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像失德 亂象頻現
——請告別“追星”的錯誤打開方式

2021-06-06 11:59策劃新作文執行明燈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飯圈追星偶像

@策劃/新作文 執行/明燈

近年來,部分藝人失德、違法行為頻頻被曝出,不僅一次次挑戰公眾的認知底線,也觸犯了社會道德和法律紅線,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更會造成不良影響。今天的演藝圈,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需要整頓、規范和自律。本期我們從低齡偶像、失德藝人、飯圈互撕和粉絲經濟四個角度解讀當今演藝圈亂象,并輔以作文真題演練,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啟發。

拔苗助長之低齡偶像

★背景鏈接★

與以往成年藝人的出道不同,養成類的偶像一般為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往往通過練習生模式習得才藝,再通過“養成類”的選秀節目出道。不久前,一個名為“天府少年團”的組合高調宣布正式出道,但因成員年齡問題引發各方的熱議。該組合年齡最小的成員7歲,最大的也僅有11歲,平均年齡只有8歲。社會輿論批評偶像團低齡化,而該組合也在出道4天后宣布解散……

→原因分析

1.社會風氣使然。近年來,選秀節目熱播、粉絲經濟發展,“偶像養成”概念和模式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也深刻影響著演藝圈的造星產業。

2.利益驅動導致。與以往成年藝人的出道不同,由于年齡小、“后勁足”、進步空間大,越來越多低齡偶像吸引著資本的目光和關注,被期待能在熱火朝天的偶像經濟中分一杯羹,讓商業包裝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3.粉絲經濟助推。通過抓住粉絲與偶像共同進步、最終見證偶像由素人到明星身份轉變的“養娃”心理,節目制作方和藝人經紀公司將大量低齡偶像推到聚光燈前,吸引粉絲為偶像打投、應援,不斷增強他們與偶像之間的黏性,助推了低齡偶像養成現象。

◆事件影響◆

1.違背相關法律法規。2016年2月國家廣電總局明確提出,將嚴控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網信辦明確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炒作“網紅兒童”行為。而這一團體出道,必然涉及各種商業活動,這與相關法律法規為“童星”降溫的初衷相違背。

2.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這一團體的成員平均年齡僅8歲,最小僅7歲。正常來說,這些小朋友處于小學教育的一二年級階段,無論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還比較脆弱。高強度的訓練、商演必然給孩子身心帶來巨大壓力,還可能導致孩子過早輟學。

3.給青少年造成不良示范。從童星到明星,能夠成功轉變的畢竟是鳳毛麟角。作為偶像團體出道,其影響不局限于成員本身,更會影響和帶動其他青少年。而青少年“三觀”還處于形成時期,部分青少年可能受到某些偶像團體因追求興趣愛好、出名而放棄學業的影響,也過早輟學,蹉跎了大好的學習時光。最終可能既沒有學習到知識文化,又沒有成為明星,兩頭空。

◇參考對策◇

1.各級相關部門須對偶像養成類節目加強監管,剎住利用偶像經濟無底線斂財的歪風邪氣,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經紀公司和網絡平臺也須切實承擔主體責任,摒棄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以培養德藝雙馨的藝人為己任。

3.家長應理性選擇教育方式,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被功利左右。

【官方銳評】

打著造童星的幌子,忽悠孩子組團進軍娛樂圈,不僅有悖于情理,還可能承擔違法后果?!?歲成團,字都認不全,就開始認錢?!薄按呤臁鄙倌甑馁Y本,哪里想過育才,明明只想圈錢。一旦畸形價值觀擴散,不僅影響青少年的未來,更動搖國家人才基石。遏制資本造星斂財,守住為人父母的底線。找回干凈的童年,各方眼里不能只有錢。8歲的孩子,該在教室讀書,該在操場嬉戲,該在成長中探索童年的意義……比起成團出道,這才是他們該走的道。

