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專利許可行為與動機研究

2021-05-26 09:47王珊珊孟文通
科技與管理 2021年2期
關鍵詞:交叉許可動機

王珊珊 孟文通

摘 要:專利許可作為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重要專利運營活動,往往出于非常復雜的許可動機,并且不同動機下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也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對不同類型許可行為的案例對比分析,從3個維度劃分專利許可行為類型,包括按照授權范圍劃分的普通許可、排他許可和獨占許可;按照許可方向劃分的單向許可和雙向交叉許可;按照許可專利數量劃分的單一專利許可和專利打包許可;總結不同類型許可行為的特點和適用性,進而凝練專利許可的技術動機、市場動機和政策性動機,提出企業基于不同動機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為我國企業更好地開展專利許可活動提供方法與策略支持。

關 鍵 詞:專利許可;許可行為;許可動機

DOI:10.16315/j.stm.2021.02.002

中圖分類號: C939

文獻標志碼: A

Research on patent licensing behaviors and motivations of firms

WANG Shan-shan, MENG Wen-t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Patent licensing, as an important patent operation activity of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often motivated by very complex licensing motives, and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patent licensing behavior strategies under different motiv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censing behaviors,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types of patent licensing behaviors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ordinary licenses, exclusive licenses and exclusive licenses according to the scope of authorization, and one-way licenses and two-way cross-licensing according to the license direction, as well as single patent license and patent package license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licensed patents. Then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cense behaviors, and the motivations for patent license including technical motivation, market motivation, and policy motivation. In addition, it proposes patent licensing behavior strategies based on different motivations, which may provide methods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better carry out patent licensing activities.

Keywords:patent licensing; licensing behavior; licensing motivation

收稿日期: 2021-02-05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673069);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LH2020G006)。

作者簡介: 王珊珊(1980—),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孟文通(1993—),男,碩士研究生.

隨著全球專利競爭日趨激烈以及產業專利密集和技術交叉現象越來越普遍,以許可為主要方式的企業專利運用與技術獲取和擴散活動越來越頻繁。企業的專利對外許可能力反映出其行業影響力、技術擴散力和商業價值創造力。企業在進行專利許可時,往往出于不同的許可目并采取不同的許可方式。大多數企業的專利許可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如高通將產品與專利捆綁,手機廠商在采用高通芯片的同時,必須向其支付價格不菲的專利許可費[1];一些同行競爭對手之間也通過專利的相互許可來解決技術交叉問題,如華為和蘋果之間的大量專利交叉許可,許可的專利包含標準必要專利;許多非專利實施實體向眾多企業許可專利,且往往運用專利訴訟手段,目的是獲取高額利潤,如美國高智發明曾向摩托羅拉、三星和HTC等諸多知名公司發起專利訴訟,并通過專利許可獲取高額經濟回報。專利許可作為企業全球科技競爭與市場化的重要專利運營行為,往往出于復雜的許可動機,并且不同動機下的專利許可行為方式與策略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通過典型案例分析企業不同的許可行為和許可動機的匹配性,研究企業基于不同動機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可為我國企業專利許可行為決策提供策略支持,有利于企業提高專利許可水平與綜合運營能力。

