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重慶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背景下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探究
——以重慶工商學校為例

2021-05-20 07:39易祖全
探索科學(學術版) 2021年4期
關鍵詞:結構化調研課程體系

寇 錦 易祖全

重慶工商學校 重慶 402289

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德國提出“工業4.0”、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從這些戰略特征來分析,均是以實現智能制造為最終目的[1]。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崗位帶來了深刻變化,也是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制造業正經受著從量變到質變的智能化沖擊,大量技術含量低的崗位消失,依托智能制造的新崗位應用而生,如智能設備生產、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崗位,以及基于智能制造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軟件服務、數據管理、測試驗證等崗位,正在形成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依據產業變革已經建成了相當規模的專業群,并開始實施“雙高計劃”,而中職學校還是基于傳統產業的專業設置,如果不盡快抓住現在機會進行調整,必然會落伍于智能制造產業發展,中職院校專業改革勢在必行。

2018年重慶市教委、重慶市財政局聯合出臺了《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重慶市財政局關于實施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項目的通知》(渝教職成發〔2018〕8號)明確提出了在未來三年內在全市建設30所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為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2019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對職業教育在新時代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詳細介紹了專業群建設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

一、組建智能制造專業群

我校在重慶市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中,結合學校自身實際,依托學校加工制造類、信息技術類兩個專業大類的辦學優勢,采用單核心組群方式進行組合,構建以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為核心,以電氣運行與控制、電子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應用、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支撐的智能制造專業群,組群方式如圖1所示。

圖1 智能制造專業群組建方式

二、建設智能制造專業群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有關專業群建設思路和經驗仍處于探索階段,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更應深入研究,大膽創新。我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探索適合我校的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方式,重點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實訓室建設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最終的落腳點是人才培養,具體見如圖2。

圖2 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內容

(一)組織調查研究。調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行業企業現狀和需求、崗位設置,相關院校在專業群建設方面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畢業生情況等。調研是專業群建設的基礎,所以調研是否充分關系到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質量。

1.調研方案。智能制造專業群調研方案是開展調研的支撐性文件,調研方案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調研結果最終質量,因此,調研方案的制定必須考慮全面,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好。調研方案應主要包含調研方式、調研人員、調研時間、調研對象、調研內容、經費預算等,其中我校調研對象包括智能制造行業協會3個、企業21個、科研院所3個、院校9所(本科1所、高職6所、中職2所)、工業園區3個、畢業生若干,調研內容具體以調研問卷和訪談提綱的方式呈現,行業協會采用訪談提綱,其余采用調研問卷,具體各類問卷所關注的問題如表1。

表1 調研問卷主要關注問題

2.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是對調研結果的集中體現,對后期專業群建設具有指導性意義。調研報告中主要內容包括調研分析、調研結果和調研反思。在調研分析中,應該對調研問卷或訪談提綱中所涉及的主要問題進行回應,調研結果是對所發現問題的總結和提煉,調研反思是學校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路徑和建設內容。調研報告內容邏輯性要強,數據分析在圖表中有充分的體現。

(二)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是職業教育辦出特色的重要保證。從對國家示范(骨干)職業院校及示范(特色)專業分析中可以看出,校企深度融合、工學結合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企業積極參與是專業群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2]。

1.產教聯盟。我校產教聯盟主要由部分重慶智能制造行業標桿企業、重慶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重慶潤通科技有限公司、大金空調(上海)有限公司、部分中高職院校共同組成。產教聯盟的主要任務有共培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共建智能制造專業體系、建設高水平的教科研隊伍、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享校企相關資源、共通人才需求信息、共推對外交流合作。

2.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主要由產教聯盟成員推薦的人選組成。主要職責有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審議教學計劃、指導課程標準制定及教材開發、指導實訓基地建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指導學生評價體系、指導科研工作,加強畢業生質量研究、推動專業群國際合作。

(三)創新人才培養

1.人才培養方案。目前,部分院校對專業群建設缺乏深入研究,將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方案看作群內各專業人才培養,并未兼顧專業間的聯系性[3]?!督逃筷P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中指出:人才培養方案是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是實施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同時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學時安排、實踐環節、畢業要求、書證融通等內容做了規定。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應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完成,編制過程不是各組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簡單疊加。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中職業面向、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建設應主要來源于前期的調研,是對原有課程體系的重構和序化。其中課程體系建設最為關鍵,難度也最大。

2.教學模式。深入推進“理實一體化”、“翻轉課堂”、“五環四步”等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挖掘各教學模式優勢,初步形成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專業群平臺課程和方向課程(模塊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專業群公共課程,“五環四步”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實訓技能課程的模式。

3.學生評價體系。我校采用“多元多維學生評價體系”,“多元”即有多個評價主體,具體為學校、企業、社區和家庭?!岸嗑S”即有多個學生主要觀測點,具體為基本素質、文化素質和技能素質。

