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較

2021-05-19 11:06馬飛躍耿炬喬健帥希祥張明杜麗清
熱帶作物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抗氧化

馬飛躍 耿炬 喬健 帥希祥 張明 杜麗清

摘 ?要:為了研究不同品種桑葚葉的總酚含量差異及應用價值,以收集引種的40個品種桑葚葉為研究對象,采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桑葚葉中酚類物質,以總酚提取率為指標,利用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考察各因素對超聲輔助提取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評價不同品種桑葚葉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同時對不同品種桑葚葉中總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超聲輔助提取桑葚葉總酚的最佳工藝條件為:超聲溫度65 ℃、超聲時間30 min、固液比1∶45(g/mL)、乙醇濃度60%,4個因素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影響大小順序為:超聲溫度>超聲時間>固液比>乙醇濃度。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含量差異較大,其中‘條桑五號總酚含量最高,為(26.35 ± 0.29)mg/g,‘滇??偡雍孔畹?,為(20.44 ± 0.15)mg/g;不同品種桑葚葉抗氧化活性也存在差異,且趨勢與總酚含量基本一致,‘條桑五號桑葚葉抗氧化活性最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為(77.64 ± 0.34)mg/L,總抗氧化能力(FRAP)TEAC值為(2.58 ± 0.11)mmol/g;‘滇桑桑葚葉抗氧化活性最弱,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為(210.30 ± 0.19)mg/L,總抗氧化能力(FRAP)TEAC值為(0.73 ± 0.04)mmol/g。桑葚葉總酚含量與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呈正相關,選擇總酚含量高的桑葚品種栽培,可提高桑葚的綜合附加值。

關鍵詞: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抗氧化

中圖分類號:Q949.9;S663.9 ? ? ?文獻標識碼:A

Comparison of Total Phenol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from Different Mulberry Leaves

MA Feiyue, GENG Ju, QIAO Jian, SHUAI Xixiang, ZHANG Ming, DU Liqing*

South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Fruit Bi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Rural Affairs,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 in different mulberry leaves and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and a four-variable, three-level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phenols from 40 mulberry leave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temperature 65 ℃, time 30 min, solid/liquid ratio 1∶45 (g/mL), and ethanol concentration 60%.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condition were temperature > time > solid/ liquid ratio > ethanol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total phenol in ‘Tiaosang 5 mulberry leaves was (26.35 ± 0.29) mg/g. The least content of total phenol in ‘Diansang mulberry leaves was (20.44 ± 0.15) mg/g. Furthermore, the most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from ‘Tiaosang 5 mulberry leaves and lowest one from ‘Diansang mulberry leaves was (77.64 ± 0.34) mg/L and (210.30 ± 0.19) mg/L (IC50),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DPPH radical-scavenging assay. According to the FRAP, TEAC of ‘Tiaosang 5 mulberry leaves and ‘Diansang mulberry leaves was (2.58 ± 0.11) mmol/g and (0.73 ± 0.04) mmol/g, respectively.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apacity of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Choosing varieties with high total phenol content in mulberry leaves could improve the economic values of mulberry.

Keywords: different mulberry leaves; total phenol; antioxidant activit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03.039

桑葚(Folium Mori),??坡淙~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別名家桑、荊桑、桑葚樹、黃桑葉、桑棗樹等[1-3]。全球50%的國家種植桑樹,主要分布于中國、韓國及日本等國家,而我國是最大的桑樹種植國。桑葚葉是桑樹的主要產物、蠶的日常食物,產量豐富[4]。完整葉片呈卵形、寬卵形、心形、圓狀形等,單葉互生,上表面無毛,有光澤,下表面綠色,脈上有疏毛[5]。桑葚葉營養成分非常豐富,主要成分有黃酮類、生物堿、植物甾醇、-氨基丁酸、桑葉多糖等[4, 6-9]。桑葚葉中的營養成分隨桑葚品種、采收時間、產地等有明顯不同。桑葚葉具有抗衰老、抗疲勞、抗病毒、抗腫瘤、抑菌、抗炎、降血脂、降膽固醇、降血壓等藥用價值[10-12],同時具有養顏、美容之功效。在中國就有桑葉制茶的歷史,譽為“神仙茶”,而在日本則被稱為“長壽茶”[13-14]。

