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本科應用型院校時裝畫技法課程教學的改革

2021-05-17 13:23劉文徐慧明
設計 2021年7期
關鍵詞:線上線下產教融合

劉文 徐慧明

摘要:為適應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時裝畫技法課程的教學改革亟待開展和推進。文章對傳統教學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重點提出并分析了六個方面的教學改革路徑,即模板應用式、產教融合式、以展促學式、考研鼓勵式、線上線下式、電腦互補式,并對教學改革的實效性進行了分析。該研究可為本科應用型院校時裝畫技法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模板應用 產教融合 以展促學 考研鼓勵 線上線下 電腦互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4-0069-03

引言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產業能力水平是當前國家及教育部提出的理念。Ⅲ地方性本科院校走應用型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國家的一項重大決策。嘉興學院是浙江省第一批向應用型轉變的試點院校,結合教學理念而轉變的人才培養方案定位,教學上積極開展應用型專業建設及改革勢在必行。嘉興學院服裝專業起步于1993年,2006年開設藝術設計本科專業服裝設計方向,2013年開設服裝與服飾設計本科專業,2015年被列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17年被列為校級特色建設專業,2020年成功立項校級實踐教學改革研究專項。在專業的發展過程中,課程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改革,以適應人才培養目標及社會的需求。

80年代,服裝專業在全國一些院校相繼設立,時裝畫技法這門課被列為專業必修課程,時裝畫在成衣過程中起到指導作用,是從服裝設計構思到服裝成衣制作的橋梁。時裝畫技法課程是學生走入校門所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對其專業興趣的培養及今后服裝設計課程的基礎奠定意義非凡。時裝畫技法這門課包含兩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分別是效果圖和款式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設計表現技巧,促進學生服裝設計理念的掌握,為今后的服裝設計類課程夯實理論及技能基礎。

通過明確本科應用型院校辦學理念及企業需求、信息化時代教學改革必要性等方面的思考,探索適用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時裝畫技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與學校辦學理念、企業需求融合,且符合信息化時代教學需求,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一、傳統教學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

(—)盲目地追求表達效果

1.基本功及引申不夠: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普遍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和重視程度不夠,面對需臨摹的時裝畫作品,教師的引導分析不夠透徹,學生盲目追求筆觸、風格等效果,對剖析作者所表達的結構性、面料性、工藝性、流行性等理論不夠。時裝畫作品不是畫得好看就達到目的,而是要充分理解,學會其繪制方式的嚴謹性、趣味性、個性化表達方式的靈活運用是最為重要的。

2.自我創新理念不夠: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在臨摹過程中沒有強調讓學生加入自己的創新思想,這并不能提升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及應變能力,對其創意是一種壓制。對今后專業設計課程所需要的創新理念的鋪墊作用未能形成。

(二)等同于服裝設計課程

時裝畫技法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技法,并非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切勿“拔苗助長”,要解決主要問題。例如手、腳、面部、人體動態等,又如彩鉛技法、馬克筆技法、薄畫法、厚畫法、各種特殊技法、款式圖的表達等。所以,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設計,就喧賓奪主,沒有解決課程的主要矛盾。近年來,服裝行業大賽豐富,很多老師急于求成,在時裝畫技法課程中即組織學生參加行業大賽,不但獲獎率低,還忽視了課程目標的設定。

(三)忽略各種面料的表達

l。不同面料的呈現效果不同:服裝設計的實現形式是面料,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忽略對面料的表達,不同面料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適用的款式也不同,這一點在教學工作中務必強調。例如絲綢、棉麻、裘皮、牛仔、針織、絲絨、透明紗、棉氨等所呈現出的效果各異,僅僅停留在款式和顏色上,或者不去特別強調,是遠遠不夠的。

2.介紹面料知識和表達技巧:服裝的呈現形式離不開面料,在時裝畫技法課程中介紹一定的面料知識和表達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生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專業習慣,無論在市場調研還是在自己的設計中都會將面料特征融入到設計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忽視服裝結構的體現

