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沾血的美國棉,看奴隸制“福利”之辯

2021-06-08 11:08戴雨瀟
看世界 2021年11期
關鍵詞:奴隸制黑奴奴隸

戴雨瀟

1950年代的美國,非洲裔男性和女性一起摘棉花

自從英國殖民者到達美洲大陸后不久,奴隸制就開始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起初,殖民者會把美洲原住民當作奴隸販賣,隨后開始從非洲大陸大量進口黑人奴隸,作為補充。

1661年弗吉尼亞殖民地最早將奴隸制合法化,承認“自由人擁有奴隸的權利”,將奴隸認定為可以買賣或贈予的私人財產。

當時的法令確保了殖民者可以一代又一代通過長期剝削黑奴獲利,也使得白人殖民者不必對其和女性黑奴所生的孩子承擔身為父親的養育之責,同時限制了殖民者和異族通婚的丑聞。在之后不到20年的時間里,最早組成美國的13個殖民地全部陸續通過了支持奴隸制的法律法規。

北美的奴隸人數在17世紀末開始指數級增長。到了1776年,來自非洲的奴隸人數已經占美國13個殖民地總人口的兩成。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黑奴占南卡羅來納和弗吉尼亞總人口的比例高達60%和40%。

在美國立國的過程中,奴隸制進一步得到了制度的肯定。雖然美國《獨立宣言》中有“人人受造而平等”的章句,但在簽署《獨立宣言》的56個人中,41個都擁有奴隸?!丢毩⑿浴返闹饕鸩菡咄旭R斯·杰斐遜,一生累計擁有超過600個奴隸。前馬薩諸塞殖民地總督托馬斯·哈欽森就曾公開質疑那些美國獨立主義者:既然認為人人平等,為什么不先解放自己的奴隸?

美國憲法里雖然沒有明文提及“奴隸”這個詞,但是在多個條文中給予了蓄奴者極大的特權。例如憲法第四條第二款的制定,就是為了防止奴隸靠逃到其他州的方式獲得自由。

在美國建國之初,蓄奴的政客長期占據壓倒性的優勢。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奧利弗·霍頓總結道:從華盛頓到林肯當選總統的72年間,有50年是奴隸主擔任美國總統,而在這期間競逐連任的總統無一不是奴隸主。

從華盛頓到林肯當選總統的72年間,有50年是奴隸主擔任美國總統。

從18世紀中葉開始,美國國內出現了一些反對奴隸制的聲音。但在高度依賴農業的美國南方,當地的政治經濟與奴隸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奴隸人口也比北方多得多,因此廢除奴隸制的思想遭到了強烈的抵抗。而影響南方奴隸制存續最主要的經濟因素,就是當地蓬勃發展的棉產業。

(左起)富蘭克林、亞當斯和杰斐遜在起草《獨立宣言》

棉花上帝論

18世紀末,軋棉機的出現刺激了美國南方腹地的棉花種植產業,同時增加了對奴隸勞動的需求。毫不夸張地說,軋棉機的出現重振了當時正逐漸走向衰落的奴隸制。

從1790年到1860年,美國棉花產量增長了驚人的1000倍。到了19世紀中葉,美國北部和歐洲有數十萬到成百萬捆的棉花購買需求。棉花由此成了美國第一個重要的全球業務,以及領土擴張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推動力。

1860年代,佐治亞州種植園里的奴隸宿舍

到了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美國南方幾個州制造的棉花占到了世界棉花總產量的75%,出口的棉花每年為美國創造近2億美元的收入。

正因為棉花對美國經濟有如此舉足輕重的作用,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前州長詹姆斯·亨利·哈蒙德在1858年發表了著名演講《棉花為王》。這位擁有300多名奴隸的南方人在聯邦參議院傲慢地宣稱:“世界上有任何神志清醒的國家會和棉花開戰嗎?如果有國家朝我們開戰,我們不用開一槍一炮、劍不出鞘就能征服他們。如果三年沒有棉花供應他們會如何?英格蘭將會帶著整個(西方)文明世界一起轟然崩塌,而(美國)南方將幸免于難。棉花就是王?!?/p>

哈蒙德的這番言論十分具有代表性。當時的南方人普遍對棉花產業非常自豪。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美國經濟乃至世界貿易的命脈?!懊藁橥酢钡恼慰谔?,在內戰前的南方開始廣為流傳。這也為兩年后南方州脫離聯邦、進而引發美國內戰埋下了伏筆。