每年為果實增產而進行短截修枝而產生大量桑葚葉,桑葚葉占桑園年產干物質量的36%左右[13]。桑葉雖主要用于傳統的養蠶業和制茶業,但供大于求,造成嚴重資源浪費[15],如何充分利用桑葚產業的副產品,為農民增產增收,實現產業化可持續發展是現階段的關鍵問題。而目前為響應國家政策,以可持續發展為戰略目標,以采摘、親子游等形式的休閑農業蓬勃發展,桑葚作為主要模式果樹品種,其品種繁多,且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品種果實品質評價和比較方面,甚少關于不同品種間桑葚葉活性成分含量差異比較、抗氧化活性差異比較的研究,忽視了桑葚葉的價值,大大降低了其綜合附加值。因此對桑葚葉全面、高效地開發和利用,進一步發掘其經濟附加值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為了比較品種間桑葚葉活性成分含量與抗氧化活性的差異,本試驗以超聲波輔助提取法提取不同品種桑葚葉中的總酚,并優化其提取條件;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測定方法對桑葚葉提取物抗氧化能力進行評價;比較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為桑葚葉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增加桑葚綜合附加值提供數據支持,并對桑葚深加工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指導,為桑葚品種栽培開辟了新的思路。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原料:40種不同品種桑葚葉,采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桑葚種植基地。品種名稱及編號見表1。

試劑:DPPH,購自Sigma公司;維生素C(>99.0%),河北源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沒食子酸,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福林酚(1 mol/L),源葉生物;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儀器設備:高速藥材調料粉碎機,FZ-06,浙江溫嶺市百樂粉碎設備廠;旋轉蒸發儀,Heidolph Hei-VAP Preciscion,德國海道爾夫公司;純水儀,RODI-220A1,廈門銳思捷水純化技術有限公司;酶聯免疫分析儀,Spark 10M,帝肯(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超聲波提取儀,SK5210HP,上??茖С晝x器有限公司;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MULTIFUGEXIR,美國Thermo公司。

1.2 ?方法

1.2.1 ?樣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摘取40種不同品種桑葚葉,準確稱取每個品種的鮮重,在干燥箱中(50 ℃)將其烘干至重量恒定,用粉碎機將其粉碎,密封保存于冰箱作為待測品。準確稱取1.0 g待測品至錐形瓶中,加入一定濃度的乙醇溶液,密封瓶口,在不同提取溫度、乙醇濃度、時間、固液比條件下進行提取,再過濾,得到上清液,重復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用旋轉蒸發儀蒸干溶劑,稱取質量,再溶解定容至10 mL。

1.2.2 ?提取方法 (1)超聲波輔助提取方法。選擇廣泛種植的品種‘大十,作為優化提取工藝的材料。準確稱取1.0 g‘大十桑葚葉至錐形瓶中,按固液比1∶30(g/mL)加入50%的乙醇溶液,錐形瓶用封口膜封口,在30 ℃超聲提取20 min。過濾取上清液,重復提取3次。用旋轉蒸發儀蒸干溶劑,稱量,再溶解定容至10 mL,測定其中總酚含量,計算提取率。

(2)傳統提取方法。準確稱取1.0 g‘大十桑葚葉至錐形瓶中,按固液比1∶30(g/mL)加入50%的乙醇溶液,錐形瓶用封口膜封口,在30 ℃水浴中提取20 min,提取結束后操作同上。

1.2.3 ?桑葚葉總酚提取的單因素實驗 ?(1)乙醇濃度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準確稱取1.0 g‘大十桑葚葉至錐形瓶中,按固液比1∶30(g/mL)加入不同濃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的乙醇溶液,錐形瓶用封口膜封口,在30 ℃超聲提取20 min。過濾取上清液,重復提取3次。用旋轉蒸發儀蒸干溶劑,稱量,再溶解定容至10 mL,測定其中總酚含量,計算提取率。

