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鏈抗原199(CA199)?、糖鏈抗原125(CA125)?進行檢測的價值分析

2021-05-18 14:13呂禎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
關鍵詞: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診斷價值

呂禎

摘要: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檢測血清中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糖鏈抗原199(CA199) 、糖鏈抗原125(CA125) 等指標對病情判斷的影響。方法:本次研究時間段為2019年8月~2021年10月,研究對象為50例肝癌確診患者,再擇取同期在攀鋼西昌醫院確診為良性肝病的50例患者與5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參照對象,給予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測(AFP、CEA、CA199、CA125) ,對比三組研究對象各項腫瘤標志物水平以及單項檢測、多項檢測診斷準確率、靈敏度與特異性。結果:經統計,(1) 分別從AFP、CEA、CA199、CA125四項指標上看,肝癌患者的各項指標均高于良性肝病、健康體檢人員的指標;而良性肝病患者的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體檢人員水平,三組研究對象的腫瘤標志物水平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 0.05) ;(2) 將四項指標聯合起來診斷肝癌的準確率、靈敏度均高于單獨指標的診斷準確率和靈敏度,而特異性則低于單項檢測特異性,多項指標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將多項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糖鏈抗原199(CA199) 、糖鏈抗原125(CA125) ) 聯合應用于肝癌診斷過程中,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診斷準確率提升,幫助醫生鑒別不同肝病類型,降低臨床誤診率、漏診率,為肝癌患者后續治療帶來保障,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應用。

關鍵詞: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鏈抗原199;糖鏈抗原125;診斷價值

據調查發現,我國惡性腫瘤患者人數正在逐年升高,其中肝癌患者占據較大比例,也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的一種,且不斷呈現出年輕化發展趨勢。目前尚未研發出完全根治肝癌的方法,只能夠通過手術或者化療延緩病情發展,所以說,越來越多的專家建議人們早診斷、早治療[1]。當前,臨床診斷肝癌主要選擇細胞病理學作為金標準,但是這種診斷方法存在一定創傷性,早期診斷效果有限。所以,為了提高肝癌診斷有效率,需要結合腫瘤標志物進行判斷。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鏈抗原199、糖鏈抗原125是常用的特異性標志物,但是單獨使用,靈敏度比較低[2]。因此本次研究將這四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應用于肝癌診斷過程中,針對具體效果進行探討?,F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段為2019年8月~2021年10月,研究對象為50例確診為肝癌患者,再擇取同期在攀鋼西昌醫院確診為良性肝病的50例患者與5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參照對象。

肝癌組研究對象:年齡最小者38歲、年齡最大者75歲,平均年齡在(49.6±2.8) 歲;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

良性肝病組:年齡最小者36歲、年齡最大者72歲,平均年齡在(46.2±2.4) 歲;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

健康體檢組:年齡最小者35歲、年齡最大者74歲,平均年齡在(47.5±2.5) 歲;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

三組研究對象的其他臨床信息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 > 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 所有研究對象入組前均接受對應診斷,滿足對應病癥診斷標準;(2) 醫護人員告知患者并取得同意后開展檢測[3];(3) 本次研究經院部審核同意。

排除標準:(1) 存在相關禁忌證患者;(2) 存在精神障礙、認知障礙、意識模糊患者;(3) 處于妊娠期、哺乳期患者;(4) 缺乏完善臨床資料患者;(5) 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4]。

1.2 檢測方法

肝癌組、良性肝病組、健康體檢組均實施相同腫瘤標志物檢測,其中包括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糖鏈抗原199(CA199) 、糖鏈抗原125(CA125) 。設備選用日本東曹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及相關配套試劑,型號為AIA-2000 LA。抽取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3mL,將血液樣本置入離心機中處理,離心參數:3000r/min,離心時間10min,將上層血清分離出來,利用化學發光檢測法及相關配套試劑對腫瘤標志物水平進行檢測。