當時南方政客的設想是,利潤豐厚的棉花產業可以讓南方經濟自給自足,同時他們可以通過控制棉花出口的方式,摧毀美國東北地區的紡織業,并且讓英法等依賴美國棉花進口的國家出兵協助南方。

受到美國近年來宣傳的影響,一些人認為美國南北戰爭是一場關于“廢奴”理念的斗爭,這其實是誤解。在歷史上,這場險些葬送國家的血腥內戰起因,是南方和北方州迥異的經濟模式,與難以調解的利益分歧。而時任美國總統林肯發動戰爭的初衷,就是為了保存聯邦。

到1861年,宣布脫離聯邦獨立建立新政權的7個南方州,都是經濟高度依賴棉花的州,而特拉華、馬里蘭、肯塔基等幾乎不產棉的蓄奴州選擇留在北方聯邦。由于這些州效忠聯邦,聯邦政府當時并未取締這些州的奴隸制度。在林肯于1863年宣讀《解放黑奴宣言》后,他的國務卿威廉·亨利·西華德半嘲諷地評論道:“我們現在宣布解放那些我們管不到的州的奴隸,但是繼續奴役那些我們真正有能力解放的人,這實際上是對奴隸制的同情?!弊憧梢?,無論開戰還是宣言,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

可以說,棉花是19世紀美國歷史真正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而美國南方“棉花王國”的核心支柱和力量源泉就是奴隸制。北方聯邦希望通過廢除奴隸制的方式,摧毀南方的棉花經濟,進而一勞永逸地解決分裂問題。

奴隸制塑造“完美”勞動力

產棉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棉花作物的種植、采摘到加工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種經濟模式的致命弱點,就是來自勞動力市場的風險—一旦勞動力供需失衡,就會出現“用工荒”和勞動力成本提高等現象。

當時自動化采棉機械尚未被發明出來,采棉嚴苛而隨機的用工條件,很難通過正常的競爭型勞動力市場得到滿足。奴隸制就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完美方案”。黑奴被殖民者從遙遠的非洲大陸綁架到了美洲。他們在陌生的新大陸舉目無親,逃跑的機會微乎其微,更不可能自由“跳槽”,選擇更高的薪水。

一位名叫威廉·韋爾斯·布朗的逃跑奴隸,講述在種植園里,男性奴隸每天必須采摘80磅棉花,女性奴隸則需要每天采摘70磅棉花。如果有任何奴隸沒有達標,他們每少一磅就要受到一定次數的鞭打。一名曾觀摩過奴隸拍賣會的紐約人稱,至少3/4的男性黑奴后背都有鞭痕。

“福利制度”詭辯

當時的《美國棉花種植者》雜志稱,黑奴為“全世界最廉價且最容易獲得的勞工”。根據美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巴普蒂斯特的說法,酷刑是美國種植者生產更多棉花的能力根源。從這一角度看,奴隸制實際上是一種保護白人種植者免受勞動力市場風險威脅以及確保棉花產量的“公共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確保棉花產量最大化,一些南方的種植園主逐漸開始采取比二元獎懲更復雜的機制管理奴隸。佐治亞的一個農場主這樣描述他的經驗:“我的首要任務是選擇合適的位置,然后為我的黑奴們建造舒適的房屋。我會建一個大房子作為(黑奴子女的)托兒所,所有的孩子都在白天被帶走,并由一個細心而有經驗的女人照顧。她的唯一職責就是確保他們得到適當的喂養和照顧。我有一間大而舒適的醫院為生病的黑奴們治病。我還有一名很好的小提琴手,我為他提供充足的琴弦,讓他每周六為我的黑奴拉琴,直到12點?!?p>

文學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黑奴形象

這種“家長式”管理制度一方面全方位地確保奴隸付出更高效的勞動,同時也強化了種植園主對奴隸的監視和控制,使得他們愈發難以離開種植園。當時的南方知識界人士甚至據此辯稱,奴隸制是一種“全然有益”的“福利制度”。

這些充滿偏見的謬論放到今天來看,實在令人咋舌。如果這些南方的知識分子發自內心地相信奴隸制,那么他們應該自己加入這種制度,去和黑奴一起摘棉花。顯然,這套說辭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維護南方種植園主的經濟利益。無論黑奴的環境得到怎樣的改善,他們最終還是被白人當作牲畜和工具驅使。

猜你喜歡
奴隸制黑奴奴隸
回頭一笑
螞蟻奴隸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種族歧視觀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之黑奴形象的分析
手機奴隸
談非洲黑奴貿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壓迫、復仇與融合
解析美國黑人母權制家庭的成因
毛塔奴隸竟支持奴隸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