1 文獻回顧

1.1 專利許可行為方式

關于企業專利許可行為的研究,岳賢平等[2]從內部和外部知識資源利用的雙向角度,將專利許可行為分為單向許可、雙向交叉許可和專利聯盟3種;其中單向許可按授權范圍可分為普通許可和排他許可;從許可內容多少的角度可分為單一的專利許可和捆綁許可;從是否受國家強制力約束的角度可分為一般許可和強制性許可。一些高科技企業可能在專利組合戰略的基礎上,通過專利交叉許可來避免專利侵權訴訟[3];Kwon等[4]研究表明當處于高度碎片化、復雜化和重疊的技術環境以及在專利叢林中時,企業強烈地傾向于交叉許可;在研發密集、低重疊的技術環境中企業更傾向于單邊對外許可。從許可是否排他角度,熊磊等[5]認為許可方是否采取排他性策略主要基于核心技術領域的技術優勢,整體技術能力越強采取非排他多方許可的傾向越高。Aulakh等[6]發現當面臨著較高的潛在技術替代威脅時,企業有較低的排他許可傾向;當技術有較高的資產專用性,許可企業采取排他性許可的可能性更大。在不同市場條件下,許可費收取方式選擇不同,許可企業會根據產品潛在市場需求,采用“僅一次性固定許可費用”或“一次性固定許可費用+提成”的許可費收取方式[7]。關于許可對象的選擇,從地理臨近角度,Seo等[8]認為許可方會盡量避開同一地點的被許可方,而被許可方則更愿意選擇地理臨近的許可方。在許可時機的選擇上,Siebert等[9]認為較高的封鎖程度導致企業進入專利組合競賽事后許可,而較強的產品市場競爭導致企業事前許可。

1.2 專利許可動機

一些專利許可出于對成本和收益的考慮,大多數學者認為企業專利許可是獲得高的經濟價值并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一種戰略選擇[10],企業選擇專利許可的積極性往往與其創新的邊際成本有關[11]。從技術層面,工業公司更傾向于開放地轉移技術,有些時候比獲得許可收入更重要的專利許可原因是獲取外部技術或確保經營自由[12],尤其是新興市場的研發競爭更易引發專利訴訟,因此這些企業很容易就交叉許可達成共識,從而可以利用彼此的技術[13]。從市場進入視角,企業通過許可建立合作關系有利于其擴展市場,可以擴大新技術的市場占有率或盡早進入市場[14];尤其是企業在發布新產品時,對外許可專利可以促進產品銷售、加速新產品推廣[15]。更多時候,專利許可是出于多種因素的綜合考慮,Caviggioli等[16]歸納了專利許可的一系列動機,包括戰略動機、貨幣動機、管理和企業特有動機、專利特有動機、交易成本動機、外生性動機等。

1.3 專利許可影響因素

從許可方的角度,許可人的地位和組織學習能力會影響對外許可的成功,有技術聲望、許可經驗以及技術深度和廣度相結合的許可方專利更有可能被受許方選擇[17]。外部專利環境也影響許可方的選擇,加強東道國的專利保護會增加許可方向非關聯方許可專利[18]。從被許可方的角度,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被許可方更可能獲得技術許可[19],被許可方的能力不足或存在機會主義行為則不會得到許可方的青睞[20]。Li等[21]發現當被許可方缺乏技術多樣性和研發活力時會積極尋求外部許可??傮w而言,專利尤其是標準必要專利持有企業的歧視性專利許可收費現象普遍存在,許可雙方關于許可費的協商和談判機制有利于減少合作利益沖突和促進雙方合作的持續[22-23]。

綜上,當前國內外對專利許可行為方式、動機和影響因素的研究較豐富,但是系統地從多個視角劃分許可行為類型的研究并不多,少數研究雖然對單向專利許可行為進行了多維度劃分,但是沒有深入地對多種方式進行對比;在專利許可動機方面,主要是從經濟、技術、市場準入以及綜合因素考慮;對專利許可影響因素分析主要是從許可方和被許可方2個視角開展研究。在上述研究中,專利許可的多案例對比及許可行為特點、適用性的總結還不夠,同時基于不同動機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考慮不足;因此,需要從不同的維度對多種專利許可行為類型進行劃分和多案例對比,從而系統地總結不同類型專利許可行為的特點、適用條件及多種許可動機下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為企業專利許可行為決策提供參考。

2 專利許可行為類型及其典型案例

2.1 按照授權范圍劃分

按許可方授予被許可方的權利和范圍大小,可分為普通許可、排他許可和獨占許可,三種類型授權范圍、典型案例和特點,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許可方通常是有一定技術實力的行業重要公司,被許可方則因許可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從時間維度來看,早期存在少數的獨占許可和排他許可,但近年來獨占許可較少出現,少量的排他許可也多發生在母子公司或關聯公司之間;普通許可一直存在,由于其實施范圍更廣闊,既有利于許可方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又可以加速行業技術擴散和應用,推動產業創新,因此成為企業普遍采用的許可方式。