——央視網《孩子不是籌碼,別拿“年少成名”賭明天》

不可否認,所謂打造“童星”“童?!?,“偶像養成”低齡化,實際上是一種虐童行為。只是這種虐童行為,經過了“藝術包裝”,又不被法律所禁止,因而被眾多家長和商家追捧。但有些做法雖然是合法的,卻并非合理的。比如,讓孩子去當所謂的“童星”“童?!?,將演藝圈一些浮躁心態以及功利思維過早地灌輸給孩子,甚至強加在孩子身上,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勢必會造成孩子畸形成長,甚至成為一個不良習氣早熟的“小大人”。特別是,家長過度功利,恰恰給了一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機。

——北京青年報《偶像養成低齡化是經過包裝的虐童》

光環破滅之失德藝人

★背景鏈接★

一段時間以來,藝人失德違法事件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流量擔當”擔得起利潤,卻擔不起社會責任。他們不是德藝雙馨的人才,被資本追捧后“一夜爆紅”,成為低質量的“偶像”,便把提升藝德素養這件事完全拋在腦后。

→原因分析

1.流量經濟的“財富密碼”驅使著資本越來越無視藝人的品德、口碑和業務能力,而是靠砸錢、拉資源、發通稿等惡劣的營銷手段為“偶像”包裝起光鮮完美的“人設”。只要有合適的“人設”,就不愁吸粉和流量變現。因此即使“偶像”犯了錯誤,資本也絕不允許“人設”翻車,而是第一時間想辦法靠公關“洗白”。

2.一些飯圈失去理智、漫無邊際的追捧與順從,形了一種泡沫般龐大而虛浮的假象,讓“偶像”們活在一個由令人咋舌的壯觀數據、整齊劃一的控評和鋪天蓋地的溫柔營造出的“美好”世界里,使得他們不顧倫理與道德邊界、視法律如無物的膽量變本加厲。

3.一些所謂“流量明星”在爆紅前,根本就沒有具備基本的法治意識,也沒有做好應有的道德“儲備”,有的是非不清、善惡不明,有的品行不端、言行不當。一旦名利雙收,受到“粉絲”追捧,特別是資本青睞時,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事件影響◆

1.盲目追星,易導致極端行為發生。一些明星藝人是被打造出來的,真實情況可能與其展露出來的情況有很大差別。當真實情況被揭露,可能會讓追星者產生巨大的認知失調和心理落差,容易使其喪失對人的信任。

2.一些德不配位、素質堪憂的藝人被過度包裝,把粉絲文化變成了大肆攫取利益的工具。不良粉絲文化浪費大量社會資源,誤導青少年價值觀。未成年人,心智本身就不成熟,再加上沒有經歷社會的磨煉,所以很容易被那些“明星”帶上歪路……

◇參考對策◇

1.為社會存正氣,在責任上敢于擔當。文藝工作者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做出表率,要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堅守藝術理想,強化使命擔當。

2.為世人弘美德,在藝術上勇攀高峰。藝人身處這個行業之中,要把為人、做事、從藝統一起來,要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勤業敬業,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贏得人民的喜愛和尊重。

3.為自身留清名,在底線上保持清醒。文藝工作者要嚴修身,堅守高尚道德,培養高尚道德情操,要對職業心懷敬畏,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和義利觀,追求言為士則、行為世范,要自尊自重、自珍自愛,不為虛名所累、不為利益所縛、不為欲望所惑。

【官方銳評】

“演藝先做人,做人德為先”,演藝人員作為公眾人物,背后有成千上萬喜愛、支持他們的人,理應在遵紀守法、道德品行方面以身作則。吳亦凡、鄭爽等人的行為,不只是缺少藝德,更觸犯法律。無論偷逃稅還是涉嫌刑事犯罪,包括此前一些藝人吸毒等劣跡,哪一個不是對法律的挑戰?如果任由這種人為青春“代言”,成為青少年偶像,豈不是成了精神荼毒?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演藝人員提高修養、加強自律,也需要整個行業強化規范、主動約束,還需要相關平臺盡到守土之責,不讓那些劣跡藝人興風作浪,不給“飯圈”撕咬提供空間。

