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清豐柳子戲劇團的傳承狀況研究

2021-05-30 10:48張麗蘭
南北橋 2021年7期
關鍵詞:劇團

張麗蘭

【摘? ? 要】中國戲曲發展到如今,有許多劇種流傳下來,“柳子戲”作為一個古老的稀有劇種也曾盛極一時,當時流行于世的還有其他三個聲腔——“南昆”、“北弋”、“西幫”,與之并稱為四大聲腔。清豐柳子戲自元代開始形成,到明代劇種已有所發展,到了清代時期劇種已經走向成熟。柳子戲曾在當時的發展形勢中壓倒昆曲,盛極一時。一直到后來四大徽班進京,才開始退出京城,再后來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時期,柳子戲幾經磨難,深受創傷。

【關鍵詞】清豐柳子戲? 劇團? 傳承狀況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18

一、劇團的傳承狀況

柳子戲作為一個古老的稀有劇種,歷經幾個世紀的風雨歷程,既經歷了清朝中葉的鼎盛,又有京都花部的發展。一代代先人傳授了柳子戲的絕大多數譜系,各地柳子藝人互相搭班,互相交流,使得柳子戲得以傳承發展下去。

至此,清豐柳子玩友班也隨之增多,韓村、夏固、范石村、楊橋、西陽町、官路邊、萬村、小什子、班營等地都發展了班社,演出期間他們經常相互合作。如山東臨清班、南樂元村班、山東陳莊班等都在清豐境內頻繁演出。在眾多戲班中,有幾支異軍突起的隊伍格外引人注目,并為后來“清豐柳子戲劇團”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一)清豐縣洪家戲班

在乾隆十年(1746年),清豐洪家戲班成立了。洪從心作為第一代管主,收養了在廟會發現的柳子藝人,并把他們編入到洪家班,當時還沒有真正成立專業班,而是補演戲班的內容,后來這些戲曲傳入白馬楊柳子戲班和其他班社,直到1955年為止。洪家戲班首先傳承發展了清豐柳子戲,它所起到的歷史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二)清豐縣白馬楊窩班

1909年,清豐縣的白馬楊村有一個大戶人家叫楊春田,他找到南樂李家村李文卓,拜他為師,并召集那里的村民,凡是會哼“百調曲”的村民,就教唱柳子戲,后來人員迅速擴充到五十余人,便組成了柳子窩班。他們所唱的曲調與洪家柳子班的曲調有所不同,便派人去洪家班拜靳耕田為師進行學習,后來又相繼去洪家班拜秦希安、左根成等為師學習。1912年,楊茂芝作為柳子窩班的骨干演員,被邀請到洪家班和別的劇種對戲,一鳴驚人,體現出當時白馬楊窩班的盛氣十足。后來抗日戰爭打響,到了1937年柳子窩班就解散了。

1949年,楊春田開始招收學員,并牽頭再次成立柳子玩會班。1950年,柳子玩會班的編劇楊洪澤、演員楊兆禹出席了在濮陽召開的專署少數劇種座談會。會議過后,他們發動演員拎著戲箱,跟隨郭文卿(綽號“大鼻子王”的山東演員)、笛師任新芳(韓村百調班)、琴師郭明常一起組建新的戲班——“民生劇社”,從此開始正式演出。到1953年,政府接管了民生劇社。

(三)清豐縣柳子劇團

1953年,清豐縣政府去山東鄆城邀請侯明山、尹俊立等人,根據白馬楊柳子班原有的基礎,招收10余人在這個團里學習柳子戲,從此“清豐縣柳子劇團”正式成立了。到1955年,“清豐縣柳子劇團”取名為“清豐縣光明劇社第七團”,并被省、市正式登記。1960年,該劇團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指示,柳子戲、大平調、四平調合并為一,柳子戲名被保留下來,后經歷動蕩,曾經三次砍掉柳子劇團。1978年至今又重新恢復原貌,劇團參加省、市、縣匯演多達數十次,在清豐的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劇團代表性傳承人概況

在柳子戲班中,洪家柳子戲班曾經達到空前興盛,出現了很多傳唱柳子戲的名人,上有“玉石黑臉”(王玉良)、“蓋山東”(左權孝);下有“大嘴耕田”(靳耕田)、 “河南胯子”(秦希安)、“四拜環”(左根生)、“五拜環”(左根成)等。同時,清豐柳子戲又遍地開花,各類玩會班如雨后春筍,相繼萌芽。班內名角很多應邀加入到地方的會班,傳曲唱戲。

王玉良,清豐縣陽邵鄉范石村人,洪家“柳子班”演員,擅演黑頭,人稱“玉石黑臉”。他出身貧苦農家,從小就外出討飯,后來進洪家班柳子戲班唱戲。他嗓音洪亮,做戲認真,戲功又好,每到一處演出都能贏得好評,為戲班爭來了不少榮譽,演員們都尊他為“師爺”。王玉良在豫北、魯西南等地影響較大,民間傳有“王玉良不到,扣錢十吊”的口頭禪。主演劇目有《三請呂布》《陳進士搬兵》《包公案》《殺丹》等。