(2)超聲溫度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準確稱取1.0 g‘大十桑葚葉至錐形瓶中,按固液比1∶30(g/mL)加入60%的乙醇溶液,錐形瓶用封口膜封口,在不同超聲溫度(30、40、50、60、70 ℃)下超聲提取20 min。過濾取上清液,重復提取3次。用旋轉蒸發儀蒸干溶劑,稱量,再溶解定容至10 mL,測定其中總酚含量,計算提取率。

(3)超聲時間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準確稱取1.0 g‘大十桑葚葉至錐形瓶中,按固液比1∶30(g/mL)加入60%乙醇溶液,錐形瓶用封口膜封口,在60 ℃下超聲提取不同時間(20、30、40、50、60、70 min)。過濾取上清液,重復提取3次。用旋轉蒸發儀蒸干溶劑,稱量,再溶解定容至10 mL,測定其中總酚含量,計算提取率。

(4)固液比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準確稱取1.0 g不同品種的桑葚葉至錐形瓶中,按不同固液比[1∶20、1∶30、1∶40、1∶50、1∶60(g/mL)]加入60%乙醇溶液,錐形瓶用封口膜封口,在60 ℃超聲提取30 min。過濾取上清液,重復提取3次。用旋轉蒸發儀蒸干溶劑,稱量,再溶解定容至10 mL,測定其中總酚含量,計算提取率。

1.2.4 ?桑葚葉總酚提取的正交實驗 ?在單因素實驗基礎上,進行L9(34)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以獲得超聲輔助提取桑葚葉總酚最佳工藝條件。因素水平表見表2。

1.2.5 ?總酚含量測定 ?(1)標準曲線繪制。精密稱取沒食子酸,溶于水中,配制成濃度為50、100、150、250、500、1000 mg/L的沒食子酸標準品溶液。采用福林酚法[16]測定總酚,略作修改:分別移取0.20 mL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再分別加入1.00 mL福林酚試劑(0.1 mol/L)和0.80 mL純水,混勻,靜置5 min,然后加入1.00 mL Na2CO3溶液(7.5%),充分混勻。避光反應2 h,在765 nm處測定吸光度。以沒食子酸濃度作為橫坐標(X),吸光度作為縱坐標(Y),制作標準曲線:Y=2078.9X-122.21(R2=0.998)。

(2)樣品中總酚含量測定。準確吸取定容后的桑葚葉提取液0.20 mL,按上述方法操作,在765 nm下測定吸光度,并根據標準曲線計算桑葚葉總酚提取率。桑葚葉中總酚提取率和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含量計算公式:總酚提取率= 100%× CV/M;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含量(mg/g)= CV/M。其中,C為經標準曲線計算得樣品總酚含量,mg/L;V為定容的體積,L;M為稱取桑葚葉的質量,g。

1.2.6 ?抗氧化活性測定方法 ?(1)DPPH清除能力測定。準確移取按照1.2.1制備的樣品溶液各0.1 mL,其具體操作參考Ma等[17]的方法。對不同品種的桑葚葉提取物進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抗氧化活性測定,每個樣品重復3次。以VC作為對照。

(2)總抗氧化能力(FRAP法)測定。準確移取按照1.2.1制備的樣品溶液,與200 μL FRAP工作液(按照試劑盒操作步驟配置)混合均勻后,在37 ℃水浴條件下孵育5 min,之后在517 nm下進行檢測。每個樣品平行重復3次。具體操作方法和計算公式均參照碧云天試劑盒方法[總抗氧化能力檢測試劑盒(FRAP法)]進行。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采用Origin 8.0軟件對分析后的實驗數據進行作圖。

2 ?結果和分析

2.1 ?提取方法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1可知,在相同的提取條件下,與傳統提取方法相比,超聲波輔助提取法所得桑葚葉總酚提取率顯著提高(P<0.05)。這可能是因為超聲波的強大剪切力可以破壞桑葚葉的細胞結構,從而增加目標化合物的溶出,且超聲波輔助也可增加目標化合物的溶解速度,增強擴散傳質,因此導致桑葚葉總酚的提取率增加。故選擇超聲波輔助提取法作為桑葚葉總酚提取的方法。

