,結果見表5。表5實驗結果表明,酯型抗磨劑與酸型抗磨劑復配能夠大大改善柴油的抗乳化性能,當酯型抗磨劑與酸型抗磨劑的復配質量比為1∶1時,在抗磨劑添加質量分數200 mg/kg時,不僅柴油的潤滑性滿足要求,油層整體清澈透明,柴油的抗乳化性能也較好。

表5 不同復配體系抗磨劑的柴油破乳性能及潤滑性實驗結果Table 5 Demulsification and lubrication property test result of diesel oil added mixed antiwear agents

3 結論

3種酸型抗磨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亞油酸,酸值均在180.0 mg(KOH)/g以上;3種酯型抗磨劑的酸值均較低,酯型F抗磨劑是由長鏈脂肪酸甲酯組成,酯型E和酯型G抗磨劑的主要成分是油酸甘油單酯和亞油酸甘油單酯組成;甘油單脂類抗磨劑的潤滑性較好,6種抗磨劑以酯型E抗磨劑的抗磨效果最好,酯型F抗磨劑的潤滑效果最差;酸型抗磨劑的抗乳化性能較好,含有親水基團?OH的酯型抗磨劑抗乳化性能較差,并且隨著抗磨劑HLB的增大,加入抗磨劑的柴油抗乳化性逐步變差;酸型與酯型抗磨劑復配使用能夠改善柴油的抗乳化性能,其潤滑性能夠保持原有單劑的性能。

猜你喜歡
潤滑性酸值甲酯
柴油產品潤滑性影響因素的實驗與分析
基于氣相色譜技術的椰子油甲酯加氫產物分析方法開發與應用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單甲酯的結構表征、熱穩定性及抗磨性能
油酸甲酯對多殺菌素發酵合成的影響
優質橄欖油如何購買
分析拉拔加工中的潤滑性及處理
石油產品及原油酸值測定方法的探討
不飽和脂肪酸甲酯誘導柴油機潤滑油氧化衰變模擬研究
不同磨損狀態下船用滑動式中間軸承潤滑性能研究
解決#11機EH抗燃油酸值超標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