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以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1-06-02 08:26王廷榮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1年5期
關鍵詞:銀飾研究院文化產業

王廷榮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0 引言

貴州省注重發展民族特色文化產業,著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貴州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同時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包括總體規模小,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整體素質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生產企業少、規模小、比較分散,缺乏龍頭企業和核心競爭力,經營觀念落后,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民族手工藝品設計、創新、生產、管理和經營人才,產品設計水平不高,原創性不強,大部分產品檔次較低,附加值不高;市場建設和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比較落后。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的建設,能有效整合政、企、校、行各方資源,充分發揮高校優勢,通過對民族文化產業關鍵性、核心基礎技術的攻關和自主創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標準、專利技術,推動產業化應用,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凝練其建設路經,為貴州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現實參考樣板。

1 國內外相關研究

美國相關研究院有固定資金投入機制,對資金使用有明確規定,實行經濟和學術雙重評估;德國相關產業研究院由政府負責日常運行經費,其余經費來源渠道較廣,實行合同科研制度;日本相關研究院有獨立法人,管理自由度較高,根據科研計劃自由調配,注重國際合作交流;韓國相關研究院由政府舉辦,經費以市場化引入為主,注重國際交流合作。

國內相關產業研究院以產業需求為指引,按照市場化運營,重點放在應用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周麗(2016)研究表明,大學產業研究院運行模式有“四不像”特征,具備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的屬性,在職能方面,不只體現高校,而在研究上又不同于研究機構,運營方面不以盈利為唯一指標,管理上較為自由。

2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建設思路與目標

2.1 建設思路

為加速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升級,堅持創新與傳承相結合,堅持融入區域與對外開放相結合,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承民族傳統技藝,服務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培養民族工匠,著力“四打造”、新建“三館”、提升“兩基地”,實現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校企資源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校企價值融合;學校內涵發展和企業持續發展;民族文化產業服務水平提升。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建設路徑如圖1 所示。

圖1 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建設路徑圖

2.2 發展目標

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立足貴州“民族文化”寶貝,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創意產業技藝,培養民族工匠,滿足民族地區民族群眾文化消費升級的需要,加速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升級。

3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建設任務與舉措

3.1 打造四中心和培養拔尖人才

打造民族文化創意產業拔尖人才培養中心。深入實施現代學徒制,制定師傅收徒、徒弟出徒標準,確保拔尖人才培養質量;協同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做好中高職“3+3”銜接,積極申報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職業教育本科試點,每年培養工藝品相關專業復合型人才30 人以上;深入開展民族民間工藝大師學歷提升班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銀飾、刺繡、蠟染等)培訓工作,培訓和培養民族文化產業領軍人才15人以上;深化“雙融入”,推進“學院教師融入企業發展、企業技師融入學院發展”,打造高水平雙師型隊伍,每年培養民族文化技藝教師和民族產業技術骨干各5 人以上;實施民族文化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

打造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公共實訓中心。拓展現有銀飾、刺繡、蠟染、民族服裝等教學、生產、實訓設備設施,加大向社會開放力度;舉辦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公共實訓中心“開放日”活動,舉辦和承辦民族文化創意產業類相關比賽,實施民族文化進社區活動,發揮公共實訓中心的社會服務和文化服務功能。

打造苗侗銀飾刺繡蠟染技術研究中心。依托現有銀繡染實訓平臺、研發團隊、技術團隊、大師名師工作室等高質量打造苗侗銀飾刺繡蠟染技術研究中心,校企共同申報銀繡染產業技術攻關項目,把中心打造成為銀繡染產業技術攻關、工藝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高地。

打造民族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服務中心。積極參與黔東南苗族銀飾、刺繡標準的宣傳和推廣。參與指導企業編制《苗族蠟染》等企業標準,校企共同開發民族文化創意高品質新產品,共同申報專利,提供企業技術咨詢等服務。

3.2 建設三館和培養民族工匠

新建銀飾博物館。與銀飾相關企業合作,校企共建銀飾博物館,開展特色文化研究,通過影像記錄、數據采集,形成民族文化數據資源庫。開展銀飾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數字化展與實物展相結合,突破時空和地域的限制,改變游客的觀展方式和體驗。

新建民藝精品館。與企業共建民藝精品館,發揮精品館教學資源庫功能,激發師生的創造力和創意思維,主要負責組織校內外民族文化創意作品展覽、展銷會,向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提供展覽場地、展覽策劃指導等。

新建非遺活態傳習館?;顟B傳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再現。利用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及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積淀,與民族文化相關企業共建非遺活態傳習館,在大學教育中形成“群體傳承”。

3.3 提升兩基地與服務產業發展

提升中國非物質文件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建設。為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培訓學員造血功能,需進一步完善基地建設,按照“培訓一次,服務一生”的要求,做好培訓學員檔案管理,非遺回訪,建立一一對應的幫扶制度,幫助傳承人群激發創作潛能,讓傳統的非遺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代生活。

提升惠明·智慧錦繡·貴州婦女特色手工創新研發基地建設。按照“傳統+現代技術”的原則,積極開發更有針對性的課程,建立學員后續跟蹤服務制度、外聘專家、企業家和工藝大師聯系制度。實施好“智慧錦繡商城”項目,發揮公益性功能,積極為非遺學員上架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增加學員收入。

3.4 助推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發展

制定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運行制度、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雙融合教師隊伍建設制度、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科技研發激勵制度、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社會服務激勵制度,實現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人才培養水平提高和產業服務能力提升。

4 成 效

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發展技藝傳承。發揮研究院作為民族文化產業拔尖人才培養中心的引領作用,搭建民族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和提升平臺,通過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兩種形式吸納更多的人員投身民族技藝傳承,振興民族傳統工藝。

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助推產業發展。發揮研究院作為民族文化產業拔尖人才培養中心的服務作用,聚焦民族工藝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及融合發展,發揮研究院在服務和支撐民族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全力助推貴州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

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帶動群眾致富。發揮研究院作為民族文化產業公共實訓中心的公益培訓導向作用,為從事民族文化產業的手工藝者開展技藝指導、精準幫扶,為廣大手工藝從業者,特別是在資金、設備、技術、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的人群提供公共服務。研究院主動融入脫貧攻堅,開展技藝扶貧,為有意愿從事民族文化產業的群體進行技能培訓,擴充民族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真正帶動貧困群眾通過手藝脫貧。

5 結語

發揮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作為“四中心”的綜合平臺功能,建立學生與行業企業,與大師名師的聯系,拓展學生思維、眼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掌握真本領高技能,增強學生就業創業的本領能力。深化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促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猜你喜歡
銀飾研究院文化產業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搗亂!
高浮雕銀飾
傳承晉繡技藝 做大文化產業
銀飾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如何使氧化的銀飾翻新
漂亮的“銀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