——人民日報《碰道德法律紅線,演藝之路就走到了“終點線”》

偶像應當如何做,才能發揮引導價值呢?這里有兩個關鍵詞,一為正向,二為適當。偶像對粉絲的引導必須是正向的、積極向上的,對于粉絲正面的行為予以支持和鼓勵,而對于其負面的言行應及時約束和制止。同時,引導粉絲的最好手段就是以身作則,偶像只有自身言行端正,才能發揮榜樣力量。劣跡藝人、行為失德者是不能成為偶像的?!斑m當”一詞,則體現在偶像與粉絲之間的距離上:張弛有度地引導粉絲,不缺位,但也無須事事參與、事事回應。跌落神壇,喪失神秘感和距離感的偶像,很難再次獲得粉絲的崇拜與追捧,其榜樣價值也隨之衰減,長此以往,偶像的引導價值也將變得毫無意義。

——紅辣椒評論《趙麗穎工作室被禁言,偶像的正向引導不可缺席》

理性缺失之“飯圈”互撕

★背景鏈接★

近年來,“飯圈”亂象頻發,不僅對青少年群體造成了不良影響,更嚴重沖擊社會主流價值觀。而電影“鎖場”、網絡“控評”、互潑臟水等不良現象,不僅透支著明星的流量,更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侵害著流行文化的正向價值。

→原因分析

“飯圈”亂象既涉及粉絲無底線追星問題,也涉及平臺縱容的問題,還涉及商家的不良行為問題。在“流量至上”“泛娛樂化”等不良導向下,一些資本無視社會責任感,通過數據造假、話題炒作、控評控場來制造“流量明星”……

◆事件影響◆

1.以主觀喜好代替客觀評價?!帮埲Α睘榱藸帄Z流量,會現場應援、轉發投票、刷瀏覽量,組織粉絲積極打榜,對不符合利益的其他人群進行攻擊、謾罵,甚至侵犯隱私、人肉搜索,嚴重損害他人的人身權益和精神健康。

2.不顧他人,妨礙公共秩序,如“粉絲接送機致航班延誤”“粉絲機鬧”等事件。變異的“飯圈”文化愈發頻繁地進入大眾視線、滲進大眾文化領域,甚至直接敗壞社會風氣、拉低道德和良知底線,嚴重影響和破壞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

◇參考對策◇

1.學校、家庭和社會要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偶像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年輕人去追積極陽光、富有內涵的“愛豆”。

2.藝人、平臺和企業要發揮好各自的作用,遵紀守法嚴以自律,以好的作品、經得起檢驗的優秀內容來打動人,讓自己真正配得上“粉絲”的喜愛。

3.相關部門更需要加強監管、協同發力,打出組合拳,猛藥去疴、刮骨療毒,在治標的同時,拿出治本之策加強對娛樂、演藝、經紀等行業的治理,用法律武器對涉嫌違法犯罪者依法嚴懲,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官方銳評】

“飯圈”不是一天坐大的,而是在背后一些力量的作用下一天天養大的。毫無疑問,“飯圈”亂象也與有關平臺管理不力有關。面對興風作浪者,平臺如果不及時采取強力措施,放任其助長網上“戾氣”,傷害的會是廣大青少年,影響的是全社會,平臺自身也絕無可能獨善其身。

——人民日報《“互撕”粉絲群被禁言:一點都不冤》

畸形“飯圈”,粉頭將粉絲群聊、追星App變成排除異己的平臺,更擁有獨斷專行的絕對話語權。一旦粉絲深陷其中,被收割的不只是錢袋,更是獨立思考的“腦袋”。理性追星的姿態,應當是粉絲與偶像共同成長?!皭鄱埂眰兣Τ尸F更好的作品,粉絲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通過持之不懈的努力,大家一起站上更廣闊的人生舞臺。

——紅星評論《女明星多個后援會微博被禁言,別把追星變寄生》

挪威戲劇家易卜生說過,童年時種下什么,老年時就收獲什么。如果任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被畸形“飯圈文化”占據,那么,收獲的就只能是迷狂情緒、暴戾之氣和拜金主義。青少年優質文化建設需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是一項耕耘在當下,收獲在未來的靈魂事業,也是一項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民心工程。

——科技日報《加強優質青少年文化建設,消除畸形“飯圈文化”》

金錢收割之粉絲經濟

★背景鏈接★

粉絲經濟由來已久,早期主要以追星族為主,但隨著移動互聯、社交媒體、消費主義的興起,娛樂業和選秀節目大發展,流量思維開始大行其道,直接改變了游戲規則,粉絲經濟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應援、打榜已成為一名合格粉絲的“基本修養”,更有粉絲集資重金買報紙版面、城市戶外大屏廣告位為明星慶生,國內不過癮還要去世界各地“刷臉”??傊?,只有明星想不到,沒有粉絲做不到。