2.2 按照許可方向劃分

按照許可方向,可分為單向許可和雙向交叉許可,兩種類型許可方向、典型案例和特點,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單向許可在各行業普遍存在,當由一個企業向眾多企業授權許可專利時,往往形成技術壟斷;交叉許可常見于專利密集和技術重疊性高的行業如通信、集成電路;行業領先企業之間由于技術交叉或各自持有標準必要專利,往往達成交叉許可,以獲取必要的技術和避免專利侵權與糾紛。

3.3 按照許可數量劃分

按照許可專利數量劃分,可分為單一專利許可和專利打包許可,其中打包許可根據專利持有人數量又可分為一個企業專利打包許可和多個企業專利打包許可。由于技術的復雜性和融合性越來越高,目前單一專利許可越來越少見,將多個有關聯的專利捆綁或組合進行許可更加普遍,打包許可典型案例和特點,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單個企業的專利打包許可,往往是具有領先地位的許可方圍繞某個產品或基于標準打包許可專利,也可能是專利非實施實體(NPE)的許可行為,往往能夠獲取高額利潤;多個企業的專利打包許可,在專利密集行業非常普遍,標準專利廣泛分布于眾多企業,此時通過共同組建機構或授權第三方機構,以專利池、專利聯盟或專利許可管理機構對內對外進行打包許可,可提高專利許可效率和效益[24];打包許可的專利,可能都是標準必要專利,也可能包含一些非必要專利。

3 企業專利許可動機

結合企業專利許可不同行為類型的典型案例及其特點,可以凝練出3個層面的專利許可動機:技術、市場和政策動機。

3.1 技術動機

在技術層面,許可方的動機主要包括解決技術交叉問題和技術擴散,被許可方獲得專利使用權主要是出于降低研發時間和成本、獲得必要技術和解決技術交叉的目的。

1)解決技術交叉。如華為與蘋果、華為與愛立信的交叉許可以及一些聯盟成員間的交叉許可,都是為了解決技術交叉和避免侵權,在技術復雜性和融合性日益增加的全球技術競爭中,行業巨頭間出于該技術動機的許可行為非常普遍。

2)技術共享,降低研發時間和成本。更多的是以專利池或專利聯盟的形式出現,尤其是強強聯合,如OIN社區會員專利交叉許可,HEVC Advance專利池成員打包許可。

3)技術推廣與擴散。高通的專利許可以及一些聯盟的對外許可,實現了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擴散,強化了許可方的技術領先或壟斷地位。

3.2 市場動機

在市場層面,專利是技術創新開發與應用的成果表現,能夠帶來較快的現實效應[25],作為許可方,專利許可可以加快其市場進入或市場份額擴張,強化市場地位和獲取經濟利益;作為被許可方,獲得許可可以具備市場準入和擴張條件;強強聯合的許可雙方可以共同拓展市場甚至占領整個市場。

1)許可方進入或拓展市場。企業將先進且成熟的專利許可給產業鏈條上尤其是下游的企業,如OPPO將閃充專利許可給芯片及成品類企業,部分公司將專利許可給子公司或海外分支機構,可以加快企業進入新市場或拓展已有市場,強化其市場地位。

2)許可方實現市場控制并獲取經濟利益,被許可方獲得市場準入資格。早期DVD專利聯盟6C和3C聯盟憑借DVD專利技術壟斷地位,向中國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使其獲得出口和內銷DVD的資格;高通公司憑借其芯片技術和市場壟斷地位,使全球的手機制造商都無法繞過其專利,必須向高通支付專利許可費。

3)核心專利持有者強強聯合拓展和占領市場。例如,眾多公司相繼加入HEVC Advance和Avanci等聯盟專利池、我國組建的TD聯盟等諸多產業聯盟,這些組織的成員可同時作為許可方和被許可方,依托聯盟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和避免惡性專利競爭,通過參與標準專利體系共同推進市場發展。

