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方毅:一個“倒爺”的華麗轉身

2021-05-19 07:48王一涵
東西南北 2021年7期
關鍵詞:手套醫療疫情

文/王一涵

淄博首富靠賣手套掙了310億,一次性手套比LV都賺錢。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無疑給國內外手套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英科醫療2020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由疫情前平均不足25%上漲至68%,比LV母公司路威酩軒的毛利率還高出兩個點。最新業績預告顯示,英科醫療2020年歸母凈利潤至少68億元,而此前7年歸母凈利潤合計只有7億元。

疫情之下,憑借一只只售價不足1元的乳膠手套,英科醫療股價在一年內,從15.66元暴漲至289.8元,漲幅超過17倍。從一只默默無聞的小股票,成為有名的“白馬股”,躍居行業龍頭。

2021年1月25日業績預告公布后,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299.99元,市值突破千億大關。執掌這艘千億大船的劉方毅,也因此身家暴增。截至2021年2月8日,英科醫療市值回落到770億元,劉方毅身家仍超過310億元,其山東淄博首富的位置非常穩固。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手套行業大佬,其實是“倒爺”出身。

“倒爺”的轉身

1970年出生于上海的劉方毅,是家里的獨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89年高中畢業后,到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學習電子工程。

為了維持生活,一到美國,劉方毅就開始半工半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餐廳服務員,面對過萬美元的學費,每小時3美元的工資,實在是杯水車薪。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做了一回“倒爺”,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劉方毅叔叔的一個朋友,在國內經營手套生意,當時他聽說,美國因為艾滋病泛濫,乳膠手套很是緊缺。于是,決定將自己的手套運到美國去賣,想借此賺上一筆。但是,當手套到達洛杉磯的長灘港后,他卻遲遲找不到當地買家,導致手套一直積壓。

偶然機會下,劉方毅知道了這件事情,于是開始跑市場。多方了解后,他發現由于通訊不方便、信息閉塞,導致當地市場信息嚴重不對稱。據劉方毅回憶,當時A城一箱手套已經賣到150元的高價,但20公里外的B城不到20元就能買到一箱。

看到商機的劉方毅,接手了那些積壓的手套,將100%的精力投入到“倒爺”的事業中。每天早晨上課,下午出去推銷手套。到美國的第三個月,劉方毅的月收入就超過了1萬美元。因此,大學沒畢業的劉方毅,決定棄學從商,專注于“倒爺”事業。

1993年,劉方毅注冊了第一家公司,Basic Medical Industry,開啟了國際貿易之路。本來事業順風順水,直到一天早晨,當地一名官員敲開了他的門,告訴他,有人以使用劉方毅出售的手套過敏為由,提出了600萬美元的民事訟訴。雖然最后和解收場,但受到不小打擊的劉方毅決定回國。

1998年,劉方毅帶著300萬美元回國,逐步由貿易轉型制造業。2009年,劉方毅在山東淄博成立了英科醫療。發展前期,英科醫療增速雖不算十分突出,但十分穩定,2013年到2016年,其收入增長率保持在18%左右。2017年,英科醫療登陸創業板,在資本的助力下產能擴張,當年營收同比大增48%。

但上市后的英科醫療,也陷入了收入增速放緩的怪圈。2017年到2019年,其營收復合增長率只有9%。2019年,其收入20.83億元,凈利潤2億元。

但當疫情來臨后,英科醫療收入和凈利潤飆升,成為了國內手套行業的絕對龍頭。

同樣是疫情期間的明星單品,為什么在資本市場上,手套更加搶手呢?