2.2 ?超聲輔助提取桑葚葉總酚工藝優化單因素實驗

2.2.1 ?乙醇濃度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 ?從圖2可知,桑葚葉總酚提取率隨乙醇濃度增大呈現先增加后略降低的趨勢,乙醇濃度為0~50%時,桑葚葉總酚提取率逐步增加,在乙醇濃度為60%~80%時,總酚提取率總體差異不顯著,基本保持不變,在>80%后,略有降低。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溶液的介質常數隨著乙醇濃度的不斷增加而減少,這使得傳質所需的能量減少,溶質分子更易進入溶劑,且溶劑極性與多酚物質極性相似度增加,增加了多酚物質的溶解度;另一方面,水能使植物細胞的膨脹增強,又增大了材料與溶劑的接觸面積,更易破壞植物細胞。同時,多酚的活性官能團羥基較易與水以氫鍵結合,而其他基團既可以溶于水又可被乙醇提取。因此,適當比例水的存在可以促進目標化合物提取率的增加[18-20]。綜上所述,從經濟層面上考慮,選擇乙醇濃度55%、60%、65%作為正交試驗中乙醇濃度的因素水平。

2.2.2 ?超聲溫度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 ?從圖3可知,總酚提取率隨溫度升高呈現先增加再達到平穩的趨勢,在超聲溫度30~50 ℃時桑葚葉總酚提取率逐步增加,在溫度>60 ℃時,總酚提取率基本保持一致。這可能是因為溫度升高對桑葚葉總酚的溶出傳質起到了促進的作用,桑葚葉總酚提取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21],而當溫度達到了臨界值時,則不會繼續升高。因此,超聲溫度選擇55、60、65 ℃作為正交試驗中超聲溫度的因素水平。

2.2.3 ?超聲時間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 ?從圖4可知,在10~30 min內,桑葚葉總酚提取率隨著超聲時間的延長而增加,當超聲時間繼續延長時,其提取率略有下降,但變化差異不明顯。這可能是因為,開始時隨著超聲時間變長桑葚葉總酚物質不斷被溶出,當達到一定時間后桑葚葉中總酚物質被基本溶出,即使再增加提取時間也不能達到明顯的提取效果,同時提取時間過長有可能會因為超聲波的機械剪切力而破壞掉多酚的結構(>40 min)[22]。這一結果與楊上鶯等[20]的研究結果相近,同樣也優于用溶劑浸提法[23]的最優條件(2 h)。因此,綜合考慮,選擇25、30、35 min作為正交試驗中超聲時間的因素水平。

2.2.4 ?固液比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 ?從圖5可見,桑葚葉總酚提取率隨固液比的增加而增加。在固液比為1∶20~1∶40(g/mL)時桑葚葉總酚提取率逐步增加,并在固液比為1∶40(g/mL)時達到最大,之后隨著固液比的繼續增加,桑葚葉總酚的提取率略有下降,但變化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隨著溶劑用量的增大,細胞內外的目標物質濃度差不斷提高,使得桑葚葉中總酚的傳質驅動力增大,從而提高提取率。該結果與楊上鶯等[20]和丁雙華等[23]的研究結果相似,因此,從節省溶劑消耗,降低提取成本角度考慮,選擇1∶35、1∶40、1∶45(g/mL)的固液比作為正交試驗中固液比的因素水平。

2.3 ?桑葚葉總酚提取正交實驗結果

根據以上單因素實驗結果,以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為指標,選擇超聲溫度(A)、乙醇濃度(B)、超聲時間(C)、固液比(D)共4個因素進行L9(34)正交實驗優化,確定超聲輔助提取桑葚葉總酚的最佳提取條件,正交實驗結果及方差分析分別見表3和表4。

由表3極差分析和表4方差分析得出影響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為: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固液比>乙醇濃度。同時,由表3極差分析可知,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A3B2C2D3,即超聲溫度為65 ℃、乙醇濃度為60%、超聲時間為30 min、固液比為1∶45(g/mL)。最佳提取工藝條件不在正交實驗表內,需進行驗證實驗。以最佳條件為A3B2C2D3對桑葚葉總酚進行提取,進行3次重復實驗,提取率為2.30% ± 0.043%。再以最佳條件做加樣回收率實驗,在提取前加入一定量的沒食子酸(表5),計算平均回收率為98.93%,結果表明方法準確度良好。