1.時裝畫離不開服裝結構的體現:時裝畫與一般繪畫的區別在于,直接受到服裝結構的制約,其實用性非常重要,不僅僅體現審美性。一般繪畫作品完成了就可以畫上句號,但時裝畫不一樣,它所呈現出來的效果需要經過打版、裁剪、縫制、穿著才能實現。所以,在時裝畫中必須明確服裝結構。

2.浸入服裝結構知識非常有必要:學生在上這門課時,還沒有接觸到結構課,或者同時在開設結構課,對服裝的結構了解甚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強調服裝結構的相關知識,并強調其表達方式。這一點特別重要,不能忽視,否則,時裝畫所展現出來的效果是脫離人體結構的,也就失去了科學性。

(五)校企互動還不夠重視

1.“學院派”痕跡比較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過于追求畫面效果,與企業互動不足。其實,在企業中,設計師每天繪制款式圖及效果圖進行設計,而版師和樣衣工,每天遵循款式圖及效果圖進行制版及制作。所以在實際教學中,結合企業模式進行教學模式的更新至關重要,對于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十分必要。

2.過于追求畫面效果: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忽視了企業對效果圖、款式圖的表達方式的需求,過于追求畫面的效果,看似豐富多彩,但卻不能拉近企業的需求模式,對學生專業習慣的養成不利。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生與純繪畫專業的學生不同之處在于,服裝是要穿在人身上的,所以,畫面效果僅僅是其設計的第一步,所以,過于追求畫面效果,而忽視了其在生產上的指導性是不可取的。

二、基于培養模式、企業需求的教學改革

(一)模板應用式

1.實效性和規范性:時裝畫技法課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是款式圖的繪制,款式圖在企業生產中100%應用,在服裝企業生產過程中款式圖的作用至關重要,從設計師到制版師到樣衣工,均依據款式圖進行設計、制版、制作。所以,在款式圖的教學中,采取模板應用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規范性。

2.實戰性和高效性:雖然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徒手繪制款式圖也能實現,但存在大小不一、規范不夠、精準不高的弊端。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使用模板繪制,即提高了效率,對人體結構部位的把握更規范和精準,具有科學性和美觀性。同時,在手繪階段即能精準地以企業需求進行表達,具有實戰性和高效性特點,如圖1。

(二)產教融合式

1.企業走進來:邀請企業設計師走進課堂,實現一課多師制,十分具有必要性,這樣的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宜能直觀地接觸到服裝企業生產一線的設計師的產品設計稿圖,不但對其表現形式有一定的認識,對其設計源泉及設計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雖然在時裝畫技法課程中,并不強調設計性,但了解企業設計師是怎么構思的,又如何將自己的構思通過時裝畫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一點非常關鍵,學生學習不會有盲目性,思路會非常清晰,本門課程所學知識在后續課程中會游刃有余地體現出來,如圖2。

2.教師走出去:任課教師走出去有兩種形式,第一是進入企業學習或掛職;第二是進入企業授課。無論哪種形式都可以有效提升教師對企業的了解,對其生產線上的要求更加明確,這就有利于學校里課堂教學的實戰性提升。教師走進企業,能夠更加準確地了解企業的需求,提升實戰經驗,從而將其帶入課堂,以提升教學效果。要想教出有實戰型的學生,首先必須有實戰型的老師,老師不走出去,不了解企業,不進企業學習、掛職,或者不受邀至企業授課,是不可能培養出實戰型的學生的,如圖3。

3.校企共同認定人才培養方案: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嘉興學院建立了“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機制,以適應培養目標的實現。多年來,嘉興學院很多專業為了提升應用型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方案一定需要征求相關企業意見方可實施,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也更加貼合企業的需求。