1.3 效果觀察

(1)由檢驗科醫護人員對三組研究對象的結果進行檢測,各項指標陽性判斷標準[5]:當甲胎蛋白(AFP) 指標超過10ng/ mL,則判斷為陽性;當癌胚抗原(CEA) 超過5.0ng/ mL,則為判斷為陽性;當糖鏈抗原199(CA199) 指標超過37U/ mL,則判斷為陽性;當糖鏈抗原125(CA125) 指標超過35U/mL,則判斷為陽性。

(2)將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將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糖鏈抗原199(CA199) 、糖鏈抗原125(CA125) 單項檢測結果與四項聯合檢測結果進行對比,統計診斷準確率、靈敏度、特異性。

1.4 統計學處理

詳細研究數據均通過SPSS 20.0統計軟件作為數據處理工具,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x±s) ,計算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研究對象腫瘤標志物指標水平比較

經統計,分別從AFP、CEA、CA199、CA125四項指標上看,肝癌患者的各項指標均高于良性肝病、健康體檢人員的指標;而良性肝病患者的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體檢人員水平,三組研究對象的腫瘤標志物水平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 0.05) 。具體數據見表1。

2.2 單項檢測與聯合檢測在肝癌中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性比較

經統計,將四項指標聯合起來診斷肝癌的準確率、靈敏度均高于單獨指標的診斷準確率和靈敏度,而特異性則低于單項檢測特異性,多項指標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具體數據如下。

肝癌診斷過程中,AFP診斷準確率為66%(33/50) 、CEA診斷準確率為38%(19/50) 、CA199診斷準確率為52%(26/50) 、CA125診斷準確率為38%(19/50) 。

3 討論

肝癌診斷過程中,腫瘤標志物是主要的診斷指標,其中最常用的四項指標: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糖鏈抗原199(CA199) 、糖鏈抗原125(CA125) 。AFP屬于單鏈糖蛋白,主要由胃腸道、肝臟、卵黃囊合成,當生殖細胞腫瘤數量增高時,AFP水平會隨之升高,在腫瘤疾病診斷中的特異性較高;CEA常用于一般人群肝病篩查,也是糖蛋白的一種,主要出現于胚胎上皮細胞中,也是主要致癌蛋白標志物的一種,當有惡性腫瘤細胞發生時,CEA水平升高;CA125、CA199則是兩種與腫瘤細胞相關的抗原組織,可與腫瘤細胞抗體結合引起免疫反應,這兩項指標常用于惡性腫瘤疾病的跟蹤與監測[6]。通過本次研究結果上看,充分證明了四項指標聯合檢測結果明顯優于單項檢測結果,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肝癌診斷準確率,降低早期發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

綜上所述,將多項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 、糖鏈抗原199(CA199) 、糖鏈抗原125(CA125) ) 聯合應用于肝癌診斷過程中,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診斷準確率提升,幫助醫生鑒別不同肝病類型,降低臨床誤診率、漏診率,為肝癌患者后續治療帶來保障,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光輝,蒲榮,辛青松.血清甲胎蛋白、糖鏈抗原125、糖鏈抗原199和癌胚抗原檢測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20):56-57.

[2]郝磊,郝坤.血清AFP、AFU、CEA、GP73及糖鏈抗原系列聯合檢測對于早期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10):1609-1612.

[3]鄧濤.聯合檢測血清CEA、CA125、CA199及AFP對不同肝病的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6):1-3.

[4]楊健,李強.血CEA、AFP、CA125、CA199檢測對肝癌的篩查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3(17):86-87.

[5]金立鋼,陳允碩,何銀華,等.原發性肝癌中合理血清腫瘤標志物組合的篩選[J].檢驗醫學,2008,23(2):183-186.

[6]張楊,項舟弘,段愛華.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中四種腫瘤標志物檢驗的準確性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8):969-972.

猜你喜歡
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診斷價值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嗎
直腸癌術前臨床分期及癌胚抗原預測術后復發與轉移
血清癌胚抗原輕度升高對老年患者腫瘤發生的預測價值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薛定諤的 貓與腫瘤標志物
腦CT對腦器質性精神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腹部超聲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探析
CT診斷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
結直腸癌根治術后血清癌胚抗原變化趨勢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