3.3 政策性動機

政策性動機下,企業須按照國家要求進行許可,或是為了獲得有關政策支持而開展許可。

1)遵守國家有關強制許可要求。在國家公共利益或重要技術標準領域,或后續專利實施有賴于在先專利但又有顯著技術進步時,國家對專利權人專利進行強制許可,如藥品(世界各國如泰國、印度、德國等均針對各類疫情和公共衛生事件的專利有強制許可要求)、涉及半導體的專利技術等領域。

2)加入聯盟許可獲得各類政策扶持。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了《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建設指南》,提出要構建若干個集中許可授權的專利池,并通過聯盟內部交叉許可來共同使用專利池中的專利或專利組合。企業加入聯盟,按照有關要求開展許可活動,將會獲得各類政策和資金支持,如科技計劃項目、有關試點項目和專項資金。

4 不同動機下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

企業專利許可行為是在一定動機下采取的專利交易活動,在專利許可決策時,企業要基于不同的動機,包括技術動機、市場動機和政策性動機,結合內外環境條件,選擇相應的專利許可行為。

4.1 技術動機下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

當同行多個企業技術相似性較高、存在技術交叉且實力相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避免相互侵權和不必要的訴訟,企業可與持有相似專利技術的同行企業達成交叉許可。為了實現交叉許可,可采用以下方式:一是通過專利談判的方式,雙方自愿達成交叉許可協議;二是當一方沒有交叉許可意愿時,可通過專利訴訟進而和解的方式,提高交叉許可的可能性。

當同行多個企業擁有互補性專利技術時,為了實現優勢互補和技術共享,主要采取交叉許可、打包許可的許可行為,可通過與同行企業進行談判、或依托一定的載體如聯盟、專利池管理機構來實現;也可通過普通許可的方式獲得互補技術或對外許可專利。

當某一企業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和地位,基于經濟利益考慮對外進行技術推廣與擴散,可采用普通許可、打包許可的許可行為;基于政策考慮對外進行技術推廣與擴散,帶動產業鏈發展,可采用普通許可、交叉許可或打包許可的許可行為,以聯盟內普通許可、交叉許可、打包許可以及聯盟外普通許可、打包許可居多,通常是基于技術標準的打包許可。

4.2 市場動機下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

當專利持有方擬進入新市場(新產品領域、新的區域/國際市場),或拓展已有市場時,可以通過將專利普通許可、打包許可給產業鏈條中下游制造商、配套企業、運營商等,允許被許可方制造和銷售專利產品,加速市場進入和拓展,也可與同行專利優勢企業聯合,通過交叉許可、打包許可等,允許雙方在許可專利的基礎上研發新專利并制造、銷售專利產品,共同引領市場發展、實現市場擴張。

當具有絕對優勢地位的專利持有方力圖實現市場壟斷和獲取高額利潤時,可采用普通、單向、打包的專利許可行為,尤其是將基于標準或基于行業基礎技術的專利進行捆綁,廣泛許可給產業鏈條上中下游及行業領先企業。

當專利持有方擬進入新的區域或海外市場,如果通過在當地設立的分支機構進入,也可選擇母子公司之間的排他或獨占許可。

4.3 政策性動機下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

當國家有強制許可要求時,專利持有方可通過普通、打包許可對產業鏈條上的諸多企業進行許可。

當國家有對標準專利的許可要求,或對企業的專利許可行為有政策支持和激勵時(包括產業聯盟成員、承擔科技計劃項目的專利持有方、列為專利運營試點單位的專利許可),可通過標準專利打包許可以及免費或優惠的聯盟內普通許可、交叉許可和聯盟內外打包許可等,在實現產業技術擴散、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獲得國家有關政策和資金支持。

5 結論

企業在進行專利許可行為決策時,要基于不同的許可動機,并綜合考慮專利政策環境、行業專利分布與競爭、企業專利技術特點與地位、被許可方特點與需求等因素,結合不同類型專利許可行為特點與適用條件,選擇適宜的專利許可行為。專利許可行為按照不同維度可劃分為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專利許可行為可能同時存在,如“普通+單向+打包”,“獨占+單向+打包”、“普通+雙向交叉”。通過專利許可行為的多案例分析與比較,總結和凝練了各許可行為的適用性及技術、市場和政策3種許可動機,并提出不同動機下的專利許可行為策略,為企業專利許可行為決策提供參考。未來,可進一步研究企業專利許可的內外環境影響因素和構建決策模型,以更好地支持企業專利許可活動管理需要。

參考文獻:

[1] 朱戰威.壟斷語境下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之厘定:兼評“高通案”專利許可費的裁決[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11):37.