時裝畫技法課程雖然屬于專業基礎課,但也同其他專業課一樣,在人才培養方案最后審定環節,需要經過企業相關人士的認定,這對專業教學及社會需求有利。在作業設置及要求上就有了企業依據,脫離了“學院派”教學模式的局限。

(三)以展促學式

課程作業的展覽能夠促進交流及互動。與服裝設計大賽不同的是,時裝畫技法并不強調設計的原創性,但技法的多樣和繪制的規范、生動是至關重要的。故本門課程在結課后進行課程作業的展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和展示機會。學生因展而更加認真地對待每一份作業,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多幾張出現在展廳里。在展覽期間任課教師會多次走進展廳進行講評,不但本班學生受益,其他班級或其他年級的學生都獲得了一次提升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通過班級同學輪流值班的形式,對本班同學的作品進行現場講評,提升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對自己的演說能力提升非常明顯,且提升了團隊意識。另外,在每一幅作品的標簽中,不但注明班級、姓名,還插入個人微信二維碼,有助于企業挑選實習生及同學之間的互動。

總之,通過課程展覽,提升了教學效果,營造了積極的學習氛圍,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校企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如圖4。

(四)考研鼓勵式

1.考研試卷評分依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考研科目中,專業設計為必考科目,在評卷過程中,各個高校除了考核學生的設計應用能力外,對學生手繪基本功的考核亦尤為重視,如手、腳、面部、人體動態繪制的精準和美感;款式圖繪制的標準;面料表達的形象及豐富;色彩運用的合理等,都是必須的采分點。而這些又都是時裝畫技法課程的考核要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考研對提升其繪制水平很有效果。

2.備考作品作為案例:將往屆考研學生的備考作品作為案例進行點評,具有直觀性,可操作性強,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準備考研的學生目標更為明確,不準備考研的學生也進行了全方位的作品欣賞,對自己作品的提升均有幫助。

(五)線上線下式

1.教學建設:2016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依托網絡學習空間逐步實現對學生日常學習情況的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優化教學模式”。信息化時代,僅靠線下教學已經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學生的碎片化時間需要充分利用起來,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有什么技法還沒有掌握,需要進行網絡上的信息查找,及時補充知識點。這就對教師提出與時俱進的要求,進行線上教學建設勢在必行,與線下教學融會貫通,以提升教學效果。

2.項目建設:任課教師積極申報教改項目,成功立項嘉興學院2020年實踐教學專項改革研究項目(SJZY2007230-012)的子項目——《時裝畫技法》精品在線實踐課程(獲資助經費5萬元整),同時還立項實踐課程(課程群)建設項目,在十四五期間將完成并出版教材《實用時裝畫技法》(獲資助經費4萬元整),以上兩個子項目將充分滿足線上線下式教學的需求,以逐步提升教學效果。

(六)電腦互補式

1.提升表達效果:手繪時裝畫的表達技法豐富,很能體現繪畫功底,也能展現風格各異的時裝畫效果,但在排版的靈活性及面料、模特的仿真性上尚且不足,在繪圖軟件愈來愈完善及豐富的今天,將手繪效果融合于電腦,互相補充,能達到完美的展示效果,更加精準和高效、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現服裝款式和提升表達效果。

2.適用而且完美:時裝畫技法課程雖然強調的是手繪的能力,但在信息化時代,僅靠手繪是不能滿足時代需求的。嘉興學院將時裝畫技法課程的后續課程設置為電腦輔助設計,極大彌補了手繪的局限性,成為時裝畫技法課程的補充,提高了操作性,有利于效果圖的完善及款式圖的精準表達。學生在時裝畫技法上運用手繪與電腦相互補的方式表現全面而豐富,為今后設計類課程的開設,原創作品的設計提供了技術保證。

電腦輔助設計所運用的軟件主要有:第一,Photoshop,簡稱PS;第二,Adobe illustrator,又稱AI;第三,Painter,又稱“自然筆”;第四,Coreldraw,簡稱CD。以上四種軟件較為常用,在時裝畫的繪制中各具特色,將手繪作品進行軟件處理,提升了時裝畫的表達效果。在設計課程中所呈現的最終設計稿以手繪電腦互補的形式最為適用,也最為完美。