2.4 ?不同品種桑葚葉中總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較

2.4.1 ?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含量的比較 ?以2.3優化的桑葚葉總酚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對40種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進行提取,并測定總酚含量。從圖6可知,不同品種桑葚葉之間總酚含量差異較大。其中‘條桑五號總酚含量最高為(26.35 ± 0.29)mg/g,‘滇??偡雍孔畹蜑椋?0.44 ± 0.15)mg/g,該結果范圍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24-27]。其中紅果系列,條桑系列,雜交品種‘果桑8632以及一些葉果兩用品種(如白玉王)其總酚含量較高。而適宜南方種植,抗病性較強,且在廣東省內湛江市等地廣泛種植的品種‘大十,雖然葉片較大,產量較高,但其總酚含量則處于40種桑葚品種的中下水平。

2.4.2 ?不同品種桑葚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較 ?(1)DPPH清除能力。不同品種桑葚葉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IC50表示,由圖7可知,‘條桑五號桑葚葉的IC50最低,為(77.64 ± 0.34)mg/L,‘滇桑桑葚葉的IC50最高,為(210.30 ± 0.19)mg/L。IC50值越小,其抗氧化能力越強,因此,‘條桑五號桑葚葉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強,且還略強于Vc [IC50 值為(81.62 ± 0.12)mg/L]。其他品種桑葚葉的抗氧化能力與總酚含量趨勢基本保持一致。桑葚葉總酚含量與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957,P<0.01),總酚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越強,尤其‘條桑五號桑葚葉提取物可開發用作天然抗氧化劑??梢?,不同品種桑葚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雖然差異較大,但整體均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同時一些品種尤為突出,與高欣妍等[28]的研究結果相近。

(2)總抗氧化能力(FRAP)。用TEAC值,即FeSO4當量來表示不同品種桑葚葉總抗氧化能力。由圖8可知,‘條桑五號桑葚葉的TEAC最高,為(2.58 ± 0.11)mmol/g,‘滇桑桑葚葉的最低,為(0.73 ± 0.04)mmol/g,因此,‘條桑五號桑葚葉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強??傮w趨勢與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能力以及總酚含量趨勢基本保持一致。桑葚葉總酚含量與其提取物總抗氧化能力(FRAP)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992,P<0.01)。

3 ?討論

本研究利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方法,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正交實驗進一步對‘大十品種桑葚葉總酚提取工藝進行優化,其最佳工藝條件為:超聲溫度65 ℃、乙醇濃度60%、超聲時間30 min、固液比1∶45(g/mL),且各因素對桑葚葉總酚提取率的影響次序為:超聲溫度>超聲時間>固液比>乙醇濃度,在此條件下,桑葚葉總酚的提取率為2.30% ± 0.043%。與丁雙華等[23]、劉詠等[29]和沈維治等[30]采用溶劑浸提法提取桑葚葉多酚工藝相比,明顯縮短了提取時間,且提取率更高;張宇思等[27]對超聲波提取桑葚葉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也發現,與傳統提取方法相比,超聲波提取技術具有提取時間短,操作方便,提取效率高等優點。同時,采用該方法對40個品種桑葚葉中酚類化合物進行提取,并比較不同品種的總酚含量。結果表明,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含量范圍為(20.44 ± 0.15)~(26.35 ± 0.29)mg/g,其中‘條桑五號總酚含量最高,‘滇??偡雍孔畹?。

