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芒編工藝在高校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

2021-06-02 08:26丁遠亮李建華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1年5期
關鍵詞:傳統工藝技法工藝

丁遠亮,李建華

(玉林師范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傳統工藝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積淀,通過師徒和家族間的活態傳承,不斷拓展其外延,豐富其內涵。在人類文明發源之初就開始嘗試制作石頭工具以便切割食物,從采集果實起,人類就已經使用了草、藤等材料進行編織遮風擋雨的衣物和盛放果實的籃子,這便是最早的手工藝形態,以致后來發展成以金、木、土、石、布為材料的生活用品,傳統工藝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滿足人們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傳統工藝振興不只是手藝人、工匠和國家的責任,也是設計師、學者和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責任,在院校中傳承傳統工藝對傳統工藝的振興有著引領和推動作用。

1 院校傳承為傳統工藝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

傳統工藝在古代一直存在著兩種主要傳承形式,即師徒和家族傳承,這兩種傳承形式以謀生為目的,較為穩定,重在突出工序和技術的熟練掌握,花費大量時間長久地練習每一項技藝,最終達到一個人集設計、制作和銷售等能力于一體;缺點是傳承者文化水平較低和長久固定生活導致思維的局限,接受新思想和新的審美觀念較緩慢,學習周期較長,靠自身的領悟進行制作,無法創作出更具時代文化和審美特點的作品,在新時代的當下對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傳統工藝的傳承還有非遺工坊、花錢求學和院校傳承三種形式,非遺工坊的傳承為非遺傳承人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面向大眾進行非遺普及的培訓,一般為某種傳統工藝的愛好者短期學習,不追求對技術的掌握,對工藝傳承不具有實質性的作用?;ㄥX求學是傳統工藝愛好者和從事相關工藝的人自己花錢向非遺傳承人或某個工匠進行的短期求學,這種學習形式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采取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形式進行教授技藝,學習者短期內即可掌握一項技藝,傳承有效且時間短,但是不具有普遍性且只針對技藝的學習,不了解傳統工藝背后的隱性知識和價值。

院校傳承與上述幾種傳統工藝的傳承方式相比,具有很多優點。首先,教育部和文化與旅游部實施由院校具體承辦的的“非遺研培計劃”,有助于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創新。例如,浙江師范大學組織實施的2019年度非遺研培計劃“云南金屬技藝普及培訓班”,班級中以中青年為主,多為從業2~5 年的年輕學徒,文化知識薄弱,沒有接觸過繪畫和設計類課程,眼界較窄,停留在有樣學樣的模仿思維中。非遺研培的學習,使這些藝人明白了什么是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知道了自己所從事行業的現狀及承擔的責任,在培訓班里學到了師傅那里學不到的東西,如創意思維、繪畫方法、設計造型、產品攝影、軟件操作和市場營銷等知識,這種普及培訓不從技藝入手,而是針對傳統工藝從業者普遍存在的缺點進行教育,教授在師傅那里學不到的知識。這批學習者學完帶著新知識回去后,針對工藝和產品進行改良創新,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由于這種傳承形式由國家主導和承擔經費,由教育部和文化與旅游部進行遴選優秀院校承辦,覆蓋面較窄,且從事傳統工藝的人群需養家度日,無法長時間全身心脫產學習。