手套這門生意

疫情之初,口罩、手套、酒精的需求暴增。面對巨大的供需缺口,眾多企業紛紛跨界生產口罩,生產酒精的企業更是不勝枚舉,但卻鮮有企業轉型生產手套。究其原因,相較于口罩行業,乳膠手套行業準入門檻高了很多。

口罩生產設備的結構并不復雜,精度要求也不高。其主要門檻在于醫用資質和原材料供應,一旦有了生產設備口罩機和原材料,生產可以迅速展開。

手套生產則不同。英科醫療年報顯示,研發一條新一代PVC雙手模生產線投資約800萬元,一條丁腈雙手模生產線超過2000萬元??紤]到乳膠手套用途和顏色等因素,生產線一般十條起建,再考慮土地、能源等資源投入,如果成規模建設手套工廠,投資金額至少過億。

更為意外的是,看起來工藝簡單的手套行業,實則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乳膠手套的加工設備是非標準化的,需要企業自行研發設計,將硬件、軟件和基建等進行非常復雜的集成。如何確保生產線數千個控制點高效、穩定、低能耗地運轉,成為行業關鍵壁壘所在。

因此,在資金、技術、資源三大重壓下,面對爆發的手套需求,外行企業們只能望洋興嘆了。也正因如此,這波“紅利”注定要在行業內部消化掉。

由于乳膠手套的生產線建設周期需要12至18個月,因此誰能更早進行產能布局,誰就占了先發優勢。2019年,專心布局手套業務的英科醫療,醫療防護類收入17.69億元,手套年產能達190億只,較上年提高了60億只,產能擴大近50%。

疫情讓近兩年產能一路擴張的英科醫療,一下子抓住了機遇,擴大了優勢。截至2021年1月底,英科醫療年產能已經達405億只。根據公司公告不完全統計,2020年初至今,英科醫療預計至少投資七個高端手套項目,擬投資金額超過220億元。如果這些項目按現有計劃建成,英科醫療年產能將增加超過2200億只。

但隨著投資項目的增多,產能擴大的同時,英科醫療受到的質疑也愈演愈烈。

產能會不會過剩?

年產能若增加2200億只,意味著什么?

據現有公開資料計算,馬來西亞和中國的八家頭部企業,2020年合計年產能大約2700億只。其中,頂級手套公司年產能910億只,市占率18%;英科醫療360億只,市占率7%。英科醫療目前七項投資項目一旦全部落成,意味著其總產能將達到2560億只,接近以上所有頭部企業2020年的產能之和。產能是否過剩,就要看供求是否平衡了。

全球疫情的暴發,無疑給國內外的手套市場規模,打了一針“強心劑”。疫情將極大培養和強化消費者佩戴手套的習慣。

國內外的新增量市場,無疑是吸引英科醫療擴大產能的最大動力之一。因此,擴大產能無可厚非,但以什么樣的速度擴張,擴張的邊界在哪里,確實需要考慮。

英科醫療此前一直默默無聞,其收入中超過95%來自國際市場,國內市場收入只有不到5%。2020年以前,其業務類型主要為ODM模式的貼牌,自家品牌銷售占比不足10%。ODM模式的貼牌是指,英科醫療根據境外客戶的要求,負責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然后貼上客戶的品牌對外銷售。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英科醫療自有品牌銷售上升至40%-50%,已有少量訂單繞過海外品牌商,直接進入歐美醫院終端,品牌認可度大幅提高。

但無論是擴大產能,還是搶占市場份額,英科醫療更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持。截至2020年三季末,雖然貨幣資金余額高達38.75億元,較期初上漲了5倍。但與未來數百億的投資需求相比,并不富裕,這或許也是英科醫療計劃在港股上市的原因。

2021年1月29日公告顯示,英科醫療在港股的上市申請,已被證監會受理。而早在2020年12月31日,劉方毅的另一業務,致力于可再生塑料回收利用的英科環保,已經通過發審委核準,將于2021年登陸科創板。

雖然資本市場上“英科系”呼之欲出,但如何維護眾多投資者的信心,依然是劉方毅和英科醫療所要面臨的一大挑戰。畢竟英科醫療股價從1月26日盤中觸及299.99元高點后,便一直持續回落。截至2月8日收盤,其股價報收218.65元,較高點回落幅度達24.55%。

猜你喜歡
手套醫療疫情
《現代儀器與醫療》2022年征訂回執
戰疫情
棉手套
醫療垃圾包括哪些?醫療垃圾運到哪里,如何處置?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疫情應對之爭撕裂巴西疫情應對之爭撕裂巴西
做只手套好過冬
手套
棉手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