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體系的發展

2021-06-07 10:09張博平依巖初永越黃志超
世界環境 2021年2期
關鍵詞:安全局核電廠監管

■文 / 張博平 依巖 初永越 黃志超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伴隨國內核電機組持續快速建成并投運,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的發布實施,對中國加快實現核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推進“安全核電、科技核電、生態核電”協調發展,充分利用現有核安全監管資源、提高核安全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成為核安全監管系統和核能工業界的廣泛共識。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國際上,特別是以美國為主的核電大國,積極開展了“基于性能、風險指引型”的核安全監管理念轉型,有效改善了核安全監管的效率和深廣度,并促使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得以再次飛躍。借鑒這一良好的國際實踐,近年來國家核安全局通過試點項目,積極推進風險指引技術在核安全審評監管中的應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確定論與風險指引型相結合這一先進核安全監管模式,對“確保核電安全,為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文通過概述美國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的發展歷程、最新進展及應用情況,總結中國目前風險指引技術在核安全監管試點中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和良好實踐,提出了全面構建中國風險指引型監管體系的建議,旨在促進國家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一、美國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體系的發展和技術應用

(一)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體系的發展

1975年,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發布了WASH-1400《反應堆安全研究:美國核動力廠事故風險評價》報告,首次引入概率風險分析(PRA)技術來定量評價核電廠安全水平。

1985-2003年NRC陸續發表了多份與PRA相關的政策聲明,先后發布了多個用于指導風險指引技術應用和監管的技術導則,對核電廠總體概率風險準則、PRA技術在技術規格書、定期試驗、在役檢查、質保分級等提供了具體要求。上述法規、政策聲明和技術導則,共同構成了一套完備的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體系,顯著提高了NRC核安全監管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核安全的科學決策,在確保核電廠安全的基礎上減輕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二)風險指引型綜合決策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現狀

利用風險指引型綜合決策技術,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對傳統核安全監管方法的改進主要體現在:更大范圍考慮對核安全構成危害的事件;以風險重要度、運行經驗和工程判斷綜合判斷核安全事件的優先次序;對核安全事件采取更廣泛應對措施;清晰地甄別和量化分析中的不確定性等。

就風險指引技術在美國核能行業應用范圍而言,主要涵蓋了技術規格書、設備分級、在役檢查、維修規則等核電廠重要生產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1.技術規格書優化

核電廠技術規格書是核安全分析中各主要要素最保守卻最前沿和最直觀的反應,是將機組約束在安全、可控和穩定運行狀態的必要操作手冊。風險指引技術在優化技術規格書過程中的應用(包含8項技術議案),對其編制或修改完善提供了更為科學的依據,使得核電廠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提高了運行的靈活性。

2.管道在役檢查優化

在役檢查是確保核電廠保持縱深防御完整性和可靠運行的重要手段。傳統的在役檢查策略未充分考慮特定核電廠真實的運行環境、運行經驗以及部件潛在的降級可能性。隨著風險指引技術在全美103座核電機組管道在役檢查活動中的引入,明顯減少管道檢查數量,特別是大大降低工作人員輻照劑量。這一應用甚至曾被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是最成功的風險指引決策技術的應用。

3.風險指引設備分級

為確保核電廠運行的經濟性和安全性,風險指引設備分級理念逐漸發展。這一分級方法并不取代現有的安全分級,而是根據設備風險重要性的高低,將已有設備的“安全相關”和“非安全相關”進一步細分為高/低風險重要。風險指引設備分級能夠在減輕電廠不必要的負擔、優化核電廠資源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非安全相關”但高安全重要設備的核安全監管,既提高經濟性又兼顧了安全性。

4.維修有效性評價和風險管理體系

傳統上,核電廠均采取的維修活動被廣泛的國際運行實踐表明,其可能存在的“維修不足、過度維修以及維修不當”會對設備產生不利影響,從而降低核電廠的運行安全水平。風險指引技術引入維修活動后,所提出的“維修規則”體系,促使核電廠將資源更為有效地投入到對安全運行有重要貢獻的設備,同時更加關注了維修活動所引起的潛在風險,強化了核電廠對維修活動風險的管控。