對于不同品種桑葚葉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測定發現,‘條桑五號桑葚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強,高于Vc,IC50值為(77.64 ± 0.34)mg/L,‘滇桑桑葚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弱,IC50值為(210.30 ± 0.19)mg/L?!畻l桑五號桑葚葉提取物總抗氧化能力(FRAP)TEAC值為(2.58 ± 0.11)mmol/g;‘滇桑桑葚葉提取物總抗氧化能力(FRAP)TEAC值為(0.73 ± 0.04)mmol/g。不同品種桑葚葉總酚含量與抗氧化能力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與高欣妍等[28]DPPH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測定結果相近,均高于Vc。與其他研究結果[31-32]相比,本研究中大部分品種桑葚葉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更強。且桑葉中總酚含量與其抗氧化能力之間存在相關性,說明桑葚葉總酚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馮淦熠等[21]總結前人研究結果同樣得出相似的結論,桑葚葉的總酚含量可以用作不同品種桑葚葉抗氧化能力的參考標準。但并不是所有品種桑葚葉中總酚含量與抗氧化能力之間存在完全對應的線性關系,一方面可能是因其提取物中含有其他類的抗氧化活性物質;另一方面不同品種桑葚葉間的酚類物質品種和含量存在多樣性,彼此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協同效應,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其抗氧化能力。根據品種間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差異性,不同品種桑葚葉的利用價值也不同,如飼料,藥用價值方面等。紅果系列,條桑系列以及一些葉果兩用的桑葚品種葉子多數較大,或葉片較肥厚,其總酚含量較高,在果實鮮食的同時,葉子具有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作生產天然抗氧化劑來提高桑葚產業經濟價值,或用作高品質飼料桑的生產[15],并可通過超聲波提取方法實現工業化生產。作為觀賞品種的九曲龍桑,葉片較小且薄,桑葉產量較低,其總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也同樣處于中下水平,但并不是所有果葉兩用,葉片較大、產量較多的桑葚品種均適宜用于天然抗氧化劑生產,可根據不同用途和需求,選擇栽培種植相應的桑葚品種。

由于國際蠶絲貿易發展出現滑坡,蠶桑業的發展受阻,我國在農業產業結構方面作出了較大調整[13]。不斷調整桑葚的利用結構,增加其生物利用率,根據不同品種桑葚葉中物質含量差異來探索桑葚的新用途,是進一步促進桑葚綜合開發和利用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欒琳琳, 盧紅梅, 陳 ?莉. 桑葚花青素提取純化研究進展[J]. 中國調味品, 2019, 44(3): 156-160, 164.

[2] 喻 ?艷, 逯海朋, 賈亞楠, 等. 桑椹中酚類物質極性分布及抗氧化活性評價[J].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7, 43(1): 73-79.

[3] 喬 ?宇, 呂輝華, 吳繼軍, 等. 不同品種桑椹中糖酸組成和甜酸風味評價[J].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16, 34(4): 44-49.

[4] 王婷婷, 馬天宇, 李 ?琪, 等. 桑葉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食品與藥品, 2018, 20(5): 390-393.

[5] 楊 ?燕. 桑葉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 北京: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010.

[6] 劉新湘, 梁逸曾. 桑葉揮發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2006, 1(1): 7 9-82.

[7] Asano N, Tomioka E, Kizu H, et al. Sugars with nitrogen in the ring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Morus bombycis[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4, 253: 235-245.

[8] 諶 ?珍, 劉青茹, 張曉偉, 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桑葉-氨基丁酸和谷氨酸[J].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19, 40(3): 162-166.

[9] 王瑞嫻, 楚 ?渠, 禚 ?蘇, 等. 15份桑葉中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測定[J]. 陜西農業科學, 2018, 64(10): 74-75, 99.

[10] Kim S Y, Gao J J, Lee W C, et al. Antioxidative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Morus alba[J].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1999, 22(1): 81-85.

[11] 吳勝芳, 王樹英, 湯 ?堅. 桑葉的生物功能特性及其應用[J]. 食品科技, 2003(10): 95-97, 90.

[12] 莊 ?愉, 盛家鏞. 桑葉藥用價值與應用[J]. 江蘇蠶業, 2013, 35(2): 28-31.

[13] 許淑瓊, 葉建美. 桑葉綜合利用現狀及發展方向[J]. 湖北農業科學, 2017, 56(22): 4221-4224.

[14] 金豐秋, 金其榮. 新型功能性飲品──桑茶[J]. 食品科學, 2000(1): 46-48.