靳耕田,清豐夏固人,綽號“大嘴耕田”,工青衣,兼演彩旦、小生。自幼拜洪家班王玉良為師學習柳子戲,他扮相英俊,嗓音甜美,戲路寬,臺風正,戲德好,在班內很有威望,一直任掌班。主演劇目《白兔記》《貂蟬思夫》《關羽斬貂蟬》《三打白骨精》等。

秦希安,原名秦光友,清豐班營人,綽號“河南胯子”,主攻花臉、須生。自幼拜柳子藝人左權孝為師,與左根成(五拜環)、左根生(四拜環)同出師門。在清豐、聊城、寧陽、泗水一帶有較高的聲譽。曾于山東柳子名角張春雷搭班演戲,演技不分伯仲。在柳子戲《西游記》中扮演孫悟空,臉譜造型、動作表演勝過京劇演員。主演劇目《西游記》《單刀會》《虎牢關》《打登州》等。

常銀良,男,生于1963年10月,自幼受本村柳子戲玩班的影響,耳濡目染,頗受啟發。他學習刻苦,極有悟性,而且為人忠厚老實,頗受師傅喜愛。1978年清豐縣柳子劇團恢復建制,廣招學員,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縣柳子劇團,并拜著名演員楊兆禹、楊振合、楊香玉為師,演唱技藝在專業化道路上升了一層。為廣泛汲取戲曲藝術的豐富知識,1987年在安陽文化藝術學校專修三年。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表演水平進一步提升。主演劇目有:《孫安動本》《錦袍記》《打登州》《桃李梅》《鳳還巢》《屠夫狀元》《三鳳求凰》《抱妝盒》《花燭恨》《楊廣選美》《江姐》《焦裕祿》等劇目。

劉春華,女,生于1967年4月,四級演員,主工青衣,兼工小生、老旦,師承侯慶真、楊振合。學藝刻苦,能掌握各種角色、聲腔技巧,嗓音甜美,表演細膩,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表演風格。2005年,獲河南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表演金獎;2006年,在河南省縣(區)級戲曲大賽中參賽的劇目《孫安動本》中飾孫妻,獲表演獎。主演劇目《孫安動本》《玩會跳船》《觀燈》《貂蟬拜月》等。

三、劇團的歷史演出狀況

(一)主要獲獎演出內容

清豐柳子戲劇團成立不久,在1963年河南省的戲劇匯報演出中,其演出的《乘龍盜馬》《竇公送子》被河南省廣播電臺錄音播放,大獲好評,劇團全體人員受到河南省文化局局長馮紀漢接見和嘉獎。

1979年,劇團奔赴鄭州參加演出《荷花》一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河南省電視臺把全場劇目進行錄音。

1981年,河南省電視臺把整場劇目《買糖風波》搬上熒幕,《北京戲劇電影報》報道了此事,以“中原又唱柳子戲”為題,對柳子戲進行介紹。

1990年,在濮陽市中日友好活動中,濮陽市雜技廳專場為日本友人排練演出了傳統劇目《孫安動本》。

1998年,劇團編演了古裝戲《貂蟬拜月》,河南省電視臺《梨園春》欄目特邀,2005年劇團參加了河南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劇目《孫安動本》《抱妝盒》《盤馬》等榮獲河南省民間藝術最高獎“金鼎獎”、演員金獎和樂隊金獎。

(二)柳子戲重點演出劇目

柳子戲經過幾百年的戲劇發展,不但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演出內容,還不斷融匯吸收了其他劇種聲腔的劇目。遺憾的是,這些曲目并未全部保留下來,隨著老藝人的相繼過世,青年演員的不斷跳槽轉行,這些經老藝人千辛萬苦傳承下來的曲目失傳頗多,得以保留的僅有一百余出。按取材年代排序,這些劇目主要為:

取材于商代:《二冀州》;取材于周代:《三義碑》《樊城關》《桑園令》《鞭打蘆花》;取材于西漢:《朱買臣休妻》;取材于東漢:《天仙送子》《竇公送子》;取材于三國:《薦諸葛》《華容道》《大江東》《單刀會》《逍遙津》《虎牢關》《討荊州》;取材于隋朝:《打登州》;取材于唐代:《戰洛陽》《羅成投唐》;取材于五代:《倒送》;取材于宋代:《抱妝盒》《哭頭》《破洪州》《射箭亭》《雷峰塔》;取材于明代:《孫安動本》《圖書劍》《白水灘》《賣苗郎》《撿柴》。

朝代不明的劇目:《玩會跳船》《馬胡倫換妻》《借靴》《花子拾金》《消停廟避雨》等十幾部。

與蒲松齡《聊齋志異》有關的劇目:《攬館》《墻頭記》等,柳子戲還有一些根據神話、鬼怪故事改編的劇目,主要有:《白蛇傳》《拉墓子》《錯斷顏查散》《紅珠女》等?!净痦椖浚罕疚南?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河南地方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形態與發展策略研究——以清豐柳子戲為例”,項目批準號:2018GGJS264】

猜你喜歡
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