二、中國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所開展的工作

近年來,國家核安全局積極探索從傳統的以確定論為基礎的傳統監管模式向確定論與風險指引相結合的先進監管模式轉變。依托技術支持單位,國家核安全局通過發布技術政策、編譯相關技術文獻、開展風險指引型技術試點工程、建立核電廠可靠性數據庫平臺、開發標準PRA監管模型以及建立核電廠維修有效性評價和管理體系等,以推動建立健全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體系,不斷提高核安全監管的科學性和獨立性。

(一)發布技術政策和相關技術文件

2010年2月,國家核安全局發布了《概率風險評價技術在核安全領域中的應用》(試行)技術政策,就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對風險指引技術在核安全領域中的應用目的、范圍分析方法和局限性進行了詳細闡述,表明了監管方的態度,為后續的PRA應用試點工作提供了規章依據。

2017年8月,國家核安全局發布了《改進核電廠維修有效性的技術政策(試行)》,提出了核電廠執行維修規則的方法流程、SSC篩選準則和范圍、SSC風險重要類的確定、設定SSC的性能準則、性能指標的監測、維修活動的風險評價和管理、核電廠維修有效性評價等內容的具體要求,為中國核電廠維修規則體系的發展奠定基礎。

2019年12月,國家核安全局發布了《核電廠配置風險管理的技術政策(試行)》,以指導核電廠營運單位建立和優化核電廠配置風險管理體系,提高核安全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保障核電廠運行安全。

上述技術政策的發布實施,是構建中國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體系的重要基石,是中國向核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邁進的重要一步。

(二)開展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應用試點

在上層技術政策發布的同時,國家核安全局也依托技術支持單位編譯出版了相關技術文獻,規范和指導開展風險指引應用試點工作,同時提供技術審評依據;建立了中國核電廠設備可靠性數據庫平臺,收集整理并定期發布反映中國運行經驗的核電廠設備可靠性數據報告;開發標準PRA監管模型,用于獨立校核計算,以強化核安全監管的獨立性與技術權威性;建立了核電廠性能指標體系,確保核電機組重要安全系統可靠性得到長期有效監測等。

依據上述技術政策,國內多個核電廠營運單位制定了風險指引技術應用的實施計劃,開展風險指引技術在核電廠各領域的應用試點,積極開展包括風險指引技術規格書優化、管道在役檢查、在線維修與定期試驗周期優化等,開發了緩解系統性能指標和安全事項重要度確定程序等監管工具,建立了維修規則管理體系和配置風險管理體系等,顯著提升了核電安全性和經濟性。

三、總結和建議

中國實行核安全、輻射安全和輻射環境管理的統一獨立監管,建立了局機關、地區監督站和技術支持單位“三位一體”的核安全監管組織體系。近年來,國家核安全局更是廣泛借鑒國際成熟經驗,堅持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結合核安全許可證頒發和監督檢查機制,積極制定和完善核安全政策法規,在推進核安全監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但同時還應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國際上監管最多核電機組的機構——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擁有豐富且成熟的監管經驗,但仍不斷對核安全監管理念和方法進行革新,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通過對比總結,風險指引技術作為當前國際上構建先進核安全監管體系的重要基礎,在核安全監管中仍有很多領域需不斷加強和完善。

(一)加快向確定論與風險指引相結合的監管模式轉變

基于現有核安全監管框架體系,優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體系。加強立法、監督、執法與決策等有機結合,通過完善法規體系、開發監督檢查程序、統一執法標準、多方決策支持,完善形成自我革新的核安全監管框架體系。

(二)強化風險指引監管理念宣貫落實

依據開展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工作的應用和發展規劃,強化風險指引型綜合決策技術在核電運行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加大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理念的宣貫,加快相關法規和技術文件的制定,建立風險管理監管框架,全面實施基于性能、風險指引型的核安全監管。

(三)建立并完善風險指引技術培訓體系

確定論結合風險指引先進監管模式的實施,除要對法規體系的頂層設計進行完善、對風險指引技術理念的宣貫外,還應建立高質量的技術培訓體系,加強對核安全從業者(包括核安全審評監管人員和核安全生產人員)風險管理技術進行系統性培訓,為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的全面開展提供廣泛的基礎。

猜你喜歡
安全局核電廠監管
重水堆核電廠壓力管泄漏的識別與處理
核電廠起重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的應用
我國運行核電廠WANO 業績指標
歐洲食品安全局認為毒死蜱不可能安全地使用
綜合監管=兜底的網?
核電廠主給水系統調試
監管和扶持并行
放開價格后的監管
實施“十個結合”有效監管網吧
干什么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