4.現代學徒制。2015—2018年我校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專業群組群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是試點專業,學校與大金空調(上海)有限公司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順利通過教育部驗收,形成了良好互動的校企合作機制體制。2019年我校與隆鑫通用動力有限公司現代學徒制合作項目獲重慶市教委正式批復,目前正按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案有序推進。

5.技能大賽。2019年智能制造專業群探索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參與技能大賽模式,實訓場地采用校企共同建設。其中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共獲得四個二等獎,參加重慶市第十二屆職業技能大賽獲得三個一等獎、九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成果豐碩。

(四)重構課程體系

1.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調研結束之后,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形成調研報告,提煉出智能制造企業的崗位設置和需求,重點集中在智能裝備操作、安裝、調試、維護和現場自動化生產線管理,并形成了以智能生產為主的崗位鏈和以智能裝備安裝調試為主的崗位鏈,然后邀請學校和企業專家共同對崗位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并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對應共性和個性的職業能力,進而指導課程建設。因此,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是課程建設的關鍵。

2.課程體系。智能制造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采用“平臺+模塊”模式?!捌脚_+模塊”課程體系實現了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使學生既有專業群知識、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的專業個性發展[4]。智能制造專業群課程體系圖和課程體系開發過程邏輯圖分別如圖3和圖4所示。在圖3中,最底層專業群模塊依據調研的智能制造行業企業具體崗位進行設置,平臺公共課程依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教職成廳〔2019〕6號)進行設置,專業群平臺課程依據典型工作任務中對應共性職業能力設置,共確定了《智能制造概論》、《機械識圖》、《電工電子技術》、《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調試》和《計算機網絡基礎及應用》五門平臺課程,專業群方向課程依據典型工作任務中對應個性職業能力設置,具體見課程體系圖,互選模塊課程根據企業崗位實際的需求,開發對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相應的課程,對接國家“1+X”證書制度,達到書證融通。

圖3 智能制造專業群課程體系圖

圖4 課程體系開發過程邏輯圖

3.課程標準。專業群公共課程標準采用教育部統一發部的中職學校公共課程標準,具體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數學、英語、歷史、體育與健康、物理、信息技術、化學、藝術。學校組織校內外人員對專業群平臺課程和方向課程的課程標準進行修改或重新編制,主要涉及課程標準中課程性質、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要求、實施建議、其他等方面。最后組織專家對課程標準進行審核。

(五)優化師資隊伍

1.結構化教學團隊。結構化教學團隊是以服務學生為對象,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以模塊化教學改革為主要途徑,以專業和課程建設為平臺,以溝通、協作為紐帶,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組成的一種創新型教學基本組織。

結構化教學團隊分為教師整體結構化和教師個體結構化,其中教師整體結構化又可分為來源結構化、年齡結構化、專長結構化、任務分工結構化,教師個體結構化主要具有“雙師”素質。我校組建了一支以校內教師為主校外教師為輔、中青年教師占比超過80%的結構化教學團隊,校內教師主要負責管理、教學和教學研究,校外教師主要負責教育研究、高技能傳授。

結構化教學團隊也是教學創新團隊,圍繞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創新和教學方法創新開展工作,進而進行課堂革命和課程改革。我校結構化教學團隊針對智能制造專業群模塊課程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每名教師負責自己熟悉的版塊,發揮自己優勢,提升教學質量。

2.名師工作室。我校建成的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由校內具有中職研究員職稱的教師擔任,名師工作室的主要職責開展課題研究、制定教師發展計劃、開展教研活動、推廣先進教育教學模式等。

3.技能大師工作室。我校已經建成的技能大師工作室主持人由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擔任,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主要職責攻關創新、帶徒傳技、交流推廣。

4.“雙師型”教師提升基地。為了提升智能制造專業群教師技能水平,培養高質量“雙師型”教師,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建設了重慶華中數控有限公司基地、大金空調(上海)有限公司基地和重慶巨蟹數碼影像有限公司基地。

(六)共享實訓基地。我校智能制造專業群實訓室建設秉承產學研用一體化和共享原則。在深入調研產業企業的基礎上,在校內建成了包含華中數控智能制造加工實訓中心,工業機器人應用實訓中心,多軸加工中心,電子實訓室、電工實訓室、液壓與氣壓傳動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虛擬仿真實訓室等重慶市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在校外與產教聯盟成員單位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實現了在產教聯盟成員單位之間實訓基地共享共用。以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平臺,與企業、職業院校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創業培訓,服務地方產業鏈和智能制造專業群發展,拓展智能制造專業群對外服務能力。

三、總結

本文以重慶工商學校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過程為例,介紹了專業群建設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和實訓室建設等五大方面的內容,其中詳細闡述了專業群調研過程中應該關注的主要問題和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為中職學校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鑒,共同促進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

猜你喜歡
結構化調研課程體系
三維視角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改進的非結構化對等網絡動態搜索算法
深度學習的單元結構化教學實踐與思考
結構化面試方法在研究生復試中的應用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左顧右盼 瞻前顧后 融會貫通——基于數學結構化的深度學習
“三注重”扎實做好調研工作
構建優質學前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人大到基層調研應做到“三不”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