其次,院校中的傳統工藝工作室建設促進了傳統工藝與大學生的互動,使高校大學生在校內有機會接觸傳統手工藝,促進了傳統工藝的普及和弘揚,在傳統工藝工作室中學習的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工藝技法,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對傳統工藝的傳承更為有效。高校中的學生以青年為主,文化素質較好,思維活躍,具備新時代傳統工藝發展所具備的一些素質,正如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先生所說:“青年手工藝傳承人普遍具有對傳統工藝的認同、設計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互聯網操作經驗和國際化視野,這些都是信息化時代傳統手工藝突破發展所需要的共性能力?!盵1]玉林師范學院校企共建的“廣西芒編工藝工作室”,將芒編工藝和工藝大師引入課堂,使大學生在系統地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創意思維、設計方法的同時,也學習芒編工藝技法;傳統文化、設計創意、繪畫課程由院校教師負責教授,工藝技法實踐課程由工藝美術大師進行傳授。經過四年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懂工藝又懂設計和創意方法,這樣的學生畢業后進入芒編企業工作或創業,能夠緩解廣西芒編工藝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提高芒編工藝的人才素質,對芒編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廣西芒編工藝的產業振興,也有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這種工作室的教育形式在國內已有多所高校在開展教學,引進工藝美術大師到校內進行工藝技法的傳授對傳統工藝的傳承,以及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極強的促進作用。

綜上,通過傳統工藝傳承效果對比(表1)可知,在高校中進行傳統工藝的傳承,相比其他傳承形式具有較好的效果,有助于傳統工藝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新時代新觀念的到來,傳統工藝在傳承上需因時而變。在高校中建立傳統工藝工作室,利用不同的學科、師資、圖書館和實驗室資源,滿足學生對各種工藝知識和材料的了解,再通過工藝美術大師進校園傳授技藝,一方面能夠培養出基礎理論扎實、具有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強,懂設計會工藝的高素質創意人才,畢業后進入傳統工藝行業中發展具有領頭羊的作用,帶動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為傳統工藝提供穩定的優秀后備人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解決了某些傳統工藝后繼無人和招工難的情況,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將使傳統工藝煥發新的活力。

表1 傳統工藝傳承效果對比

2 院校傳承與創新實踐——以廣西芒編工藝為例

玉林師范學院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性本科院校,具有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服務的職責,為促進廣西芒編工藝的傳承與發展,玉林師范學院發揮其教育教學與培養人才的基本功能,與地方企業共建“廣西芒編工藝工作室”,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振興傳統工藝發展。

2.1 深入基層了解芒編工藝現狀

工作室引導學生深入基層,調研芒編工藝的發展現狀,了解芒編企業、原材料加工、從業人員狀況和產品存在的問題等。在廣西芒編之鄉博白縣,發展于20世紀改革開放后的芒編企業,從廠房和展廳的規模依稀可見往日芒編企業的輝煌,現在諾大的廠房車間沒有幾個工人工作,40 歲以下的年輕工人基本沒有,說明芒編企業的盛景已不復存在,芒編工藝不再是當地年輕人愿意從事的工作。在容縣,“芒編工藝作坊+農戶”的運營模式成本較低,企業接外貿訂單交由作坊加工,然后作坊再將訂單分發給農戶,經過層層分發便能完成較大訂單,企業不需要招聘員工,全部由作坊來完成,作坊將材料和模子分發給農戶,農戶在約定時間內交貨即可,這種方式很好地減少了企業雇傭工人的成本,也增加了留守老人的收入,但是無助于芒編工藝高質量的發展和技藝的傳承。

通過深入基層了解芒編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企業與作坊的運營模式、芒編產品存在的問題,對芒編工藝工作室的學生在認知上有較大觸動,通過引導使他們在思想上有意愿、有情懷成為傳統工技藝傳承者,弘揚和傳承芒編工藝。只有通過系統的傳統工藝傳承實踐教學課程來強化傳統技藝的熏陶,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傳承、振興和發展傳統工藝的現代藝術價值,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文化修養,使其能夠深入了解優秀的廣西、優秀的傳統工藝文化和民族民間藝術獨特魅力[2],才能承擔起傳統工藝傳承和振興的擔子。

2.2 理論實踐并重——設計創意與工藝技法學習

芒編工藝的傳承,一方面是對工藝技法的學習;另一方面是對樸實、刻苦、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學習。一種工藝的傳承首先是工藝技法,其次是背后隱性的文化、審美和精神。芒編工藝工作室的學生在傳統文化、設計創新和工藝理論方面的知識以學校的師資為主,通過立足傳統優秀文化,系統地學習創意思維、設計基礎和設計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創意設計能力。在工藝實踐和技法上,聘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東陽竹編何紅兵、廣西區級工藝美術大師莫承振和朱國琳,以及玉林市工藝美術大師何衛為學生傳授編織工藝技法。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去談創新和傳承,好的創意一定是源于對傳統知識和技法的學習。傳承的目標是培養既懂工藝又懂設計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只有工藝傳承與創新設計協同發展,才能使廣西芒編工藝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展。