→原因分析

1.技術動因?;ヂ摼W新技術的發展不僅生產了可以讓粉絲與偶像進行親密互動的虛擬空間,更推動了粉絲經濟賴以生存的社群網絡的建立和維護,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網絡直播等技術的發展為粉絲經濟產業鏈提供了完整的技術支持。

2.商業支持。粉絲是特定產品、服務、品牌的忠實消費者,契合了商業資本的增值需求,商業資本的介入又為明星、網紅、品牌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3.粉絲經濟具有組織性。網絡粉絲群體以共同的符號(或人或物)為精神領袖,通過網絡結成一個個規模龐大的想象性共同體。在虛擬社群中個體對所屬群體產生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其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動機。例如活躍在貼吧、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的粉絲,他們的活動均有一定的組織性,有時會集體性地進行一些“反黑”“刷數據”等活動。

◆事件影響◆

1.引導粉絲非理性消費。在《青春有你》《創造營》等節目中,由于偶像的影響力要通過粉絲的購買力來體現,粉絲會通過集資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的應援。節目規則讓付費增加投票機會,鼓勵粉絲集資購買專屬會員卡,讓節目中粉絲不斷刷票,打榜,實則為粉絲財力的大比拼,錯誤地引導粉絲進行非理性的消費。

2.數據造假帶來惡劣影響。明星數據造假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大規模、大范圍、有組織的一個產業。這在本質上破壞了公平。一方面,這種極端的消費購買行為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這種行為也默許和鼓勵粉絲造假,終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導致娛樂產業水平和實力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3.對低齡粉絲的價值觀產生誤導。粉絲經濟的主體大部分是90后和00后,呈現出低齡化趨勢。未成年人心智還未成熟,行為舉止有時缺乏理性,可塑性極強,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影響。

◇參考對策◇

1.管理部門方面:監管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以規范市場行為,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相關的運營機構也應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共同抵制違背社會誠信的暗箱操作行為,完善互聯網監督舉報機制應對經濟欺騙、網絡暴力、隱私泄露等違法行為。各方協力完成相關法規制度,善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才能為“粉絲經濟”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2.企業、團隊方面:在影視作品宣傳過程中,要合理包裝,不要過度夸大作品和粉絲效應。要理性對待粉絲熱情,引導粉絲合理消費,同時將明星效應轉化為提升商業品牌知名度和美譽的契機,才能更好地體現“粉絲經濟”背后的流量價值。

3.粉絲個人方面:作為粉絲經濟的主體,粉絲的理性是遏制不良商家乘著粉絲經濟的快船大步向前的有效工具。粉絲群體需要意識到自己行為與目的的正當性,培養自身理性追星的素質,使得那些利用粉絲狂熱心理的商家難有生長土壤。

【官方銳評】

近年來,資本操弄的選秀節目借助電視臺、互聯網的威力,在大量吸引眼球的同時打造“流量明星”,并聯手品牌贊助商實現注意力資源變現。這種套路的“成功之道”在于,既火了“偶像”,讓大量粉絲群體體驗了“養成系追星”的快樂;又火了品牌,讓品牌贊助商在飯圈打投推高的數據中獲得真金白銀的收入,可謂一石二鳥。飯圈青少年看似個人行動的背后,實際上是受人引導而實施的“從眾”行為,有資本之手在上下操弄。我們不能坐視青少年被偶像經濟深度綁架,價值觀被少數“大粉”和劣質偶像帶歪,更不能坐視偶像經濟長期野蠻生長,通過“互撕互黑”搏眼球賺流量,操弄網絡輿論、收割注意力經濟紅利。