[15] 張 ?媛. 桑葉的營養成分和食用藥用開發價值研究進展[J]. 現代農業科技, 2012(22): 264-266.

[16] Anwesa C, Sanjib R. In vitro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aerial parts aqueous extract and extract fractions of Ampelocissus latifolia (Roxb.) Planch in relation to total phenolics and flavonoid contents[J]. Journal of King Saud University Science, 2020, 32(1): 732-739.

[17] Ma F Y, Gu C B, Li C Y,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of isoflavonoids from 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leaves[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3, 115: 136-144.

[18] Wang J, Sun B G, Cao Y P, et al. Optimis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wheat bran[J]. Food Chem, 2008, 106(2): 804-810.

[19] Momark M, Hasan M, Daud W R W, et al. Extraction of hydrolysable tannins from Phyllanthus niruri Linn.: Effects of solvents and extraction methods[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7, 52(3): 487-496.

[20] 楊上鶯, 賈冬英, 遲原龍, 等. 超聲波輔助乙醇提取桑葉多酚的工藝條件優化[J]. 蠶業科學, 2013, 39(6): 1155-1159.

[21] 馮淦熠, 賀 ?喜, 楊浩然, 等. 桑葉多酚提取與體外抗氧化能力研究進展[J]. 飼料研究, 2019, 42(2): 68-72.

[22] 廖維良, 趙美順, 楊 ?紅. 超聲波輔助提取技術研究進展[J]. 廣東藥學院學報, 2012, 28(3): 347-350.

[23] 丁雙華, 葉立斌, 陳 ?衛, 等. 響應面優化提取桑葉多酚的研究[J]. 中國食品學報, 2012, 12(1): 52-58.

[24] 趙東曉, 李公存, 董亞茹, 等. 不同雜交桑品種桑葉活性物質含量的測定及藥用品質綜合評價[J]. 山東農業科學, 2019, 51(12): 100-105.

[25] 俞燕芳, 黃金枝, 王軍文, 等. 霜后桑葉總酚、黃酮和總糖含量變化研究[J]. 蠶桑茶葉通訊, 2017(6): 1-4.

[26] 俞燕芳, 杜賢明, 黃金枝, 等. 不同產地桑葉總酚、黃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較[J]. 蠶桑茶葉通訊, 2017(2): 1-3.

[27] 張宇思, 周 ?昊, 顏新培, 等. 桑葉多酚的研究進展[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5, 34(5): 35-37, 50.

[28] 高欣妍, 王海英, 劉志明. 桑葉乙醇提取物的體外抗氧化與抑菌活性[J]. 生物質化學工程, 2019, 53(2): 35-40.

[29] 劉 ?詠, 行春麗, 成戰勝, 等. 從桑葉中提取多酚、黃酮和多糖的優化試驗[J]. 林產化工通訊, 2005, 39(1): 10-13.

[30] 沈維治, 廖森泰, 劉吉平, 等. 用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優化桑葉多酚的提取工藝[J]. 蠶業科學, 2009, 35(3): 594-598.

[31] 王振偉, 金 ?敏, 吳舒儀, 等. 桑葉多酚含量顯色條件的優化測定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初探[J]. 食品科技, 2020, 45(1): 294-300.

[32] 王麗娟. 桑葉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工業大學, 2012.

責任編輯:沈德發

收稿日期 ?2020-04-24;修回日期 ?2020-05-26

基金項目 ?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No. 320QN320);廣東省優稀水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項目(No. 2021KJ116)。

作者簡介 ?馬飛躍(1987—),女,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熱帶果樹功能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與利用。*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杜麗清(DU Liqing),E-mail:mfyflc@yahoo.com。

猜你喜歡
抗氧化
菜芙蓉多糖對秀麗隱桿線蟲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Task 1
跟蹤導練(一)
魚油和維生素E復合劑的抗氧化作用實驗研究
品西湖龍井,悟千年茶道
“抗氧化”不是抗氧氣
真相
不建議用橄欖油炒菜
吃核桃別去薄皮
留住容顏之抗氧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