[2] 岳賢平,顧海英.國外企業專利許可行為及其機理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5):89.

[3] KHLER F.Patent cross-licensing,the influence of IP interdependency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firm size[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1,36(4):448.

[4] KWON Y,KIM Y.Determinants of out-licensing strategy of firms: New empirical evidence[J].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2010,18(1):23.

[5] 熊磊,吳曉波,朱培忠,等.技術能力、東道國經驗與國際技術許可:境外企業對中國企業技術許可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4,32(2):226.

[6] AULAKH P S,JIANG M S,PAN Y G.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licensing: Monopoly rents, transaction costs and exclusive righ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0,41(4):587.

[7] 金亮,鄭本榮,胡潯.專利授權合同設計與生產外包: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2019,22(3):40.

[8] SEO I,SONN J W.Conflicting motivations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 Dynamics of the market across space[J].Geoforum,2019,105:210.

[9] SIEBERT R,VON G G.Jostling for advantage or not:Choosing between patent portfolio races and ex ante licensing[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10,73(2):225.

[10] CAVIGGIOLI F,UGHETTO E.The drivers of patent transactions:Corporate views on the market for patents[J].R&D Management,2013,43(4):318.

[11] ANTELO M.Screening and signaling for technology licensing:A comparison[J].R&D Management,2012,42(4):289.

[12] LICHTENTHALER U.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management: Identifying five strategic approaches[J].R&D Management,2011,41(2):173.

[13] JEON H.Patent litigation and cross licensing with cumulative innov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s,2016,119(3):179.

[14] DUPLAT V,COEURDEROY R,HAGEDOORN J.Contractual governance and the choice of dispute-resolution mechanisms:Evidence on technology licensing[J].Research Policy,2018,47(6):1096.

[15] AVAGYAN V,ESTEBAN B M,VIDAL S J M.Licensing radical product innovations to speed up the diff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4,239(2):542.

[16] CAVIGGIOLI F,UGHETTO E.The drivers of patent transactions: Corporate views on the market for patents[J].R&D Management,2013,43(4):318.

[17] RUCKMAN K,MCCARTHY I.Why do some patents get licensed while others do not?[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17,26(4):667.

[18] IVUS O,PARK W G,SAGGI K.Patent protec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multinational activity:Evidence from US multinational 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7,48(7):808.

[19] DOHSE D,GOEL R K,NELSON M A.What induces firms to license foreign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urvey evidence[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19,40(7):799.

[20] SOMAYA D,KIM Y,VONORTAS N S.Exclusivity in licensing alliances: Using hostages to support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2(2):159.

[21] LIY J,WANG Y D,NING L T.How do dynamic capabilities transform external technologies into firms renewe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A mediation model[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6,33(4):1009.

[22] 唐要家,尹溫杰.標準必要專利歧視性許可的反競爭效應與反壟斷政策[J].中國工業經濟,2015(8):66.

[23] 張華,蔣勇.基于公平偏好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與利益協調[J].系統工程,2018,36(11):147.

[24] 劉思閱,高長元,王京.基于共生理論的跨界聯盟創新資源轉移模型研究[J].科技與管理,2020,22(2):65.

[25] 江依妮,朱春奎.金磚國家在國際創新合作網絡中的地位和角色研究:基于2011—2015年國際合作專利和論文數據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20,39(2):114.

[編輯:厲艷飛]

猜你喜歡
交叉許可動機
動機比能力重要
鍛煉動機對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參與積極性的影響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消費者購買動機分析
連數
連一連
連星星
兇手的動機
背對背擁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