——中青網《警惕資本操弄“偶像經濟”之手》

這種流量至上的玩法獲利高、見效快,但實際上只是資本在搞流量的“大水漫灌”,催生的只是泡沫,制造的是虛假繁榮。而且,當同質化明星的流量被瓜分完畢,無法通過異質化內容和作品帶來粉絲增量,粉絲間的“內卷”現象就必然產生,匪夷所思的“倒牛奶”式亂象就難以避免。這種“流量漫灌”效應的后果,就是從一個打榜到下一個打榜,不斷上演“龐氏騙局”,用大量的造假流量把故事講下去,不僅無法創造真正的商業和社會價值,還終將毀滅自我價值。

——央視網《過度內卷!被透支的粉絲經濟該治一治了》

從粉絲經濟的角度看,很多明星本人就是作品。他所精心經營的人設,他的緋聞、家庭和生活方式,構成了吸引粉絲追隨的幻象?!笆裁礃拥拿餍?,就有什么樣的粉絲”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這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明星對粉絲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賦予明星商業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當明星在粉絲的追捧中獲益時,就要面對主流社會對你的審視和要求。欲戴王冠,必受其重;流量越大,責任越大。

——鳳凰網評論《流量越大,責任越大》

高考直擊

★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寧波市2021學年期末考試作文題)

不久前,視頻網站“愛奇藝”制作的選秀節目《青春有你》因發生“倒奶”事件而被監管部門叫停。在該節目中,粉絲必須購買贊助商“蒙?!奔瘓F為節目定制的??钅讨破?,掃描瓶蓋內側的二維碼才能為偶像打榜投票。粉絲為給偶像助力,瘋狂購買該奶制品,喝不了就倒掉,互相攀比,以倒的牛奶多,壘起的“奶墻”(奶制品的外包裝)高為榮,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也引發了輿論的巨震。

針對此事件,請以“給______________的一封信”為題,從愛奇藝CEO、粉絲、蒙牛集團CEO三者中,任選其一為收信人表達你的感受和思考。

【思路點撥】

寫作時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限制:

1.真實情境的限制。作文材料選擇了一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時事,我們寫作時不可脫離具體的事件,但也不能僅僅停留在事件本身,需結合“倒奶”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折射出的問題進行寫作。

2.典型任務的限制??梢詮娜矫胬斫庾魑牡娜蝿障拗?。首先,作文要針對“倒奶”事件表達感受和思考;再者,以“給________的一封信”為題寫作,需注意書信的格式和行文特點;其次,從愛奇藝CEO、粉絲、蒙牛集團CEO三者中任選其一為收信人,具體寫作中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

3.價值判斷的限制。材料首先說明引發事件的《青春有你》節目被監管部門叫停,給出了明確的價值導向?!胺劢z為偶像助力,瘋狂購買該奶制品,喝不了就倒掉,互相攀比……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也引發了輿論的巨震?!边@是倒奶事件的惡劣影響,引導我們反思青年人群中盲目追逐偶像、過分攀比、鋪張浪費的現象,可從粉絲群體、網絡傳媒和商家的角度探究問題的根源,結合國家“反對浪費,厲行節儉”的倡導,形成理智追星,愛惜資源的價值判斷。

我們寫作時需全面思考造成這一事件的種種因素,既不能丟棄“狂熱追星”的前提,也不能忽略“資源浪費”的后果。對材料進行全面分析后,寫作時不可脫離材料,但還要聯系社會展開深度思考,最好能結合具體事件來談,不要空談道理。結合高一學生實際,選擇粉絲作為寫信對象,思考和感悟可以更為豐富一些,更容易下筆;但如果我們對節目播出平臺或贊助商在事件中的作用有深入獨到的思考,結合社會現實,同樣可以寫出有深度的作文。

切題立意有:

1.從粉絲的角度:追星不能以浪費為代價;理性應援,做更好的自己。

2.從“愛奇藝”的角度:別靠浪費糧食創造流量;樹立節儉新風尚,媒體責任不可或缺。

3.從“蒙?!钡慕嵌龋呵心乩p義,厲行節儉之風,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

偏題立意有:

1.理智追星。(忽略了“造成浪費”這一關鍵信息。)

2.珍惜資源,人人有責。(忽略“為偶像打榜”的前提。)

3.偶像應當正確引導粉絲。(材料并未把偶像作為寫信對象,偶像在事件中的責任不是題目的關鍵點。)

……

范文展示

理智追星莫浪費,青春你我共成長——給粉絲的一封信

《青春有你》的粉絲朋友們:

你們好!