三、教學改革的實效性分析

(—)款式圖的繪制規范而且精準

據多屆學生的暑期實習反饋,企業非常認可模板應用式的繪制方法。這—方法操作簡單且高效,馬上可以在生產單上進行繪制,模板大小亦方便通過擴印、縮印的方法自制,在繪制規范的基礎上加以文字說明更增強了款式圖的實效性。企業對在校生的繪制能力是非??隙ǖ?,對畢業生的繪制能力和設計能力也給與了充分肯定,這跟教學過程中與企業要求保持一致密不可分。

(二)產教融合縮短校企之間距離

一課多師的實現更為直接地讓師生明確企業的模式和規定,對行業規范有了直接的認識。而學校教師走進企業聽課或掛職,或授課,提升了學校教師的實覘眭,將這種實戰性再帶入課堂,提升了教學的實戰性。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過于追求時裝畫的逼真效果和藝術形式美的局限性,更直接地體現了生產需求和企業要求。

(三)舉辦課程作業展覽意義非凡

課程作業展覽的舉辦,具有持續性,成為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課程的結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課程作業展覽也是一次時裝畫作品的交流沙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師互動、產教互動,意義非凡。每一次的課程作業展覽都能獲得非常好的交流效果,尤其是本班學生輪流介紹作品環節,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而有些學生的繪制得到了企業的認可,獲得了暑期實習的機會。

(四)考研積極性提高且成果豐碩

幾年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養成了嚴謹的學習態度,繪制作品生動時尚,且規范科學,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升,在校生的考研積極性頗高。國內考取的院校如中國美術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溫州大學、齊齊哈爾大學、浙江科技學院等??忌洗T士研究生學生的備考作品成為最好的案例,學生非常愿意對其進行全面剖析,并作為榜樣進行學習。

(五)線上線下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離不開網絡,將教學視頻發至網絡平臺,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延申及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對線上線下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非常認可。在網上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與學生互動性增加,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生動。信息科技對提升教學效果起到積極作用。

嘉興學院不斷提升對教改、課改課題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為教師教學的提升保駕護航。

(六)手繪電腦互補提升表達效果

電腦輔助設計的技術有助于手繪效果的提升,使作品在構圖、用色等方面呈現出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從畫面的豐富性、精準性、高效性、靈活性、簡單化角度展現了其優勢特色。完全手繪已經滿足不了現代企業的效率和需求,所以,學生在掌握了手繪多種技法的同時,即可結合電腦輔助設計,在今后的原創作品表達,尤其在參賽作品的表達上成果顯著,如鄭鵬輝、瞿麗雯同學的原創作品《后浪——聲·生不息》繪制靈動,版面設計氣勢輝宏,在手繪的基礎上加入電腦繪制,提升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感染力。這幅作品在2020第八屆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中獲得二等獎。而沈菲同學的原創作品《疊·置》運用了拼布手法,在2020浙江省第三屆大學生服裝服飾創意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兩幅作品充分運用手繪電腦互補的方式完成,得到業內認可,并取得了相應成績,值得推廣,如圖5。

結論

綜上所述,關于本科應用型院校時裝畫技法課程教學的改革十分具有必要性,采取切實可行的舉措使改革落地,提升教學效果,在當下值得探討。采取模板應用式、產教融合式、以展促學式、考研鼓勵式、線上線下式、電腦互補式的教學路徑,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校園與企業之間的距離,達到了教學理念要求及企業需求。教學效果顯著,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猜你喜歡
線上線下產教融合
基于AHP方法對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
網絡平臺效應對傳統大型零售企業線上商業模式選擇的作用機理探討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傳統零售企業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研究
對我國零售行業O2O模式的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