一個國家或者民族要形成既有時代特色又具文化底蘊的藝術風格,就要不斷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3]。在芒編工藝工作室學生的課程安排上,傳統文化知識和其他傳統工藝知識的學習是必修課程,從不同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結合其他材料工藝技法融合于芒編工藝之中,用大量的實踐課程來培養芒編工藝的編織技法。從事芒編工藝就像做人一樣,心不專一編織的作品就粗糙,偷懶怕苦編織作品就完成得慢,必須認真對待每一件編織作品,專注、勤勞和精益求精是傳統工藝中工匠精神的一種體現,在擁有良好的素養基礎上,理論與實踐結合定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2.3 創新發展——跨界融合

校企共建廣西芒編工藝工作室的目的在于促進芒編工藝的傳承和發展,通過引進工藝美術大師進課堂傳授芒編工藝編織技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芒編工藝的傳承發展,要讓大學生愿意從事芒編工藝行業,就必須使大學生認識到芒編工藝的發展前景和文化價值,以自己的所學進行跨界融合,賦予芒編時代的氣息。這種跨界融合創新需保證以芒萁草這種芒編最基本的材質為主,適當與其他工藝和材料進行跨界優勢互補,通過不同的工藝、材質和色彩的對比為芒編工藝增加新的元素和形式,拓寬芒編工藝產品的類別和外延,豐富芒編工藝的藝術表現力。通過芒編工藝與鐵畫、陶瓷、漆器、玻璃和銀飾工藝等進行跨界融合,使學生的芒編創意作品品類多樣,能夠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審美需求,讓更多的人了解到芒編工藝所蘊含的文化、工藝和審美價值,提高整個社會對芒編工藝的認同感,相信芒編工藝的傳承者會慢慢變多變強。

3 結語

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是一種活態,這種活態具有流變性,需適應時代需求為時代造物,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才能使傳統工藝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要更好地使傳統工藝滿足現代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審美需求,就需要將現代的文明成果和時代審美融入其中。傳統的師徒和家族傳承形式沉浸于技術的傳承,熱衷于對傳統器物的模仿,缺乏對現代文明成果和時代審美的融入,隨著時代發展變化的加快,這些傳承方式不利于傳統工藝的健康發展。非遺工坊以普及性傳承為主,重在使人們了解工藝,無法實質性地對傳統工藝進行傳承和促進發展;花錢求學的傳承以求短期內掌握工藝技術,無法理解傳統工藝真正的價值和文化內涵,這種傳承接觸人群較少且以求利為主,無法有效傳承。傳統工藝的活態傳承不僅是傳授某種技術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更是引起傳承者自發的思考,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將傳統工藝的振興作為使命;振興傳統工藝的關鍵不在技術的傳承,而在以現代審美和生活需要為前提,采用傳統技藝進行新的創作,延續傳統工藝對人們生活的美化和精神的熏陶。在高校中進行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有助于傳承者和從業者具備設計創意和工藝技能,有能力將現代社會的文明成果、設計創意和時代審美融入于傳統工藝之中,探索改良、改善和優化產品,以滿足時代需求,實現傳統工藝的有效保護、傳承和發展,從而促進傳統工藝的振興。

猜你喜歡
傳統工藝技法工藝
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某壓力容器模擬鍛件制造工藝
小方坯連鑄無塞桿保護澆注工藝實踐
手繪技法表現
高校藝術教育對傳統工藝的傳承發展分析
工藝的概述及鑒定要點
中國畫技法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變換的三種技法
促進中國傳統工藝振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