前不久,流傳在網絡上的一則視頻刺痛了我的眼睛。整箱的飲料被毫不吝惜地倒入下水道,染白了周圍的地面,色彩鮮麗的包裝盒被丟棄一地……這是《青春有你》節目粉絲為偶像打榜而大量購入,掃完二維碼就“倒奶”而造成的場面,我的內心充滿了不解和難過。

我想問:這樣的無理性行為,真的讓你們和心中的偶像走得更近了嗎?

不是的?!肚啻河心恪肥且粰n充滿時尚和年輕元素的節目,喜愛節目的你們,想必是在臺上光芒四射的偶像身上找尋到了自己擁有或渴望的青春模樣。因偶像聚在一起,為他助力,本是美好的事情,但什么時候,悄悄變了味?近年來,“粉絲經濟”一再引發社會關注,“盲目”“狂熱”是其中的關鍵詞,浪費現象更是屢見不鮮。熱烈的打榜投票或許真的給了你們一時的快樂,但你們想過嗎,瘋狂買入,大量囤積,盲目攀比,只為節目里的虛幻名次和數字?那白白流失的牛奶,是你們消耗在一檔娛樂節目里的時間和精力,是自己和家人辛苦換來的金錢,也是國家屢次倡導要節約、愛惜的資源!這也絕非你們支持偶像的初衷吧。

青春,應當是這種拋棄理性、踐踏資源的姿態嗎?

光鮮的偶像固然是青春的點綴,但理智和責任才是青春的模樣。我無意批判各位心中的偶像,只是誠懇地向你們建議:娛樂節目及其塑造的偶像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釋放壓力的途徑,千萬不要讓它成為你生活的全部,更不要把它變成壓力的來源。著名詞作者方文山說,如果你一直羨慕偶像劇的人生,不進行自己的人生,那你快樂的目的會徒增你的苦惱。面對平臺炮制的娛樂泡沫,面對商家夸張的宣傳,不妨多一分理智,從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來過好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耗盡錢力充當某些企業逐利之路的墊腳石。

這樣的“青春有你”有“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感嗎?

青春從不缺少偶像,但有的片刻閃爍,有的卻恒久發光。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為人民吃飽飯奮斗,他的科學成就、奮斗歷程也讓他成了無數人心中的偶像。在他逝世后,有“粉絲”深情留言:好好吃飯,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兩相比較,不知道會不會對你們有所觸動。

“倒奶”事件引發輿論關注,最終導致節目被監管部門叫停,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反對非理性、倡導節儉的態度。潑出的牛奶覆水難收,寶貴的青春尚待珍視,青春你我,切莫在紛繁多彩的文化泡沫中迷失了自己。

此致

敬禮

你們的朋友:艾青春

2021年7月7日

■結語■

青少年追星無可厚非,但原則和底線是守住自己,不能丟失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所以,我們在有意或無意加入“追星族”時,還是要有點“實用主義”。要在內心深處不斷追問自己:我為什么追星?明星能給我的生活和未來帶來什么價值?追星能給我帶來什么好處?人不講實用原則,必然陷入理想主義或幻想主義的深淵。找不到實用價值,追星就如同一場沒有目的的旅行,你在為明星拋給你的花花草草陶醉之時,也無端揮霍著自己的美好青春,并把自己的人生帶進虛無世界。遲早有一天你會發現,明星當不了飯吃,要活著還得靠自己。

如果你重視追星的實用主義,也許你就能在追星時保持一定的理智,拒絕外界不良誘惑。但是,要確?!俺浅夭皇А?,最強大的武器不是實用主義,而是堅定的人生理想。有人生追求,你的內心才足夠強大,你的“城池”才不會空虛,所有的不良誘惑才不會乘虛而入。

猜你喜歡
飯圈追星偶像
古代也有“飯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全球拍天宮 “追星”少年拍不停
“飯圈”到底是個什么圈
大眾偶像
整治“飯圈”亂象
“追星”女孩鮑碩
偶像報
在疫情面前,見證一場“飯圈”的成人禮
編輯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藝術 趕上看展覽的漫步人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